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9132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顾梳理:

师:

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教师板书整理:

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交流感受:

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学生自主发言。

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

3.师质疑:

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

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

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习复习吗?

4.点明课题:

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的共同梳理,让学生简单回顾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并通过让学生谈学习体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复习应用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

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

1.复习数位:

出示计数器

(1)谁来说一说:

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

(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

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

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

那我们就可以说:

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又是多少?

2.复习数的组成: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

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它个位上的7表示?

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

3.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和大小:

(1)你会数数吗?

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

引导学生说出:

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

(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

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

这三个如果从大到小排,应该怎么排?

(3)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1、3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应用意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二)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

1.夺红旗比赛: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4题。

(2)学生汇报结果,学生互相检验是否正确。

(3)讨论:

①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

引导学生发现:

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

②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

③说一说每一类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

在练习之后,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梳理各种计算方法,沟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练习二十一第5、6题。

【设计意图:

这两题也是“数的运算”的不同形式的练习,教师要注意:

在做这两题前要创设故事情境,如第4题可以用“孙悟空巧变>、<、=”,第5题可以用“猪八戒吃西瓜”,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

“新百数表”:

1.建构“新百数表”

(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完成表格。

2.观察比较

(1)再次观察,发现规律:

①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②竖着看:

每一列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新旧百数表进行比较:

课件呈现新旧两个百数表,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只要学生说出的发现是对的,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解决第(3)题。

这题解决后,可再让学生仿照这个问题再提出几个问题,继续练习。

(2)解决第(4)题。

(3)解决第(5)(6)题:

①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如:

第选的是第1行的第几个数和第8行的第几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并提问: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完成后,可模仿这两个问题继续练习。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是复习数的认识,并综合了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在经历新百数表的建构、新旧百数表的对比与探究及应用新百数表中规律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小结,质疑反思

(一)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二)质疑反思

  1.对于本节课复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不足,或者你觉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错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当然,你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拿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结与质疑反思,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初步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3.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

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明课题

(一)情境创设:

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

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

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补充:

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

(二)点明课题:

师: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

平面图形和分类统计。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

(一)复习平面图形

1.平面图形的特征

(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认识,将这些图形分分类。

(2)组内交流:

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

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

再整理汇报。

(3)指名回答:

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讨论: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5)说一说:

三角形有几条边?

(6)说一说:

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拼组

(1)拼一拼:

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

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么拼成的?

②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

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么拼成的?

(2)设计图案:

①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的图案。

②汇报展示:

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3.分一分:

课件呈现P94第3题的20个图形。

(1)让学生分别回答是什么图形?

(2)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

你是怎么想的?

特别是在学生说出第11、15、17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说出:

你是如何想的?

(3)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都弄清了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了,那每一类图形到底有多少个呢?

我们下面就来统计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活动,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积累数学教学活动经验,增强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注意在相互研讨中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二)复习分类与整理

1.按形状分一分

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二个统计表:

(1)提问:

我们想把这些图形按照形状来分分类,你有什么好方法?

可能有学生提出:

①可以一类一类的找出来。

②可以按1~20号的顺序将每个图形在类型分别确定下来,再在相应的形状下面画一个符号表示个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统计表。

(3)汇报展示,核对数据。

(4)解决问题:

哪种图形最多?

哪种图形最少?

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2.按颜色分一分

(1)你认为:

这些图形除了按形状分类,还可以按颜色来分类。

谁来说一说:

按颜色分,可以分成几类呢?

(2)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一个统计表:

你会统计吗?

(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统计表;

(4)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5)解决问题:

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多?

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少?

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3.自己定标准分一分

(1)除了上面的两种分类标准,你能不能定一个标准,将这些图形卡片分成两类呢?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标准:

(3)每人按自己定的标准再来分一分。

4.观察发现:

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种与前面的两种统计表一起展示,让学生观察:

(1)他们都是将这些图形分成几类?

(2)这些分类的标准虽然不同,但每一种统计表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

你知道是哪里吗?

(3)引导学生发现:

不管是什么分类标准,他们统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

通过本环节复习活动,让学生对分类与整理进行系统的复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能自行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看待事情的意识。

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一)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4题

1.情境创设:

同学们看,这是隔壁班的小朋友拼出来的三幅图,漂亮吗?

