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汽车电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9102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9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元汽车电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广元汽车电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广元汽车电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广元汽车电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广元汽车电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元汽车电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广元汽车电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元汽车电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元汽车电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广元汽车电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元汽车电子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投资管理公司

第一章项目投资主体概况

一、公司基本信息

1、公司名称:

xx投资管理公司

2、法定代表人:

范xx

3、注册资本:

660万元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xxxxxxxxxxxxx

5、登记机关:

xxx市场监督管理局

6、成立日期:

2013-6-26

7、营业期限:

2013-6-26至无固定期限

8、注册地址:

xx市xx区xx

9、经营范围:

从事汽车智能设备相关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二、公司简介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

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

三、公司竞争优势

(一)公司具有技术研发优势,创新能力突出

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较高,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与质量优势。

此外,公司目前主要生产线为使用自有技术开发而成。

(二)公司拥有技术研发、产品应用与市场开拓并进的核心团队

公司的核心团队由多名具备行业多年研发、经营管理与市场经验的资深人士组成,与公司利益捆绑一致。

公司稳定的核心团队促使公司形成了高效务实、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和稳定的干部队伍,为公司保持持续技术创新和不断扩张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公司具有优质的行业头部客户群体

公司凭借出色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了较高的客户认可度。

公司通过与优质客户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行业的核心需求、产品变化趋势、最新技术要求的理解更为深刻,有利于研发生产更符合市场需求产品,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四)公司在行业中占据较为有利的竞争地位

公司经过多年深耕,已在技术、品牌、运营效率等多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同时随着行业的深度整合,行业集中度提升,下游客户为保障其自身原材料供应的安全与稳定,在现有竞争格局下对于公司产品的需求亦不断提升。

公司较为有利的竞争地位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项目

2020年12月

2019年12月

2018年12月

资产总额

14795.24

11836.19

11096.43

负债总额

6313.45

5050.76

4735.09

股东权益合计

8481.79

6785.43

6361.34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项目

2020年度

2019年度

2018年度

营业收入

36074.96

28859.97

27056.22

营业利润

8637.77

6910.22

6478.33

利润总额

7204.63

5763.70

5403.47

净利润

5403.47

4214.71

3890.5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5403.47

4214.71

3890.50

五、核心人员介绍

1、范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

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

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

2、任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0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

2012年4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监事。

2018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3、史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

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4、田xx,中国国籍,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

2003年5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4年4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2018年3月起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5、白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

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

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6、熊xx,1957年出生,大专学历。

1994年5月至2002年6月就职于xxx有限公司;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7、曹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8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

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任xxx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11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经理;2019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8、廖xx,中国国籍,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

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六、经营宗旨

加强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采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经营管理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新产品,并在质量、价格等方面具有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使投资者获得满意的利益。

七、公司发展规划

(一)发展计划

1、发展战略

作为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正在转变发展思路,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公司顺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为经营理念,以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产品升级和节能环保为重点,致力于构造技术密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品质优良、持续发展的新型企业,推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经营目标

目前,行业正在从粗放式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司将进一步扩大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抓住市场机遇,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注重技术创新,提升公司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发应用节能减排染整技术,保持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按照公司治理准则的要求规范公司运行,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益,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

(二)具体发展计划

1、市场开拓计划

公司将在巩固现有市场基础上,根据下游行业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特点,以新技术新产品为支撑,加快市场开拓步伐。

主要计划如下:

(1)密切跟踪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建立市场、技术、生产多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

(2)进一步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加强销售队伍建设,优化以营销人员为中心的销售责任制,激发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品牌建设,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途径,扩大公司知名度,增加客户及市场对迎丰品牌的认同感;

(4)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市场,推进省内外市场的均衡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

2、技术开发计划

公司的技术开发工作将重点围绕提升产品品质、节能环保、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展开。

公司将在现有专利、商标等相关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将技术研发成果整理并进行相应的专利申请,通过对公司无形资产的保护,切实做好知识产权的维护。

为保证上述技术开发计划的顺利实施,公司将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研发队伍素质,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积极参加行业标准的制定,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开发能力。

3、人力资源发展计划

培育、拥有一支有事业心、有创造力的人才队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人才对公司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为此,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培育优秀技术人才、管理人才;

(2)加强与高校间的校企人才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3)加强对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和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能力,有效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

