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0583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传统文化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传统文化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传统文化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传统文化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1.docx

《传统文化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统文化1.docx

传统文化1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教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    《声律启蒙》

(一)

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教学过程:

一、简介《声律启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

第2页

六、拓展活动:

第2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一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

(二)

一、教学内容: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

第4页

六、拓展活动:

第4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二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声律启蒙》(三)

一、教学内容:

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

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

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

鱼游池面水,鹭立崖头沙。

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

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

第6页

六、拓展活动:

第6页

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三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

“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

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

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第二单元:

诗词诵读

第5课:

登金陵凤凰台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运用比较、想像、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路漫漫在屈原脚下求索,诗悠悠在汨罗江畔飘零,秋雨是杜甫笔下的残梦,月亮是李白头顶的乡愁.我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世界.

二、检查积累(李白诗中的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三、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及其有关写作趣事:

介绍李白(略)                                          

写作趣事:

黄鹤楼与凤凰台

黄鹤楼与凤凰台同为中国历史名胜。

它们的出名,是与两位诗人分不开的。

传说崔颢游览黄鹤楼,留诗云: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不久,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非常欣赏。

当时有人要李白题诗,出于对崔颢的尊重,李白谦虚地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于是“无作而去,为巨匠敛手”。

文坛因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李白毕竟属于那种充满创作天才的诗人,在登临黄鹤楼时没有尽情尽意,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

也就是过后不久,李白在游览金陵凤凰台时,步崔颢原韵,作《登金陵凤凰台》。

诗云: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一出,马上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许。

确实,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

不过,细读起来,不难发现李诗的概括力和意境都比崔颢高。

李诗前两句概括了崔诗前四句的意境,腾出第二联怀古,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容。

崔颢怀古为“思乡”,而李白怀古却是“忧国”,两者相比,李白的思想境界也要比崔颢的高。

 

四、朗读诗歌(反复读)

五、翻译诗歌(略)

六、分析鉴赏:

师以“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好的诗歌能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语导入:

 

1、介绍传说(略) 

2、提问、交流:

A/“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自”是什么意思?

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是独自、孤独的意思。

慨叹时间的流逝,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

 B/“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吴王的富丽宫苑如今被荒径埋没,东晋的名门贵族留下的只是荒冢,威风不再,烜赫难久,诗人在感慨时间的无情,叹息人世的无常。

    C/“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写远景,所写景色有何特点?

有何作用?

    若隐若现(半隐半现)、气象万千、雄伟壮美。

意在揭示人世无常,江山永恒的主题。

    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长安不见”暗点诗中的哪个字?

尽管奸臣当道君王昏庸,诗人仍然翘首长安,这说明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1)   比喻:

“浮云能蔽日”,比喻奸臣遮拦贤臣,或喻皇帝被奸臣包围。

借代:

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2)   “长安不见”暗点诗题中的“登”字。

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3)   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而且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可见他内心的赤诚。

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旨意深远,意境阔大,使是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3、小结:

意境是古代诗歌特有的一个美学范畴,它主要由诗中的“景”和所要抒发的“情”所构成。

一首优美的诗,其外是美丽动人的景,其内是深邃感人的情。

只有“景”和“情”很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才能构成摄人心魄的意境。

4、分析景情关系:

情景结构特点无外乎以下几种形式:

1/先景后情;2/先情后景;3/纯景含情;4/先事后景 

5、分析诗中景与情存在怎样的关系?

小结并板书:

(1)景与情的关系:

景中含情,为抒情张本

          

(2)景情结构特点:

先景后情

 

第6课:

古诗两首

(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背诵这两首有关感怀历史的诗歌,积累怀古诗的知识。

2、通过学生熟读古诗、合作探讨等过程,结合教师的引导,了解诗意。

3、理解作者对隋炀帝和项羽的褒贬之情,学习诗人借古讽今、忧时伤乱的情怀。

 

二、重点难点:

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背诵这两首有关感怀历史的诗歌,积累怀古诗的知识,学习诗人借古讽今、忧时伤乱的情怀。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怀古诗

学生背诵学过的怀古诗,引入本课《汴河怀古》

作者简介

(二)、新授

1、示范诵读,正确认读

2、学生读诗,找出不懂得词语。

3、解析不懂得词语及整首诗的意思。

4、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5、欣赏插图,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三、阐述诗人心境,有感情的诵读。

