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情绪与心理健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8960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情绪与心理健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六章情绪与心理健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六章情绪与心理健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六章情绪与心理健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六章情绪与心理健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情绪与心理健康.docx

《第六章情绪与心理健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情绪与心理健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情绪与心理健康.docx

第六章情绪与心理健康

 第五讲  情绪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标:

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情绪的概念、种类及引起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因素,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征,掌握情绪调节方法。

教学重点:

大学生情绪的特征,掌握情绪调节方法。

教学难点:

情绪调节的方法。

教学时间:

2 课时

授课类别:

理论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行为训练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引言:

你快乐吗?

你今天心情如何?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发现自己对周围的事物变得敏感了,一件小事可以使你耿耿于怀,长时间难以释怀。

也可能为他人的一个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而快乐一天。

情绪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学习交往及身体健康,也影响着人们的观点和态度,特别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容易出现不良情绪。

因此,增强情绪调节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生活的质量,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满足人的愿望时产生的一种体验。

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满足人的愿望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我们就称之为良好的情绪,例如满意、愉快、喜悦等;反之,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人的需要,不能满足人的愿望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我们就称为不良的情绪,例如焦虑、悲哀、愤怒等。

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从衣食住行到友谊爱情,从基本的生理需要到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这些需要中既有物质方面的需要,又有精神方面的需要,既有生理方面的需要,也有社会方面的需要。

这些需要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有的能够得到满足,有的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不能得到满足,而无论需要能否得到满足都会引起大学生的情绪反应,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情绪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小游戏:

请同学们每人想出一个描述人类情绪的词或成语,交给我。

我将随机抽两名同学出来,一名同学表演,另一名同学来猜出表现情绪的词或成语。

你认为自己的情绪表现准确吗?

你能准确读懂别人的情绪吗?

该游戏给你什么启示?

(二)情绪情感的外在表现—表情三类表情:

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它是以有形的方式体现情绪的内在体验的,成为人际间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的手段。

1面部表情:

高兴时的眉开眼笑,愤怒时的怒目而视;恐惧时的目瞪口呆;悲伤时的两眼无光。

2体态表情(姿态表情):

高兴时手舞足蹈,捧腹大笑;紧张时坐立不安等。

言语表情:

朗朗的笑声表达了高兴,呻吟表达了痛苦。

二、情绪的种类

(一)现代心理学分类法

现代心理学把喜悦、愤怒、悲哀、恐惧称为基本情绪。

喜悦是需要得到满足,目的达到后的情绪体验,喜悦的程度取决于目的的轻重;愤怒是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目的未达到,并且受到阻碍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愤怒的程度取决于对阻碍物的认识程度;悲哀的程度决定于失去东西的价值;恐惧是面临危险,企图逃避的情绪体验,恐惧的程度取决于面临危险的大小。

由于人的需要多种多样,不断变化,因此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和人们的需要处在不同关系中,所引起的情绪不同,例如悲喜交加,啼笑皆非。

成人除了上述基本情绪以外,还有许多复合情绪,例如,对自己的态度有骄傲和谦虚,与他人相联系的有爱与恨、羡慕与妒忌等,都是基本情绪的混合。

(二)状态分类法

按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等特性,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即常说的心情,如愉快、忧愁、烦闷等。

心境一般不是关于某一特定事物的体验,而是一段时间内的情绪体验,它具有弥散性。

某种心境一旦产生,会使人的全部活动都染上这一情绪色彩。

如董永、七仙女从长工棚中解脱,在奔向建立美好小家庭的路上,心境很愉快,唱道“青山绿水带笑颜”;孟郊41岁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如愿以偿,在《登科后》这首诗中写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然人心情不好,悲伤时,良辰美景也使他伤感,林黛玉就有一首著名的《葬花吟》。

所谓的“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就是人们心境的写照。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猛烈爆发,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又称激动,如暴怒、狂喜、恐惧等。

当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突然发生强烈冲突,激动时容易产生激情。

积极的激情能激励人们克服困难,如运动员最后的冲刺,战场上的战士们的冲锋;消极的激情使人们丧失理智,情绪和行为失控,如争吵中的打斗,范进中举后的狂喜。

3.应激:

应激是突然出现紧急情况时的情绪状态。

当遇到对人有切身利害关系的场景,又要迅速做出重要决定时,容易出现应激状态。

在应激状态下有两种极端的表现,一种是惊慌失措,目瞪口呆,语无伦次;另一种是急中生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研究证明,长时间的应激状态,降低人自身的免疫力而导致某些慢性病;过于强烈的应激,会导致人的临时性休克甚至死亡,还会导致心理疾病。

(三)社会内容分类法

按情绪的社会内容可以把情绪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是人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感知、评价各种社会现象时产生的体验,如责任感、义务感、善恶感、荣辱感、幸福感等,道德感具有历史性。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体验,如惊讶感、疑惑感等。

美感是人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对事物进行评判时所产生的体验,美感有自然美感、社会美感和艺术美感,美感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阶级性。

三、情绪的作用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是我国古代人对情绪与健康关系的认识,现代医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都有情绪的参与,都处于某种情绪的状态之中,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一)不良情绪有害于身心健康

不良情绪指过度的情绪反应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

过度的情绪反应指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反应过于强烈,如狂喜、暴怒、悲痛欲绝、激动不已等。

持久性的消极情绪指引起悲、恐、忧、怒等因素消失后仍长时间地沉溺在消极状态中不能自拔。

英国文豪狄更斯说:

“莫把烦恼放心上,免得白了少年头;莫把烦恼放心上,免得未老先丧生。

”据说伍子胥过韶关,一夜急白了头,说明紧张惊恐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摧残力;林黛玉多愁善感,整天处于忧郁悲愤之中故而短命。

现代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增大。

事业受挫,人际关系紧张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表现出愤怒、忧郁、悲伤等多种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在短时间(一般认为两周)内得不到改善,就会严重的影响身心健康,诱发如抑郁症等严重的精神疾病或其他心身疾病如高血压、中风等。

1.不良情绪导致心理障碍

强烈或持续的不良情绪,重者可引起神经错乱,行为失常而出现反应性精神病;轻者可造成神经系统活动的严重失调而导致各种神经官能症,如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焦虑症、抑郁症等。

情绪低落,逃避退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停止主动的思维,可导致大脑退化,记忆力、理解力下降,严重者可变为痴呆。

2.不良情绪会引发生理疾病

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

“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

”影响最明显的是心脑血管和消化系统。

剧烈的情绪活动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出现血压上升,心率加速,持续下去还可出现心律不齐,高血压和冠心病。

研究表明,那种常心怀敌意、仇恨和竞争心理过强的人易患高血压、心肌梗塞和中风。

消化系统对情绪反应也十分敏感。

忧郁、悲痛、失望则使胃液分泌量和酸度降低,胃粘膜变白,并减缓胃的运动,可引起消化不良;生气、恐惧、愤怒、焦虑使胃液分泌量和酸度升高,胃粘膜充血发红,胃的运动加强,常常导致胃溃疡。

大学生中常见的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神经性皮炎等疾病都和不良情绪有关。

不良情绪损害免疫系统。

某些病毒与人类的免疫有关,紧张、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的长期过度刺激,可引起机体的内分泌失调,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降低,诱发癌细胞形成,导致癌症的发生,可以说,不良情绪是癌症的催化剂。

(二)良好情绪有益于心身健康

积极乐观的情绪使人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巴甫洛夫说过:

“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健康。

”欢乐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对于身体健康,防病去病,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如果说体温正常表示身体的健康,那么快乐则表示心理的健康。

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使人的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感觉到生活的乐趣,对前途充满信心,使人吃饭香,睡得稳,笑口常开,人际关系良好,机体充满活力。

情绪健康人的大脑可自我合成五十多种有益的物质,增强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使一些疾病不治而愈。

人们想方设法补养自己的身体,以求健康和长寿。

俗话说: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神补。

”这里的神就是指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保持良好的心情和乐观的情绪。

四、大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因素

导致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说有两大类。

(一)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个体的生理因素和个体的心理因素。

1.生理因素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人脑中进行的,脑损伤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中枢神经感染、缺氧、外伤、中毒、营养代谢出现障碍等容易引发不良情绪。

身体疾病也会引起不良情绪,林黛玉之所以看花伤情,见月也流泪,是患了当时是不治之症的肺病。

研究认为,人体内部的生物节律也会影响人的情绪。

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呈周期性的盛衰节律,周期分别为23天、28天和33天。

当三者均处于高峰期时,人的心身处于最佳状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而三者均处于低谷时,人的身心均处于不佳状态,情绪不佳,体力和智力等各种机能效率最低;当三者处于临界状态时,是一个过渡期,机体容易出错,情绪起伏较大。

