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正式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8842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正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正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正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正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正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正式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正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正式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正式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正式版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战后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这是由于“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迅速上升;各国之间围绕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国际经贸领域的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走经济区域化的道路。

这说明在共同的机遇和利益的驱动下,地理位置相近、政治意愿趋同,但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不仅有可能,而且还有一定的内在动力。

本课重点介绍了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向学生讲明这些组织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世界三大区域集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教学难点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原因以及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

本课重点介绍了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即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教材知识结构明了,而且内容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影视资料,增加学生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感性认识,加深了解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除了让学生了解以上三个区域集团,还应提到东盟,联系博鳌亚洲论坛,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剖析欧洲国家的一体化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转变的原因和实质。

(2)了解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由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原因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3)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明确其特点及出现此特点的原因。

掌握中国在加入该组织后所发挥的作用,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在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对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形成过程和特点的比较,锻炼学生把具体的历史现象与整体的社会背景相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全面的历史观。

(2)通过对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它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只有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2)通过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一

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过渡:

这两幅图片大家并不陌生,这是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合影。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2014年在我国北京召开。

这个组织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为什么国家领导人每年要举行这样的会议?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与此相类似的组织?

这些组织的成立又代表着什么样的趋势?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主题。

图片导入二

师生互动:

阅读教材,看看这是什么标志?

这个标志有什么含义?

过程评价:

这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标志。

亚太经合组织会标于1991年起开始启用,呈绿、蓝、白三色的地球状。

会标不仅代表亚太经合组织这一重要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也代表着亚太地区的希望和期待。

会标的含义:

地球用太平洋这一半代表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绿色和蓝色代表亚太人民期待着繁荣、健康和福利的生活,白色代表着和平与稳定;边缘阴影部分代表亚太地区发展和增长富有活力的前景;中间白色的APEC四个英文字母是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的缩写。

过渡:

下面的图标是什么标志?

有什么含义?

学完本课大家就知道了。

概念导入

合作探究: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当前世界全球化的表现就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那么什么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呢?

师生互动:

所谓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过渡: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出现的一种新趋势,目前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遍布全球,其中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这节课我们就来全面了解这三个区域经济集团。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

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材料思考雨果的预言: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一维克多•雨果

问题情境1:

雨果的预言在现在得到了实现,那么欧洲国家为什么要走向统一?

(板书)一、欧洲联盟

1.欧洲趋向统一的原因

自主学习:

欧洲逐步走向统一有着历史与现实两方面的原因。

历史原因是欧洲国家有着相似的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现实原因是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国际地位下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过渡:

不断的战争与两极格局的对峙,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从而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

(板书)2.欧共体的建立

问题情境2:

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欧共体成立有什么意义?

师生互动:

欧洲国家走向联合首先在经济领域,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步骤:

(1)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在巴黎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7年2月,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欧洲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将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过程评价:

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欧共体的建立,扩展了欧共体内部商品劳务和资本市场,加强了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的竞争力。

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欧共体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欧共体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过渡:

欧共体的建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但是欧共体并不是欧洲走向联合的终点,欧洲国家在成功地实现了经济一体化之后又逐渐走向了政治一体化,于是欧盟诞生了。

(板书)3.欧盟的的建立与扩展

问题情境3.欧盟是何时建立的?

又是如何发展的?

它的成立有何意义?

师生互动:

1992年,欧共体国家正式签订了旨在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和成立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该条约获得所有成员国批准并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欧盟成立时共有12个成员国。

1995年1月,奥地利、芬兰、瑞典三国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增至15个。

2004年5月,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个国家正式加入欧盟。

欧盟成员国增加到25个。

欧盟的诞生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

1999年1月1日,欧元(EURO)问世;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多媒体展示图片及资料:

欧盟会旗

欧盟硬币

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

欧盟最初12国:

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

至2007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它们是:

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过渡:

欧共体向欧盟发展,西欧经济的快速发展,动摇着美国的霸主地位,作为经济大国的美国对于欧洲国家联合后经济的高速增长感到了威胁,并相应地做出了反应,这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问题情境4: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及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

(板书)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1.建立原因

(1)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美国是-个严重的挑战。

(2)美、加、墨为适应全球化的趋势,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机会。

过程评价:

