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84 直线平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9622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84 直线平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84 直线平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84 直线平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84 直线平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84 直线平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84 直线平面.docx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84 直线平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84 直线平面.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84 直线平面.docx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84直线平面

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定义

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l⊥α

性质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a∥b

2.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α⊥β

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l⊥α

【知识拓展】

重要结论

(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证明线线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

【思考辨析】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 × )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 )

(3)直线a⊥α,b⊥α,则a∥b.( √ )

(4)若α⊥β,a⊥β⇒a∥α.( × )

(5)若直线a⊥平面α,直线b∥α,则直线a与b垂直.( √ )

1.(教材改编)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如果平面α⊥平面β,且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平面β;

②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③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④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γ.

答案 ②③④

解析 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知①不正确,直线l可能平行平面β,也可能在平面β内,②③④正确.

2.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m,直线a在平面α内,直线b在平面β内,且b⊥m,则“α⊥β”是“a⊥b”的_________条件.

答案 充分不必要

解析 若α⊥β,因为α∩β=m,b⊂β,b⊥m,所以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b⊥α,又a⊂α,所以a⊥b;反过来,当a∥m时,因为b⊥m,且a,m共面,一定有b⊥a,但不能保证b⊥α,所以不能推出α⊥β.

3.(2016·连云港模拟)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若α⊥β,m⊂α,n⊂β,则m⊥n;

②若α∥β,m⊂α,n⊂β,则m∥n;

③若m⊥n,m⊂α,n⊂β,则α⊥β;

④若m⊥α,m∥n,n∥β,则α⊥β.

答案 ④

解析 ①中,m与n可垂直、可异面、可平行;②中,m与n可平行、可异面;③中,若α∥β,仍然满足m⊥n,m⊂α,n⊂β,故③错误;④中,m⊥α,m∥n,∴n⊥α,又∵n∥β,∴存在l⊂β,l∥n,∴l⊥α,∴α⊥β.

4.(2016·徐州模拟)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平面β之外的两条不同的直线,给出四个论断:

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剩余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可填①③④⇒②与②③④⇒①中的一个

5.(教材改编)在三棱锥P-ABC中,点P在平面ABC中的射影为点O.

(1)若PA=PB=PC,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

(2)若PA⊥PB,PB⊥PC,PC⊥PA,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

答案 

(1)外 

(2)垂

解析 

(1)如图1,连结OA,OB,OC,OP,

在Rt△POA、Rt△POB和Rt△POC中,PA=PC=PB,

所以OA=OB=OC,即O为△ABC的外心.

(2)如图2,延长AO,BO,CO,分别交BC,AC,AB于H,D,G.

∵PC⊥PA,PB⊥PC,PA∩PB=P,

∴PC⊥平面PAB,AB⊂平面PAB,∴PC⊥AB,

又AB⊥PO,PO∩PC=P,

∴AB⊥平面PGC,

又CG⊂平面PGC,

∴AB⊥CG,即CG为△ABC边AB的高.

同理可证BD,AH为△ABC底边上的高,

即O为△ABC的垂心.

题型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1 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AB=5,AC=6,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

,EF交BD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

OD′=

.

证明:

D′H⊥平面ABCD.

证明 由已知得AC⊥BD,AD=CD.

又由AE=CF得

,故AC∥EF.

因此EF⊥HD,从而EF⊥D′H.

由AB=5,AC=6得DO=BO=

=4.

由EF∥AC得

.

所以OH=1,D′H=DH=3.

于是D′H2+OH2=32+12=10=D′O2,故D′H⊥OH.

又D′H⊥EF,而OH∩EF=H,且OH,EF⊂平面ABCD,

所以D′H⊥平面ABCD.

思维升华 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及关键

(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

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b,a⊥α⇒b⊥α);③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

(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

 (2015·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

求证:

(1)DE∥平面AA1C1C;

(2)BC1⊥AB1.

证明 

(1)由题意知,E为B1C的中点,

又D为AB1的中点,因此DE∥AC.

