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438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docx

《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docx

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学前儿童的生理基础(总计6学时)

课题

学前儿童的生理基础

课时

6学时

教学内容

1、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2、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以及保育要点;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新生儿期保健的重点。

2、了解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营养品,并积极倡导母乳喂养。

能力目标:

掌握评价婴幼儿体格发育的方法。

素质目标:

会评价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教学重点

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以及保育要点

教学难点

婴幼儿体格发育的评价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笑话:

《学前卫生学》研究的其实也是和这三个终极的哲学问题有关

学前:

指的是0—6岁幼儿(是谁)——是什么

卫生学:

研究的是0-6岁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等(从哪里来)——为什么

当然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即掌握0-6岁幼儿的护理保健知识,能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做出科学评价。

(到哪里去)—怎么做

刚刚我们说过学前卫生学研究的对象是0-6岁的幼儿,那我们开篇第一章就从新生儿开始讲起。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生理基础

一、运动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一)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人体共有206块骨头,骨与骨相互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以维持身体的形态和姿势,并保护着内部的脏器。

 

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

有的骨连结为不动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等。

 

(二)幼儿运动系统特点 

骨骼 

1.幼儿的骨骼处在骨化过程中 

(1)总体特点:

幼儿的骨骼比较柔软,软骨多。

骨骼短而细,骨化没有完成。

骨骼在生长,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

 

保育要点:

      

①充足的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

幼儿的骨骼在发育,就需要较多的钙,同时还需要维生素D和磷。

 

②适当的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2)腕骨 

特点:

腕骨没钙化好。

腕部的骨头,要到10岁左右才钙化,还都是软骨。

 

腕骨共8块,通常,出生时全部为软骨,6个月的婴儿出现第一批骨化点,1岁时有2—3个骨化中心,3岁时有4个,6岁时有7个,8岁时有8个,10岁时全部出现,整个腕骨在10—13岁左右骨化完成,女孩较男孩早2年完成。

 

保育要点:

①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

幼儿书写、绘画和劳动时,适当地安排其活动量。

 

②适当安排如拍球、绘画、穿珠等活动来促进腕部的发育。

 (3)骨盆 

骨盆还没长结实。

一般要到25岁左右,髋骨才能成为一块完整的骨头。

骨盆是人体骨化最迟的一个部位,骨盆保护着膀胱,生殖器官等重要脏器。

由于这种特点,幼儿在发育时期,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组成髋骨的三块骨可能发生移位,影响骨盆的正常发育。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的骨盆是胎儿自然娩出的骨产道,骨盆的大小,形状是否正常会直接影响到将来的生育。

所以,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避免从高处往坚硬的地面上跳,不正确的跳跃和不良姿势可使骨盆变形或造成骨质撕裂,影响骨盆的发育。

尤其是女孩,更要注意保护,以免在不知不觉中造成隐患。

幼儿穿高跟鞋也不利于骨盆的发育。

 (4)脊柱:

 

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它上承头颅,下接骨盆

直至20岁左右,这些软骨才能完成骨化过程,脊柱也随之定型。

 

因此,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立站走姿势(体姿)有着特殊的意义。

①应从小培养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防止幼儿的脊柱弯曲变形。

②在体育活动和劳动中,负重量不宜过重,练习和劳动时间不宜太长。

③长时间用单肩背书包会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得不到平衡发展,形成一侧肌肉、韧带过度紧张,导致脊柱侧弯(从后面看,脊柱某一段偏离中线,向左或向右弯曲)④另外,由于幼儿时期骨骼在不断的骨化中,机体对钙、磷、维生素D的需要量较多,故要注意供给幼儿足够的营养。

 

(5)、幼儿的骨骼富于弹性,容易变形 

小孩骨头韧性强,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一旦发生骨折,会出现“青枝骨折”。

小儿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就像鲜嫩的柳枝,被折后,外皮还连着。

小儿的这种骨折称为“青枝骨折”。

疼痛不如骨头完全断裂时明显,伤肢还可以做些动作,因此这类骨折容易被忽略,而未能送去医院治疗。

骨折未复位长上以后,肢体就会出现畸形,甚至影响正常功能,所以,小孩肢体受伤后,即使痛的不十分厉害,也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发生了骨折。

 