随着欧洲、日本实力的急剧增强,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面临挑战,为了应付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美国加强了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合作,从而建立起区域经济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

(板书)2.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过程

自主学习:

1988年美国和加拿大签订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后来这个协定的范围扩展到墨西哥;l992年12月,美、加、墨三国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3年又签署了关于劳工和环保的补充协定;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问题情境5:

阅读教材结合材料,谈谈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有什么影响?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美、加、墨三国合作的主要目的:

美:

扩大出口市场,利用墨西哥的矿产资源和劳动力,减少墨西哥向美移民人数。

加:

希望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市场,提高本国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转移夕阳工业。

墨:

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本国偿还外债的能力。

材料二自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墨西哥对外贸易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均有大幅度增长。

1993--2002年,墨西哥对美国出口增长234%,达到1360亿美元;同期墨西哥对加拿大出口增长约203%,从29亿美元增长到80亿美元。

在1993年以前的10年中,墨西哥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累计达266.87亿美元。

而此后10年达到1212.3亿美元,增长354%。

从1994~2001年,美国共向墨西哥投资700亿美元。

协定给墨西哥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制造业部门,并使墨西哥职工的收入有所增加。

墨西哥出口部门的职工收入要比工业部门其他职工高40%。

材料三自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墨西哥过早向美国开放尚不成熟的农产品市场,致使美国大量廉价农产品涌入墨西哥,对该国农业造成巨大冲击。

2000年4月,在本国生产商的抗议下,墨西哥对美国的牛肉征收反倾销税。

2002年6月,墨西哥对美国长粒白米又实施反倾销措施。

2003年7月,美国将墨西哥告上世贸组织,寻求国际仲裁。

2005年5月25日,世贸组织对墨西哥向美国实施的反倾销措施提出质疑,美国随即要求世贸组织成立专家小组对此进行讨论并作出裁决。

材料四2005年墨西哥主要进口贸易伙伴

233

师生互动: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织的经济集团。

它的建立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不同,各有利弊,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能够促进各成员国贸易额的迅速增加,刺激经济增长;有利于发达国家扩大投资;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农产品取消关税,这就为美加农产品更多地进入墨西哥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使缺乏竞争力的墨西哥农业处境更加艰难。

过渡: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身为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与美国、加拿大比较成功实现了资源互补和共同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就充分证明在相邻相近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可以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证明,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各方面差异较大的国家也可以走到一起组成区域性经济贸易组织,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贸易的发展。

但是区域集团的扩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板书)3.酝酿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

多媒体展示材料:

2001年,美洲33个国家的首脑签署了协议,以2005年为最后期限,正式创建美洲自由贸易区。

2003年,谈判陷入僵局。

2005年11月,第四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未能就是否重启美洲自由贸易谈判问题达成协议。

师生互动:

尽管中美与南美的一些国家希望加入,美国也愿意把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到整个美洲,但是谈判进入僵局,也正反映了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过渡: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建立在一洲范围内国家的经济集团,那么是不是只有地理位置上相邻或者同在一洲内的国家才可以展开经济一体化进程,构建经济集团?

其实不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就是一个超一洲范围的经济集团。

(板书)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问题情境6:

仔细阅读下面图片,思考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地理范围有多大?

师生互动:

亚太自由贸易区全称为亚洲及太平洋自由贸易区,指太平洋沿岸各国,包括南北美洲濒临太平洋的国家、太平洋内岛国、大洋洲及亚洲东部各国和地区。

问题情境7:

环太平洋国家为什么要组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建立过程如何?

这个组织建立以后对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板书)1.成立原因

自主学习:

亚太地区的经济迅速崛起和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逐渐东移,以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促使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师生互动:

亚太经济合作构想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进入讨论实施阶段。

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总理霍克的提议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以及东盟在堪培拉举行首次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成立亚太经济合作委员会,亚太地区有组织的合作正式起步。

APEC的产生,使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很快。

1991年1月,在汉城召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通过了《汉城宣言》,正式确定了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贸易壁垒。

此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扩大,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的名义加入。

1994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18个国家首脑在印尼茂物举行会议,讨论如何把亚太经合组织变成世界上最开放的自由贸易区,并通过了《茂物宣言》,确定了今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方向。

为了实现茂物会议的目标,与会代表一致同意亚太经合组织发达经济体不迟于20l0年,发展中经济体不迟于202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目前亚太经合组织在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采取了一些措施。

问题情境8:

中国早在1991年就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作为地区经济体也加入了这一组织,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什么意义?