(4)积极探索员工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企业并购计划

公司将抓住行业整合机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现有的综合竞争优势,整合有价值的市场资源,推进收购、兼并、控股或参股同行业具有一定互补优势的公司,实现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

5、筹融资计划

目前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新生产线建设、技术改造、科技开发、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方面均需较大的资金投入。

公司将根据经营发展计划和需要,综合考虑融资成本、资产结构、资金使用时间等多种因素,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满足不同时期的资金需求,推动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筹措资金。

(三)面临困难

公司资产规模将进一步增长,业务将不断发展和扩大,但在战略规划、营销策略、组织设计、资源配置,特别是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同时,公司今后发展中,需要大量的管理、营销、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也使公司面临较大的人才培养、引进和合理使用的压力。

公司必须尽快提高各方面的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各项业务发展目标。

1、资金不足

发展计划的实施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

目前公司融资手段较为单一,所需资金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融资成本较高,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难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

因此,能否借助资本市场,将成为公司发展计划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

如果不能顺利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公司的发展计划将难以如期实现。

2、人才紧缺

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高级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将影响公司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

因此,能否尽快引进、培养这方面人才将对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公司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采用的方式、方法或途径

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实现公司经营发展目标公司拟建立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改变融资渠道单一依赖银行贷款的现状,为公司未来重大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筹集所需资金,确保公司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

同时,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联系,构建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及时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缓解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1、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应对经营规模快速提升面临的挑战

公司现有人员在数量、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将不能完全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公司需加快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确保高素质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营销人才满足公司发展需要。

为此,公司拟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通过建立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公平有序的职业晋升机制,吸引优秀的技术、营销、管理人才加入公司,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2、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保持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3、加强年轻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增强公司人才队伍的深度和厚度,形成完整有序的人才梯队,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2、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提高公司竞争能力

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密切跟踪印染行业政策及最新发展动向,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开拓高端市场,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一、智能语音:

行业空间尚小,国产厂商已占据领先优势

车载语音交互主要用在智能座舱中,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车重要的交流媒介。

在汽车智能化趋势下,车载语音交互主要有两大发展趋势,一是车载语音渗透率持续提升。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我国前装车载语音交互功能的渗透率已从2019年的49.82%上升至2020年的63.25%;二是单车麦克风数量持续提升。

车内语音交互主要面临外界声音嘈杂,识别率较低的问题,为提升语音识别精度,需要提升单车麦克风数量,以消除回声、降噪及完成人声分离。

根据HIS数据,在多麦克风趋势下,座舱内单车麦克风数量有望从从2020年的2.2个增长至2025年的4个,2025年多麦克风阵列的渗透率有望超过57%。

MEMS麦克风凭借良好的降噪效果,有望成为车用麦克风主流,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0.5%。

目前,传统的ECM(驻极体电容器)麦克风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技术较为成熟,价格也比较便宜,但缺点是噪声问题严重,而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微机电系统)麦克风是在芯片上集成数模转换器,并形成数字输出,能够在不同温度下实现性能的稳定,且因为采用的是数字信号传输,降噪效果显著,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助听器和汽车等终端产品中。

目前,MEMS麦克风最主要的应用仍在消费电子领域,市场占比超过90%,但随着汽车智能座舱对语音交互的较高要求,智能汽车有望成为MEMS麦克风最主要的增量市场。

根据YoleDevelopment数据,2017年,单部手机MEMS麦克风数量达到最高5颗,而未来每辆汽车MEMS麦克风实际需求数量将超过8个,随着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车用MEMS麦克风需求量也将迎来高速增长。

从市场规模方面看,随着车载语音渗透率和单车麦克风需求量的提升,国内前装车载语音市场规模有望从2019年的14.8亿美元提升至2025年近30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9%。

其中,MEMS麦克风因拥有较好的降噪和稳定性,未来将成为智能车载语音的主流。

根据YoleDevelopment数据,预计全球MEMS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15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17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7.4%。

其中,汽车用MEMS市场有望在2025年达到26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0.5%。

全球MEMS麦克风市场双寡头格局已经形成,歌尔股份和瑞声科技位列前三。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国内企业凭借在智能手机、无线耳机等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经验优势,在车载麦克风领域已占有较大优势。