2.心理因素

影响情绪的心理因素很多,知识经验、认知方式、意志品质、个性特点、挫折承受能力等,都可能导致不良情绪。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中的挫折多种多样,如果缺乏应对挫折与失败的经验,缺乏应对环境变化以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准备,便难以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承受不住各种打击。

人们在对多个目标进行选择时,就会产生思想冲突,这种冲突的长期存在,也能让人体验到持久的心理压力,给人带来紧张,甚至痛苦的情绪。

长时间的生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导致多种身心疾病。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子女生长发育的温床。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的心理都烙有家庭的印记,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家庭的环境氛围。

团结、祥和、温馨的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紧张、恶劣的家庭气氛则不利于孩子情绪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2)家庭的结构与教育艺术。

单亲家庭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孤独、烦躁、恐惧、抑郁心理,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子女的情绪发展有很大关系。

(3)家庭条件。

包括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区、是否是独生子女等。

父母是农民或来自偏远山区、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的生活压力,或因对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产生的自卑心理,或因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自尊心又较强、怕被别人笑话等,都可能使大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许多项研究表明,家庭结构稳定,家庭气氛融洽,父母情绪稳定,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子女情绪的健康发展;而家庭内部压力过大,气氛紧张,教育方式不当,过于严厉或溺爱,都会使子女产生不良情绪。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学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种。

(1)教师

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教室中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有人格障碍的教师则可能造成一种紧张甚至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

教师的教学态度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心理气氛,一堂轻松活泼而又有一定知识量的课,能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并对该学科产生兴趣,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反之可能引起学生的心理混乱,以至形成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只有教师乐教善教,具有循循善诱的教风和方法,学生才能乐学主动,如果教法单一、僵化,有可能直接促成不良情绪的产生。

(2)校园人文环境

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各项规章制度、学风、活动设施及文化氛围等,构成了学校的人文环境。

学校的人文环境如果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愿望、成长背景不相符,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压抑感等不良情绪,如一个性情开朗活泼,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在管理严格、校风严谨的学校环境中,内心难免会有挫折感等不良情绪。

(3)学校教学、生活条件

大学生入学前在头脑中多次描绘他们的大学校园,宽敞明亮的大教室,设备先进的微机室、语音室、视听室,一流的实验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及学富五车、风度潇洒的教师等,当教学设备和师资状况不尽人意时,他们往往情绪低沉;由于各种原因,学校的住宿条件和生活条件也不全都令人称心如意时,也会引发学生的不良情绪。

3.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背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大学生的情绪常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1)社会文化背景:

当代大学生处在东西文化多种价值观冲突的时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东西方文化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碰撞与冲突。

东方重义,西方重利;东方尚礼,西方尚法;东方重和谐,西方重竞争等。

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常会感到茫然、疑虑、混乱。

求新求异的心理使大学生盲目追求西方的文化,而这些与中国现实社会有许多方面格格不入,于是大学生就陷入空虚、混乱、压抑、紧张的状态,在选择上处于两难或多难的境地。

长时间的心理失调必然带来心理的冲突,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

(2)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生活视野开阔,导致物欲膨胀,使人们在欲望能否满足的矛盾中挣扎;生活竞争加剧,导致心理应激增加,人们更多地感受到由于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恐慌和不安,生活的安全感下降;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心理紧张度加大;生活空间拥挤,导致心理压抑等,这些都有可能破坏个体的心理平衡,诱发不良情绪的产生。

(3)思想观念:

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几十年沿袭下来的文化、观念都处在变革中,在解决了物质生存顾虑后,人们有条件、有精力关注自己的“心灵”,普遍希望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现代社会是多元价值社会,单一的价值体系动摇了,社会以最大经济利润为原则,鼓励人们取得各种各样的成就,调动人们各种各样的欲望。

而当个体原有的心理定势不能随着外界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变化时,人的思想状况、态度、情感、意志活动等个体内在诸因素来不及协调,个体就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

第二节大学生的情绪

大学生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人际交往等问题,常使大学生的情绪处于紧张状态。

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又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和情绪表现,因此,在生活中必然会有一些情绪困扰他们的心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对此应引起重视。

一、大学生的情绪特征

大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和思维水平的提高,情绪体验也越来越丰富和深刻,但由于他们生理、心理还处在逐渐成熟时期,他们的情绪反应具有一些特殊的特征。

