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简单快速调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455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简单快速调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几种简单快速调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几种简单快速调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几种简单快速调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几种简单快速调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几种简单快速调标.docx

《几种简单快速调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简单快速调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几种简单快速调标.docx

几种简单快速调标

浅谈怎样调浮标(转贴)

一些初学钓鱼的朋友向我讨教钓鱼之道,我总说一句话:

“要教你钓很多鱼容易,但要教你比别人多钓一条鱼难!

”君不见钓王、大师们为了比别人多钓一条而吃尽苦头,钓得两眼发花,满头冒油,直拚个你死我活!

调4钓2是萧春平、廖心阳两先生在推广“台钓”时没有办法中的一个办法,只是廖老先生将他写的台钓入门书改了一个书名,叫《台钓秘笈》。

现在大家都在进步。

浮标种类及可调性、可钓性都在改良,标尖长23厘米,15-16目标长,还有的是长9厘米,只有6目,还怎样“调4钓2”?

每支浮标的浮力大小不同,标尖的目数有多有少,所表达的残余浮力也不同。

“调4钓2”已不够用,但鱼要钓,标要调,怎么办?

以我设计浮标的理念及长期施钓的体会是,不管你用一支什么类型的浮标,必须调整出浮标的灵敏状态和表达稳定的鱼讯信号。

其方法是:

在当天钓鱼的水域,先将鱼饵拌好,然后开始调标。

步骤一:

空钩半水不到底首先,将铅皮慢慢剪去,一直到标尖露出水面半目或呈水平。

然后,在双钩中的任何一钩挂粒鱼饵,再往钓区抛出。

此时你会发现浮标往下沉没,之后修剪铅皮,重新挂一饵抛出。

如此反复,修剪铅皮,直到量出一粒鱼饵悬停在半水的状态,标尖露出水面呈水平状为止。

但要切记,你用的鱼饵大小要估计到它是不是就是在水底的大小。

因为鱼饵从水面下沉到池底的过程中肯定会溶化掉一部分,一粒正常的鱼饵从水面到池底大概溶得只剩2/3左右。

所以,调标时只能将要用的鱼饵取出一小团搓粘,使它不容易雾化才对。

以正常施钓鱼饵的2/3左右半水调标,是一重要环节,一定要恰到好处才行,因为这粒鱼饵的大小决定了今天调标的目数。

如果你选用的浮标浮力偏小,或标尖的长度偏长,可以从修剪铅皮中使浮标标尖露出1目或1目半。

假使标体和浮力偏大,标尖又短(如空心尾),可以调整标尖露出半目或平水。

步骤二:

两饵轻触底调标完成后,再将不带鱼饵的空钩抛至钓区,可见浮标下沉到某一目就不再下沉了,这露出的目数就是今天适合你使用鱼饵的调目。

以这种方法调标,完成双钩挂饵抛出,浮标一定会缓慢下沉,接着再将浮标往上移动,一直至双饵到底露出2目就可施钓。

我认为,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因为“台钓”的浮标功能主要是控制鱼饵在池底的状态(许多争论文章都忽视了这个最基本的内容)。

发生鱼讯时,是以鱼饵在水下保持轻触底状态的信号为准。

这种调标法绝对保证鱼饵到底,两粒鱼饵的重量既不会因浮标的浮力不够而由池底大部分承托负担造成迟钝现象,更不会因为盲目的调几目而造成浮标的浮力过大,出现鱼饵不到底和找不到底的事情发生。

这种调法的目的是鱼饵重量的一半由浮标的浮力向上牵引,另一半由池底来承托负担。

浮漂灵敏及迟钝区域的划分新解

2001年老鬼钓鱼学校第五期学习班,本人有幸受邀讲解浮漂原理。

有天训练期间发现A班一位学员A的浮漂有很多动作,但扬竿中鱼率很低,我看了一会儿发现他用的是漂尾长度约20厘米、15目的硬尾浮漂,我问这位学员浮漂调几目,他回答是三目,我告诉他应该修剪铅皮调六目,钓目不用改变就可提高中鱼率,学员照方法改变调目之后,问题得以解决。

