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0356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答案.docx

《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答案.docx

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答案

渭南市201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命题人:

成林洲石克礼王红花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按要求涂写在机读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3.本试题共页。

第1—6小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于机读答题卡上,其它试题答案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完成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道:

“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

“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琴者,禁也。

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

“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

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

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

李白有诗写道:

“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

“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逍遥,反对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

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观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方以智传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

父孔炤,明湖广巡抚,为杨嗣昌劾下狱,以智怀血疏讼冤,得释。

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

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

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至东华门,被执,加刑毒,两髁骨见,不屈。

贼败,南奔,值马、阮乱政,修怨

欲杀之,遂流离岭表。

自作序篇,上述祖德,下表隐志。

变姓名,卖药市中。

桂王称号肇庆,以与推戴功,擢右中允。

扈王幸梧州,擢侍讲学士,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旋罢相。

固称疾,屡诏不起。

尝曰:

“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吾其缁乎?

行至平乐,被絷。

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

更名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

其闭关金陵高座寺也,友人钱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官为僧者问以智,澄之曰:

“君岂曾识耶?

”曰:

“非也。

昔侍先皇,一日朝罢,上忽叹曰:

‘求忠臣必于孝子!

’如是者再。

某跪请故,上曰:

‘早御经筵,有讲官父巡抚河南,坐失机问大辟,某薰衣、饰容止如常时。

不孝若此,能为忠乎?

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

’言讫复叹,俄释孔炤,而辟河南巡抚,外廷亦知其故乎?

”澄之述其语告以智,以智伏地哭失声。

以智生有异禀,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

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

著书数十万言,惟《通雅》、《物理小识》二书盛行于世。

(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注释】

修怨:

报复旧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值马、阮乱政值:

正值,正赶上。

B.扈王幸梧州幸:

幸临,驾临。

C.吾其缁乎缁:

僧人的黑衣。

D.而辟河南巡抚辟:

征召。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方以智“不屈”的一组是(3分)()

①以智怀血疏讼冤②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

③变姓名,卖药市中④固称疾,屡诏不起

⑤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⑥惟所择,以智趋右

A.①③⑥B.②③⑤C.③④⑥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以智的父亲曾任湖广巡抚,被杨嗣昌弹劾而获罪,因为方以智血疏申冤才获释。

B.阮大铖当权,由于原先结下仇怨,想找借口杀方以智,使他在南都不能久留。

C.桂王在肇庆即位,提拔方以智为右中允。

罢相之后被多次征召,他均称病不就。

D.方以智在平乐被清兵搜出。

清帅反复逼降无效,最后方以智逃出来当了和尚。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

(5分)

译文:

(2)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

淮上有秋山。

注:

①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

②秋山,诗人《登楼》诗有“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句,此处化用。

8.本诗中“浮云”、“流水”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析。

(5分)

答:

9.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说。

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

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

请谈一谈你对本诗疏密特点的理解。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蜀道难》)

(2)间关莺语花底滑,。

冰泉冷涩弦凝绝,。

(白居易《琵琶行》)

(3)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选择

武献卫

海啸来的毫无征兆。

监狱长海尔默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显得惊慌失措,他比谁都清楚马塔尔监狱总共关押了410名囚犯,其中还有85名死囚,而用不了多久整个监狱将被葬身海底。

海尔默用颤抖的手抓起电话,他想向上级请示一下,可是电话线路早已被海啸冲毁。

此刻马塔尔监狱的狱警们已经把监狱长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死神的恐惧。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转移犯人,如果再拖延的话连我们自己都将丧生,在撤离前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

”海尔默举起监狱囚室的钥匙下达了最后的命令,“司各特一号囚室,纽曼二号囚室,鲁米斯三号囚室,打开囚室大门让犯人暂时逃生去吧……”海尔默话音刚落,狱警们四散逃离,司各特和纽曼飞奔向囚室去执行监狱长的命令,惟独鲁米斯这个头发花白的老狱警还呆呆地站在监狱长办公室里。

监狱长有些愤怒了:

“疯了吗还不走,难道要等海水淹没了你的脑袋才清醒吗?

”“可是,可是还有四号囚室的门……”鲁米斯哆嗦着呼喊,声音很快被巨大的海浪冲击声淹没。

海尔默变得声嘶力竭:

“四号囚室关押的都是死囚,对他们来说死是早晚的事情,难道你想把他们放出去杀人越货吗?