幼儿肌肉的发育 

1、幼儿的肌肉容易疲劳,但疲劳消失也快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 

幼儿的大肌肉先发育(如上臂,前臂肌发育较早),小肌肉(手指和腕部肌肉)后发育。

如3—4岁的儿童走路已较熟练,但是由于手部细小肌肉未发育,如叫他们画直线就较费力。

5—6岁的幼儿手部肌肉开始发育,能够绘画、塑模、拍球等,但容易疲劳。

可以通过训练幼儿的走、跑、跳、投掷、钻爬、攀登等动作发展其大肌肉群;泥工、手工、编织、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则是发展幼儿小肌肉群的有效手段。

在组织幼儿进行运动或游戏时,应注意不要过久地做一动作,以免造成肌肉过度疲劳。

 

幼儿关节和韧带的发育 

特点:

幼儿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成人,但牢固性较差,容易脱臼 

1、牵拉肘:

小孩的关节囊比较松弛,关节周围的韧带也不够结实,容易发生脱臼(俗称掉环)。

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若被猛烈牵拉手臂,就可能造成“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半脱臼。

常常是因为成人带着孩子上楼梯,过马路,或帮孩子穿脱衣袖时,用力牵拉、提拎小孩的手臂所造成的。

肘部受伤后,手臂不能活动,肘关节疼痛,手不能握物。

经医生复位以后,还要注意保护,以免再次发生脱臼。

 

2.脚弓不结实,易成“平脚”:

正常足底呈拱形叫脚弓。

脚弓靠肌肉、韧带来维持。

有了脚弓,脚下就有了弹性,可以缓冲在运动时产生的震动。

站立时,人体重心可以分散在脚底的几个点上,站得更稳。

脚弓还保护脚底的血管、神经免受压迫。

 

若脚弓塌陷就成了扁平足(平脚)。

预防扁平足要从小做起。

 

小婴儿胖乎乎的脚底板是平平的,不算扁平足,到会站、会走以后,才渐渐形成脚弓。

形成脚弓以后因为肌肉、韧带还不结实,若运动量不合适,就容易形成平脚。

运动量过大,比如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负重,会使脚底肌肉过于疲劳而松弛;运动量太小,经常不活动,脚底的肌肉、韧带得不到锻炼,也不会结实。

 

孩子的脚长得很快,鞋小了要及时换。

合脚的鞋穿着舒服,不妨碍脚趾和脚弓的正常发育。

 

两种“玩法”的危害 

1.斗鸡:

小孩各自用右手握住左脚,使膝关节尽量屈曲,独脚站立,然后蹦蹦跳跳,用膝关节互相碰撞,孩子们管这种游戏叫“斗鸡”,玩“斗鸡”容易使膝关节损伤。

 

2.悠圈子:

大人逗孩子玩,抓住小孩的两手,使孩子全身离地,一圈圈地悠着玩。

这种逗孩子玩的方法太危险,容易伤着孩子的筋骨。

 

另外,大人用手托着孩子的下巴把身子往上提,要是伤着颈椎,孩子终生瘫痪,后悔晚矣。

 

二    呼吸系统 

(一)、什么是呼吸系统 

通常,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肺是外界气体在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的场所。

 

 

(二)、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1.鼻 

(1)特点:

幼儿的鼻和鼻腔相对的短小,鼻道较狭窄,容易受感染,并且轻微的感染即可引起充血,发炎,流鼻涕,造成鼻道阻塞,呼吸困难,甚至患鼻炎。

 

幼儿鼻腔窄小,还没长鼻毛,鼻粘膜柔嫩,血管丰富,容易发生感染而导致呼吸困难,如果用口呼吸,则给病菌造成可乘之机,易引起鼻炎,扁桃体炎、喉炎等。

故要注意养成幼儿用鼻呼吸的习惯。

 

(2)卫生保健 

①鼻腔狭窄易发生鼻阻塞:

用鼻呼吸。

必要时可以在喂奶前及睡前点麻黄素溶液(小儿用的浓度),每侧鼻孔一滴即可。

 

②睡觉打鼾要查查鼻咽:

小孩入睡后安稳香甜,很少打鼾,若睡眠时鼾声大作,张着嘴呼吸,要查查鼻咽,是否患有“增殖腺肥大”。

 

③教会孩子擤鼻涕:

