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考试仪器试题全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20135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6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专业考试仪器试题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食品专业考试仪器试题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食品专业考试仪器试题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食品专业考试仪器试题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食品专业考试仪器试题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专业考试仪器试题全套.docx

《食品专业考试仪器试题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专业考试仪器试题全套.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专业考试仪器试题全套.docx

食品专业考试仪器试题全套

食品理化检验仪器分析

一、单选

1.一般分析仪器应预热(B)

A.5分钟B.10~20分钟C.1小时D.不需预热

2.pH电极的内参比电极是(A)

A.甘汞电极B.银-氯化银电极C.铂电极D.银电极

3.经常不用的pH电极在使用前应活化(C)

A、20分钟B、半小时C、一昼夜D、八小时

4、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甘汞电极的(A)。

A、电极电位不随溶液PH值变化      B、通过的电极电流始终相同

C、电极电位随溶液PH值变化      D、电极电位始终在变

5、酸度计组成中下面不可缺少的是(D)。

A、精密电流计、电极 B、精密PH计、电极 

C、精电阻计、电极   D、精密电位计、电极

6.示差分光光度法适用于(B)。

A.低含量组分测定B.高含量组分测定

C.干扰组分测定D.高酸度条件下组分测定

7在吸光光度法中,透过光强度和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B)。

A.吸光度B.透光率C.吸收波长D.吸光系数

8.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质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B)

A增加、增加、增加B减少、不变、减少

C减少、增加、增加D增加、不变、减少

9.在一般的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被测物质浓度的相对误差(△c/c)大小(D)。

A与透光度(T)成反比B与透光度(T)成正比

C与透光度的绝对误差(△T)成反比D只有透光度在15-65%范围之内时才是最小的

10有甲、乙两个不同浓度的同一物质有色溶液,用同一波长的光测定。

当甲溶液用1cm比色皿,乙溶液用2cm比色皿时获得的吸光度值相同,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B)。

A甲是乙的二分之一B甲是乙的两倍C乙是甲的两倍D乙是甲的二分之一

11光度分析中,在某浓度下以1.0cm吸收池测得透光度为T。

若浓度增大1倍,透光度为(A)

AT2BT/2C2TD

12在分光光度法中,在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时,应采用的入射光是(B)

A白光B单色光C可见光D紫外光

13在分光光度法测定时,如其它试剂对测定无干扰时,一般常用最大吸收波长λmax作为测定波长,这是因为(A)

A灵敏度最高B选择性最好C精密度最高D操作最方便

14.吸光度读数在(B)范围内,测量较准确。

A.0~1B.0.15~0.7C.0~0.8D.0.15~1.5

15分光光度计控制波长纯度的元件是:

(A)

A.棱镜+狭缝B.光栅C.狭缝D.棱镜

16分光光度计产生单色光的元件是:

(A)

A.光栅+狭缝B.光栅C.狭缝D.棱镜

17.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的元件是:

(B)

A.棱镜B.光电管C.钨灯D.比色皿

18分光光度计的可见光波长范围时:

(B)

A.200nm~400nmB.400nm~800nmC.500nm~1000nmD.800nm~1000nm

19可见分光光度分析中,为了消除试剂所带来的干扰,应选用(  B)。

 A.溶剂参比  B.试剂参比  C.样品参比  D.褪色参比

20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D)

A.拿比色皿时用手捏住比色皿的毛面,切勿触及透光面

B.比色皿外壁的液体要用细而软的吸水纸吸干,不能用力擦拭,以保护透光面

C.在测定一系列溶液的吸光度时,按从稀到浓的顺序进行以减小误差

D.被测液要倒满比色皿,以保证光路完全通过溶液

21、欲将各种糖进行分离,需用(  A )法。

A.色谱   B.酶   C.化学   D.旋光

22、两组分能在分配色谱柱上分离的原因为(A)

A、结构、极性上有差异、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B、分子量不同

C、相对较正因子不等

D、沸点不同

23、色谱分析中要达到完全分离对分离度R的要求是(D)

