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docx
《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
2021年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
Securitytechnologyisanindustrythatusessecuritytechnologytoprovidesecurityservicestosociety.Systematicdesign,serviceand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AQ-SN-0455
2021年文物古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对策
说明:
安全技术防范就是利用安全防范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种安全服务的产业。
既然是一种产业,就要有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就要有系统的设计、工程的施工、服务和管理。
可以下载修改后或直接打印使用。
[摘要]俗话说“古建筑里面每一块砖都是历史”。
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其艺术和科学的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如何做好文物古建筑的安全防护工作,是各个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近期本人在检查中发现各个单位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结合国内部分古建筑发生的火灾情况,分析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同时参照国内外古建筑在消防安全保护方面的一些做法,针对洛江区古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措施对策
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简称,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
一般是指始建时间较长远的存在于地面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
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文物是国家重要的历史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
风格各异的古建筑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象征,是点缀在中国大堤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但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建筑的消防基础设施簿弱,消防难题亟待解决。
今年以来,我区结合当前的消防专项治理,对多处文物古建筑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存在大量消防安全隐患。
现就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及防火措施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现存消防安全隐患
1、古建筑耐火等级普遍偏低。
针对上阶段检查中,发现洛江区的古建筑绝大多数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其耐火等级低于按照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分类,古建筑属于三、四级耐火等级。
在现场发现大多数的古建筑是由柱、梁、屋顶等构件组建的,同时许多古建筑内还存放有绸缎、织布等易燃物品,一旦起火,很容易形成凶猛的火势,致使整个构架失去支撑能力,导致整个建筑物垮塌、烧毁。
经过调查如今大多数古建筑多采用松、柏、杉等木材,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
2、许多古建筑周边缺乏消防水源。
洛江区的古建筑分散在各个乡镇,且大多远离城区,建于洛江区周边环境幽静的缺少消防水源或远离水源的高山深谷之中,而我们的消防力量主要分布于城区。
一旦发生火灾,设在城区里的消防队不能及时前往救助,再加上消防警力不足,装备比较落后,所以如果古建筑起火,往往只能望“火”兴叹。
例如:
1985年4月7日14时左右,我国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大经堂火灾是改革开放后宗教文物场所最大的一把火灾。
常年不熄的酥油灯燃着了干燥的木质经堂,火势迅速蔓延。
由于消防力量距离较远、火场缺乏水源等原因,经过了16个小时大火才被扑灭,大经堂已被完全焚毁。
3、通道难行。
古建筑在设计施工之时根本考虑不到消防车等现代消防装备的应用,所以缺乏现代消防通道,并且古建筑大多院墙高大,台阶层叠,门窄槛高,消防车无法驶入靠近,难以施救,古建筑中都无自动报警或自动灭火设施,防火灭火设施不足,一旦起火也难以扑救,势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往往小火发展成大火,小灾酿成大灾。
4、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火灾隐患。
大量游客的涌入,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的火灾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吸烟现象。
木质古建筑耐火等级低,气候干燥的季节,哪怕是一点点火星,也会引燃古建筑,酿成大祸。
大多数古建筑单位管理人员有限,对吸烟、乱扔烟头等现象往往不能及时制止,有时甚至难以发现。
5、文物古建筑管理部门多,职责不明。
目前,洛江区古建筑的管理牵涉到文物、园林、旅游、宗教、林业等多个部门,相当一些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无专门资金、保卫人员短缺等问题。
二、古建筑诱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建国前,我国古建筑起火多数是雷击和战争引起的。
建国后,一些古建筑被随意改变其使用性质,火灾时有发生,原因也大不相同,新中国成立50年(1949-2003),我国共发生古建筑火灾165起。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生活用火不慎,占火灾起数的30.78%。
主要是炊煮、取暖和照明用火,不慎引发火灾。
1982年12月29日,河北省永年县文庙成殿因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烧了10小时,大成殿全部被毁。
2、电线电器设备起火,占火灾起数的16.67%。
2003年1月19日晚,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发生火灾,是由于武当山文管部门违规将遇真宫出租给武当山陈逵文化武术影视学校,学校的工作人员用电不当,导致电灯烤燃他物而引发了火灾。
3、乱扔烟头起火,占火灾起数的12.82%。
1988年5月15日,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乡陈家祠堂(清代建筑,二层),因吸烟不慎引起火灾,被全部烧毁,损失127万元。
4、小孩玩火,占火灾起数的8.98%。
1983年1月28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因小孩玩火引起火灾,烧毁古柏一株。
5、宗教活动。
1999年2月16日,浙江省温州市永中镇姜氏祠堂因供神香烛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6人受伤。
6、雷击起火,占火灾起数的7.69%。
例如我区的仙公山海拔有700多米高的双髻山上,建筑群屋体高大耸立,周围古木参天,接触点高,木质干燥,地处雷击多发区,极易引起雷电火灾。
1957年7月31日15时40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十三陵长陵恩殿遭受雷击起火,1人死亡,4人受伤。
周恩来总理闻讯后,命令加强古建筑防雷工作。