(板书)3.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意义

师生互动:

中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从而向世界表明,我国改革开放的决心是坚定的。

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外融资和经济交往合作,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的步伐,提高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促进对外贸易事业的稳步发展,这对于确保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利于加强反恐合作,为本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创造和平与安全的环境。

过程分析:

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积极参与对促进中国、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繁荣、维护政治的稳定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机遇和困难面前,我们必须加强合作,善于利用机遇,用过迎接挑战,推动各成员国不断向着发展繁荣的目标迈进。

课堂小结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

(1)“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走向缓和,国际斗争的重点转向了经济和科技领域,各地区经济大国为了加强实力,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2)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绝非一国所能驾驭的程度,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和客观上存在的分工,促使区域性经济集团的成立。

(3)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繁荣,促使世界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全球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强。

板书设计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成立原因

成立过程

中国加入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

亚太经合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

欧洲联盟

建立原因

酝酿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

建立过程

欧共体的建立和扩张

欧共体的建立

走向一体化的原因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平时积累,需要平时的勤学苦练。

有个故事: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开学第一天对他的学生们说:

“今天你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儿。

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

每天甩手300下,哪个同学坚持了,有90%的学生骄傲的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了80%。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

“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

还有哪几个同学坚持了?

”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同学们,柏拉图之所以能成为大哲学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柏拉图有一种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大家都熟悉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之所以能够感动天帝,移走太行、王屋二山。

正是因为他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戎马一生,他前十次革命均告失败,但他百折不挠,终于在第十一次革命的时候,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些故事,情节不同,但意义都是一样的,它告诉无们,做事要有恒心。

旬子讲: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一个人如果有恒心,一些困难的事情便可以做到,没有恒心,再简单的事也做不成。

学习是一条慢长而艰苦的道路,不能靠一时激情,也不是熬几天几夜就能学好的,必须养成平时努力学习的习惯。

所以我说:

学习贵在坚持!

 当下市面上关于教授学习方法的书籍不少,其所载内容也的确很有道理,然而当读者实际应用时,很多看似实用的方法用来效果却并不明显,之后的结果无非是两种:

要么认为自己没有掌握其精髓要领,要么抱怨那本书的华而不实,但最终肯定还是会回归到当初的原点。

这本《学会学习》在一开始并没有急于兜售自己的方法,而是通过测试让读者真正了解自己,从而找到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学习方法,书的第一部分就是左脑还是右脑思维测试和视觉、听觉和动觉学习模式测试,经过有效分类后,针对不同读者对不同思考和接收接受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分别给出建议,从而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

在其后书中的所有介绍具体学习方法章节的最开始,都是按照不同学习模式给出各种学习方法不同的建议,这是此书区别于其他学习方法类书籍的最大特点,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能让读者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除了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也能更深入的认识客观的自己,不论对学习还是生活都有帮助。

除了“针对性”强外,本书第二大特点就是“全面”,全书都是由一篇篇短文、图表集成,更像是一本博文或者PPT课件合集,每个学习方法的题目清晰明了十分便于查找,但也因此有些章节内容安排的比较混乱,所幸每一章节关联性并不太强,每个章节都适合独立检索来阅读学习。

其内容从“时间规划”、“笔记”“阅读”直到“考试”几乎涉及了所有学习中的常遇问题,文中文字精炼没有过分的渲染,完全是纯纯的“干货”,可以设身处地的想象:

当自己面对学海之中手足无措之时,长篇大论的方法肯定会无心查看,明了的编排,让人从目录中就能一目了然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一篇篇短文尽可能在最少的时间让读者得到最有用的信息,是一部值得学习的人们不断自我提高的有力武器。

曾经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心理测试:

用“正确的方法”、“错误的方法”和“积极的行为”、“消极的行为”,来自由搭配,看如何搭配出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正确方法”配合“积极的行为”无疑是最好的结果,然而我们会很“惯性”想当然的认为,“错误的方法”和“消极的行为”搭配是最坏的结果,其实“错误的方法”加上“积极的行为”才是最坏的结果,这会让人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学习也是同理,一味钻牛角尖般的生搬硬套不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论多努力都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而好的学习方法加上积极的学习态度无疑会让你如虎添翼。

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起码在学生的时候如果遇到,或者人生会少一些遗憾,我只恨我遇见的晚了点,可是现在已是终身学习的年代,错过了最恰当的时候,但只要有心又怎会嫌晚呢?