A、R=1.0;B、R<1.0;C、R>1.0;D、R≥1.5

24、在色谱分析中,可用来定量的色谱参数是(A)。

A、峰面积 B、保留值  C、保留指数 D、半峰宽

25、(A)是从进样开始到组分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需时间,即组分通过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

A保留时间B调整保留时间C死时间D相对保留时间

26、(A)从进样开始到组分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消耗的流动相的体积

A保留体积B调整保留体积C死体积D相对保留体积

27、两色谱峰的调整保留时间之比等于(D)。

A、相对保留时间B、保留时间C、死时间D、分配比

28、下列情况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的是B

A柱长缩短B固定相改变C流动相流速增加D相比减少

29、要使相对保留值增加,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A.采用最佳线速;    B.采用高选择性固定相;

C.采用细颗粒载体;  D.减少柱外效应

30、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C)。

A、理论塔板数 B、塔板高度  

C、分离度 D、死时间

31、柱效率用理论塔板数n或理论塔板高度h表示,柱效率越高,则(A)

A.n越大,h越小;    B.n越小,h越大;  

C.n越大,h越大;    D.n越小,h越小

32、有效塔板数越多,表示(A)

A.柱效能越高,越有利组分分离B.柱效能越高,越不利组分分离

C.柱效能越低,越有利组分分离D.柱效能越低,越不利组分分离

33、.选择固定液的基本原则是:

(A)

A.相似相溶B.待测组分分子量

C.组分在两相的分配D.流动相分子量

34、色谱分析中中影响组分容量因子的主要因素有(A)

A、固定液性质、柱温

B、载气种类

C、柱长

D、柱的直径

35.色谱体系的最小检测量是指恰能产生与噪声相鉴别的信号时  ( A )

  A进入单独一个检测器的最小物质量   

  B进入色谱柱的最小物质量

  C组分在气相中的最小物质量        

  D组分在液相中的最小物质量

36、气相色谱中塔板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为(ABCD)

A.在柱内一小段高度内组分分配瞬间达平衡

B.载气非连续而是间歇式(脉动式)进入色谱柱,每次进气一个塔板体积

C.样品和载气均加在第0号塔板上,且忽略样品沿柱方向的纵向扩散

D.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37、在GC分析中,定性参数是(A)

A保留时间B相对保留时间C半峰宽D峰面积

38、在气液色谱中,首先流出色谱柱的组分是(A)

A、吸附能力小的

B、吸附能力大的

C、溶解能力大的

D、挥发性大的

39、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为质量敏感型检测器,它更适宜用(C)来进行定量分析。

A、峰高   

B、峰面积  

C、归一化法

D、内标法

40、(A)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取的试样中,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其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比,求出某组分的含量。

A内标法B单点自校法C归一化法D外标法

41、气相色谱中试样组分的分配系数越大,则:

(B)

A.每次分配在气相中的浓度越大,保留时间越长

B.每次分配在气相中的浓度越大,保留时间越短

C.每次分配在气相中的浓度越小,保留时间越长

D.每次分配在气相中的浓度越小,保留时间越短

42、下列因素中,对色谱分离效率最有影响的是          ( A )

 A柱温  B载气的种类  C柱压    D固定液膜厚度

43、对于色谱柱柱温的选择,应该使其温度:

..…………………….(C)

A.高于各组分的平均沸点和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B.低于各组分的平均沸点和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C.高于各组分的平均沸点,低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D.低于各组分的平均沸点,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44、在气相色谱分析中,采用程序升温技术的目的是(D)。

A、改善峰形B、增加峰面积C、缩短柱长D、改善分离度

45、关于气相色谱柱温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柱温直接影响分离效能和分析速度。

B、柱温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无关。

C、采用较高柱温有利于提高分离度。

D、柱温应高于混合物的平均沸点。

46、如果试样中组分的沸点范围很宽,分离不理想,可采取的措施为:

(C)

A.选择合适的固定相;    B.采用最佳载气线速;

C.程序升温;              D.降低柱温

47、气相色谱中,表征两组分在色谱柱上的分离情况的参数是(C)。

A、调整保留时间B、死时间C、相对保留值D、保留指数

48、色谱柱柱效下降,样品出峰时间改变,峰形变坏,分离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A色谱柱系统故障B流动相组成改变C流速变化D柱温改变

49、光源未完全稳定引起基线的漂移应?