课件分别呈现第14题的三幅图。

2.拼这些图案,都用到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回答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空白的统计表。

3.你能独立完成这个统计表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

4.解决问题:

(1)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

哪种最少?

(2)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①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方法:

一是数出题中所给图形的总数;二是直接把统计表中分类计数的结果加起来。

②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

分类统计时,统计结果的和与所给出的统计对象中总数是相等的。

(3)小明摆了4个火车,一共用了多少个○?

你是怎么想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经历统计与制作统计表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感悟习题背后隐含的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5题

1.情境创设:

课件呈现第15题的餐桌图,师:

同学们看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

摆放很杂乱,有必要将这些东西整理一下。

2.独立完成象形统计图,完成后交流汇报,集体核对,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作图的习惯。

3.独立完成统计表:

完成后集体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

你是怎么得到每一项数据的?

让学生明白:

可以直接利用已经完成的统计图来完成统计表,不需要再逐项去计数。

4.解决问题:

(1)碗比盘多几个?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还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这个答案吗?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2)哪种餐具最多?

哪种最少?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呢?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三)查漏补缺:

每班教师根据学生所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练习。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巩固学生对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理解,同时结合分析数据、回答问题的内容,使学生直观感受统计图、统计表在整理、分析数据方面各自的优势,感受统计图、统计表的价值,感受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四、全课总结,畅谈感受

  

(一)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二)畅谈感受:

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

或者你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梳理,概括、归纳所学知识,学会总结学习感受与体会,并将这些与同学交流。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6~97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互化,会比较不同价格的大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人民币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一)情境创设:

课件呈现超市货架:

各类货物有规律的摆放,在各类货物下面标有价格。

师: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说明:

这里面有我们认识的人民币还有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

(二)点明课题:

师: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人民币与找规律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找到本课所要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

(一)复习人民币的知识:

1.复习人民币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1)呈现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②从高到低是怎么排列的?

③这三个单位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2)交流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①人民币的单位有:

元、角、分。

②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元、角、分。

③这三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也可以表示为:

10角=1元,10分=1角,100分=1元。

2.复习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币值的大小比较:

(1)创设情境:

文具店的货架上:

一本软面抄3元4角,一块橡皮5角8分,

(2)提出问题:

3元4角=(  )角

①指名学生汇报答案。

②说一说:

你是怎么想的?

③师生共同小结:

因为1元等于10角,3元就等于30角,所以,3元4角就是30角+4角=34角。

④练习:

5角8分=(  )。

让学生先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

(3)47角=( )元( )角,76分=( )角( )分

①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加以引导,如:

47角可以分成40角和7角,因为10角度1元,那么40角=4元,7角不满1元,所以,47角=(4)元(7)角。

②练习:

76分=( )角( )分

3.比较大小:

(1)8元○79角。

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出理由。

(2)练习:

10元○97角

4.简单的计算:

(1)课件出示:

4分+9分= 4角+9角= 4元+9元=

①学生自主完成,集体汇报。

②比较:

思考方法相同,单位不同。

(2)课件出示:

4元5角+3元=、4元5角-3元=、4元5角+3角=、4元5角-3角=

①你能独立完成吗?

学生完成后,集体核对。

②请做全对的同学来说一说成功的经验,也请出了错的同学来说一说错误所在。

③师生共同小结:

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

5.稍复杂的计算:

(1)课件出示:

5元6角+4角=、4元2角+1元3角=、7元6角+2元8角=

(2)这几题有点难度,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3)完成后,学生汇报,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让学生对人民币有更深的认识,熟练掌握人民币单位的换算与基本的计算,从而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

(二)复习找规律的知识:

1.课件呈现:

有规律的图形与数字(通过单组图形与数字简单重复形成的规律)、数列(等差数列)。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请你来说一说。

(2)这两种规律相同吗?

(3)我们还学过哪些和规律有关的知识?

引导学生说出:

数组、百数表等。

2.你会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吗?