”说完,海尔默激动地往门外跑。

鲁米斯向前一步紧紧拽住他的衣服,狠狠地盯着他:

“现在他们将必死无疑,难道死囚就不是生命吗?

”海尔默完全被这位平日里沉默文雅的老头的话震惊了,他无奈地指指自己的办公室:

“如果你不怕接受被审判的命运,钥匙就在我抽屉里!

马塔尔监狱到处是夺路狂奔的犯人,四号囚室的大门已经被海水淹没,愤怒的死囚的吼声让人毛骨悚然。

鲁米斯深深吸了一口气潜入水底,“哐当”一声,囚室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死囚们带着生的渴望,呼啸着从老狱警身旁游过。

海啸过后,当初被放走的犯人回来自首了,他们被重新关押在一至三号囚室,可怕的是四号囚室却空空如也。

搜捕死囚的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鲁米斯带上沉重的镣铐被关押进四号囚室。

“没有一个死囚会回来,你就等着接受审判吧!

”监狱长海尔默“哐当”一声锁上了囚室的大门。

鲁米斯私自放走85名死囚,将在监狱广场执行绞刑的消息,被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纷纷报道。

劫后余生的小城到处在谈论着鲁米斯的遭遇,人们纷纷为他抱不平,可是谁也阻拦不了死刑的到来。

行刑那天,监狱广场上阴霾密布,刑场下人头攒动,群情振奋。

可怜的鲁米斯被套在绞刑架上,苍老的脸盘,花白的头发,显得那么凄楚。

执行绞刑的时间到了,只要一声令下砍断绳索,鲁米斯就将结束他的生命。

危急时刻,突然有人走向刑场,一个、两个、三个……“我们是来自首的死囚,请把鲁米斯放下来吧,放下这个高尚的人!

刑场下的人们开始欢呼起来,海尔默登记死囚号码后,却发现少了两位犯人,如果85名死囚不能悉数自首,等待鲁米斯的将还是死亡,刑场上的死囚和刑场下的人们齐声高喊:

“勇敢地站出来吧!

为了洗清罪恶!

”可是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两位死囚依然没有出现。

人们开始绝望,看来可怜的鲁米斯还是要为他的义举付出代价。

就在人群躁动不安,局面难以控制的时候,一辆警车呼啸而来。

警长证实两名死囚已经在海啸中遇难,他们的尸体刚刚在一处僻静的海滩上找到。

目光坚毅的鲁米斯终于从绞刑架上放下来,人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83名死囚在牢警的押解下,义无反顾地走向四号囚室。

善良的鲁米斯给了死囚一次选择,他坚信善良和信任是相互的,选择就此逃逸的人,打开的是地狱之门,选择回来也许就是打开了天堂之门……

(选自2008年第8期《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写了主人公鲁米斯在海啸将要夺取85名死囚生命的时刻,选择放走死囚,用生命作赌注的冒险行为。

B.小说题目“选择”,涵盖了鲁米斯珍重生命信任囚犯的选择和死囚犯们感恩和珍重生命的选择。

C.鲁米斯行刑前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外貌描写,形象地刻画主人公临死前的后悔、紧张和绝望心理。

D.小说运用景物环境描写、人物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E.死囚犯在鲁米斯将被绞死的关键时刻一个个走向刑场,出来自首,证明了主人公“善良和信任是相互的”信念的正确性。

(2)“目光坚毅的鲁米斯终于从绞刑架上放下来,人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鲁米斯差点被绞死,他为什么还“目光坚毅”?

“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什么意思?

(6分)

答:

(3)小说以“选择”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4)小说描写了鲁米斯和监狱长的“固执”,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的性格得到了充分地凸显。

有人说鲁米斯放死刑犯是拿自己的生命冒险,不值得;有人说鲁米斯的做法是对的,值得赞扬;有人说监狱长冷酷无情,没有人性;有人说他依法办事,忠于职守。

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题。

(25分)

干干净净的傅雷

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

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挺拔的秀竹,宁折不弯。

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

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

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从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

“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

”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

傅雷和夫人临走前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

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

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

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

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

正像傅雷所言:

“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

”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

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

“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但决不至因之而判刑。

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

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

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

”“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

并说:

“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惟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

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

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

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

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

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才有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

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

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

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

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光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傅雷家中搜出他小姨子寄存的两件小物品,这两件物品被当成了反党的罪证,夫妇二人有口难辩,申诉无门,只得愤而自杀。

B.傅雷死前没有忘记为保姆周菊娣将来的生活作安排,说明他的细致周到,说明他是个心地善良,重情义,关心下层劳动者的人。

C.傅雷认为自己的罪责主要有三宗:

家里搜出两件反党的物证,培养出一个叛徒儿子傅聪,自己是来自旧社会的渣滓。

D.作者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纯洁高尚的人格,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E.文章反复写到傅雷夫妇死前的从容和镇定,说明傅雷夫妇之死实属被逼无奈,这种清醒的死更增强了事件的悲剧色彩。

(2)文章第二段写傅雷夫妇的外表气质和夫妻恩爱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3)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傅雷“干干净净”?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答:

(4)对于傅雷面对政治迫害选择离开人世的做法,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探究。

(8分)

答: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包括岗村宁次在内的那些使用先进武器装备、熟谙西方军事理论的日本“名将”们,面对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无能为力。

B.世界的经济都危机了,就中国的经济能发展,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有着千头万绪的联系。

C.汶川大地震使大量百姓毁家纾难,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D.说起来实在可气,我们研究所限于技术设备,不得不把古生物遗骸千里迢迢送到国外去鉴定,不仅耗时费钱,还得仰人鼻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不愿与美国发生新冷战和全面对抗,两国外交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D.市广电局宣布:

未来三个月将在市区全面落实和推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会议精神,居民小区电视信号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

对尚存的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据新的情势加以改造,。

①有助于共同体的维护与重建

②不仅能重构农民的意义与价值系统

③而且还能增加村庄社区的黏合能力

④建设与农民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新文化

⑤消减他们因社会急剧变迁而产生的”拔根”感

A.②①③⑤④B.③①⑤②④C.④②⑤③①D.①⑤③④②

16.下面是一则消息,请为它拟写一条标题。

要求运用对偶修辞,不超过20字。

(5分)

2月1日,音乐之乡维也纳飘起小雪,而音乐圣殿金色大厅内温暖如春,第十二届中国春节民族音乐会在这个金碧辉煌的场所举行。

下午6点,音乐圣殿金色大厅安徽民族管弦乐团精彩演奏《凤阳歌》、《琅琊神韵》、《春节序曲》等曲目,用竹笛、二胡、琵琶、古琴等中国特有乐器,向奥地利公众诠释徽风皖韵。

安徽民乐首次在金色大厅奏响,是中国春节民族音乐会第十二届世界巡演的重要篇章。

欣闻喜讯,奥地利总统费舍尔向吴氏策划公司和安徽省歌舞剧院发来贺词,他写道:

欢迎中国安徽民族管弦乐团来到维也纳。

这场音乐会将毫无疑问地促进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的交往,并且加深欧洲人民对中国这个伟大国度的了解,让奥地利与中国加强彼此文化传统的交流。

答:

17.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两个分句,使之语义连贯并与第一个分句大致组成排比句式。

(6分)

读冰心的散文,仿佛在一片冰雪莹净的世界里,聆听缕缕清婉的琴音;,,;,,;如此深隽的滋味,恐怕只有在散文的笔调里,方能充分领略。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从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

“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的飞翔?

  蝴蝶告诉它:

“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

  蛹就问蝶: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

  蝶告诉它:

“从蛹的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渭南市201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选非。

D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

【试题分析】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论述的是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本题难度约为0.74。

2.【答案】选非。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

【试题分析】本题错在“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相关文字在最后一段,其中并没有薛易简。

前段引用过他阐述古琴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的文字,但这与庄子道家思想无关。

本题难度约为0.89。

3.【答案】选是。

B

【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换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

【试题分析】A项主客颠倒,应是儒家和道家对古琴的影响;C项《琴诀》宣扬的是琴曲的道德功用;D项无中生有。

本题难度约为0.58。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答案】选非。

选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

能力层级为B。

【试题分析】“吾其缁乎”一句中“缁”必须是动词,解释为“僧人的黑衣”显然错了,应当解释为“去当僧人”。

本题难度约为0.65。

5.【答案】选是。

C

【命题立意】本题着重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

【试题分析】①只是为父申冤的举动;②方以智为崇祯帝尽忠的表现;⑤只能说明方以智作抉择时两难的心理。

本题难度约为0.55。

6.【答案】选非。

D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于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能力层级为C。

【试题分析】是清帅最后听任方以智做和尚。

本题难度为0.77。

7.【答案】

(1)适逢李自成攻破潼关,范景文上疏推荐方以智,(皇上)在德政殿召见方以智应对,他的回答切中要害,皇帝抚着几案说好。

(重点考查“会”、“中”、倒装句式、省略句式;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