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0535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题二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题二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专题二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专题二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docx

《专题二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二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docx

专题二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

专题二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

第一讲

主持人: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们现在进入第二个专题的讨论。

这个专题我们就中学生的读书状况、读书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以及语文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读书”的问题来进行讨论。

针对这些内容,我们设计了七个问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有人说,中学生语文基础薄弱是因为读书太少,大家怎么看?

二、引导学生读书,应该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三、今天我们应该让学生读什么书?

是读经典还是读时文?

或者是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

四、怎样能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读书?

五、在现今社会里,为什么还要强调诵读?

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读书”?

最后一个问题,如何将“读书”纳入语文课程的评价体系?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有人说,中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就是因为读书太少了,那么两位专家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巢宗祺:

我认为要学好语文,第一条就是要下工夫读书。

好些地方语文老师在争论是写作最重要还是什么重要,说巢老师你认为呢,我想学好语文的第一要务是读书,我想这一点很多老师也都认同,有许多老专家也都反复强调了这一点,因此我觉得在这方面没有必要再去反复说。

你说写作很重要,我也赞成,但是写作怎么写,要有货,肚子里没货,写作再重要、你再训练都没用,他还是没东西表达,所以最根本的就是要读书。

在这点上,不管新课程也好,还是老的课程也好,你想学好语文,这一点是不会有分歧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持人:

最根本的,你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学习语言文字当中包含的东西,那么,你就要接触语言文字。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巢宗祺:

你要用好语文,就一定要有那么多的语文储备,读书,也不光是增加积累的问题,后面我们会讨论它和积累的关系,学语文,积累很重要。

读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方法。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持人:

但是我们感觉到现代的人,当然包括我们中学生,读书越来越少了,在学习过程中,读书少了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影响,这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会读书越来越少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巢宗祺:

这个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一个是现在的学生确实是学习很苦、负担很重。

我们现在年纪大了以后,有了经历以后,常常在想,我们以前的生活可能有很多艰难、曲折,会数落现在的孩子:

“哎呀,你们身在福中不知福。

”如果我现在也去体验一下现在学生的生活,我觉得他们不见得比我们快乐多少,他们也很痛苦,学习负担太重,所以现在我就不会再说你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的话了。

因为当年我自己当学生的时候,有一天,看电影看了四场,还天天在家看小说,现在的学生是不行的。

这一点我也想明白了,现在的学生过的日子不见得比我们那时候快乐多少。

我们那时候要去农村劳动、干艰苦的活,各人经历的苦不一样。

第二,还是一个观念问题。

我小时候看课外书,家长也要干涉,但是也就是唠叨几句,怕影响我的学业。

那时候也的确是看得过分了,吃饭的时候捧着一本书,上学的路上也在看书。

最严重的一次是参加考试,在从家里去考场的路上,二十几分钟,还在看小说,到了学校老师检查第一场数学考试的工具带了没有,结果我什么都没带,就是手上的一本小说,在老师的训斥下跑回家拿工具。

想想我们那时候还能过那样的日子,而现在的学生家长干涉得太多,干涉的力度非常大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持人:

好像听说过一位老师推荐学生看《牛虻》,结果学生回家就受到了家长的干扰了。

巢宗祺:

有一次有位老师跟我说,巢老师您说要学好语文就要多看书,我们也都明白,可是很难做啊。

他说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次课上讲到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学生很感兴趣,买了这本书,回家看的时候被家长逮住了,说是闲书不给看,收去了。

第二天就闹到学校找校长:

你看看你们语文老师,怎么让我们孩子看这样的书,将来怎么考大学啊!

校长马上找到班主任,规定以后不准再看这样的闲书,一旦发现,一律没收。

我听了以后感到很吃惊,读一些好书,实际上不光是在语文方面对他们有帮助,还对他人生的发展会有很好的影响。

我觉得这个校长做法很过分,他可能不理解读这些书的价值,当然,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你要让老师引导学生把握好分寸,像我们那时候就是过分了,但是读书还是要读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王意如:

刚刚巢老师说了,学生读书比较少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压力比较大,时间不够;另一个是家长包括学校领导不太理解,我想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导致学生读书不够,就是现代社会的通俗文化形式对我们文本的阅读也是一种挑战。

因为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就是让学生把每天的时间用10分钟作为一个单位来划分,不能多,多了就没意思,然后你在10分钟后面填上你在干嘛:

有的是吃饭、有的是盥洗、有的是上课、有的是……,最后总有那么几格是空的,你再忙也不可能每个10分钟都是填满的,既不在吃饭也不在睡觉,这个10分钟是空下来干什么的呢?