A

A延长仪器预热时间B更换光源C排气D更换新色谱柱

50、色谱分析中常用(A)定量引入气体或液体样品,重现好,容易实现自动化。

A六通阀B五通阀C四通阀D三通阀

51、对于热导检测器常用载气中,导热系数最大的为(B)。

A、H2 B、HeC、N2D、CH4

52、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中,如果采用热导池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相对校正因子时应选用下列哪一种物质为基准(A)。

A、苯B、正已烷C、正庚烷D、丙酮

53、气相色谱仪分离效率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色谱仪的(D)。

A、进样系统B、检测系统C、热导池D、色谱柱

54、下列哪一个是气相色谱的通用型检测器(C)。

A、FIDB、DADC、ECDD、FLD

55、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 )

A保留值    B峰面积      C分离度      D半峰宽

56、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D  )

  A保留时间    B保留体积    C半峰宽      D峰面积

57、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其效果最好?

( D)

  AH2      BHe      CAr      DN2

58、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B)

  AH2        BHe        CAr          DN2

59、下列物质可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的为(A)。

A、氰戊菊酯B、安赛蜜C、敌百虫D、呋喃丹

60、GC法测定糕点中丙酸钙时使用的检测器是(B)

A.TCDB.FIDC.ECDD.FPD

61、高效液相色谱的英文简写?

(A)

A.HPLCB.ICC.GCD.AAS

62、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分析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一般使用(A)水

A.国标规定的一级、二级去离子水B.国标规定的三级水

C.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D.无铅(无重金属)水

63、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普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完全不同的部件是(A)

A、流通池B、光源

C、分光系统D、检测系统

64、反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化合物,为控制样品在分析过程的解离,常用缓冲液控制流动相的pH值。

需要注意的是,C18和C8柱使用的pH值通常为(A)

A、2~8B、3-9C、1-8D、2-10

65、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D)

A、提高柱温;B、降低板高;C、降低流动相流速;D、减小填料粒度

66、在液相色谱中,为了获得较高柱效能,常用的色谱柱是(A)

A、直形填充柱;B、毛细管柱;C、U形柱;D、螺旋形柱

67、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 C)中被分离。

A、检测器B、记录器C、色谱柱D、进样器

68、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

(B)

A、0.5μmB、0.45μmC、0.6μmD、0.55μm

69、在液相色谱中,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C )

A、组分与流动相B、组分与固定相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组分与组分

70、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保证流动相以稳定的速度流过色谱柱的部件是(B )

A、贮液器B、输液泵C、检测器D、温控装置

71、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些操作?

(C)A、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子

B、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

C、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

D、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

72、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D)

A、恒温箱B、进样装置C、程序升温D、梯度淋洗装置

73、反相色谱中,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增加流动相中甲醇的比例,组分的保留因子k和保留时间tR的变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A、k和tR减小B、k和tR增大C、k和tR不变D、k增大,tR减小

74、要考虑到气体流量的液相色谱检测器是?

(D)

A.紫外吸收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示差折光检测器D.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75、.下列那种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通用检测器?

(D)

A.极谱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安培检测器D.示差折光检测器

76、GB-T23495-2009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食品中的山梨酸,可用什么检测器?

A

A.紫外吸收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安培检测器D.电导检测器

77、在腌腊肉制品分析中,常常要测定苯并芘含量,如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波器A

A、荧光检测器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电导检测器D、紫外吸收检测器

78、GB-T23495-2009采用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食品中的糖精钠,所用的提取溶剂是?