又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

所以DE∥平面AA1C1C.

(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

所以CC1⊥平面ABC.

因为AC⊂平面ABC,

所以AC⊥CC1.

又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

BC⊂平面BCC1B1,BC∩CC1=C,

所以AC⊥平面BCC1B1.

又因为BC1⊂平面BCC1B1,

所以BC1⊥AC.

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

因此BC1⊥B1C.

因为AC,B1C⊂平面B1AC,AC∩B1C=C,

所以BC1⊥平面B1AC.

又因为AB1⊂平面B1AC,

所以BC1⊥AB1.

题型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2 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AC,AB⊥PA,AB∥CD,AB=2CD,E,F,G,M,N分别为PB,AB,BC,PD,PC的中点.

(1)求证:

CE∥平面PAD;

(2)求证:

平面EFG⊥平面EMN.

证明 

(1)方法一 取PA的中点H,连结EH,DH.

又E为PB的中点,

所以EH綊

AB.

又CD綊

AB,

所以EH綊CD.

所以四边形DCEH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E∥DH.

又DH⊂平面PAD,CE⊄平面PAD.

所以CE∥平面PAD.

方法二 连结CF.

因为F为AB的中点,

所以AF=

AB.

又CD=

AB,

所以AF=CD.

又AF∥CD,所以四边形AFCD为平行四边形.

因此CF∥AD,又CF⊄平面PAD,AD⊂平面PAD,

所以CF∥平面PAD.

因为E,F分别为PB,AB的中点,所以EF∥PA.

又EF⊄平面PAD,PA⊂平面PAD,

所以EF∥平面PAD.

因为CF∩EF=F,故平面CEF∥平面PAD.

又CE⊂平面CEF,所以CE∥平面PAD.

(2)因为E、F分别为PB、AB的中点,所以EF∥PA.

又因为AB⊥PA,

所以EF⊥AB,同理可证AB⊥FG.

又因为EF∩FG=F,EF⊂平面EFG,FG⊂平面EFG.

所以AB⊥平面EFG.

又因为M,N分别为PD,PC的中点,

所以MN∥CD,又AB∥CD,所以MN∥AB,

所以MN⊥平面EFG.

又因为MN⊂平面EMN,

所以平面EFG⊥平面EMN.

引申探究

1.在本例条件下,证明:

平面EMN⊥平面PAC.

证明 因为AB⊥PA,AB⊥AC,

且PA∩AC=A,PA⊂平面PAC,AC⊂平面PAC,

所以AB⊥平面PAC.

又MN∥CD,CD∥AB,所以MN∥AB,

所以MN⊥平面PAC.

又MN⊂平面EMN,

所以平面EMN⊥平面PAC.

2.在本例条件下,证明:

平面EFG∥平面PAC.

证明 因为E,F,G分别为PB,AB,BC的中点,

所以EF∥PA,FG∥AC,

又EF⊄平面PAC,PA⊂平面PAC,

所以EF∥平面PAC.

同理,FG∥平面PAC.

又EF∩FG=F,

所以平面EFG∥平面PAC.

思维升华 

(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①面面垂直的定义;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2)在已知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

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2016·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

求证:

(1)直线DE∥平面A1C1F;

(2)平面B1DE⊥平面A1C1F.

证明 

(1)由已知,DE为△ABC的中位线,

∴DE∥AC,又由三棱柱的性质可得AC∥A1C1,

∴DE∥A1C1,

又∵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

∴DE∥平面A1C1F.

(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1B1C1,

∴AA1⊥A1C1,

又∵A1B1⊥A1C1,且A1B1∩AA1=A1,

A1B1,AA1⊂平面ABB1A1,

∴A1C1⊥平面ABB1A1,

∵B1D⊂平面ABB1A1,∴A1C1⊥B1D,

又∵A1F⊥B1D,且A1F∩A1C1=A1,

A1F,A1C1⊂平面A1C1F,

∴B1D⊥平面A1C1F,

又∵B1D⊂平面B1DE,

∴平面B1DE⊥平面A1C1F.