之后我到对面鱼池巡视发现有另外一位学员B的浮漂亦有很多动作,扬竿中鱼率也很低,更巧的是这两位学员是同一个地方来的朋友,使用的线组、鱼钩、鱼饵都相同,也是同一池的鱼,但我发现他使用一支浮力较大的空心漂尾浮漂,加上漂尾是改装以后只有约9厘米长,刻度六目的浮漂,我问他调了几目,他回答亦是三目。

我告诉他应该增加铅皮的重量到调二目半或二目,钓目不用改变,动作会更加明显,中鱼率亦会提高,学员采取了这方法后问题也解决了。

老鬼钓鱼学校开学四五天后,鱼池的鱼变得又刁又滑、伤痕累累,任凭你怎样加铅,减铅,改调目,钓目,浮漂推高拉低信号还是乱七八糟,中鱼率很低,这两位学员碰到我之后说:

“用了很多方法都解决不了。

”问我怎样处理,我观察了一下,坐到他们的钓位上,先把铅皮修剪了一点增大浮漂的调目,再把浮漂的钓目推高到接近调目的位置,大约在调五目钓四目半以上的位置。

下竿之后连中2尾鱼,由学员自己试钓问题也得以解决。

以前我在其他报刊上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何谓灵敏”、“何谓迟钝”的文章,由于编排及版面关系未能将这问题详细的表达,趁这机会作一补充。

在此文章中我曾提到浮漂的调目如果调得太高,钓目太低的话,浮漂剩余浮力的预留太大,这种向上走的剩余浮力大于鱼儿吸食鱼饵的力量就造成浮漂没有下沉动作的迟钝。

有些人认为浮漂的调目调得越低越灵敏。

从表面看,这种理论是成立的,因为我们将浮漂调成水平的话,只要任意增加轻微的重量在鱼钩上,浮漂都会做出反应向下沉没,但这种表面的灵敏并不能代表浮漂在钓鱼的时候会灵敏。

我认为台钓的调漂标准应该以浮漂控制鱼饵在池底处于“轻触底”的状态为中心,以这中心再分离一饵到底一饵悬空;双钩卧底或半水浮钓等其他理论。

如果我们只追求表面的灵敏,不考虑鱼饵在池底的状态及池底对鱼饵承托力的作用,会出现不管什么情况下把浮漂的目数调得很低而造成因为浮漂的上浮力不够,鱼饵的重量大部分由池底承担的现象,严重者会双饵陷于淤泥里。

鱼儿无法准确的找到鱼饵,光冒鱼星不上钩。

甚至会因为浮漂的上浮力不够,令线组无法绷直,导致松弛,影响第一时段鱼讯传递到浮漂的过程,更严重的会在传递过程中把信号消耗殆尽,无法得到信号提示。

在多年的施钓及制作浮漂的过程中,我认为领悟了一些道理,试着对我们以前所接触的所谓“调灵敏”“钓灵敏”;“调灵敏”“钓迟钝”;“调迟钝”“钓灵敏”;“调迟钝”“钓迟钝”这一直沿用的理论作重新划分。

如何调浮漂

  台钓钓组,的精华之处,在于其能非常灵敏的反应鱼吃食的信号。

其钓组的搭配比较精细-------小竿,细线,小漂(长流线型浮漂,细尾),轻坠,小钩,长脑线(拴鱼钩的线)。

至于怎么组装,这里都有详细的图文,一看就明白,就不多费唇舌了。

  一切就续后,就是试漂,调漂。

一般的文字资料,都介绍以调四目钓两目,为台钓入门的基础。

我也用其做为调漂的基本参数。

所谓目,就是浮漂上的彩色的小格,一格为一目,调四目,就是要让浮漂露出水面四个小格。

而所谓的钓两目,就是看水面露出两个小格,看其上浮或者下沉和横移而来判断鱼咬钩情况。

  这个时候,学钓的人也许就会糊涂了,怎么调着是四目,而钓着却说两目?