2、咽幼儿咽部狭小。

扁桃体在4—10岁时发育达到高峰。

扁桃体肥大和咽峡炎及腺样增殖常见于学龄儿童。

幼儿的咽鼓管短、粗、斜度小,咽炎导致耳咽管阻塞,容易发生中耳炎。

3、喉

(1)特点:

幼儿喉腔狭窄,血管丰富,容易造成呼吸困难。

过度疲劳和刺激,如长时间的大声朗读、唱歌或喊叫,并且要注意防尘、防感冒。

(2)卫生保健:

①喉炎是急症:

小孩的喉腔十分狭窄,发炎肿胀就会发生呼吸困难。

所以,急性喉炎是急症,不能拖延时间,发生急性喉炎后,因喉的通路被阻塞,吸气时明显费力,以致要端肩,张嘴来帮助喘气。

哭声、说话声音变得嘶哑或失音。

咳嗽的声音呈“空!

空”的“破竹声”或似“犬吠声”。

因缺氧而口唇青紫、烦躁不安,应速送病儿去医院。

②哑嗓子:

小孩的声带还不够坚韧,如果经常哭喊或扯着嗓子唱歌等,不注意保护,则声带充血肿胀、变厚,就成了“哑嗓子”,发音时失去圆润、清亮的音质。

要注意保护小孩的嗓音。

4.气管及支气管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较成人狭窄,肌肉发育不完善,缺乏弹性组织。

粘液腺分泌的粘液少而干燥,粘膜上纤毛运动较差,易受损伤。

如有尘埃及微生物侵入,较成人的危害性大。

容易得肺炎。

5.肺

(1)特点①肺的弹性纤维发育较差,间质组织比较多,血管比较丰富,肺脏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

肺泡的数量较少,易患肺炎。

尤其婴幼儿时期肺炎发病率更高。

因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肺部弹性差,分泌物不容易排出,发生炎症后常会出现呼吸困难。

尤其婴幼儿患肺炎可因缺氧而面色青灰,甚至抽风、昏迷。

②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安静时,呼吸次数已经较快,运动量一大,就更显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2)卫生保健①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一些能促进胸廓发育的运动如游泳、体操等。

②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姿势,以确保胸廓的正常发育。

(三)、幼儿呼吸运动的特殊性1.幼儿呼吸浅,频率快幼儿呼吸量较成人少,可是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为了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只能加快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

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一般来说,新生儿每分钟呼吸40—45次。

5岁为25次/分。

7岁为21次/分。

成人一般每分钟呼吸18次(16—20次),由此可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畅,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要教育幼儿不要蒙头睡觉。

2.幼儿呼吸节律性不强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及呼吸中枢对呼吸的调节能力差,幼儿呼吸往往是深度与浅表相交替,甚至可能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这是幼儿期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完善,幼儿呼吸的节律必会逐渐加强。

三循环系统

(一)、什么是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这个系统担负着全身的交通运输,将营养送到全身,把废物排出体外。

1.心脏:

心脏位于胸腔内,位于两肺间偏左前方,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所在,由于它的收缩、舒张,才把血液送至全身。

其大小似本人的拳头。

2.血管:

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所经的管道。

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送回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则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血液由心脏搏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再返回心脏,如此环流不止,完成血液循环。

动脉血管:

管壁厚、有弹性、管腔比较粗、血液速度均匀。

静脉血管:

管壁薄、弹性纤维少、到老年时容易变形,血容量大,流速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静脉、速度特慢、管壁薄、分布广。

3.血液:

是存在心脏和血管里的液体,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

(1)血浆:

血浆中91%—92%是水分,主要起运输血细胞、养料和废物的作用。

(2)血细胞:

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

①红细胞:

主要成分为血红蛋白(Hb),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到一定程度就称为贫血。

淋巴系统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结、脾、扁桃体组成。

正常的浅表淋巴结无粘连,无压痛,蚕豆大小。

如果浅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等症状,往往是由于它所属的区域或器官出现感染。

因此,观察淋巴结的肿大情况,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

(二)、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1、血液的特点

(1)生长发育快容易贫血

(2)幼儿年龄越小,血液量相对比成人越多,所占比重大

2、幼儿心脏的特点

(1)幼儿心肌纤维细弱,收缩能力差,心脏体积比例相对比成人大。

心脏的发育有两次高峰期,一次是2岁前,另一次是青春后期性成熟阶段。

(2)年龄越小,心率越快(3)年龄越小,心脏活动的节奏性越不稳正常情况下,心率和脉搏是一致的,由于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对心率控制的能力差,因而心率容易受外界刺激因素的影响,如紧张、进食、哭闹、兴奋等。