题型三 直线、平面垂直的综合应用

例3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DC,△PAD是等边三角形,已知BD=2AD=8,AB=2DC=4

.

(1)设M是PC上的一点,求证:

平面MBD⊥平面PAD;

(2)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1)证明 在△ABD中,∵AD=4,BD=8,AB=4

∴AD2+BD2=AB2,∴AD⊥BD.

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BD⊂平面ABCD,

∴BD⊥平面PAD.

又BD⊂平面MBD,

∴平面MBD⊥平面PAD.

(2)解 过P作PO⊥AD,

∵平面PAD⊥平面ABCD,

∴PO⊥平面ABCD,

即PO为四棱锥P—ABCD的高.

又△PAD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PO=2

.

在四边形ABCD中,AB∥DC,AB=2DC,

∴四边形ABCD为梯形.

在Rt△ADB中,斜边AB边上的高为

此即为梯形的高.

∴S四边形ABCD=

×

=24.

∴VP—ABCD=

×24×2

=16

.

思维升华 垂直关系综合题的类型及解法

(1)三种垂直的综合问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

(2)垂直与平行结合问题,求解时应注意平行、垂直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应用.

(3)垂直与体积结合问题,在求体积时,可根据线面垂直得到表示高的线段,进而求得体积.

 如图,平面PAC⊥平面ABC,AC⊥BC,PE∥CB,M是AE的中点.

(1)若N是PA的中点,求证:

平面CMN⊥平面PAC;

(2)若MN∥平面ABC,求证:

N是PA的中点.

证明 

(1)因为平面PAC⊥平面ABC,且平面PAC∩平面ABC=AC,AC⊥BC,BC⊂平面ABC,

所以BC⊥平面PAC,

又M,N分别为AE,AP的中点,所以MN∥PE,

又PE∥CB,所以MN∥BC,

即MN⊥平面PAC,又MN⊂平面CMN,

所以平面CMN⊥平面PAC.

(2)因为PE∥CB,BC⊂平面ABC,PE⊄平面ABC,

所以PE∥平面ABC,

设平面PAE∩平面ABC=l,则PE∥l.

又MN∥平面ABC,MN⊂平面PAE,所以MN∥l.

所以MN∥PE,

因为M是AE的中点,所以N是PA的中点.

 

17.立体几何证明问题中的转化思想

典例 (14分)如图所示,M,N,K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B,CD,C1D1的中点.

求证:

(1)AN∥平面A1MK;

(2)平面A1B1C⊥平面A1MK.

思想方法指导 

(1)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问题的指导思想是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相互转化,交替使用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线线关系是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的基础.证明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平面几何中的结论,如证明平行时常用的中位线、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证明垂直时常用的等腰三角形的中线等;

(3)证明过程一定要严谨,使用定理时要对照条件、步骤书写要规范.

规范解答

证明 

(1)如图所示,连结NK.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四边形AA1D1D,DD1C1C都为正方形,

∴AA1∥DD1,AA1=DD1,

C1D1∥CD,C1D1=CD.[2分]

∵N,K分别为CD,C1D1的中点,

∴DN∥D1K,DN=D1K,

∴四边形DD1KN为平行四边形,[3分]

∴KN∥DD1,KN=DD1,∴AA1∥KN,AA1=KN,

∴四边形AA1KN为平行四边形,∴AN∥A1K.[4分]

∵A1K⊂平面A1MK,AN⊄平面A1MK,

∴AN∥平面A1MK.[6分]

(2)如图所示,连结BC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C1D1,AB=C1D1.

∵M,K分别为AB,C1D1的中点,

∴BM∥C1K,BM=C1K,

∴四边形BC1KM为平行四边形,∴MK∥BC1.[8分]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平面BB1C1C,

BC1⊂平面BB1C1C,∴A1B1⊥BC1.

∵MK∥BC1,∴A1B1⊥MK.

∵四边形BB1C1C为正方形,∴BC1⊥B1C.