一般来讲都被通俗文化形式占领了:

电视、网络、流行音乐……都被这种东西占领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持人:

现在倒也不是电视和网络,我们也经常做学生的问卷调查,电视实际上往往在老师家长的禁止之内,电视是没得看的,甚至有的学生上网也非常困难,有一个家长曾经对我说小孩很聪明,我给它加上密码,他解密,然后我求教专家,我加很复杂的密码,他也解密了,我现在给他加一个他怎么也解不出来的密码,就是说网络也在某些家长的控制之下,其实最多的恐怕就是听音乐、听广播。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王意如:

也应该是对读书有冲击的,这种通俗文化形式也有一点冲击的作用。

主持人:

那是肯定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客观现实。

就我们成人世界来说,比如文革之后80年代,似乎全国人民都读小说,都是文学作品的读者,作家的文学作品出来那是全国人民都读过、都知道。

但是现在不同了,他不需要读书了,他可以看别的东西。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巢宗祺:

这个问题我从两面看,一方面,学生有空余的时间没有读书,听听流行音乐也无可厚非。

因为他学习得很辛苦,需要调节一下。

那么学校里面做调查,如果是一个有眼光的校长,知道了学生的时间安排以后就应该考虑一个问题:

应该怎么样引导学生在他们的活动时间里安排读书的时间。

告诉他们可以调节生活听听音乐、看看电视,但另外应该有一个时间去读书。

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这个题目比较大、比较难,不是一个语文老师能够控制的,需要教育管理者来考虑这个时间怎么安排,留出时间让学生读书,引导学生读书。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持人:

以前,像巢老师您小时候,读书是主要的休闲方式。

但是现在的学生可以休闲放松的形式很多。

我们不应该指责学生为什么空下来不读书,为什么去听音乐,但是从语文教育来说,如果学生要在这方面有所提高,想把语文功底、基础打得坚实一点的话,作为一个学习任务,应该去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学会享受,慢慢地把读书作为休闲的手段。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王意如:

就是说要在业余生活中留出一块空间是给文本的阅读的。

巢宗祺: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学生没有读书的习惯。

因为很多人,包括家长和孩子,都有一个功利的思想,就是我将来要考大学,要把精力集中在课内的学习。

我要学好语文,读书对我有什么用呢?

对我会有什么帮助呢?

他不理解读书的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他觉得做题目的操作性很强,马上可以看到成绩,一道道题目做下来,特别是数理化外语,就会了,脑子很清楚了。

读书读完以后会了什么?

不知道!

看不见!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持人:

是的,经常有家长说我孩子语文不好,你是语文老师给我出出主意,我该怎么办?

我是不是要找家教补补课?

我说没有办法,读书呀,他就觉得你这语文老师没水平,你拿不出很对路的办法。

但实际上学语文像吃中药一样,是滋补,是固本。

效果是慢慢来的,是一种“水磨工夫”,是需要一点一点去积累的,需要不断地去接触好的、优秀的、典范的文学的作品、语言的作品,他自己会受到一种熏陶、感染和影响,词汇量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的习惯也跟着作者的语言习惯慢慢地改变,提高了自己。

这不是说看了一本书就能考得很高的分数,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巢宗祺:

所以要转变观念,在语文学习中你需要吸收营养。

有的人在生理发展中也走入误区,孩子学习压力大,身体要好,身体需要进补,吃补品,这是不对的,需要的是绿色食物。

你现在学语文,绿色食物是什么?

就是读书。

只是做题的话,做的好的是补药,学一些规律性的知识。

读书是绿色食物,吸收的是自然的营养。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持人:

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向家长、学生宣传这种理念,高中三年如果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书,三年当中还是可以见效果的。

那么要引导学生去读书,到底要从哪些方面下工夫呢?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巢宗祺:

第一,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要让他自己喜欢读书,一辈子喜欢读书。

这一点很难的。

有的人就是培养不出兴趣来。

我有个同事的孩子要高考,需要我出出主意,我就和孩子聊了聊:

喜欢看些什么书,课外有什么兴趣?