要测量幼儿的脉搏,应注意安排在安静状态时。

(三)幼儿淋巴系统的特点幼儿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淋巴结的防御机能也较显著。

扁桃体在4—10岁时发育达到高峰,而14—15岁就开始退化,所以,扁桃体炎是幼儿期常见的疾病。

检查扁桃体应作为晨检、午检、晚检的的主要内容之一。

为什么小孩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呢?

那是因为颈部淋巴结“管辖”范围广,患扁桃体炎、腮腺炎、口腔炎、头皮长疖子等等,都会使颈部淋巴结肿大,于是脖子上就出现了硬疙瘩,即使炎症消退了,已经变硬肿大的淋巴结不会再缩小、变软了。

注意:

如果家里有人或带孩子的人有结核病,孩子脖子上长个硬的大疙瘩,要查查是不是淋巴结结核。

若全身淋巴结普遍肿大,那就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信号,不是小毛病。

四消化系统

(一)、什么是消化系统消化是指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的。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胸腺、肝脏和胰腺等。

消化腺有导管与消化管相通,使消化液流入消化管。

1.物理性消化作用:

经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称为物理性消化作用。

2.化学性消化作用:

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分解成可吸收的物质,称为化学性消化作用。

食物在消化道内受到物理性和化学性的消化作用,营养物质被吸收入血液,剩下的残渣成为粪便排出体外。

(二)、幼儿消化系统特点

1、牙齿在整个机体发育过程中,先后有两组牙齿萌出。

第一组为乳牙。

小孩吃奶期间开始长出的牙,叫乳牙。

如果乳牙萌出较晚或不正常出现(如尖牙比切牙先出)。

一般为营养不良或疾病所引起,如患佝偻病的儿童就有此情况。

第二组为恒牙。

儿童在6岁—7岁时乳牙开始脱落,恒牙开始萌出。

乳牙逐渐为恒牙代替。

在12岁—14岁时乳牙和恒牙的交换完毕。

恒牙中有20个和乳牙交换。

另外12个磨牙是在乳牙的后方增生出来的。

恒牙全部出齐约在18—25岁。

必须注意的是,乳牙虽然在出生后6月—8月开始长出,但是它的钙化也是早在胎儿5个月时就已经开始了。

乳牙的作用

(1)咀嚼食物,帮助消化:

出牙以前,小儿靠唇、颊的动作来吸吮乳汁或流质食物;出牙以后,食物的品种就可以增加,营养也更加丰富了。

(2)影响孩子的音容笑貌:

除了咀嚼食物,乳牙还与孩子的音容笑貌有关。

3岁以前正是小儿颌面部迅速发育的阶段,在牙齿和颌骨的衬托下,使面容端正、和谐、自然。

(3)有助于正常发音,使孩子口齿伶俐:

3岁以前还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重要阶段,乳牙正常萌出、不过早丢失,有助于正常发音,使孩子口齿伶俐。

(4)对恒牙的顺利萌出有重要作用:

若服乳牙过早缺失,邻近的牙向空隙倾倒,恒牙就不能在正常位置萌出,导致牙列不齐。

怎样使孩子有一口健康的乳牙呢?

(1)营养和阳光钙、磷等无机盐是构成牙齿的原料,需要从饮食中提供。

(2)适宜的刺激 

(3)避免外伤 

目前,幼儿的龋齿率颇高,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①龋齿会影响咀嚼,加重胃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

②病菌还可能从患处侵入体内,引起心脏、肾脏关节等的疾病。

③同时,还可能影响换牙的正常进行,造成恒牙晚出或出现错位萌出。

要预防龋齿,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广泛宣传口腔卫生知识,防患于未然。

 

 2、胃 

 幼儿胃的特点 :

幼儿胃的蠕动能力较弱;消化能力差;胃的容量小。

幼儿的胃容积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增大。

 孩子的胃有多大?