∴MK⊥B1C.[12分]

∵A1B1⊂平面A1B1C,B1C⊂平面A1B1C,A1B1∩B1C=B1,∴MK⊥平面A1B1C.

又∵MK⊂平面A1MK,

∴平面A1B1C⊥平面A1MK.[14分]

1.(2016·扬州模拟)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③若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④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可知①正确;正方体的相邻的两个侧面都垂直于底面,而不平行,故②错;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④正确,而③错.

2.(2016·常州模拟)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若m⊥n,n∥α,则m⊥α;

②若m∥β,β⊥α,则m⊥α;

③若m⊥β,n⊥β,n⊥α,则m⊥α;

④若m⊥n,n⊥β,β⊥α,则m⊥α.

答案 ③

解析 ①中,由m⊥n,n∥α,可得m⊂α或m∥α或m与α相交,错误;②中,由m∥β,β⊥α,可得m⊂α或m∥α或m与α相交,错误;③中,由m⊥β,n⊥β,可得m∥n,又n⊥α,则m⊥α,正确;④中,由m⊥n,n⊥β,β⊥α,可得m与α相交或m⊂α或m∥α,错误.

3.(2016·无锡模拟)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则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直线________上.

答案 AB

解析 由AC⊥AB,AC⊥BC1,∴AC⊥平面ABC1.

又∵AC⊂平面ABC,∴平面ABC1⊥平面ABC.

∴C1在平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两平面交线AB上.

4.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垂直底面A1B1C1,底面三角形A1B1C1是正三角形,E是BC中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CC1与B1E是异面直线;

②AC⊥平面ABB1A1;

③AE与B1C1是异面直线,且AE⊥B1C1;

④A1C1∥平面AB1E.

答案 ③

解析 ①不正确,因为CC1与B1E在同一个侧面中,故不是异面直线;②不正确,由题意知,上底面ABC是一个正三角形,故不可能存在AC⊥平面ABB1A1;③正确,因为AE,B1C1为在两个平行平面中且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故它们是异面直线;④不正确,因为A1C1所在的平面与平面AB1E相交,且A1C1与交线有公共点,故A1C1∥平面AB1E不正确.

5.正方体ABCD-A′B′C′D′中,E为A′C′的中点,则与直线CE垂直的有______.

①A′C′②BD

③A′D′④AA′

答案 ②

解析 连结B′D′,

∵B′D′⊥A′C′,B′D′⊥CC′,且A′C′∩CC′=C′,

∴B′D′⊥平面CC′E.

而CE⊂平面CC′E,

∴B′D′⊥CE.

又∵BD∥B′D′,∴BD⊥CE.

6.如图所示,直线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ABC内接于⊙O,且AB为⊙O的直径,点M为线段PB的中点.现有结论:

①BC⊥PC;②OM∥平面APC;③点B到平面PAC的距离等于线段BC的长.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答案 ①②③

解析 对于①,∵PA⊥平面ABC,∴PA⊥BC,

∵AB为⊙O的直径,∴BC⊥AC,∴BC⊥平面PAC,

又PC⊂平面PAC,∴BC⊥PC;

对于②,∵点M为线段PB的中点,∴OM∥PA,

∵PA⊂平面PAC,OM⊄平面PAC,

∴OM∥平面PAC;

对于③,由①知BC⊥平面PAC,∴线段BC的长即是点B到平面PAC的距离,故①②③都正确.

7.(2016·镇江模拟)已知a、b、l表示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γ表示三个不同的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α∩β=a,β∩γ=b,且a∥b,则α∥γ;

②若a、b相交,且都在α、β外,a∥α,a∥β,b∥α,b∥β,则α∥β;

③若α⊥β,α∩β=a,b⊂β,a⊥b,则b⊥α;

④若a⊂α,b⊂α,l⊥a,l⊥b,则l⊥α.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②③

解析 在三棱柱中,三条侧棱互相平行,但三个侧面所在平面两两相交,故①错误;因为a、b相交,假设其确定的平面为γ,根据a∥α,b∥α,可得γ∥α,同理可得γ∥β,因此α∥β,②正确;由两平面垂直,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垂直,易知③正确;当且仅当a、b相交时结论正确,④错误.