呈现P96的第11题:

(1)这串珠子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排列规律:

2颗黄3颗蓝。

(2)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步骤,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方法:

先要按照规律把遮住的珠子画出来,最后再分别数出遮住的珠子中黄珠子与蓝珠子的个数,再记录下来。

(3)学生独立完成:

(4)学生汇报,师生共同验证。

3.归纳小结:

规律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背后体现的规律可能是同一个,我们找规律就是要找到这背后隐藏着的“不变”。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让学生发现规律形成的基本方法。

经历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与理解。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一)练习二十一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让一说出思考过程。

(二)练习二十一第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第

(1)、

(2)题。

而后教师讲评。

注意让学生说出简单的思考过程。

2.呈现第(3)题的问题。

(1)学生读题,说一说“至少”的意思。

(2)解决问题:

多让几个学生汇报不同的买法,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小组合作,完成第(4)题:

(1)一名学生提出问题,同桌解答。

(2)教师选择不同问题的学生来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关于人民币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与简单计算,同时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二十一第12题:

1.课件呈现第12题的第

(1)、

(2)题:

(1)观察数列,发现规律: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2)汇报规律:

学生汇报规律。

(3)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4)比较规律:

这两个数列的排列规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

(1)题是递增,第

(2)题是递减。

2.课件呈现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结果:

让学生说出发现的规律是什么?

3.课件呈现第13题:

(1)要想填出这些数,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要先找到表中这些数的排列规律。

(2)启发:

这个表是不完整的,我们怎么找规律?

引导学生可以从第一排、第二排或第一列中去找规律。

①我们先看第一排,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

从左往右依次递增6,或从右往左依次递减6。

②那第二排的数也是这样排列的吗?

③把第一排与第二排合在一起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每列中相对应的两个数都相差10。

④再看第一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从上往下依次递增10。

⑤小结:

从左往右看,每一排的数依次递增6,从上往下看,每一列的数依次递增10。

(3)你能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填出这些空格里的数吗?

①学生先独立填写最上面的空格。

而后指名汇报,可以让利用不同规律的学生分别来说一说。

②学生独立填写剩余的空格。

而后集体汇报。

汇报时,一定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利用什么规律来完成的。

(4)课件呈现完整的表格:

①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把你的发现与同伴说一说。

②学生汇报,只要是正确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四)补充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与本课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练习。

【设计意图:

通过这部分的练习,既巩固了找规律的相关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数感,同时,教师也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补充。

四、生活延伸,全课小结

(一)创设情境:

课件呈现生活中购物情境与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二)全课小结:

1.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图片,都是来自我们的生活,里面就包含着我们今天复习的知识。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重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6、98、99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一)情境创设

师:

周末又到了,小平和小英是兄妹俩,两人一起去游乐园玩,游乐园里可好玩了。

可以划船、可以游泳、可以看到漂亮的鸽子,还有激烈的比赛与套圈游戏。

你们想和他们一起去玩吗?

(二)引入课题

师:

不过,他们在整个游玩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去解决,你们有信心帮助他们完成吗?

好,下面我们就跟着他们俩,一起去看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吧?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

  二、情境铺垫,解决问题:

(一)情境一:

划船。

P96的第7题:

1.他们先来到湖边,准备划船:

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两个已经条件。

2.谁来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发现,没有问题,不能解决。

3.谁来提一下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

划走了多少只?

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叙述一遍?

5.这道题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

来,试试看!

6.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7.指名汇报,集体讲评,教师画出线段图并完整板书解题过程。

(二)情境二:

观赏鸽子。

P96的第8题:

1.划完了船,他们来观赏鸽子,课件呈现情境图:

分步呈现图与已知条件。

2.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图,得出:

已知一共有24只,飞出8只。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

窝里有几只?

4.你会解决吗?

请独立解答。

5.学生解答完成后,让学生汇报,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并板书解答过程。

6.小结: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可对照线段图来观察)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引导学生得出:

相同点是:

都是已知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不同点是:

第一题的两个条件都是直接用文字给出的,而第二题的一个条件是通过图给出的。

(2)引导学生发现:

这两道题都是已知整体,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都用减法解决。

7.反馈练习:

P98的第16题;

(1)游乐园里正在进行折纸鸽子比赛,我们和小平、小英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呈现情境图。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讲评,核对正误。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解决最基本的数学问题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三:

游泳。

P99的第17题:

1.天气真热啊,他们准备去游泳。

课件呈现情境图:

与两个救生员的对话。

2.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呈现问题

(1):

游泳池里的大人比小孩多多少人?

4.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

引导学生发现:

(1)因为问的是游泳池里的大人与小孩,而救生员是岸上的。

所以,这个问题与救生员的人数无关,也就是说3个救生员是多余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