第6课:

古诗两首

(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背诵这两首有关感怀历史的诗歌,积累怀古诗的知识。

2、通过学生熟读古诗、合作探讨等过程,结合教师的引导,了解诗意。

3、理解作者对隋炀帝和项羽的褒贬之情,学习诗人借古讽今、忧时伤乱的情怀。

  

二、重点难点:

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背诵这两首有关感怀历史的诗歌,积累怀古诗的知识,学习诗人借古讽今、忧时伤乱的情怀。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汴河怀古》

回忆诗意,引入本课

(二)、新课

1、作者简介

2、示范诵读,正确认读。

3、解析难句

4、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5、反复读诗,体会情感

6、拓展活动:

体会本诗与王安石《乌江亭》的区别

三、知识链接:

垓下之战

 

第7课 诗词两首

(一)

一、教学目标:

1、朗诵作品,品评赏析,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

3、体会诗人表达的强烈的济世振弊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诗人描写古迹、论说史事的同时,给自己一些感悟。

二、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背景故事了解

晋武帝灭孙皓的史事。

(二)、新授

1、作者简介

说说你认识的刘禹锡

2、初读,感受诗人心情。

3、全文解析

4、再读,体会诗人情感。

5、有感情的诵读,读出气势。

三、总结

  第7课 诗词两首

(二)

一、教学目标:

1、朗诵作品,品评赏析,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

3、体会诗人表达的强烈的济世振弊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诗人描写古迹、论说史事的同时,给自己一些感悟。

二、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储备

元曲知识介绍

(二)、新授

1、教师示范诵读

2、作者简介

3、写作背景介绍

4、学生初读课文,感受气氛。

5、全文解析

6、又读,体会作者心情。

7、再读,了解作者思想感情。

三、总结,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8课 诗词两首

(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理解诗人借观景所见,追溯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要理解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章碣与辛弃疾诗词风格的异同。

3、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

二、重点难点:

理解两首诗词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四、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①、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②、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③、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②、全班交流。

③、教师小结。

3、学生练读

①、学生认真跟读。

②、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③、小组交流。

④、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⑤、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

第23页

六、拓展活动:

第24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第8课 诗词两首

(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理解诗人借观景所见,追溯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要理解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章碣与辛弃疾诗词风格的异同。

3、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

二、重点难点:

理解两首诗词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焚书坑》背诵,解析

2、新授

1、作者介绍,体裁介绍

2、范读全诗,学生初读

3、全文解析

(1)课文中解析,大致了解诗意

(2)教师详细解析

4、再读,体味诗人情感

3、总结收获

第三单元魅力汉语

第9课对联

一、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对联吗?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二、学生自学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1.对联是怎么来的?

2.对联有什么特点?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1、指生说说对联的来历。

2、指生说说对联的特点。

五、拓展活动

1、填空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月()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湖

三代夏()周,四诗风雅颂

四、课后拓展:

收集对联。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对联,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0课谜语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什么是谜语吗?

谜语是暗示文字、事物,让人猜测后知道答案的隐语。

二、学生读课文第2、3自然段。

思考下列问题。

1.谜语由哪几部分组成?

2.古人是怎么制谜的?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三、教师介绍祝枝山和唐伯虎制谜的故事。

四、学生读四、五自然段,思考:

文义谜和事物谜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五、拓展活动

猜谜语:

依山傍水(打一字)

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

(打一动物)

春穿绿衣秋黄袍,头儿弯弯垂珠宝,从幼到老难离水,不洗澡来只泡脚。

(打一植物)

千里相逢(打一字)

七、课外延伸

1、课外搜集谜语,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1课谚语与歇后语

一、导入新课

出示歇后语:

脚正不怕鞋斜,心正不怕雷打

岸上不刮风,合力不起浪

半斤对八两,拳头对巴掌

不是孙猴子,不上花果山

师:

知道以上句子是有什么句子吗?

(谚语)指生读以上谚语。

二.学习谚语

1.学生自读29页内容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每组派一名代表回报。

①什么是谚语?

②中国民间谚语有哪些内容?

③谚语的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歇后语

1.学生自读30页内容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每组派一名代表回报。

歇后语有什么特点?