(一)丰富性

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逐渐成熟的青年期,这一时期人生要面临多种选择,学习、交友、恋爱等人生大事基本在这一阶段完成,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情感内容十分丰富。

自我情感方面,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大学生自我认识内容越来越丰富,不仅限于对自己的才能、体型的认识,还要对个人的地位、个性特征、品德等方面的自我认识,这样相应地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情绪体验。

例如,对自己身体、家境等方面的评价而产生的自矜或自卑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的名誉、地位的评价而产生的自大或自惭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的智慧、能力、品德等方面的认识而产生的自负、自信、自傲、自满或自卑、自怯的情绪体验。

社会情感方面,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他们对自己喜爱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自己依赖的人表现出由衷的敬佩。

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大学生较高层次的情感更加丰富,如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爱国主义情感等。

(二)波动性

大学生的情绪起伏性比较大,带有明显的波动性。

情绪好时,精神振奋;情绪差时,垂头丧气;时而因失意倍感压抑,时而又因如愿而欣慰异常。

学习成绩的优劣,奖学金的多寡,同学关系的好坏,都会引起波动。

(三)内隐性

大学生随着意志的发展,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的提高,往往会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

他们会根据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和人物等方面的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会把自己的真实情感伪装起来,用一种与内心世界不一致的方式来表达。

例如某种事引起了强烈的愤怒,但觉得不直接表露更好时,便会努力压抑自己的情绪,有时还会用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四)层次性

大学生情绪的发展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大一新生面临着适应环境,改变学习方法,确立新的目标等问题。

新生进校后都有一个兴奋的阶段,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头脑里出现美好的幻想,对各种知识领域都有广泛的兴趣,对各种活动都有参加的热情。

多数学生能很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但也有一些学生适应较慢,遇到问题,产生孤独感、失落感。

二年级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

他们既没有新生的那种兴奋和轻松,也没有高年级学生那种毕业前的紧张和忧虑,情绪一般比较稳定。

三四年级学生临近毕业,更多地思考人生,对就业、择偶等问题的想法和打算变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现实。

他们的情绪出现矛盾性、复杂性,情绪的丰富性、内隐性明显增加。

总之,大学生情绪波动性逐渐减弱,稳定性日益增强,情绪发展日趋成熟。

二、情绪健康的标准

(-)情绪健康标准的评价

情绪对人的发展影响极大,如何评价一个人的情绪的健康和成熟就成了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各抒己见。

1.日本心理学家关中文在《青年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情绪成熟的标准有:

在客观评价自己的基础上能控制一时的情绪和欲求,忍耐不满情绪;能够设计现实的生活。

2.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提出情绪成熟的标准有:

能够保持健康,自己能控制因身体疲劳、睡眠不足、头痛、消化不良、疾病等引起的情绪不稳定;能够控制行动,不是想干就干,而是先预料后果,再采取行动;能使情绪的紧张消除到无害方面,不是压抑情绪,而是将情绪转变,升华到社会的高度;能够洞察理解社会。

(二)大学生情绪健康的标准

情绪目的明确、表达恰当,反应适时适度,良好的情绪多于不良情绪是情绪健康的总的标准。

但由于大学生所特有的心理特征、情绪特征及特定的社会角色的要求,我们把大学生情绪健康的标准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及时、准确、适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2.情绪反应正常、稳定,能承受生活的考验。

3.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得到快乐的享受。

4.能与人为善、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能给予人爱或接受他人的爱,待人热情,乐于助人,有同情心。

6.能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前途充满信心,富有朝气,勇于上进,坚韧不拨。

三、常见的情绪障碍

焦虑

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情绪,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反应。

焦虑有一个度的限制。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可能处于一定的焦虑状态中,学习负担重,就业压力大的大学生更是如此。

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发人的上进心,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研究认为,中等程度的焦虑最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挥,对学习起促进作用,而无焦虑或高焦虑则不利于水平的发挥。

在此所说的成为情绪障碍的焦虑指的是高度焦虑。

高度焦虑常使人烦燥不安,思维受阻,动作迟缓,身体不适,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

严重的焦虑能使人失去生活的乐趣和希望,导致心理疾病,在心理上摧垮一个人。

因此,我们应改变观念,增强自信,磨炼意志,主动调整,积极行动,把注意力从担心失败转移到积极行动、争取成功上,把过度焦虑转为适度的焦虑,从而既有利于健康,也有助于成功。

