河南省中原名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818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中原名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中原名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原名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

《河南省中原名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原名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中原名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docx

河南省中原名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河南省中原名201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替,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涂黑。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百工”有三种解释:

①各种工匠,②百官,③古代负责营建制造等事务的官员。

与第一种含义一致的是()

A.“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鞲、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B.“百工歌于朝,庶民颂乎野”

C.“恭默思良弼,《诗》《书》正百工”

D.“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2.“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

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皇帝与宰相的矛盾尖锐,由谏官来调节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谏官的职责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

3.“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淹没在尘土之中。

”这主要说明雅典民主()

A.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B.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的专政工具

C.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D.受到道德和规则的约束

4.竹枝词是一种由民歌发展而来的文人诗体,它具有通俗易懂、不拘格律、以诗存史等特点。

有两首这样写道:

“靠左边行分两旁,章程订立本周详。

马车别有通融法,飞走中间亦不妨。

”“一平马路真如邸,信步行来趣更奢。

眼底耳根两清净,从今不见破骡车。

”对上面的两首竹枝词解读正确的是()

A.传统交通工具完全被新式交通工具取代B.出现了顺应时代特点的道路交通规范

C.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风俗造成严重冲击D.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依赖进口

 

5.为了照顾那些仍未跟上《纽约时报》对外政策变化的顽固分子,封面上用红字印着“红色中国’’,但也提到了人民共和国(用小字号字)。

封底是赖思顿(美国《纽约时报》副社长和专栏作家)和周恩来并肩而坐,正在商谈政策。

这最早可能发生在()

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9年

6.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以顺从民意。

……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材料不能反映出梁启超主张()

A.契约立国B.人民主权C.依法治国D.君主立宪

7.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执政雅典时期,进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在他所实施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黄金时代”到来的是()

A.扩大公民参政范围B.提高陪审法庭的权力和地位

C.制定“公职津贴”制度D.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8.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

《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交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

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主要是()

A.社会变迁的角度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D.社会群体的角度

9.“公元1-1839年……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

”(姚余栋《重燃中国梦想:

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这里的“‘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是指中国古代农业()

A.是世界上最发达的B.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是高技术的低效率生产D.是简单协作的循环再生产

10.1815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

也许是从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到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26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超级”大国的辉煌,她已经沦为二流强国。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说明法国历史上有过非常辉煌的时期

B.分析法国在19世纪初落后于英国的原因

C.介绍从1789到1815年法国经历了26年的动荡

D.陈述了19世纪初英法两国势力消长的状况

11.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

但在1962-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C.农村的“左”倾错误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2.读图,关于《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是粮价升高地价下降的重要因素

B.白银大量流入是造成中国地价与米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C.康乾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粮价上升的直接因素

D.鸦片战争后的地价与粮价呈同态上升趋势

13.“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国家或新社会,而是建设新朝代。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观点的是

A.创立“拜上帝教”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深居宫中,作威作福D.天京变乱,内部纷争

14.某校高一学生学习完成《抗日战争》后,列出如下表格,他们采用的学习方法包括()

项目

国家情况

军事力量

战争性质

国际援助

战争发展

中国

地大物博、人多、

兵多,大国

反侵略的、进步

的、正义的

得道多助

能支持长期战争

日本

地少、物少、人

少,小国

侵略性的、倒退

的、非正义的

失道寡助

经不起长期战争

结论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①论证法②分析法③讨论法④归纳比较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与“参议院及众议院共同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出自同一部法律的是()

A.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B.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C.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D.皇帝有权召集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16.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

后者出现的原因是()

A.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B.福利制度的推行

C.国有化的推行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7.道格拉斯·诺思和罗伯特·托马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指出:

“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在制度因素之中,财产关系的作用最为突出,无论是封建庄园制度的兴起和衰落,还是近代产业革命的发生,都与私人财产地位的变革有直接的关系。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制度变革B.政治制度变革决定着经济制度的发展

C.财产关系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发展D.社会制度发展决定着财产关系的变革

18.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

“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

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

然而,即使假定世界,}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B.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D.文明发展过程中统一与多元趋势并存

19.马克思认为“垄断是好东西,因为它是经济范畴……竞争是好东西,因为它也是经济范畴,但是,不好的是垄断的现实和竞争的现实。

’’‘‘垄断的现实和竞争的现实”主要是指垄断()

A.排斥了企业竞争,干扰了经济秩序并使企业日益失去活力

B.局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而不是根本否定

C.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容易形成社会财富的寡头式占有

D.资本家开始干预国家经济政治生活,加紧了侵略扩张的步伐

 

20.印度学者PrabirDe认为,在当今世界,不断降低的交通、通讯成本与技术进步结合在一起,改变了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

换句话说,国家的比较优势,如果不能与地区优势,如地区内连接程度相结合,就很可能会被完全抹杀。

中此可以看出,该学者()

A.认为国家的比较优势取决于交通、通讯的进步

B.强调国家比较优势与地区内在联系程度成正比

C.认为区域经济集团对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不利

D.倡导世界各国积极主导其所在区域的经济集团

21.康德说:

“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往往会被限制得很狭隘,虽则不致因此而特别妨碍启蒙的进步。

”这表明康德主张()

A.启蒙的真谛是保障思想自由B.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C.契约立国,主权在民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22.一位法国思想家说:

“《圣绎》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

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A.虔诚信仰上帝B.反对盲目信仰

C.实行三权分立D.妇女解放

23.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

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二大定律是指()

A.人文主义思想B.启蒙思想

C.自由主义思想D.马克思主义思想

24.亚里士多德指出:

“就多数而论,其中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无足轻重之意);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