本书归类为学习方法-青年读物,是本工具书,学习手册,但不能阻止她成为经典。

这本书的副标题为“增加学习技能与脑力”,正是本书的宗旨,本书系统化地阐述了学习技能提升的各个方面,可谓事无巨细的令人发指啊。

整体来讲主要包括7个方面,分别是学习模式,时间管理和学习技巧规划,笔记记录技巧,阅读技巧,记忆,应试技巧,拾遗。

全书的结构采取的是总分的形式,前三个方面是总的部分,算是增加学习技能的准备,从认识自己的学习模式开始,然后采取任何事都需要的时间管理技巧,再总体地讲一下学习技巧规划的事项。

然后底下是分的部分,将学习的包含的各个方面的技巧进行分开阐述,分别有笔记记录,阅读,记忆,应试以及最后的拾遗。

系统地讲述了学习的几乎所有方面。

让读到她的人如果实践的话不仅能在学习上得到提高,在脑力上或者说理解力上肯定会受益匪浅。

在此,说句题外话,我一直觉得日本人写书在细节上做的是无与伦比的,但是这本书让我对这个看法有了一定的动摇,因为她里面的讲述部分让我觉得美国是个应试教育的国家吗,简直比我们中国还要应试。

那个考试应对细节的部分放在中国,一点也没有违和感的,好吗?

所以他们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从没到过日本的人能够写出描写日本人的书,然后让日本人都觉得是经典的,没有在企业里做过实务管理的德鲁克能成为管理上的大师,其理念影响了全世界……不得不说,美国的教育真不是盖的。

细节上,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作者开篇开始传授如何应该认识自己的学习模式,运用了一些测试题目,然后根据结果找出与自己最近似的学习模式,她把学习模式分为几种情况,分别有左脑型,右脑型,还有另外的分法,为视觉的,听觉的,动作的。

我看了一下,确实有跟自己近的类型,我就是视觉的,对号入座后就可以比较直接的去扬长避短了。

然后,作者说了,做任何事情,时间管理技巧都是不可缺少的,她不仅教导的是学习的技能,还有很多其他的道理,对我们人生都是有益的,我相信,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这些,将会受用终生。

还有,作者提到了学习技巧规划里的家庭档案系统,将我们现在工作中的管理引进了学习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孩子持续的做,严格地做,获得的收益将无法估量,因为,这在我们现在工作中都必须要用的管理信息的技能,实在是太可贵了,孩子将这种技能与阅读结合起来,保管好自己思维历程,可以获得持续的提高,直到最后展翅翱翔,他最可贵的是,可以系统地提升自己,从而达到书中简介里提到的那样,碰到不会的领域的时候,可以很快的用这些方法,工具建立起模型,系统,游刃有余地攻克自己之前没接触的领域,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我想这正是我们学习的比较重要的一个目的吧。

最后,我影响比较深的就是作者提供的那些小工具了,包括笔记的表格,辅助记忆的表格,帮助整理文档的夹子,应对考试的技巧,缓解紧张的方法……我觉得全书对于如何增加学习技能和脑力的讲述是有道理的,我也相信通过实践作者在书上所提到的方法,定能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但是,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个故事,在美国得到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说,自己得奖最大的原因都是在幼儿园里学习的最基本的道理,就是说要和郭靖一样,不要贪多吃不烂,认定他就要好好地坚持去做,不要停。

我自己喜欢的是家庭归档系统,虽然不是学习过程中的技能,只属于学习准备的东西,但是如果坚持井井有条的那样整理自己的学习思维,对自己的收益将难以估量。

稍显不足的地方是,第一,本书的语言太过精练,感觉就像没有主观感情一样,要命的是有很多词语或者概念读的时候甚至不知道什么意思,书中也没做讲解,本来就看的比较费力,现在好了,作者也不等你,直接把你撂那。

第二,作者很多地方就像立一个提纲一样,直接让你自己去参考多少多少页,这个太不习惯了。

第三,作者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