A

A.水B.丙酮C.乙腈D.正己烷

79、离子色谱是液相色谱的一种,主要用于(A)的分离。

A弱极性化合物B强极性化合物C非极性化合物D手性化合物

80、离子色谱最常见的分离方式为(A)。

A.离子交换B.离子排斥C.离子对色谱D离子抑制

81、离子色谱最通用的检测方式为(C)。

A.紫外检测B.安培检测C.电导检测D.荧光检测

82、.与常规HPLC相比,离子色谱仪主要差异之一在于,在色谱柱之后和检测器之前,离子色谱带有(A)。

A.抑制器B.CR-TCC.脱气装置D.保护柱

83、离子色谱仪的储液罐材质为:

(B)

A.玻璃B.聚四氟乙烯C.不锈钢D.铝

84、离子色谱中对水的最低要求为(A)

A.18MΩcm的去离子水B.一级水C.二级水D.三级水

85、色谱分析中样品前处理中使用0.22μm滤膜,是为了(C)

A.去除有机分子B.去除金属离子C.去除颗粒状杂质D.去除氯离子

86、离子色谱淋洗液瓶需接通气路,其压力为:

(B)

A.0~1psiB.3~6psiC.10psi以上D.50psi以上

87、离子色谱的流路系统主要采用(A)材料制造。

A.PEEKB.橡胶C.铝D.铜

88、用离子色谱在检测小麦粉中溴酸盐时,样品提取液需通过(A)小柱,以去除样品中的Clˉ。

AAg/HBHLBCMCXDC18

89、.面包中溴酸钾指标的测定应用的是(C)

A、吸附色谱法;B、分配色谱法;C、离子交换色谱法;D、空间排阻色谱法

90、样品中各组分的出柱顺序与流动相的性质无关的色谱是(D)。

A、离子交换色谱B、环湖精色谱C、亲和色谱D、凝胶色谱

91、样品在薄层色谱上展开,10min时有一Rf值,则20min时的展开结果使(B)

A、Rf值加倍B、Rf值不变C、样品移行距离加倍D、样品移行距离增加,但大于2倍

92、在磁场强度保持恒定,而加速电压逐渐增加的质谱仪中,最先通过固定的收集器狭缝的是(C)。

A质荷比最低的正离子B质量最高的负离子

C质荷比最高的正离子D质量最低的负离子

93、GB/T22286-2008《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中规定的β-受体激动剂水解酶是:

(C)

A.b-葡萄糖醛酸酶B.α-葡萄糖醛酸酶C.β-葡萄糖醛酸酶D.β-葡萄糖酶

94、.在磁场强度保持恒定,而加速电压逐渐增加的质谱仪中,最先通过固定的收集器狭缝的是(C)

A.质荷比最低的正离子B.质量最高的负离子.C质荷比最高的正离子D.质量最低的负离子

95、最适合分子量大、难挥发或热稳定性差的样品分析的离子源是(D)

A.ESI电喷雾电离B.APCI大气压化学电离

C.APPI大气压光喷雾电离D.MALDI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96、一般情况下不适用于质谱流动相的是:

(C)

A.乙酸铵B.甲酸铵C.磷酸钾D.甲酸

97、碳元素有两个同位素,其中12C的丰度为98.91%,13C的丰度为1.09%,那么碳元素的质量为:

(B)

A.12DaB.12.011DaC.13DaD.13.011Da

98、在几大谱中进行结构确认中,确定官能团的主要是哪一种谱A

AIRBMSCNMRDUV

99、元素分析中,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A

A共振线B灵敏线、C最后线、D分析线

100、原子吸收分析中的吸光物质是(C)。

A.分子    B.离子C.基态原子   D.激发态原子

101、预混合型原子化器中雾化器将样品溶液沿毛细管吸人,采用的是(B)。

A.正压  B.负压  C.常压  D.泵

102、增加助燃气流速,会使雾化率(B)。

A.下降B.提高C.不变 D.难以确定

103、样品发生气化并解离成基态原子是在预混合型原子化器的(C)中进行的

A.雾化器     B.预混合室   C..燃烧器    D.毛细管

104、用火焰原子化法测定易挥发或电离电位较低的元素时应选择(A)火焰。

A.空气-乙炔 B.氧化亚氮-乙炔C.氧气-乙炔 D.氧屏蔽空气-乙炔

105、原子吸收法测定锡时,加人硝酸铵溶液作为基体改进剂,是为了消除(D)的干扰。

A.铁 B.钾 C.锌  D.钠

106、原子吸收法测定肉蛋及制品中的锌时,灰化后应将样品制成(A)。

A.体积分数为1%的HC1溶液    B.体积分数为5%的HC1溶液

C.体积分数为1%的硝酸溶液       D.体积分数为5%的硝酸溶液

107、具有强还原性,能使许多难解离元素氧化物原子化,且可消除其他火焰中可能存在的某些化学干扰的是(B)火焰。

A.空气-乙炔   B.氧化亚氮-乙炔C.氧气-乙炔D.氧屏蔽空气-乙炔

108、火焰温度较高且具有氧化性的火焰是(C)。

A.富燃性火焰   B.化学计量火焰C.贫燃性火焰  D.以上都不是

109、火焰温度较低且具有还原性的火焰是(A)