”下列结论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

A.民主政治应尊重多数人的意见B.多数人民主也存在着弊端

C.贤良政治应与民主政治相结合D.贤良政治是最可取的制度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初曾实行“钱钞并行’’制度,明初发行的纸币称“大明宝钞”,百姓可用金银兑换宝钞,但宝钞不允许兑换金银,且禁止金银流通。

明朝不同年份的钱钞比值情况:

铜钱

大明宝钞(纸币)

1375

1000文

l贯

1432

5文

l贯

1488

1文

l贯

1618

0.1文

l贯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上卷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

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只)许用钱。

——《明会典》卷三-《户部》一八<库藏》二《钱法》

▲材料二:

……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中国最终从欧洲和日本及亚洲大陆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

最终,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白银“秘窖”。

由于中国具有相对更大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因此吸储了最多的白银

一一德国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所谓金本位制是指黄金成为国际商品交换中的惟一价值尺度、主要的和最终的支付手段。

实行金本位后,各国货币就有了统一的定价标准,即各国货币的含金量。

各国货币的比价也就是各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关系。

下图是世界范围内金本位制推行的大致时间表:

▲材料四:

下表为中华民国时期币制改革相关史实简表

时间

史实

1912年

成立中国银行,同交通银行一起代表国家发行纸币,受外国银行和地方军阀滥发纸币影响并未推广。

1913年

财政部讨论币制改革,决定先实行银本位制作为进入金本位的预备。

1933年

废除了经历千余年的银两制,改用银币,一银元合银0.715两。

1935年

国民政府放弃原本要实行的金本位制,建立有控制的纸币制度,统一发行法币,白银收归国有。

1936年

国民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9.3%:

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2%,其中进口增长22.5%,出口增长22.6%,出超额打破60年来纪录。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明朝时期作为货币的白银在流通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9分)

(2)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4分)

(3)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12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

有的国家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的强盛(英、美);有的国家则惨遭失败乃至国运衰落(法、德);有的国家的海权保持了长久的存在(英、美),有的则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蜕变(葡萄牙、西班牙、荷兰):

还有的国家的海权追求一方面促进了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源(如俄一苏)。

同样的海权追求导致了国运盛衰久暂的天壤之别,其根源无疑值得进行深刻的反思。

——刘中民《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

评材料中关于海权与大国兴衰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历史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27、28、29、30四道历史题中任选…‘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蒙古贵族进入中原以后)“占民田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孽畜。

——《续文献通考》

元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洪范》八政,食为首而货次之,盖食货者养生之源也。

民非食货则无以为生,国非食货则无以为用:

——《元史》

▲材料二: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设置“斡脱总管府”,向斡脱提供低息贷款。

斡脱和中国商人的商业交易税为3.33%的低额。

(徐元瑞《习吏幼学指南》中提到:

斡脱,“谓转运官钱,散本求利之名也”,“见圣旨、令旨,随处做买卖之人”。

)至元七年(1270年),在中央正式成立司农司,“司农司乏设,专掌农桑水利。

仍分布劝农官及知水利者,巡行郡邑,察其勤惰。

所在牧民长官提点农事,岁终第其成否,转申司农司及户部,秩满之日,注于解由,户部照之,以为殿最。

——《元史》

▲材料三:

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原生产方式变化及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的观点。

(6分)

28.(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密尔(1806年一1873年)认为,代议制民主中,民主的一面有其正面的作用:

它可以使人们依靠自己保护自己的权利,提高个人的尊严、独立性、自觉意识与公共精神。

但是,代议制民主只应该体现于选民对其代表的选举和代表对政府的监督上面,至于政府的实际运作则应该交给那些专门知识的政治精英进行。

密尔思想中的精英主义倾向是非常强的。

——摘编自《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根据代议制理论,定期参加议会选举是人民参与国家决策的一种理想形式,经人民定期选举产生的议会或总M;原则上是全体人民的代表,他们的决策权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但这种理论遇到了来自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挑战。

……选民通过选举只能确定决策者,而并非参加实际的决策过程。

——摘自《欧美学界对公民投票制度的研究》

(1)据材料一,归纳密尔对代议制的看法。

(6分)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8、19世纪西方“代议制民主中”的“民主”的影响。

(9分)

29.(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

“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命运。

”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

苏联支持的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

▲材料三: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报道,联合国安理会2012年2月4日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两国投反对票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

有外媒指出,西方国家对中俄的做法感到“愤怒”,不过中俄坚持认为上述决议草案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美国等大国插手中东地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中东地区局势复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这些因素对整

个世界和平有什么影口向?

(10分)

(3)从材料三看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2分)

30.(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长达64年。

……据统计,1850年时,不列颠生产世界上40%的机器,半数的棉纱和铁,2/3的煤;1870年时,不列颠生产世界一半的铜;1880年已拥有世界商船的1/3……凡属议会通过的议案,女王总是毫无例外地签署,使之尽快成为法律……她逐渐沦为“统而不治”者,丘吉尔夸奖她“树立了君主制的新典范”。

1842年12月,她批准了由中英政府签署的极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她为自己的国家又打开了一条新的殖民通道而踌躇满志。

在她弥留之际,她最不放心的却是在南非进行殖民战争的侵略者们,用手势及书写的方式询问关于战争的一切细节。

——《维多利亚女王传》

▲材料二:

学者马勇认为:

晚清政局的糜烂,不能完全怪罪于统治者的错误政策,而是历史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

如果一味把中国的失败都夸大到必须由一两个执政者负责,这种看法无疑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客观标准。

慈禧只是在她的历史角色上做了必然要做的一些事情而已。

有哪个伟大人物能够在这样的思想酱缸中励精图治,挽救大清这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呢?

——《慈禧传》

(1)据材料一,概括维多利亚女王受到英国人民尊敬的原因。

(6分)

(2)简评材料二的观点。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