结果都没有,没有一点课外兴趣。

我就说你不赶紧培养你的兴趣,你将来工作一辈子到你退休都会觉得非常痛苦。

一个人不能变成工具。

所以一定要培养读书的兴趣,自己喜欢读。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二,要培养一种习惯:

一天不读书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养成习惯很重要。

有一位英国的语言学家帕默尔比较过英国民族和德国民族的差异,讲到两个民族的阅读习惯问题,坐在公交车上大家在看书,已经是一个习惯,不管在什么地方,想到用什么来打发时间,那就是读书,这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三,读书的品位问题,有人讲,读书总是有好处的,开卷有益。

我觉得开卷有益是有前提的,必须是好书。

你读的是坏书,可能开卷是有害的。

同样是好书,有些书读了收获更大,因为含金量更高,所以好书也要会选择,在孩子成长时期一定要选择品位高的书。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四,学会读书的方法,学会怎么读书。

第五,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

王意如:

关于养成读书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有时不妨做一些形式上的规定。

有些中学老师会要求学生读书定时间、定地点、甚至还定环境、定人。

这些东西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形式,但是对培养阅读习惯是有好处的。

因为形式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成为习惯,自然成习惯。

就像巢老师讲的,到了那个时候不能看上几页书心里就不安定。

中学生,刚要求他定时定点读书他可能读不进,人坐在那里心思不知跑哪去了,有些老师家长可能会说这不是形式主义么?

他既然看不进还不如不看。

不是这样的,到时间就应该让他坐下来,你读得进也好读不进也好,这个时间就是看书时间。

每天这样。

我想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孩子会养成一个阅读习惯,这个是很有好处的。

有时候内容和形式不能机械地分开。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巢宗祺:

在初级阶段对不喜欢读书的学生,采用这种方式帮助他一下是有好处的,帮他养成读书的习惯。

以后就不需要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持人:

就像养成文明习惯一样,有时需要一定的强制性,就像吐痰就要罚款。

强制手段在起步阶段是有效的,对培养习惯是有效的。

巢老师讲的五个方面应该是比较全面的,往往我们会说首先要培养他的兴趣,但是怎么培养兴趣呢。

我说读书好,实在是好,你去读呀。

可学生未必就有兴趣。

一定要先读起来,他慢慢才会有兴趣。

有可能他十分不想读书,没有兴趣的时候,采取一种强制的手段,形成一种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他,可能他慢慢读了两本书以后会慢慢养成一种兴趣。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巢宗祺:

在这个方式上我需要补充,大家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工具性、人文性,其实这是人文性的一个方面。

培养人的一个社会生活习惯,将来使他成为一个有品位的文明人。

人文性里面有一点就是要社会化、文明化。

要推动他遵守一个规范、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另一方面慢慢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

所以先要有一个普遍性的要求,对他有一个制约,帮他养成一种习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王意如:

而且习惯养成以后他还可以有自己的个性,我们刚才讲的主要是对阅读习惯养成有问题的学生,我们用这样的办法。

如果说这个学生有自己的阅读习惯,我们也不要强求。

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习惯是不一样的,像斯大林是每天讲页数的,不讲时间,每天必须读多少页。

毛姆是每天六七本书一起读的,不是每天读一本书的。

这个各人情况是不一样的。

但是老师对尚未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做这样一个工作,我觉得是有意义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持人:

那么在读书这个问题上,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就是关于读什么书,不少老师说应该读经典、非经典不读,也有老师说人是现实社会的人,最新鲜的东西要读,就是时文,经典离我们太远、太古董了。

也有老师说只要有读书的习惯,学生爱读什么就读什么好了。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巢宗祺:

我先讲后面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让他读什么。

这是一个颇有代表性的意见。

在2000年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教学大纲里提出推荐阅读书目,强调学好语文就要读书,这是一个力度比较大的改革。

那时一个儿童心理方面的专家提意见,怎么可以让专家给孩子推荐阅读书目呢?

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阅读需求,他想读什么就读什么。

那么我说这位专家试试把各种红的黄的黑的书都堆在你孩子面前,让你孩子自己选,爱读什么读什么,你敢不敢?

这个书里既然有各种颜色,有的人读了可能有发展,有的人读了会走邪路。

所以我觉得“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这种提法是不负责任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王意如:

就像吃饭一样,不能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因为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还有可能会偏食。

巢宗祺:

在这一点上要两个方面看,一个是我给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选择,这就是我要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或者人文性中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规范的统一。

另外讲到经典和时文,我觉得这两方面都要兼顾,走极端不合适。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持人:

现在学生读的比较多的是热门作家的书、热销书,或者某一阶层比如80后作家的书,尤其是比较新潮的时髦的书。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巢宗祺:

新潮的时髦的书确实反应了当代社会发展当中新的思想、新的现象、新的语言表达形式。

青少年学生还要接触现在的社会,如果纯粹读经典,停留于过去,跟现在的孩子沟通不起来,也不好。

另一方面,经典不读,肯定也是不行的、不合适的,因为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考验的,是含金量特别高的,是可以给我们的精神打底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王意如:

我们从客观情况来看,经典和时文,学生可能更多的是读时文,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更多地读经典,这是一个眼界问题。

一个人,经典看多了,他的眼界就开了,就不会对很多问题大惊小怪了。

因为那些伟大的作家,这些年来,文明的发展,他们对我们人类人性上的很多问题确实都写到了,而且写到了一般人所不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所以你读了以后还是有用的。

我曾经听一个学生讲什么是经典?