差两个呢,别着急,这个就涉及到了台钓和咱们民间所流传的钓于方式的关键。

我们民间这种钓鱼方式一般钓鱼人都称做传统钓,传统钓钓组的坠子是躺在地面上,坠子的重力大于浮漂的浮力,一般是漂调几目就钓几目。

而台钓的坠子是悬浮在水中的。

它的重力小于漂的浮力,这个是他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才说的调四目,就是将浮漂调的在水面上露四目。

钓二目,是指在水面上露出的两目,而少的两目是鱼饵的重量,因为上面已经说过,台钓的钓组在空钩情况下是悬浮水中的。

所以当双钩挂饵下水后(饵的大小适当情况下,约黄豆粒大),浮漂会自然下沉两目,水面还会剩余两目,而剩余的这两目,就是所谓“钓两目”,开始露在水面的四目就是所谓的调“四目”。

到这里该明白“调四目钓两目”这个专业说法的由来吧?

  这个四目如何调呢?

首先,我们将铅皮缠到铅皮座上,然后扬竿入水找深浅,也就是所谓的找底。

如果入水后,看不到浮漂,就将漂向上移动,直到漂尾与水面一平,接着就提竿,将浮漂象下移动(浮漂座上下各有两个太空豆)但是暂时不要移动最上面的那个太空豆,那是标视水深浅的,起定位的作用。

一会修整铅皮的时候用的着。

如果钓组入水后,漂躺在水面上,就向下移动浮漂。

直到找到上面说的深浅。

  将竿提出,把浮漂向下移动到方才留着没移动的太空豆与最下面的钩之间距离的一半地方,也就是小于实际水深的方。

或者干脆把漂移动到坠子附近,用剪刀修剪铅皮。

注意:

一定要小心的,少少的剪,直到浮漂在水中露出四目,这个时候也就完成了调四目的工作了,如果熟悉了这个修剪铅皮的过程,同样方法你也可以调5、6、7、8、9、10目。

也可以调1、2、3、目,全看你想怎么调,需要多少了。

其关键是修剪铅皮的重量!

有人也许问,怎么调一目啊?

铅皮都很轻了。

轻那你不会换一块大的铅皮重新修剪?

笨的你。

  接下来,就是台钓调漂关键的地方了,找底。

这个时候你需要在准备一小块铅皮,用它把最下面的那个小钩给包上,注意!

一定要是最下面的那个小钩!

然后扬竿入水,如果看不到漂,就向上移动浮漂,直到露出开始调的四目。

然后就提竿,把小钩上的铅皮拿下来,在将钓组入水,看看浮漂露出几目,如果是四目,就再往上轻微的移动浮漂至水面露出浮漂五目。

为什么要露五目呢?

因为才用铅皮找的底,不过是粗略的知道钩在水中的大体位置。

拿下铅皮后,由于浮漂的浮力大于下面钓组重力,所以会上浮,而这个上浮距离是我们所未知的。

如果上浮大的话,双钩挂一般大小的耳会出现双饵都离地的现象。

而不是单饵触地的最佳状态。

将浮漂调到露五目的时候,说明水下单钩真的找到了底!

因为单钩着地后,由于脑线的支撑作用打破了原来悬浮状态的四目所保持的力的平衡。

再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小心仔细的一点点一点点的将浮漂向下移动。

直到水面上刚刚、刚刚好露出四目为最佳。

注:

一定是由五目一点点向下移动到四目!

至此。

就剩下最后一项工作了,就是再将浮漂向下移动两目的长短。

到此,整个调漂过程才算完成。

  有朋友要问,已经调到四目了,为什么还要向下移动两目?

呵呵,其实很简单。

因为我们是调四目,钓两目。

上面说的很明白。

四目是空钩无饵时的状态,而钓两目是双钩挂耳的垂钓状态,这两个饵团的重量正好是能让浮漂下沉两目,从而达到钓两目的最佳灵敏状态。

而我们调漂刚露四目的时候,钓组在水中的状态正好是最下面的那个单钩轻轻的擦着地皮儿,那是似触未触的状态。

如果挂饵后,不是最佳状态。

我们将浮漂在向下移动两目深浅,也就等于把两个饵团的重量留了出来,如果此时在挂饵垂钓,那一定是浮漂调好的四目基础上下沉两目,水面留两目。

也就是要钓的两目。

这个时候水下钓组的状态是下钩饵团刚刚触地,真正达到了整个钓组的最佳状态。

  如果要让钓组的反应变的迟钝点,那就向上移动浮漂,从而达到一钩横卧水下,一钩悬浮,或者一钩横卧水下,一钩轻微触地,亦或者双钩都横卧水下和铅坠以下的钓组都卧在水下的相对最迟钝状态。

如果要灵敏,一切要反过来。

既让双钩挂饵后都处在悬浮状态。

调漂并不神秘初学台钓的钓友,都必须跨越一道门槛,那就是调漂。

近些年来,报刊杂志发表了许多关于调漂的文章,这对初学台钓的钓友起到了启发和引导作用,从而加深了对台钓调漂的理解,提高了操作水平。

?