A.富燃性火焰   B.化学计量火焰C.贫燃性火焰  D.以上都不是

110、样品在转移、蒸发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而引起的干扰是(B)

A.光谱干扰    B.基体干扰    C.化学干扰   D.背景吸收

111、由于非原子性吸收对待测元素产生的干扰是(A)。

A.光谱干扰    B.基体干扰    C.化学干扰   D.背景吸收

112、由待测元素与其他组分之间发生的化学作用所引起的干扰是(C)。

A.光谱干扰    B.基体干扰    C.化学干扰   D.背景吸收

113、电离属于(C)。

A.光谱干扰   B.基体干扰  C.化学干扰   D.以上都不是

114、背景吸收属于(A)。

A.光谱干扰   B.基体干扰  C.化学干扰   D.以上都不是

115、火焰中基态原子密度最大的区域是在燃烧器狭缝口上方(B)处。

A.1~6mmB.6~12mm C.12~18mmD.18~24mm

116、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中,光源、原子化器和分光系统是排成(B)。

A.直线形     B.直角形     C.三角形    D.任意形状

117、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石墨炉分析方式时的主要工作气态(A)

A、氩气B、乙炔C、氢气D、氮气

118、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火焰分析方式时的主要工作气体(A)

A、乙炔B、氩气C、氢气D、二氧化碳

119、原子吸收光谱仪,在使用氘灯校正背景时,只能校正以下哪个波长段(A)

A、190-350nmB、350-500nm

C、500-700nmD、700-850nm

120、原子吸收光谱仪空心阴极灯一般情况为(A)光源

A、锐线B、连续C、间断D、发射

121、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时,当空心阴极灯的灯电流升高时,其灯的寿命(A)

A、下降B、延长C、不变D、报废

12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是利用处于(A)的待测原子蒸气,对从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

A、基态B、激发态C、离子态D、气态

123、在使用原子吸收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消除下列哪些物质的干扰(A)

A、磷酸B、硝酸C、硫酸D、高氯酸

124、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C)

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     B.产生紫外光;

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产生有足够强度的散射光

125、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通常所用的检测器是(C)。

A.硒光电池     B.光敏电阻 C.光电倍增管 D.光电管

126、当待测元素与共存元素形成难挥发的化合物时,往往会导致参与原子吸收的基态原子数目减少而使测量产生误差,这种干扰因素称为(A)。

A.化学干扰  B.光谱干扰      C.物理干扰D、电离干扰

127.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般不用于测定以下那种元素(A)

A、硼B、铅C、镉D、铜

128以下那项不是无火焰原子吸收的优点(A)

A、重复性好B、原子化率高C、试剂用量小D、检出线好

129为了提高测定灵敏度,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应(C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为额定电流的40%~60%    D无要求

130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中单色器位于B

A.空心阴极灯之后B.原子化器之后C.原子化器之前D.空心阴极灯之前

131原子吸收光谱光源发出的是A

A单色光B复合光C白光D可见光

132、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总砷时是用下列哪种气体作为载气(B)

A、氢气B、氩气C、氧气D、空气

133、银盐法测砷含量时,用(A)棉花吸收可能产生的H2S气体。

(A)乙酸铅(B)乙酸钠(C)乙酸锌(D)硫酸锌

134、测定砷时,实验结束后锌粒应(D  )。

  A.丢弃     B.直接保存  C.用热水冲洗后保D.先活化,后再生处理

135.用硝酸-硫酸法消化处理样品时,不能先加硫酸是因为( B )。

  A.硫酸有氧化性  B.硫酸有脱水性  C.硫酸有吸水性  D.以上都是

136.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总汞时一般采用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