8.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

答案 DM⊥PC(或BM⊥PC等)

解析 由定理可知,BD⊥PC.

∴当DM⊥PC(或BM⊥PC)时,即有PC⊥平面MBD,

而PC⊂平面PCD,∴平面MBD⊥平面PCD.

9.如图,PA⊥圆O所在的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上的一点,E,F分别是点A在PB,PC上的射影,给出下列结论:

①AF⊥PB;②EF⊥PB;③AF⊥BC;④AE⊥平面PBC.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①②③

解析 由题意知PA⊥平面ABC,∴PA⊥BC.

又AC⊥BC,且PA∩AC=A,

∴BC⊥平面PAC,∴BC⊥AF.

∵AF⊥PC,且BC∩PC=C,

∴AF⊥平面PBC,

∴AF⊥PB,又AE⊥PB,AE∩AF=A,

∴PB⊥平面AEF,∴PB⊥EF.

故①②③正确.

10.已知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命题“α∥β,且α⊥γ⇒β⊥γ”是真命题,如果把α,β,γ中的任意两个换成直线,另一个保持不变,在所得的所有新命题中,真命题有________个.

答案 2

解析 若α,β换为直线a,b,则命题化为“a∥b,且a⊥γ⇒b⊥γ”,此命题为真命题;若α,γ换为直线a,b,则命题化为“a∥β,且a⊥b⇒b⊥β”,此命题为假命题;若β,γ换为直线a,b,则命题化为“a∥α,且b⊥α⇒a⊥b”,此命题为真命题.

11.(2016·连云港模拟)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

,AF=1,M是线段EF的中点.

(1)求证:

AM∥平面BDE;

(2)求证:

DM⊥平面BEF.

证明 

(1)连结BD,BD∩AC=O,连结EO.

∵O,M分别为AC,EF的中点,且四边形ACEF为矩形,∴EM∥OA,EM=OA,

∴四边形EOAM为平行四边形,∴AM∥EO,

∵EO⊂平面BDE,AM⊄平面BDE,

∴AM∥平面BDE.

(2)由AB=

,AF=1,得DF=DE=

.

∵M是线段EF的中点,∴DM⊥EF,

连结BM,得BM=DM=

又BD=2,∴DM⊥BM,

又BM∩EF=M,∴DM⊥平面BEF.

12.(2016·北京)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C⊥平面ABCD,AB∥DC,DC⊥AC.

(1)求证:

DC⊥平面PAC;

(2)求证:

平面PAB⊥平面PAC;

(3)设点E为AB的中点,在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

说明理由.

(1)证明 ∵PC⊥平面ABCD,DC⊂平面ABCD,

∴PC⊥DC.又AC⊥DC,PC∩AC=C,PC⊂平面PAC,AC⊂平面PAC,∴DC⊥平面PAC.

(2)证明 ∵AB∥CD,CD⊥平面PAC,

∴AB⊥平面PAC,又AB⊂平面PAB,

∴平面PAB⊥平面PAC.

(3)解 棱PB上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

证明如下:

取PB的中点F,连结EF,CE,CF,又∵E为AB的中点,∴EF为△PAB的中位线,∴EF∥PA.又PA⊄平面CEF,EF⊂平面CEF,∴PA∥平面CEF.

13.(2016·山东)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D是AC的中点,EF∥DB.

(1)已知AB=BC,AE=EC,求证:

AC⊥FB;

(2)已知G,H分别是EC和FB的中点.求证:

GH∥平面ABC.

证明 

(1)因为EF∥DB,所以EF与DB确定平面BDEF,

如图,连结DE.因为AE=EC,D为AC的中点,

所以DE⊥AC.同理可得BD⊥AC.

又BD∩DE=D,所以AC⊥平面BDEF.

因为FB⊂平面BDEF,所以AC⊥FB.

(2)设FC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