调几目钓几目,这是常说的一句口头禅,但它必须反映客观实际,鱼情不同,漂情不同,调钓的目数也不同。

遗憾的是不少人在说漂时,只说调几目钓几目,而忽略他所指的是什么材质的漂,是软尾漂还是硬尾漂?

是一支漂尾有几目的漂。

这样一来,他说的是那种漂,你学的是这种漂,他说调几钓几管用,而你学着去做却不那么管用。

?

也有些文章把调漂说得过于复杂,用了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言词,别说初学者,就是有一定台钓基础的人,也会被弄糊涂。

再是用过激的言词去否定已被实践证实了的一些基本调漂方法,如把“调四钓二”说成是骗局,或把高手调漂说得神秘兮兮,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这都不利于台钓的推广和提高。

坦诚的说,现在成名的台钓高手,在早期有几位不是从“调四钓二”开始学起的,尤如一位博士是从小学一年级启蒙一样,因为台钓刚传入大陆时基本上用的都是七目软尾漂,七目软尾漂不从调四钓二开始学起,那应怎么学起?

当然,后来七目以上的硬尾漂普及后,调漂有了新的变化,那是十分正常的事。

一九九三年台北市仁德会会长徐晃先生对我说:

“不管漂尾长短,学调漂先从漂尾的一半调起,钓目也从调目的一半钓起,然后自己去慢慢摸索”。

从那以后我开始学台钓,学调也是从最简单的调四钓二学起,慢慢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曾在十三届和十五届全国钓鱼比赛中两次获得领队组手竿第三名。

为了消除初学台钓钓友的疑虑,我说一下最基本、最简单的调漂方法。

?

一、孔雀羽七目软尾漂,从调四目钓二目开始学,调四目或三目半是七目漂尾的一半,是居中目,这样大致可将调四目以上为灵敏,四目以下为迟钝,这主要是划个大致的界线便于区分,然后从二目钓起,饵略大于黄豆粒,这就是常说的调四钓二,当然这也说的是钓底。

鱼情正常时调四钓二是适合的钓法,鱼情不正常时,一般不要轻易动调目,只要上下移动钓目,往下可钓一目、半目,甚至平水。

往上可钓三目、四目,流水时可钓五目、六目,这时子线已弯曲在水中,调目确定后,钓几目合适,就要靠自己上下移动浮漂去摸索了,初学者如此,高手也是如此,当然高手早已跳出调四钓二这个初级阶段了。

?

二、马尔杉木漂尾十目的硬尾漂。

它的居中目是五目(十二目是六目、十四目是七目),可以从调五钓三或两目半开始学,钓目也是调目一半,上下都有余地,也能保证两饵沉底,钓几目合适仍然要根据鱼吃食的情况,上下移动浮漂,增减钓目,以达到正常上鱼的目的。

?

三、初学台钓的钓友存在一种共同的倾向,那就是喜欢灵敏,他们认为既然灵敏是台钓的优势,就以为越灵敏效果越好,结果却适得其反,回报他们的是空钩连连,弄得手忙脚乱,疲备不堪,钓不上几条鱼来。

所以初学台钓时在鱼情正常的情况下把漂调得不灵不钝或迟钝些,如七目软尾漂可从调四钓二开始,转向调四钓三、调四钓四,或降低调目,改为调三钓二、调三钓三,把调目调低些,把钓目调高些,不仅适合鱼情,也便于观察。

调三钓三下饵落底,上饵也轻触底,钓饵在池底的状态符合鱼吸食的基本要求,漂上的反应也较真实。

这是一种老老实实的钓法,掌握这种基本方法后,再向纵深发展就有了基础,道理也容易弄明白,不要一开始就去追逐高手们的调漂方法,那是华而不实,自陷泥潭。

?

