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与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1887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与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与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与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与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与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与全册教案.doc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与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与全册教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与全册教案.doc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老师。

经过半年的引导,感觉孩子们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学习习惯也有好转,学习自觉性提高了,特别是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4—7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

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

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

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

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

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

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

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吃、穿、住、行、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和影响。

2.知道农业的相关知识,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3.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工业、工业产品,了解当今世界工业生产水平的飞速发展,了解我国的一些工业成就。

用事实让学生自己的生活离不开工业,感受工业对现代生活的重要影响,了解工人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和影响。

2.知道当今世界工业生产水平的飞速发展,了解我国的一些工业成就

3.知道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原来的学科教学模式,突破各学科教学之间的界限,在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进入多学科背景的人文学习领域,进行体验和探究性学习。

2.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多渠道的搜集知识的信息,不局限在课本。

让学生懂得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找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学会学习,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3.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

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

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

六、课时安排:

32课时

第1-7周      第一单元:

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第8-12周       第二单元:

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 

第13-15周      第三单元:

迅猛发展的现代工业

第16-18周      复习、测试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1、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态度:

通过了解祖国的不同地形、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使学生初步知道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培养关爱自然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阅读地图的能力。

知识:

从中国地形图上了解和熟悉我国地形的特点,一些典型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内容,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二、教学准备:

1、学生:

阅读中国地形地貌的知识;收集有趣的中国气候特点的资料。

2、师准备:

地图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你对中国地形图有什么了解?

(生:

有不同的颜色),你能说出有几种颜色吗?

这些颜色代表的是什么吗?

师:

你听说过“地形”这个词吗?

你知道地形的分类吗?

(地形:

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你知道我们生活的地方属于什么地形吗?

今天,我就一起去看看和地形地貌有关的知识——第一课:

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板书课题)

(二)认识地形:

1、出示图片:

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每种地形都出示一个图,让学生对这几种地形有深刻印象。

2、介绍有关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在我国所占比例。

(学生知道的由学生介绍,师补充。

3、师:

谁能简单说说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写在书中)

4、师:

在中国地形图上,你能找出自己家乡所在的地方吗?

它属于什么地形?

结合地形知识,你能简单说说自己的居住环境吗?

(写在书中)

5、交流:

(引出我们生活环境的气候变化,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二)认识不同的自然环境:

1、师:

你们都收集了一些有关中国气候的资料,谁愿意介绍介绍?

   教师着重介绍:

北方和南方的气候特点,如:

雾凇、冰雪等。

2、阅读文章感受气候的美丽。

(第6、7页)

(三)森林里的故事:

师:

每个地方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每个地方都在发展和变化着。

1、东北虎、梅花鹿、棕熊在诉说着自己家乡的变化。

2、出示书中诗歌,了解诗歌中东北地区的美丽。

师:

读完诗歌,你了解到哪里知识?

(师出示图片使学生对东北美丽的风景有所认识)

3、听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谈对这首歌曲的了解,使学生懂得要保护动物。

4、讲一讲自己或者别人爱护动物或植物的故事。

5、要让家乡故事永远美好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四)游戏:

师:

有关地形的知识我们了解不少了。

我们现在以这些知识进行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它和生活有关系》。

游戏对抗赛规则:

全班分为两大组,每组以唱歌的形式表达和这节课所学的地形、气候有关的知识;每首歌唱完之后要概括讲出你要表达的知识内容;以多为胜。

(五)建立资料库:

师:

对于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我们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把这些知识保存下来,怎么办?

我们建立一个资料库行吗?

师:

你对资料库的建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说说看。

组长负责收集意见,并在组内组织分工,充实我们的资料库。

四、板书设计:

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地形种类:

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景观:

冰、雪、雨、雾凇……

2、多种多样的住房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

学习准备:

1、收集不同住房的照片、图片和资料。

2、学生调查自己家庭住房的变化。

3、彩色笔。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猜谜语:

背上长满鳞,背下都是筋,张开大嘴吧,可以吞活人。

(房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住房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我国多种多样的住房。

(出示课题)

二、新授

1、房屋的起源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会盖房子,“久居野处,构木为巢”。

(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生活在荒山野岭的山洞里和草窝树洞中。

)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砍伐树木,建筑上面有顶、四周有围挡的房子躲避风雨。

)实际上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它凝聚着中华民族许多代人的聪明才智。

(出示教科书12页上的图片)从古人居住的山洞发展到我们现在居住的高楼大厦,由于人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会“走”的房子

大家来猜一猜会“走”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图中这位小朋友从服饰上你能不能看出他是哪个民族的?

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房子,把它画下来。

(学生展示)

为什么说蒙古包是会走的房子呢?

这种住房说明什么呢?

(图示)

现在很多游牧民族都建立了定居点,有商店、学校和医疗站,老人和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和这种房子相似的还有什么样的?

(藏族的帐篷、哈萨克的毡房)

刚才了解的是游牧民族的住房,在我国南方还有一种会走的房子,你知道是什么吗?

(船)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湖泊众多,河流纵横交错,船成了必备的交通运输工具,为什么它也被称为会走的房子呢?

(学生回答)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住房,同学们谁的家住在平房里?

说一说平房院落的布局?

(北面、南面、西面都有房子,再有东房就是一个四合院了)

二、新授

1、老北京的四合院

说到四合院,谁来说说四合院名字的由来?

说到四合院,就会想到老北京的四合院(图示、音乐),北京是古城,胡同里留下了大大小小许多四合院。

说到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可是北京的一大特色,连外国游客到了北京都想游览四合院。

这是北京的一大景儿,叫做“胡同游”。

四合院的特点?

(房子很独特,房房相连,院院相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邻里互助,相对封闭、安全,有利于阻挡北方的风沙,院落有利于晾晒粮食、储存农具。

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谁知道?

(乔家大院、图示)

你们知道这些房子的价值和意义吗?

(学生回答:

历史悠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观赏价值,有独特的风格,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我国地域辽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住房,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不同风格的住房,(出示图片教科书16页)小组讨论看看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将结果在全班展示)

这些屋顶构造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风格呢?

不同地域的民居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4、   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有着特殊含义的住房——窑洞(图示)

窑洞分布在哪?

(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

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为什么要挖窑洞居住?

(学生回答)

说窑洞有着特殊含义,是因为陕西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就在这些窑洞里,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中国人农民走向胜利。

(图示)

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

5、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学们说一说你家住房的变化。

(填表)

三、    小结: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四、    作业:

同学们想当设计师吗?

请你们来设计未来的理想住房,比比谁的设计最有创意。

3、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

教学目标 态度:

通过了解一些地区各具特点的交通工具,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知识:

知道车船的发明源自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知道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产生了适应的交通工具,说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车、船模型,彩色笔

教师准备:

中国政区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