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本地形作用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8841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本地形作用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理课本地形作用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理课本地形作用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理课本地形作用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理课本地形作用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课本地形作用力.docx

《地理课本地形作用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本地形作用力.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课本地形作用力.docx

地理课本地形作用力

 地 形

 

第6章 地形作用力

第7章 河流与海岸地形

第8章 石灰岩、冰河与风成地形

第9章 地形与人类活动

  源自于地球内部与发生在地表的各种作用力,造成地表上千变万化的形貌。

如温泉与火山作用密切相关,若泥岩遇到地热与天然气则可形成泥火山;水汇流成河之后形塑丰富的河川地形,如急流旋涡侵蚀出大大小小的壶穴;风力则是雕塑地表另一个力量,如风力堆积的新月丘,又如有多个磨蚀面的风棱石;冰河更能强力切割地表,如冰蚀残留的角峰。

这些地形哪些主要由内营力构成?

哪些又是依赖外营力?

台湾北部海岸的风棱石又与季风有何关联?

想想看,地表形塑可不简单。

第6章 地形作用力

学习目标

●能了解影响地形发育的作用力

●能分辨内营力与外营力

●能了解内营力与外营力如何形塑地形

  构造、营力、时间是影响地形发育的三个重要因素。

其中营力根据能量的来源,又可分为内营力与外营力,内营力来自地球内部,形塑地形粗胚;外营力则发生于地表,能量来源主要为太阳辐射及重力作用。

各种地形作用的交互影响,使地球表面呈现多样的形貌。

延伸学习

时间与构造对地形发育的影响

1.时间对地形发育的影响

  地形发育时间的长短,使地表形貌有所差异,如崎岖的地形经过长时间的营力作用,可能变得较平坦,山峰也会变得低缓。

以火山为例,火山锥是火山爆发时,由火山熔岩及火山弹、火山砾等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高耸山丘,属于火山幼年期的地形(照片6-1)。

经过长时间侵蚀后,残存较坚硬的中心,称为火山颈,属于火山老年期的地形(照片6-2)。

▲照片6-1 火山锥(日本 东京 富士山)    ▲照片6-2 火山颈(美国 怀俄明州 魔鬼塔)

2.构造对地形发育的影响

  构造指岩层种类、岩层排列及岩层变位,为影响地表起伏的主要原因之一。

岩性坚硬者,抗蚀能力较强,因此形成高陡的地形;岩性软弱者,抗蚀能力较弱,多形成低缓的地形。

而岩层倾斜角度差异,所形塑地形也有所不同(照片6-3、照片6-4、照片6-5)。

第一节 内营力与地形发育

  内营力来自炙热的地球内部不断释放的热能,产生热对流作用,驱使地球表层的板块移动(图6-2)。

板块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分离、碰撞或摩擦现象,造成地壳变动与火山活动。

▲图6-2 全球主要板块分布图

一 地壳变动与地形

  在板块移动时,作用力使得地壳变动,产生岩层变位,主要的形式有褶曲与断层两种。

褶曲

  沉积岩层受到长时间挤压而扭曲变形,称为“褶曲”(图6-3、照片6-6),经常发生于板块交界的地区。

地层受挤压抬升产生“褶曲山脉”,其形成过程称为造山运动。

世界上的主要山脉皆位于造山带上,如喜马拉雅山(照片6-7)、安地斯山等(图6-4)。

▲照片6-7 喜马拉雅山

▲照片6-6 褶曲地形(希腊克里特岛)      ▲图6-3 褶曲示意图

▲图6-4 造山带分布图。

造山运动活跃的地区,称为新造山带。

造山运动曾经活跃,但如今已经停歇的地区,称为古造山带;其他地区的地壳古老且安定,故称为安定陆块。

断层

  地层因挤压或拉张的力量而断裂,断裂面两侧的地块产生错动时,称为“断层”。

断层错动的瞬间经常引发地震,如1999年台湾的集集大地震便是中部地区车笼埔断层错动所引起。

断层的断裂面两侧落差形成“断层崖”,有些断层崖高达数千公尺,如苏澳与花莲之间的海岸(照片6-8)。

  两条断层间的地块若相对陷落则形成“地堑”,如东非大裂谷(照片6-9)、塔里木盆地等;若相对隆起则形成“地垒”(图6-5),如中国大陆的天山山脉(照片6-10)。

▼照片6-8 清水断崖。

高度落差于海平面上达到2,000多公尺,而海平面下尚超过3,000公尺。

▼照片6-9 东非大裂谷

▼照片6-10 天山山脉

▲图6-5 地堑与地垒示意图

二 火山活动与地形

  火山活动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岩浆未喷出地表,直接在侵入的地层中凝固形成火山体,如基隆山;二是岩浆从地表的裂缝喷出,在地表形成地形。

喷出地表的岩浆因所含的二氧化硅比例不同,形成不一样的地形景观,二氧化硅含量较低的“基性”岩浆形成熔岩台地;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酸性”岩浆则形成火山锥(图6-6)。

▲图6-6 火山地形示意图

延伸学习

基隆山

  基隆山是岩浆侵入地层后,冷凝形成的“侵入岩”,在表面岩层遭侵蚀后露出地表,因并未发生喷发现象,故为一个无火山口的火成岩,是台湾少数蕴藏金、铜等金属矿的地方(照片6-11)。

