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1987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青霉素B.青蒿素

C.茼蒿素D.青莲素

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

"位于南京乌夫子

庙附近的乌衣巷因唐代著名诗人()的诗句名闻遐迩。

A.杜甫B.李白

C.刘禹锡D.贺知章

3.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三鼎甲”指的是什么?

(‘)

A.状元、榜首、状头

B.大魁、状元、榜眼.

C.状元、榜眼、探花

D.榜首、状头、探花

4.“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岁寒三友”和

“四君子”均包含()。

A.松、梅B.兰、梅

C.竹、菊D.竹、梅

5.下列戏曲种类中,最早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A.京剧B.越剧

C.昆曲D.粤剧

6.()的教育思想是当今普遍认同的一种教育思想。

其核心在于对人的肯定,对人智慧、

潜能的信任,对自由民主的向往与追求。

A.以人为本B.终身教育

C.人的全面发展D.素质教育

7.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最主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

生生的榜样。

"这句话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B.示范性

C.长期性D.复杂性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

教育国策。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

A.机会公平B.过程公平

C.结果公平D.区域公平

9.下列选项中,与例图的四个图形有一致性规律的是()。

◇⑧因一

A.B.C.D.

10.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所包含的四个阶段中,()为最关键的一步,且其他都是围绕

其展开的。

A.确定课程目标B.选择课程内容

C.组织课程内容D.评价课程内容

11.《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都阐明了

()教学原则。

A.启发性B.巩固性

C.循序渐进D.因材施教

12.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

思维和命题运算,称为()。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套

13.为向教师和学生不断提供学习成败的反馈,制定或修改教学计划,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的测量称为(、。

A.终结性测量B.形成性测量

C.标准参照性测量D.常模参照性测量

14.动机可以理解为在()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需求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

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

A.自我效能感B.自我意识

C.自我教育D.自我调节

15.关于未来教育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认为,未来的学习者重于考虑、发掘问题、

及时培养问题求解能力,于是()策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A.内容型B.问题化

C.形式型D.方法型

16.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造简明的知识体系的策略是()。

A.结构化策略B.条件型策略

C.形式型策略D.方法型策略

二、判断题

()

17.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属于程序性知识。

18.相同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刺激相似且反应也相同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产生,相同的联结越多,迁移也越大,这种迁移理论是共同要素说。

()

19.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下位学习。

20.态度的核心成分是认知成分。

()

21.皮亚杰认为儿童5岁以前是“无律期”,他们通常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

()

22.关于学习和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理论认为发展先于学习。

()

2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以归结为相同的教学原则。

()

24.如果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别化需要而专门为其量身定做教育方案,那么所有的学生都可

以从中受益。

()

25.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

m)是发现学习的倡导者。

()

26.在教学中以视觉的方式提供信息,主要是指让学生利用视觉获取信息,不仅指在教学中

更多地使用图片或视频,也包括利用板书、卡片、动作等。

()

三、简答题

27.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问题的认知水平与学生回答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请从下列问题归类到相应的认知水平栏目中(只填写序号即可)

A.光合作用的定义是什么?

B.航海图上有几种颜色?

C.你认为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得怎么样?

D.南京与北京两地的气候有什么不同?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布克(w.F.B。

k)与诺维尔(L.N。

rveu)让两组大学生以最快速度和正确性来做练习'连续进

行75次,每次30秒,在前50次练习中,甲组知道每次练习的成绩,乙组不知'自第51次开始’

两组条件对换,结果前50次甲组成绩比乙组好,后25次甲组成绩变坏了,乙组成绩明显上升

(见图)。

一4一

84

平74

64

54

123456789101112131415

次数(每次5格)

(1)试解释甲、乙两组的成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这个实验结果对我们日常教学有何启示?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一位小学老师教授英语课《保护地球》,教师在教学媒体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

中,从课堂的导入到新内容的呈现,新内容的操练以及新内容的运用等环节都使用了课前自制的大量图片以及写有词汇和句子的纸条。

一节课下来,黑板上贴满了纸条,几乎没有直接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

试从教学原则、教师角色、学生学习及教学媒体四个角度剖析上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016年1月2日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四城区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考试

公共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她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答案】C。

解析: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金陵五题.乌衣巷》写道: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

3.【答案】C。

解析:

科举考试选状元开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

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一、三名,名称确定

为“状元小‘榜眼川t探花”,合称“三鼎甲”。

三鼎甲又称“连中三元”是指连连中了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第一名。

4.【答案】D。

解析:

“岁寒三友”是指四季常青的松,宁折不屈的竹,傲雪挺立的梅。

“四君子”则是指剪雪裁

冰、一身傲骨的梅;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的兰;筛风弄月、潇洒一生的竹;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的菊。

两者共同包含

的是竹和梅。

5.【答案】C。

解析:

A项京剧于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项越剧于2006年被列入联合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c项昆曲于2001年5月18日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D项粤剧于2009年

被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最早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戏剧种类是昆曲。

6.【答案】A。

解析:

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

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

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这是对人的肯定,对人智慧、潜能的信任,也是对自由民主的向往与追求。

7.【答案】B。

解析:

题目中的“师表叭‘模范叭‘榜样”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示范性。

8.【答案】A。

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

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

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

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9.【答案】A。

解析:

图形的外框与里面的小框图形是一致的,而且有一边连接,只有A项符合此规律。

10.【答案】A。

解析:

泰勒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经验、组织课程内容及

评价课程内容四项活动,其中确定课程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其他所有步骤都围绕课程目标展开。

11.【答案】C。

解析:

《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删‘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如果教

学不按照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

这体现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12.【答案】D。

解析: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

(1)感知运动阶段

(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

(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

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

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

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13.【答案】B。

解析:

A项终结性测量是指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

的评价。

终结性测量注重考查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况水平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

期末进行。

c项标准参照性测量又称为目标参照性测量,是指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

价,它主要包括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

D项常模参照性测量是指运用常模参照

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

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B项形成性测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

了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14.【答案】D。

解析:

动机是指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需求(如本能、需要和内驱力等)与行

为的外在诱因(如目标、奖惩等)相结合,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

15.【答案】B。

解析:

当前备受关注的是问题化的策略。

关心未来教育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认为,未来的学习者重于考虑、发掘问题,及时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此策略越来越受到关注。

16.【答案】A。

解析:

结构化策略强调的是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二、判断题

17.【答案】×。

解析:

程序性知识是指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在信息转换活动

中进行具体操作,而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分和辨别事物,所

以“三角形任意两边长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应属于陈述性知识。

18.【答案】√。

解析:

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

一个机能的习得。

两种情境中的刺激相似,反应也相似时,迁移才会发生。

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