四、对漂的要求勿需太高,初学台钓不一定要用价格昂贵的高档漂。

在竞技池以外的水域垂钓,普通漂一样能用。

我在参加一次钓鱼比赛时,由于行前匆匆,临场才发现漂盒未带,无奈只得向旁边一位刚学台钓的钓友借了一支漂。

这是一支软尾六目塑料漂,漂尾较粗,所以一开始我就调三目钓二目,后改为调三钓三,上鱼情况一直很好,在这场80多人参加的比赛中,我轻取第一名。

当然,如果你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在竞技池参加比赛,拥有高档漂那是必要的。

?

总之,台钓调漂并不神秘,只要你不好高鹜远,而是脚踏实地,从最基本的方法学起,不需要多久就会有心得体会,从而跨越这道门槛就不再是难事了。

台钓调漂基本调钓方式:

一、以全标示杆的目数一半为调目,调目的一半为钓目。

二、以全标示杆的目数或一半为调目,分别挂单钩和双钩饵半水记取目数,以半水单钩的目数为钓目。

三、双钩双饵半水调平水,然后延长水线,使漂上升一目,此时一目即为钓目,去掉双饵标示杆所显出的目数即为调目。

四、单钩挂饵调平水,去掉后标示杆的目数为调目,双钩上饵到底露出的目数即为钓目(一般使用两目)。

“达摩”、“王冠”等高档正规的孔雀羽材质软尾漂,标示杆0.4—0.7毫米之间长10厘米左右,专门钓鲫时可使用第一种方法。

其它档次不太高的或高档次却标示杆较粗的浮漂则用第四种方法。

如专门冲大鱼而去,故意将饵食搓大以引诱大鱼来食则用第三种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种方法是针对空心漂尾或是飘尾太短的硬尾漂。

对于长尾漂则应为调一目至二目,双饵找底钓两目。

鱼情不正常时,一般不要轻易动调目,只要上下移动钓目,上下半目、一目、一目半、两目,水流动时还可上下移动三目至四目。

调漂准确标准:

1.浮漂一上一下,短促有力,扬竿有鱼,显示调整正确。

2.浮漂一上一下,缓慢无力,扬竿无鱼或鱼钩刺在下颚,说明铅片太重,应减轻铅片,增加灵敏度。

3.浮漂一上一下,多扬竿无鱼,应加重铅片,减少灵敏度。

4.浮漂抖动激烈,扬竿无鱼,应加铅片。

5.浮漂上下快慢不一,扬竿无鱼,应减轻铅片。

调钓变法:

一、调灵钓灵:

应用于鱼的行动迟缓,不大开口的情况下,如氧气不足或天气寒冷鱼不爱动。

二、调灵钓钝:

用于鱼很滑,吃食时有各种试探活动,不易准确掌握提竿时机的情况。

三、调钝钓灵:

用于鱼群密集,互相干扰吃食或鱼咬钩很不规范的情况下。

四、调钝钓钝:

鱼多也游动就是不开口,有可能鱼游动中触钩,漂一有反映立即提竿,常可挂上鱼来。

“天气不好,水中缺氧,冬天水冷,吃口轻”当遇到这几种情况时,决不能钓灵,一定要双饵落底,调灵钓钝。

但如用细身细尖子小漂,则调平水钓半目或一目。

在鱼少的水域中为使钓饵有动态仿真效果,来引诱为数不多的鱼时,可以钓灵。

但是小杂鱼多的地方,还是钓钝为好。

在平时钓鱼的开始阶段可以钓灵。

这样发窝快,又能及时了解鱼进窝的情况。

但要随进窝鱼数的增多和“鱼口”的变化逐渐过渡到钓钝。

因调目太低,剩余浮力不够造成鱼饵在池底的压力和鱼饵的重量大于鱼吸食的力量,或者鱼饵藏于淤泥里令鱼无法顺利进食的现象统称为“下迟钝”状态。

但在天气较差、缺氧、鱼儿厌食、水温太低等一些造成鱼儿游动的速度缓慢,吸食动作轻微的时候;钓罗非和鲮鱼、小鱼闹窝、小鱼之中钓大鱼的时候此方法却又十分适用这些非常时期。

如果扬竿时漂相已经到位,而一顿鱼还未离底就跑鱼,那就是提竿过早;若是遛鱼时还没遛两下就跑鱼,那多是提晚了。

不管浮漂上升至几目,只要认定上升已停顿即扬竿。

但要注意,浮漂在上升时不要扬竿。

中钩之鱼钩中位置仅在鱼唇皮上,则提竿过早;挂下唇或喉部则说明提竿过晚。

提出问题:

调4钓1、2、3、4、5效果一样吗?