 

新生儿胃容量为30—50毫升;3个月时为100毫升;1岁为250毫升。

因哺乳后幽门开放,胃内容物陆续进入十二指肠,所以婴儿的哺乳量不完全受胃容量的限制。

 

3、肠(小肠、大肠) 

(1)作用:

小肠上接幽门,下连盲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

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消化吸收部位。

 

(2) 幼儿肠的特点 

肠蠕动能力比成人弱,因此,如果食物停留在大肠的时间较长,易造成便秘。

 (大肠)排便习惯、饮食

(3)“肠套叠” 肠套叠是急症,什么叫“肠套叠”?

一段肠子套进另一段里,松不开扣了,就是肠套叠。

小孩的肠管管壁薄,肠子的固定性差,若腹部受凉、突然改变饮食、腹泻等,可使肠蠕动加强并失去正常节律,就会诱发肠套叠。

发病后,婴儿表现为一阵阵地哭闹,蜷曲着小腿,面色苍白,不吃奶,却频频呕吐。

大约过半天功夫,排出“红果酱”样的大便,为血和粘液。

 

见到这种“血便”,不要误认为小孩拉“痢疾”了,若用消炎止痢的药在家里对付着。

就误了大事。

因为肠子套住了,松不开扣,时间长了就会坏死,非动手术不可。

若治得早,可以用“空气灌肠”的方法使肠子松开套。

孩子要少受很多痛苦。

 

大肠特点:

易便秘

保育方法:

①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②多吃蔬菜、水果,搭配吃粗粮。

4、幼儿消化腺的发育 

(1) 唾液腺 

婴儿为什么爱流口水?

新生儿唾液腺还没发育好,唾液少,口腔比较干燥。

3—4个月,开始吃辅食了,唾液分泌增加,到6—7个月时分泌就更旺盛了。

这时,婴儿的口腔还浅,又不会及时把口水咽下去,所以常常流口水。

长大些,口腔变深,也习惯于咽唾沫了,就不再流涎了。

 

长口疮、烂牙床,也可使口水增多。

少数智力有缺陷的小儿,口腔常半张着,垂涎口外,称为“假性流涎”。

 

(2) 胰腺 

胰腺分泌胰腺液,内含各种消化酶,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起主要作用。

 

(3) 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肝脏不仅能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还有贮存养分和解毒的功能。

幼儿肝脏解毒能力差,抵抗力弱,容易染病,但幼儿肝脏有大量的血管,肝细胞的代谢旺盛,患肝炎后易恢复。

保育要点:

膳食不应过于油腻;应重视幼儿的早点。

脱肛:

其发病高峰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

此时,小儿盆腔支持组织发育不全,不能对直肠承担支持作用。

直肠息肉、百日咳、剧烈咳嗽、呕吐、便秘、腹泻等腹压增高的因素,都可促使脱肛发生。

五泌尿系统

(一)什么是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泌尿)、输尿管(输尿)、膀胱(贮尿)和尿道(排尿)。

(二)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

1.由无拘束到有拘束排尿

卫生保健:

不频繁排尿、不憋尿;做好遗尿婴幼儿的防范工作。

按照正确的方法训练婴幼儿排尿

(一般3岁以后基本不尿床,偶尔出现;5岁以后孩子晚上睡觉时还尿床,且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医学上称为“夜间遗尿症”。

及时就医)

2.幼儿尿道短,易感染

卫生保健:

(1)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如不穿开裆裤,常洗澡,勤换衣等。

(2)每天要供给幼儿开水,饮水量要充足,尿液形成后从上向下流动,对输尿管、膀胱、尿道起着冲刷和清洁作用,可以减少上行性感染。

(三)急性肾炎早晨起来眼泡肿了,要查查尿。

3岁以后,小孩患急性肾炎的多了。

这种病的主要表现是浮肿、血尿、高血压。

浮肿最早是面部,尤其眼睑浮肿最明显

那么急性肾炎是怎么得的呢?