三、拓展活动30页

四、课外延伸

1、课外搜集谚语和歇后语,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2课北京

一、导入新课

出示首都北京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城市。

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对北京的了解。

二.了解北京的历史

1.学生自读31、32页内容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每组派一名代表回报。

④古代有哪些朝代在北京建都?

⑤古代各朝代是怎么建设北京的?

⑥北京名称的来历?

二、了解北京的建筑美和人们对北京的印象

1.学生自读33页内容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每组派一名代表回报。

①北京的建筑美。

②人们对北京的印象。

三、拓展活动33页

茶                                                                

活动目的:

1通过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文化,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养成检朴的优良品格。

2通过实物观看,观看茶艺表演,动手冲泡茶叶的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世外桃源的特征和茶文化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和模拟表演的能力。

活动过程

师: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

人们常说:

"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通过上一阶段的实践,我们已经知道了茶的一些基本知识,然而,茶是一个学问很深的话题,要想进一步了解它,我们必须进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同学们,你们想当一回茶博士吗?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有关茶的知识。

(板书课题:

茶文化)

  

师:

课前,老师看到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茶的精美图片和文字资料,并且准备了茶具,根据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内容,组成了四个小组,下面就请每个小组的负责人说一说,你们小组调查研究的是茶的哪方面知识?

课前每个小组都制定了小组活动计划和方案,用了很多办方法,以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得了有关茶的资料。

今天,我们就从茶的起源、十大名茶、茶与健康和茶艺这四方面来研究茶。

首先让我们共同来了解茶起源,欢迎茶起源小组来告诉我们茶是如何起源?

1、茶的起源小组

生:

茶,是中国第一国饮,想了解这几千年历史的国饮,您来对了地方!

茶叶由植物而成饮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

世界各地的种茶、饮茶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

茶叶已经发展成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生活日用品,更是我国少数民族“宁停三日饭,不停一日茶”的生活必需品。

唐代陆羽著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这样记载: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周朝。

”茶叶作为药用,记载最早是《神农本草经》:

神农品尝百草,遇到七十二毒,用茶而解毒。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

“茶的味道很苦,却最能降火,又能解酒食的毒,使人神思清爽,不昏不睡。

”《吃茶养生记》中记载有:

“茶是养生的仙药,有延年的妙用。

”东汉上层社会把茶作为饮料是从周武王以茶代酒开始。

到了汉代茶已成商品,汉代王褒的《僮约》中记载了我国最早的茶叶市场。

到了唐宋时期饮茶已经普及到平民百姓,宋代王安石说:

茶的作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没有。

茶叶开始作为饮料是摘鲜叶煮饮,到南北朝时开始把鲜叶加工成茶饼。

后来唐代又创制了蒸青团茶;宋代创制了蒸青散茶;明代创制了炒青绿茶、黄茶,黑茶、红茶、花茶等;清代创制了白茶、乌龙茶等茶叶由我国的云、贵、川高原向全国传播,古有“蜀地茶称圣,蒙顶第一家”的说法。

秦统一中国后,茶叶顺长江而下传遍半个中国,现在我国有17个省,900多个县产茶。

又从我国沿海传向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

师:

茶起源小组详细的介绍了茶是如何起源的,说的很棒。

中国的茶叶,世界闻名,你们想认识我国的十大名茶吗?

掌声欢迎名茶小组给我们介绍中国的十大名茶。

2、十大名茶小组

生:

白毫银针这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北部的建阳、水吉、松政和东部的福鼎等地。

白毫银针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

冲泡时,“满盏浮茶乳”,银针挺立,上下交错,非常美观;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

由于制作时未经揉捻,茶汁较难浸出,因此冲泡时间应稍延长。

白茶味温性凉,为健胃提神,祛湿退热,常作为药用。

苏州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

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足见茶芽之细嫩。

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国内著名的名茶,常被作为高级礼品。

祁门红茶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

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

祁红产区,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云雾多,很适宜于茶树生长,。

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

祁红茶宜于清饮,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

六安瓜片   

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

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

此茶不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杭州龙井龙井,本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泉名,而现在主要是茶名。

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的龙井村,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

、形美”四绝著称于世。

冲泡龙井茶可选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历历在目,仔细观赏,真可说是一种艺术享受。

安溪铁观音产于闽南安溪。

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砂绿。

好的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因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还会凝成一层白霜;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

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近年来,发现乌龙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铁观音更风靡日本和东南亚。

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

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