7、生产用火。
2004年6月20日凌晨2时30分,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西配殿失火,此次火灾是由于街道办事处将大殿承包给个人生产服装导致变电箱走火引发电气火灾。
除此以外,因外部的火灾蔓延引发古建筑起火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我国古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往往位于深山茂林之中,因此一旦古建筑周围的森林发生火灾,必将严重威胁到古建筑本身的安全。
三、古建筑案例分析
案例一:
京700年护国寺毁于大火
护国寺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原为元朝一丞相故宅,初名崇国寺。
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大隆善护国寺。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
现仅存金刚殿以及西配殿等10处建筑遗存。
火灾回顾:
2004年6月20日凌晨2时30分,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西配殿失火,经历了700多年风雨的西配殿在大火中部分焚毁。
火灾起因:
街道办事处将大殿承包给个人,一对夫妇在殿内开起服装厂,并雇了多名工人,平时吃住、工作都在殿内进行。
凌晨2时30分许,服装厂变电箱走火引发电气火灾。
火灾现场:
烧烤师傅挨家敲窗叫醒梦中人。
救援阻碍:
西配殿被包围在平房中间,两边的胡同非常狭窄,消防车无法进入。
消防队员只好从两个胡同里铺设300多米长的水带进行灭火。
水带还没有连接完毕,西配殿房顶和房檐已开始大面积坍塌,屋顶的椽子被烧断后往下掉落。
火灾教训:
由于历史的问题,护国寺遗留的大殿都淹没在民居中。
周围的民房跟护国寺的古建筑很不协调。
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考虑恢复历史的格局,避免民房对古建筑的破坏和侵蚀。
整改方向:
古建筑要安装火灾报警系统。
案例二: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火灾回顾:
1987年8月24号11点25分左右,有人员在院内巡逻,发现御花园的东边有味儿,就赶紧去查,隐约的发现那里有火光,巡逻的人赶紧用报话机报告警卫队长,保卫处的值班人员赶紧携带灭火器赶赴现场。
火灾起因:
遭受雷击引发火灾。
建筑特点:
建筑很高,起火点又在顶部,小的灭火器射程比较近,也就很难扑灭。
这座宫殿原来是乾隆皇帝鉴赏书画的地方,所以这所殿跨度大,室内空旷。
火灾损失:
损失了20多万元,这个损失是相当大的。
要知道古建筑的80多平方米,毁的都是历史古迹,其价值是难以用经济来衡量的。
经验教训:
紫禁城作为皇家园林,体现了建筑方面防火最高的技术。
建国后故宫博物院里还安装了很多现代化的消防设施,如火灾报警器,自动灭火设备,新中国为了防雷在故宫里安装了大量的避雷针,故宫里还常驻着消防队。
这些措施让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通过对以上两个个典型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火灾,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显然是重点。
四、文物古建筑应采取的防火对策
根据近期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北京、福州等古建筑发生的火灾来看,我认为要保护好这些无价之宝,必须坚持“防消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到组织落实,制度严密,措施得法,施救有效,具体有以下几项措施:
1、提高认识,建章立制。
建议区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加强教育培训,举办一至两期消防安全培训班。
重点对文物古建筑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预防火灾的方法、发现火情的处理及灭火技能等,从而提高大家对做好文物古建筑消防工作的认识,有效增强预防火灾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2、建立组织、明确责任。
《消防法》规定:
“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
3、经常进行防火检查,积极整改火灾隐患。
消防部门应联合文物、宗教、旅游、规化等职能管理部门每年组织几次大检查,建筑管理单位内部也要不定期地开展自检行动,防火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防火检查。
对查出的隐患要采取当场整改、逐步整改、限期整改的办法,力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加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要加大对村民、游客等群体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群众消防意识。
可在乡镇设立消防宣传牌,建立宣传广场,在各村开辟消防宣传角。
同时要加强学校的消防宣传教育,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普及消防基础知识。
5、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古建筑防御火灾的能力。
在不破坏古建筑完整性的前提下,管理和使用单位要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开辟消防通道,尽量确保防火间距符合要求,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特点因地制宜利用、改造现有消防水源,改造利用天然水源、增设消防水泵、室外地下消火栓等方式解决消防水源不足的矛盾,消防储水量应够扑灭一次火灾或持续供水时间不应小于3小时用水量。
6、电气火灾的预防。
加强电气工程安装、施工的管理。
必须严格审批手续,并由实践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电气工程部门承担。
安装工程结束后,须经供电部门和消防监督部门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通电使用;有关库房、展室内的电线,必须穿管敷设。
照明应用瓦以下的白炽灯泡,严禁使用日光灯、水银灯照明;古建筑物群内凡用电照明的,均应在室外安装开关箱,做到人离电断。
严禁使用铜丝、铁丝、铝丝等其他金属代替。
有关照明设施应远离可燃、易燃物质。
7、雷击的预防。
古建筑均应设有防雷设施,并要及时进行维护检查和保养。
应在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对于防雷设施进行一次细致的检查,防止明装导体锈蚀或损伤、折断。
若发现锈蚀在以上的要及时更换;查看接闪器有无因雷电发生熔断或破损;全面测量接地装置有无变化,电阻和电阻值超过10欧姆时,要对接地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8、及时发现火灾,迅速报警火警。
及时发现火灾是有效扑救初起火灾的前提。
近年来,许多古建筑单位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视屏监控系统等,对古建筑单位的重要部位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火情。
与此同时,古建筑单位还应建立防火巡查制度,对重点部位、用火区域、人员集中地方等实施夜间巡查,以便及时发现火情、消除火灾隐患。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保护好我们的古建筑遗产有着极其深远重要的意义。
同时,古建筑的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根本属性要求我们必须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后代负责的精神,通过社会多方努力,更好地构筑起一个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古建筑消防管理新机制,让古老神奇的古建筑在美丽的古城焕发出更加绚丽隽永的光彩。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