目前,楼氏电子是全球MEMS麦克风龙头企业,市场占比为36%,国产厂商歌尔股份和瑞声科技紧跟其后,全球市占率分别为31%、10%。

目前,由于车载MEMS声学市场规模尚小,国产厂商车载MEMS麦克风业务占比尚小,但汽车智能化下,歌尔股份和瑞声科技已开始大力拓展车载领域,未来有望受益于智能座舱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车载语音主要用于智能汽车中的人车交互,未来主要受益于行业渗透率提升和单车配置数量提升。

车载麦克风行业技术相对成熟,国内企业歌尔股份和瑞声科技凭借在智能手机、无线耳机等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经验优势,在车载麦克风领域市占率合计超过40%,未来有望受益于智能座舱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二、车载芯片:

智能汽车的“大脑”

芯片是智能汽车的“大脑”,主要用于车内通信、车辆控制、数据存储等,核心包括控制类(MCU和AI芯片)、功率类、存储类和通信类四大类型,其中,MCU集成度逐渐提升,随着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未来单车MCU平均用量有望先增后减。

AI芯片算力更高,主要以高阶自动驾驶应用为主,车规级AI芯片量产已实现突破。

功率半导体是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核心受益领域,主要以IGBT为主,国产化率尚处于低位。

存储芯片主要受益于座舱智能化对存储容量需求提升,全球市场高度集中,国产厂商开始崭露头角。

通信芯片主要用于和后台系统/手机APP通信,行业渗透率正处于快速提升阶段,汽车信息安全下国产厂商将迎来国产替代机遇。

车载芯片是2021年缺芯重灾区,但目前行业供给紧张的局面已经开始缓解,随着汽车销量回暖,行业驱动逻辑将由价涨转向量增。

1、控制类芯片:

智能驾驶提升算力要求,AI芯片量产已

汽车中的控制芯片主要分为MCU和AI芯片,其中,MCU是在传统汽车控制系统中负责数据处理和运算的芯片,主要用在EMS(发动机控制器)、TCU(变速箱控制器)、VCU(整车控制器)等,是把CPU、内存(RAM+ROM)、多种I/O接口等整合到单一芯片上形成的芯片级计算机,目前主要有8位、16位和32位三种型号,位数越高,算力越强。

在智能汽车中,智能驾驶对算力要求更高,MCU难以满足算力要求,而车规级AI芯片则是集成了CPU、图像处理GPU、音频处理DSP、深度学习加速单元NPU+内存+各种I/O接口的SOC芯片,拥有TOPS级别(1TOPS=1万亿次计算每秒)的运算能力,成为智能汽车的控制“大脑”。

MCU芯片:

单车MCU平均用量先增后减,行业规模有望超过百亿美元目前,单车MCU平均用量约为50颗,但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MCU集成度会逐渐提升,从而导致单车用量会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单车MCU平均用量将达到55颗,随后伴随L4级以上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至2030年,单车MCU平均用量有望缓慢降低至50颗。

从价格方面看,根据SemicoResearchCorp数据,2018年车载MCU平均售价约为2.02美元,2019年上半年均价略微上涨至2.07美元,2020-2021年因为供给紧缺,平均涨幅约20%-30%,预计缺芯逐渐缓解下,2022年MCU均价有望逐渐回归正常价格区间,但伴随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价格更高的32位MCU占比将逐步提升,进而带动MCU均价年涨幅约5%,以此测算,全球乘用车载MCU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64亿美元提升至2030年的119亿美元,未来十年复合增速为6.42%。

车规级MCU产品研发周期长,对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远高于消费和工业级MCU,车规认证较难,车厂导入周期也比较漫长。

目前,海外巨头拥有先发优势,基本垄断了全球车规级MCU市场,瑞萨电子、恩智浦、英飞凌、赛普拉斯(英飞凌收购)、德州仪器、微芯科技和意法半导体七家龙头企业全球市占率分别为30%、26%、14%、9%、7%、7%、5%,合计占比高达98%。

国内仅有四维图新(杰发科技)、上海芯旺微电子、赛腾微电子和比亚迪半导体等少数几家企业实现了车规级MCU产品量产,但主要以中低端市场为主,目前在车厂渗透率很低。

其中,四维图新车规级MCU芯片AC781x已经实现量产,并逐渐渗透至前装市场。

比亚迪半导体凭借母公司优势,车规级MCU产品已累计装车超500万颗,未来在国产车型中有望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AI芯片:

以高阶自动驾驶为主,车规级AI芯片量产已实现突破汽车AI芯片当前成本较高,至2025年前单车价值量有望逐步提升,随后伴随智能汽车渗透率提高,单芯片成本将有所降低,单车价值量也有望随之开始降低,汽车智能化提升和销量增加将成为行业驱动因素。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数据,至2025年,L2/L3级智能汽车销量占比将超过50%,至2030年,2/L3级智能汽车销量占比超过70%、L4/L5级智能汽车销量占比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单车AI芯片价值量以3%的速度提升,并于2026年L4/L5级智能汽车开始落地后,单车成本以-3%的速度降低。

而L4/L5级AI芯片成本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和量产成本降低,单车价值量以-3%的速度逐渐降低。

由此可以测算出,全球车载AI芯片市场规模将由2020年的16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202亿美元,未来十年复合增速达28.81%,远高于MCU芯片市场增速。

在L2级及以下低级别辅助价值领域,算力要求相对较低,计算量达10TOPS,而自动驾驶程度更高的L3/L4级智能汽车,算力需求分别达达60TOPS、100TOPS。

目前,Mobileye(英特尔)、赛灵思(AMD)分别在低级别辅助驾驶视觉技术、感知计算领域有较强优势,占据L1-L2级辅助智能驾驶的垄断地位,市占率合计超过70%。

目前,Mobileye的AI芯片产品已应用在福特、上汽、宝马、沃尔沃、威马、长城、广汽、一汽等传统老牌车企以及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上。

随着2021年以来各大车企密集发布L2+功能的智能汽车,2022-2025年将成为L3级汽车集中落地的年份,行业将逐步进入高级别智能驾驶阶段。

在L3-L5级智能驾驶阶段,高通在智能座舱领域占统治地位,已开发高度可扩展、开放的、完全可定制化的SnapdragonRide平台,并搭载在长城汽车的高端车型上,且已于2020年发布自动驾驶平台“骁龙Ride”,骁龙RideSoC算力可达700-760TOPS,适用于L1/L2级智能汽车主动安全ADAS、L2+级便捷ADAS,以及L4/L5全自动驾驶,是智能座舱领域行业龙头。

英伟达是自动驾驶领域行业龙头,推出的Atlan芯片算力可达1000TOPS,采用7nm工艺的Orin芯片可实现每秒200TOPS运算性能,比上一代Xavier芯片提升7倍。

国产厂商主要包括华为、地平线和黑芝麻等,地平线拥有国内首款车规AI芯片征程,实现了中国车规级AI芯片量产的零突破,目前征程五代算力将达到96TOPS,实际性能超过特斯拉FSD芯片。

黑芝麻于2021年在上海车展发布了新一代A1000pro,算力达到106Tops。

华为MDC600芯片算力高达352TOPS,可支持L3/L4级自动驾驶,最新推出的麒麟990A,使用7nm工艺,但在华为芯片代工受限的背景下,前景仍旧不明朗。

2、功率半导体:

IGBT是核心受益领域,国产化率尚处于低位

汽车智能化对电子元器件的功率管理和能量转换要求更高,电动化也将带动功率半导体单车价值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将提升功率半导体需求。

在传统燃油汽车中,功率半导体主要适用于低压、低功率领域,在启动、发电和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

但在新能源汽车中,电池输出的高电压需要进行频繁的电压变换和电流逆变,对电压转换电路需求提升,大幅提升了IGBT、MOSFET等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需求。

根据StrategyAnalytics数据,纯电动汽车中功率半导体占比将由21%提升至55%,成为车用半导体领域第一大品类。

此外,汽车电动化程度越高,所需要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数量越多。

传统燃油车功率半导体含量为71美元,全插混/纯电池电动车的功率半导体单车价值量为330美元,是传统燃油车的4.65倍,新能源电动车渗透率的提升是车用功率半导体行业需求量增长主要的驱动因素。

至2025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有望达52.95亿美元,国内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26.48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均近40%。

根据AlixPartners数据,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为7050万辆,2025年有望达到9400万辆,同时,根据EVTank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2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从2020年4.60%提升至2025年12.77%。

此外,根据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单车价值为330美元,据以测算,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52.95亿美元,是2020年市场规模的4.95倍。

国内方面,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530万辆,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其中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2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为5.22%。

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