(二)抑郁

抑郁是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为特征的消极性情绪障碍,常伴随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

这种情绪反应,大多数人都体验过,但多数人只是偶尔出现,很快就会消失,也有少数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患上抑郁症。

抑郁会使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反应迟钝,不愿参加社会活动,兴趣丧失,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并引起食欲减退,失眠健忘,易怒生气,给人表情冷漠,倦怠疲乏,无精打采之感。

长期的抑郁会使人的心身受到严重损害,使人无法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大学生应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增强自信、培养积极心态;扩大人际交往,寻求人际支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改善抑郁的心态。

如果抑郁较为严重,应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三)愤怒

愤怒是因目的不能达到,愿望不能实现,一再受阻时产生的强烈情绪反应。

愤怒对一个人的心身健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人发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血粘稠度增加,容易导致心脏缺氧、缺血,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由于动脉内压增大也可导致脑出血或脑血栓;人在愤怒时,胃肠蠕动明显减缓,胃液分泌减少,严重扰乱了胃肠功能,食不甘味,持续下去可导致各种胃炎,结肠炎等一系列胃肠疾病。

人在生气发怒时,情绪高度紧张,精神恍惚,心理失衡,造成害人害已的严重后果。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因“气”而死的。

三国时期,诸葛亮与王朗阵前相遇,诸葛亮例数王朗不是,王朗被气得浑身哆嗦,怒火冲天,结果撞死于马下。

此外,众所周知,愤怒会使人丧失理智,阻塞思维,导致损物、殴人甚至犯罪等许多失去理智的不良行为。

正如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所说:

“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大学生要明白事理,宽以待人,学会转移注意或场景,用坚强的意志控制自己,有效地控制发怒。

(四)冷漠

冷漠是一种对人对事漠不关心的消极情绪。

大学阶段应该是人一生中最多姿多彩,最富有热情的时期,然而,有的学生却对一切都不关心,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重视学习,不在乎成绩好坏,不关心集体,对同学冷漠无情,对周围的人和事无动于衷。

冷漠情绪的产生与个人的经历和个性特点有关,如长期的努力没有结果,好心受到误解,历经挫折,心灰意冷,思维狭隘,过于内向等。

其实,冷漠的人有一种压抑感,他们的内心也很痛苦。

冷漠情绪既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发展,因此,应消除冷漠。

要改变观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情感支持,明白生活中不都是阳光灿烂,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但人间毕竟处处有真情。

(五)嫉妒

嫉妒是对才能、名誉、地位等比自己强的人产生的不愉快和怨恨的情绪,是一种人际交往中普遍的心理反应。

嫉妒者主观、敏感,整日关注那些超过自己的人,不是想更加努力去弥补差距,而是借助贬低、诽谤、中伤等手段攻击对方,为对方设置障碍,以求心理上的满足。

嫉妒对人身心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可使人心跳加速,心情抑郁,食欲减退,失眠多梦,身体消瘦等。

由于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嫉妒者抵抗力低下,容易患病。

周瑜与诸葛亮才能相当,但周瑜心胸狭窄,嫉妒诸葛亮,千方百计要置诸葛亮于死地,结果被诸葛亮三气而亡,临终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嫉妒者不但害己,而且害人。

李斯因嫉妒同学韩非的才能,向秦王进谗言而将韩非害死在狱中;隋炀帝因薛道衡写了一句比自己高明的诗句,竟然把他杀了,在刑场上,隋炀帝恶狠狠地说:

“看你还能写‘空燕落燕泥’这样的句子吗?

”;名医扁鹊医术高明遭到秦太医令的嫉妒而把他借故杀了。

巴尔扎克说过:

“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嫉妒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处于烦躁,痛苦的情绪中。

要改变认识观念,学会正确地对待,充实自己的生活,努力缩小差距。

(六)猜疑

猜疑是指没有事实依据,凭主观臆想推测,相信自己,怀疑他人,挑剔他人的一种不良心理。

由于社会复杂多变,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未必能彻底搞清楚,这时,就有人以猜疑代替事实,根据主观臆想,支配行动。

一个经常无端猜疑他人的人,势必思虑过度,大脑和神经常常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心情焦虑不安,诱发各种疾病,如不思饮食,身体消瘦,头晕失眠,重者出现精神错乱。

喜猜疑的人,生性孤僻,敏感多疑,心胸狭窄,极端自私,戒备心强。

猜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