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攻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885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攻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攻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攻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攻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攻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攻略.docx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攻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攻略.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攻略.docx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攻略

第一编文学类文本阅读攻略

第一部分考试内容和要求

1.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形象。

2.理清作者思路和作品线索。

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4.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初步欣赏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6.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7.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选自《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命题分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广东省中考每年必考的内容,其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一)选材特点:

1.常选课外的人文性较强的中外名家之作以及时下美文,以短篇小说和散文为主。

以广东中考为例:

2011年选[美]凯瑟琳•比恩的名作《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2012年选当代作家常跃强的美文《淡淡的深情》,2013年选当代作家凌鼎年2005年发表的美文《天使儿》。

2.文章内容主旨多涉及家庭亲情。

例:

2011年《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与2012年《淡淡的深情》涉及母子亲情,2013年《天使儿》涉及父子亲情。

(二)题型特点:

1.共有4小题,通常一道为选择题,三道为简答分析题,其中,第二题通常有2小题。

2.选择题通常是选择“不正确”或“有误”的一项。

3.分值高,四篇阅读中分值最高,占15分。

选择题3分,后三道分析题各4分。

(三)考查内容:

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型主要有选择题与简答题,其考查内容比较广泛,下面将对记叙文简答题的考查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选择题的考查内容分析将放在第四部分解题技巧选择题部分进行讲解。

(以广东卷为例)

1.字词句的考查:

①指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013年)

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③从结构和内容方面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④句中的某些词指的是什么内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12年)

2.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2011年考标题的作用;2013年考标题含义)。

3.分析文中表现手法(2011年简答题简析文中伏笔;2012年简答题简析文中对比,选择题A选项考查铺垫)。

4.赏析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点。

5.整体感知,筛选重要信息,把握文章主题、脉络:

①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或线索。

(2012年线索)

②分析文中人物的情感或态度的变化(2011年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变化,2012年儿子对母亲的体悟变化)。

③概括段落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④概括文章的主题。

6.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2011年安东尼形象,2013年商未央形象)。

7.拓展题

①根据文章内容写一段心理描写的句子。

②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感情、理解、启示。

第三部分文体知识归纳

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

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

一部叙事作品通常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暗线和明线),但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条。

文章的线索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

②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③以事件发展顺序为线索。

④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⑤以作者或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三)记叙文的顺序

①顺叙:

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②倒叙:

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者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关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③插叙: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例:

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

(插叙一般出现在文章中段,且结构鲜明。

)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

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

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④补叙:

也叫追叙,是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例:

《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

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

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

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

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

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

从内容上看,插叙可以叙述属于故事本身的某个片段,也可以叙述与故事相关的另一件事,它本身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不能叙述另一件事,只能补充叙述故事中的某一景象或细节,通常没有完整的情节,补入的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但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从位置上看,插叙往往在行文当中出现,不能在文章的末尾,而补叙则既可以在行文中,也可以在段落或文章的末尾。

(四)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

通过“我”把故事传达给读者。

第二人称:

常用于书信形式的记叙文,直面交流,写作对象是“你”。

第三人称:

叙述他人的故事,里面人物称为“他”。

(五)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顶针(顶真)、互文、借代、双关、反复等等。

【比喻】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通常可分为三种。

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

“甲是乙。

例如:

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①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将物人格化。

例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拟物(借物喻人)

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分为:

①扩大夸张。

②缩小夸张。

【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引用】引用诗歌、名言警句、典故、传说等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借代】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手法,叫做借代。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

用鱼鳞代替鱼。

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鲁迅《故乡》)

借细脚伶仃的“圆规”来代替身形极瘦的杨二嫂。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

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

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

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的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六)表达方式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

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5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常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

根据描写内容、描写角度和宏观微观三个方面,描写可以做以下分类:

(1)根据描写内容分为:

①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②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根据描写角度分为:

①直接描写;②间接描写。

(3)根据描写的粗细分为:

①白描。

②细节描写。

(七)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对比、铺垫、象征、伏笔、衬托、照应、悬念、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联想、想象等。

(1)借景抒情:

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抒发感情。

(2)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3)悬念:

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

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一个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

能抓住读者的心,引人入胜。

(4)铺垫:

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

可以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如:

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指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5)伏笔:

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6)照应:

照应大体上可分为题文照应、首尾照应、文中前后照应三种类型。

(7)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次要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多与对比连用。

分类:

正衬与反衬

正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自己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8)象征:

用具体物象表现某些抽象意义。

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9)托物言志:

通过对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10)欲扬先抑:

“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想褒扬,先贬低、压抑,从贬抑处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