经典就是人人希望自己读过,而又不愿去读的那些书。

人人都希望自己读过,就是经典的权威性的表现,而不愿去读,是因为毕竟经典与我们有时间的距离,甚至是空间的距离,像有些外国的名著阅读起来会有点困难,而这些时间距离、空间距离所带来的有点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你想你读一首《蒹葭》,学生觉得很累,看《在水一方》你就不觉得累,其实琼瑶也就是做一个把时间距离演绎的问题,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在引导阅读经典的时候做一些工作的话,我想时间、空间的障碍都可以克服,这时学生就走入一个新世界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巢宗祺:

如果学生觉得读经典不大容易接受,觉得距离有点遥远,他喜欢读热门的、新潮流的书,我觉得只要内容是有益的,读之也无妨,先让他走进读书中间去,然后引导,到了一定的时间,他自己会觉得读不下去了,觉得深度、厚度不够了,那个时候他自然会走向经典,关键是我们老师引导得法。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持人:

其实就是我们要谈的第四个问题,怎样能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读书?

实际上可以有很多手段和方法的。

对于经典,有的学生是心向往之,而有的却觉得是老古董,会有一种排斥。

老师应该让他们读经典,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让学生相互之间产生影响。

记得我女儿小时候,班里同学互相起绰号,她因为得了个“扈三娘”的绰号而去读了《水浒》,其实这就是一个激发他们去读书的契机。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巢宗祺:

所以,老师要去引导,而且要创设一个氛围,把学生“裹挟”进去,让学生相互之间产生影响。

主持人:

其实不光是读什么书的问题,还有读书方法的问题。

巢宗祺:

语文教育界流传这么一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老前辈说的了。

我们语文老师去引导的时候,要动动脑筋想一想,不是所有的书读的时候都要动笔墨的,比如我小时候读《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我是念错别字的,只是想知道故事情节,这时候是情有可原的。

像读这样的书,不必拘泥于每个字都要读对,都要查字典,会影响读书速度和情绪,就会索然无味。

这里粗粗地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讲究速度,大概地读过去,还有一种是精读的,特别是我们语文课上要读的那些书,有一些我们可以提些要求,教些方法:

怎么样动笔墨、怎么样记笔记,形成这样一个读书的氛围。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王意如:

研究阅读的人有一个说法,就是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浏览、随便看看;第二个层次是分析阅读,第一步就是越过困难通读全篇,不是克服困难,这个很重要,每读一本书都要克服困难的话,就会造成很多学生就没劲了、读不下去了。

这里提到第一读可以笼统地读,有些不明白的,读到后面有时候会自己顿悟。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后面还有综合阅读等等,阅读本身是有层次的。

老师要懂这个:

什么时候让学生用什么方法来读比较合适。

阅读从目的来讲,也有一个分类,比如发展性的阅读,读了会提高你的修养、增加你的知识,这些书可能要认真去读、做些笔记。

有的是功能性的阅读,就是查字典,解决目前的问题的。

现在很提倡第三种,就是消遣性的阅读,它是大众化的审美享受,用来陶冶情操、度过余暇时间的,这种书如果也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话就太累了,它就可以泛读、随便翻翻。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持人:

特别是文学作品,我们回忆小时候读书,像读《西游记》,那时候不认识很多字,就是囫囵吞枣的。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法其实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但是有一些书是需要“啃一啃”的,是需要花点力气克服困难的。

我们做老师、做家长的,要在适当的时候找准机会,给他们一点指点。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王意如:

我觉得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要拿难的东西吓他,可以让他先看点轻松的。

如果这个学生有阅读基础的话,可以看点高层次的书。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巢宗祺:

可以帮他们选好书,一个是学生有兴趣的,还有就是老师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推荐一些有价值的书,像一些文学巨著,老师可以告诉他们怎么样去读,比如第一遍你可以快速阅读、读个梗概,第二遍你去读……每遍都解决一个问题,这样读下来以后,肯定会有成长,跟你平时的读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持人:

老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书,可以采用的方法的多种多样的,老师可以有自己的发明创造。

这节课我们就先讨论到这里,谢谢!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二讲

主持人: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们现在进入专题二的第二节课,下面我们来讨论三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为什么要强调诵读?