有什么区别?

都适合在什么条件下施用?

有人说钓1、2是钓灵,钓3、4、5是钓钝,我看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为了搞清楚我们不妨仔细的分析一下。

为了方便,我们设一食压二目。

再设一个食一分钟就化完,且是匀速的化。

调4钓1,此时底钩刚好到地,上钩悬起,两脑线都是直的,两食的距离最大。

半分钟以后食化了一半,漂上升1目,再过半分钟食全部化完,漂回到4目。

就是说钩上有食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如不考虑鱼接食,就是说你只给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让鱼吃食。

食化一半漂升1目,此时底钩已经离地一点。

此种钓法适合鱼多抢食时用。

调4钓2,状态和调4钓1基本没区别。

半分钟以后食化一半,漂不会动的,再过半分钟食化完了漂回到4目。

这两种情况的区别主要是带食的钩在水下的静止时间不同,前者几乎没有,后者有半分钟。

不要小看这半分钟,在这半分钟里底钩是个什么状态呢。

打个比方,打个生鸡蛋在地上,蛋清在四周,蛋黄在中间。

蛋清就是已经散了的食,蛋黄就是还没散的食,钩子在蛋黄中,鱼最爱吃这样的食。

此种钓法适合鱼不太多,经常要等鱼(短时间)上钩的情况下使用。

钓3目时两钩都到地了,底钩的脑线明显弯曲(增多了漂的无效信号),这种情况钩在食里的时间较长,45秒以后漂才开始上升1目回到4目上。

此种钓法适合鱼较少,经常要长时间等鱼上钩时使用。

调4钓4目就和前面有很大的区别了。

两钩在水下的状态和钓3目差不多,脑线一弯一直。

所不同的是当两个食全化了上钩子只会向上移动一点点,这时的漂尾可能是4目半(排除环境的因素)。

调4钓5(是指漂从下往上一点一点的移,刚好5目时)和调4钓4在水下的状态都一样,脑线一弯一直,当两个食全化了钩子也不会动。

调4钓5的两个钩子的重量完全由地面承担,它的稳定性要好与调4钓4,可以抵抗一点不良环境的影响。

钓4和钓5都是对付被钓滑了的鱼的很有效的办法。

滑鱼特别是剩下的那几条大鱼一般是不吃不散的食,它只吃散食。

糟食用在手竿上,采取传统钓法就成了抗风性很好的对付滑鱼的良策。

最后再说一下调漂,初学者一定要从下往上移漂,一次一点,整个过程要像正式钓鱼一样,每次都要规范,刚到你要的“目”就好了,不然水下就可能是另一个样子。

不要怕麻烦,这是一举两得的事,调好了漂又打好了窝,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点需要说明,上面我说的是一种理想化了的情况。

现实中因为各自用的子线粗细不同,钩的大小不同,也就不能死板的看上升的时间和目数,只能作为一般原理来认识。

浮漂如何调——

  

    调漂是台钓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现将台钓调漂法转摘如下,与各位朋友共同学习提高,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1、在正常情况下的调漂

  

    台钓在正常情况下,对浮漂的调整通常是调四目钓二目。

调整浮漂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将浮漂座捋近铅片座,使鱼钩至浮漂标示杆的长度,小于水的深度。

然后,在空钩的状态下,在铅皮座上增加或减少铅片,使漂露出水面四目(自漂尖端起4个小格)。

这时,鱼钩和铅皮座都悬浮在水的中间,而不是沉在水底,故称“悬坠钓法”。

  