急性肾炎常常是在小孩得了猩红热、扁桃体炎、脓疱疮等感染之后,发生的一种与免疫有关的疾病。

所以,预防急性肾炎,要从预防上述感染入手,患急性扁桃体炎要用抗菌素彻底治疗。

患猩红热以后1—2周要查查尿,有病也可早发现。

六皮肤

幼儿皮肤的特点(看课本)

1.皮肤的保护功能差幼儿皮肤的表皮薄,易损伤和感染

2.皮肤调节体温的机能差环境温度过低,皮肤散热多,容易受凉或生冻疮;环境温度过热,易受热中暑。

3.皮肤的渗透作用强幼儿皮肤薄嫩,渗透作用强。

七    内分泌系统 

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一)生长激素是脑垂体分泌的影响生长发育的一种最重要的激素,在一昼夜间,分泌并不均匀。

“小孩长个子是在夜间”也有一定道理。

睡眠不安,睡眠时间不够,就会影响长个儿。

 

1、侏儒症:

生长激素过少2、巨人症:

生长激素过多 

(二)甲状腺 

幼儿时期如果甲状腺机能不足,可以发生呆小症(克汀病)。

如果分泌过多,可以得“甲亢”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

 

1.克汀病(呆小症):

是甲状腺机能不足导致的。

此类患儿身材矮小,比例失常,大脑不发达,智力低下,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和言语障碍,呈痴呆面容,性发育停滞。

躯干长,下肢短。

孕妇缺碘,小儿可患“克汀病”,

2.甲亢:

又名突眼性甲状腺肿。

小孩患“甲亢”较成人少得多,得病的大多是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

如果甲状腺机能亢进,分泌激素过多,会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及感受性增高,主要表现是甲状腺肿大、突眼、多汗、心率快,脾气变得急燥,易激动,基础代谢率增加。

 

 (三)、幼儿内分泌系统的卫生保健 

1.积极组织幼儿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促进内分泌系统器官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2.供给幼儿科学的膳食。

丰富和合理的营养素搭配,可以促进内分泌腺体机能的提高。

如食物中缺碘使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不足,引起疾病。

所以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和幼儿,应该适当多吃些含碘的食品。

 

八  感觉器官 

感受器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感受体内各种变化的,称为内感觉器,分布在内脏和血管等处,接受加于这些器官的物理或化学刺激,如压力、渗透压、温度、离子和化合物浓度等刺激。

另一类是外部感受器,包括眼、耳、鼻、舌、身等,主要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它们的构造复杂,而且有一些附属结构,合起来称为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及皮肤等。

 

(一)、视觉器官——眼 

1、幼儿眼睛的特点 

(1)五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 

(2)晶状体有较好的弹性 

(3)视力比较敏锐 辨色力在1周岁时才出现,3岁时已发育完全,但最初只能辨别红、黄、蓝等基本颜色,对相近的颜色还不能清楚地分辨,这必须通过训练来发展。

 

2、幼儿眼睛的卫生保健 

(1)注意科学采光。

幼儿在画画、写字或看书时,应该有充足的光线。

但不要在日光直射下或过暗的地方,光线过强或过暗以及字小纸暗的书画等,都能使眼睛很快疲劳,并影响视力。

光线应从左侧射来,以免出现暗影遮光。

阳光中的紫外线会损伤眼睛,平时对面部直射的时间要掌握好。

 

(2)写字、绘画、看书、看电视等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坐姿要端正,背直、头正。

眼与书的距离保持1尺为宜,看电视要离电视1.5米以上。

最远不得超过5米,这样眼睛不需要做紧张的调节工作。

正确的姿势与适当高度的桌椅有关,所以要按标准制作。

幼儿用眼看书、画与体力活动要交替进行,使眼睛得到休息。

看电视的时间也要科学安排,如每周不得超过2—3次,3—4岁每次最好不要超过10—15分钟,5—7岁每次最好在30分钟左右。

室内除发光屏幕外,观看者的后面最好安一个小灯,可以减轻视力疲劳。

要教育幼儿不要在走路、躺卧、乘车等时间看书、画,以免增加眼球的紧张度,防止引起斜视。

 

(3)除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外,还要养成良好的保护眼睛的卫生习惯。

教育他们不用手揉眼,不用别人的毛巾和手娟,盥洗用品要保持清洁。

同时,要组织幼儿认真做眼保健操,预防各种眼病的发生。

 

(4)组织幼儿经常开展各种户外活动,积极锻炼身体;注意供给充足的营养,如,维生素B1、B2、D、鱼肝油。

 

(5)对视力差的幼儿,应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治疗。

这个时期是视觉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和可塑阶段,年龄越小,治疗的效果越好。

 

斜视(斜眼):

当两眼向前平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称为斜视(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