我们知道古人是讲究诵读的,对着文章要拿腔拿调地吟诵,把作品读出来,记下来,背出来,都装在肚子里。

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诵读就是要求学生做什么呢?

为什么要这么做?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巢宗祺:

刚才徐老师讲到,古人是一直强调诵读的,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可能有较长一段时间这个提法就不提了,觉得诵读好像比较笨,老师也不讲究什么方法,就是一味读书。

这次在课程改革中,又重新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所以也引起了一些争论,我就听到有好几位老师和我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现在还是要让学生像古人那样读,是笨办法、老办法。

但是我觉得,诵读它是聪明办法。

为什么呢?

我们要把这里面的一些不同的想法给理清楚,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诵读有什么作用,它的价值在哪里?

很多人就看到诵读就只是在那么读啊、背啊,无非就记住了一些诗啊、文啊,你能够背出来一百篇、两百篇,甚至更多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持人:

甚至有一段时间把诵读和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等同起来了。

巢宗祺:

对,因为在上个世纪,有一段时间里面,多次搞教学改革,有一个口号就是“反对死记硬背”,所以,我们那时候教英语课,让学生背书,有些老师就在旁边嘀咕,有些学生也跟在后面起哄:

“这个老师又在搞死记硬背”,那个时候年轻,不怕事,“我就让你死记硬背了,怎么的?

”那个时候也讲不清多少道理。

现在呢,我就在琢磨,为什么要诵读?

古人为什么要诵读?

为什么他这样学就能学得好?

这里面有一个误解,觉得诵读,去读书、背书,无非就是记住了这些文章这些诗,你的功夫下了也就只能获得这一点点而已。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持人:

其实远远不止……

巢宗祺:

他们不明白诵读带来的好处远远不只是记住了这些东西,这个大家不明白,所以要弄清楚诵读的作用和价值。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一点,我们也承认,读了以后可以记住一些字、词、句、篇,这个大家都有共同的认识,而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讲到你的词语要丰富,就一定要肚子里有货,要装那么些词、那么些句子,另外还有个篇章,装在脑子里面以后,到需要用的时候就能够仿照它的样子去表达,所以字、词、句、篇的储存是非常重要的。

头脑里面有个语料库。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除此之外,我们就在琢磨和体会,一个人,你说话的时候可能会说出一些没听到过的语句,怎么会产生的?

说出来好像也是符合语法规律的,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你在记住了这些词语以后,慢慢抽象化了,头脑里有了这么一个语言模式,储存在头脑里了,到你运用的时候,根据这个情景需要,跟你头脑里的这个语言模式进行匹配,可能一下子就激发出来,生成了一个新的表达形式,可能出现一个新的词、一个新的句子,以前没有听说过。

这样一来,读多以后,慢慢地,以前的那些字、词、句可能记得不一定很清楚,可是头脑里面已经刻下了一个语言的模式。

所以诵读有助于我们在头脑里形成一个语言表达的模式。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持人:

刚才巢老师的解释非常理论化,讲得很清晰,用我们的大白话来说,就是一个语感的形成过程。

有人说语感,好像不可捉摸、很玄的、来去无踪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形成模式的过程。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巢宗祺:

对,有人觉得语感是一种能力,我也承认语感可以表现为一种能力,其实里面还包含了一种语言的知识,这个知识是感性的知识,它就是从你的诵读当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当中提炼出来的(主持人:

这就是所谓的一种习得的问题)。

所以,语感既有知识的成分,又有能力的成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三点呢,我在想,比较一下,有的人记住了一些知识、一些词语,背下了一些单词、一些语法运用的规则,这也是背下了,也记住了,但是用的时候、想说的时候,不能脱口而出,或者是想说的时候词语被组织错了,特别在有些场合会梗阻……我看到很多这样的情况,我以前有个华侨同学,他用个成语:

“你有意思啊,怎么‘送门上货’啊?

”他知道这里面有哪几个成份,但是给组合错了。

有的时候说:

“让开让开,你不要‘恶路挡狗’。

”大家都笑啊!

这个词语里面结构成份一个也不少,但位置排错了。

那么我就在想,为什么有的人能脱口而出、运用自如?

有的人呢,里面该有的东西好像也在,但说的时候没有那么利索甚至会弄错,这是什么原因呢?

发音器官,作为语言机制的一部分,跟大脑配合不好,我称它为语言反应机制没有塑造好。

通过诵读,眼睛、大脑、发音器官,这三者形成一个良好的通道,你想到什么,就能很快地念出来,而且反应很敏捷。

就像有的播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