    在开始调整时,要在铅片座上多卷些铅片。

投入钓点水中后,若浮漂完全沉入水中,说明铅片过重,可用剪刀把铅片剪去一点再试,直至浮漂露出水面四目,钩坠的位置悬在水中,就算符合标准了。

  

    第二步,在调好四目的基础上,两只钩子都挂上饵,投到钓点,并将主线全部压入水中。

这时浮漂就会慢悠悠地全部沉没在水里。

然后将浮漂上捋,直至露出水面二目,并且双钩沉底。

调整浮漂的工作就算全部完成,可以开始垂钩了。

鱼若吸饵,则浮漂的标示杆全部沉没于水中。

对于高质量的浮漂,如果鱼饵在水中溶解掉二分之一,则浮漂会在水中上升一目,倘若鱼饵已全部溶于水中,则浮漂应是四目浮于水面,表示此时饵已溶化,变成空钩子浮悬于半水,就应及时换饵了。

  

    正常情况下为什么通用调四目钓二目呢?

调三目钓一目或者调五目钓三目行不行呀?

回答是可以的,下面一节也将证明这三种调法的效果是一样的。

但是为什么多用调四目钓二目呢?

因为如调五目、六目的话,快要到尽头了,再要调灵的话就没有多少余地了,而且垂钓时漂尾露出水面太高了,受风的影响就会大一些;如果调三目,钓的目数范围就小了,只能钓一目,要调灵的话只能再调半目了。

  

    为什么钓二目呢?

这个"二"字是由调四目这个"四"字决定的,因为两目产生的浮力与双钩的两小团饵料的重量(扣除本身产生的浮力)大致差不多,调四目钓二目,钩、饵接地轻,保证了适中的灵敏度。

  

    2、特殊情况下的调漂

  

    实践证明,正常情况下采用调四目钓二目的方法,效果是比较好的,是最基本的调法。

但是随着鱼情、水情、天气等具体情况的变化,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调四目钓二目的效果就不一定很理想,而需要再加调整。

例如,气压低、水质不好、鱼过饱或胃口不好、觅食行动缓慢轻微,往往鱼饵被吃光了,浮漂可能还没有明显的反应,这就需要把浮漂调得更灵敏一点。

  

    反之,如果天气好、水情好、鱼的胃口很好,或者小鱼多,抢着找着吃的,而浮漂反应又很灵敏,甚至鱼游动对水产生的冲击都会使鱼饵移动,鱼还没咬钩,浮漂就有反应,以致起竿总钓不到鱼,这就需要把浮漂调得迟钝一点。

  

    调的目数多少可以使浮漂反应灵敏或迟钝,钓的目数多少也可以使浮漂反应灵敏或迟钝。

这样,除了调四目钓二目这个基准外,就可能出现四种不同的调法:

1、调灵钓灵;2、调灵钓钝;3、调钝钓灵;4、调钝钓钝。

  

    从形式上和理论上讲,这几种调法是存在的,但从实际效果和作用上去探讨,有的调法没有实际应用的意义,强求照搬照套就会使操作复杂化,成了无效劳动。

现在以调四目钓二目作基准,分析如下:

  

    

(1)调灵钓灵。

增加调的目数,减少钓的目数。

例如,调五目钓一目,这样,浮漂反应就灵一些。

  

    

(2)调钝钓钝。

减少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

例如,调三目钓三目,这样,浮漂反应就会迟钝一些。

  

    (3)调灵钓钝。

增加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

例如,调五目钓三目,一个灵,一个钝,数量相同,相互抵消,与调四目钓二目比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高一点外,效果是一样的。

如果盲目地把调四目改为调五目钓三目,那就会成了多此一举的无效劳动。

其实为了取得这个效果,根本就不需要改变铅坠的重量,也就是不需要改变调的目数,只要把太空豆、浮漂往上捋一目,为调四目钓三目就行了,完全不需要自找麻烦。

  

    (4)调钝钓灵。

与调灵钓钝刚好相反,减少调的目数,减少钓的目数。

例如,调三目钓一目。

一个钝,一个灵,效果相消,与调四目钓二目比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短一点外,效果是一样的。

这样调在垂钓还没有开始时是可以的,但从调四目钓二目改为调三目钓一目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怎样调才灵?

怎样调才钝?

要记住两点:

一是调的目数越多,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