▲照片6-11 基隆山

基性岩浆形成的地形

  基性岩浆的黏性较小、流动性高,较易从地表裂缝流出,喷发较和缓,为“宁静式”喷发(照片6-12)。

熔岩漫流在广大的地表上,凝固后形成平坦的熔岩台地或熔岩高原,如澎湖的玄武岩台地(照片6-13)、美国哥伦比亚高原等。

 

▲照片6-12 冰岛火山喷发。

冰岛位于欧亚板块与北美板块交会处,板块张裂使岩浆由裂缝流出,形成岛屿。

▲照片6-13 熔岩台地。

澎湖桶盘屿的外观像个倒盖圆盘,故称桶盘,是一个熔岩台地。

酸性岩浆形成的地形

  酸性岩浆的黏性较高、流动性不佳,易阻塞岩浆出口,气体累积在地层下,压力升高导致“猛爆式”喷发(照片6-14)。

地表爆裂后的碎屑物质与岩浆堆积成锥状火山(图6-6)。

锥状火山具有明显的火山口,当火山停止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称为火口湖(照片6-15)。

火山喷发时,大量火山灰、火山砾等碎屑物伴随高温气体冲出,形成火山云,然后快速下降,对火山附近的居民与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威胁。

例如:

公元79年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爆发,导致邻近的庞贝城被覆盖在层层的火山灰之下,其遗迹直到十七世纪才被发现(照片6-16)。

▲照片6-14 意大利埃特纳火山爆发。

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聚合,造成猛烈的火山爆发。

大量的火山灰与岩浆自火山口喷出,堆积成锥状火山。

▲照片6-15 中国大陆长白山天池。

为火山口积水而成火口湖。

▲照片6-16 意大利庞贝城遗址。

庞贝城因火山爆发而遭瞬间覆灭,被火山灰掩埋了1,500多年。

学生活动6-1 台湾三大火山群

  台湾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有大屯、澎湖、基隆三大火山群。

大屯火山群最高峰七星山海拔1,120公尺,目前仍有显著的后火山作用,如温泉、硫气孔;澎湖火山群共有90个大小岛屿,多为低平的玄武岩台地所构成,其中地势最高的大猫屿海拔79公尺;基隆火山群最高峰基隆山海拔589公尺,是地表被侵蚀后露出的一个火山侵入岩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由岩浆的性质来区分,大屯

与澎湖

火山群何者为酸性火山?

2从照片

的地表型态来看,两者属于何种火山地形?

3.台湾三大火山群中,何者曾经大量开采硫磺矿?

何者因开采贵重金属矿而繁华一时?

▲图6-7 台湾火山地形景观

 

第二节 外营力与地形发育

  外营力是受太阳辐射及重力的影响,在地球表面上产生的各种地形作用,其作用包括风化、崩坏、侵蚀、搬运与堆积。

一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包含物理风化及化学风化两类。

“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为岩石的结构破坏,原地崩解的作用,物理风化在温差较大的干燥或寒冷地区比较显著,如沙漠或高纬、高山地区,岩石因热胀冷缩或冻融作用(图6-8)而碎裂崩解,形成岩海、碎石坡等地形。

“化学风化”则是岩石与水、空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致使岩石的成分改变,而原地分解的作用,化学风化进行速率与温度、水分密切相关,故愈高温多雨的地方作用愈强烈,如岩石中含铁矿物氧化后形成的风化纹(照片6-17);石灰岩与碳酸产生化学变化,造成的石灰岩地形。

  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两者通常是同时进行的,然而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化学风化比物理风化显著。

▲图6-8 冻融作用图解。

冻融作用发生于昼夜气温变化在冰点(0℃)上、下的地区。

▲照片6-17 新北市 瑞芳镇 南雅地区砂岩上的风化纹。

风化纹是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砂岩中的含铁矿物因为氧化作用而在岩石表面形成红褐色的斑纹,有如一幅天然的抽象画作。

二 崩坏作用

  松散的土石因受重力牵引,由高处向低处移动的过程。

移动方式包括了坠落、滑动、流动等形式,分别称为落石、地滑、土石流;而潜移则是速度非常缓慢的崩坏作用,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察觉到(图6-9)。

  一般而言,地质破碎、坡度陡峭的边坡,在豪雨带来大量水分或地震的摇晃之下,容易发生崩坏作用。

山坡因山崩凹陷的地形称为山崩洼,而崩落的岩石堆积在山脚下成为落石堆,若山崩的土石阻塞河道则形成堰塞湖(照片6-18)。

▲照片6-18 云林县 草岭潭。

草岭潭是草岭地滑的土石阻塞清水溪,形成山崩的堰塞湖。

▲图6-9 各种崩坏作用示意图。

三 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风、河流、冰雪、波浪与海流等是侵蚀、搬运、堆积的媒介。

这些媒介在移动的过程中,地表土石被带离原地使地貌改变,称为“侵蚀作用”;而土石被搬运至其他地方,称为“搬运作用”;若搬运力量减弱,使土石堆积,则称为“堆积作用”。

  人类的活动也会影响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的进行,并改变地表的形貌。

例如︰山坡地滥垦、滥伐使土石裸露,加速地表侵蚀的速率。

大量土石被侵蚀后,容易被搬运至河道中堆积、堵塞河道,造成排水不良,引发洪患,更可能引发土石流。

学生活动6-2 气候与风化作用

  气候是影响风化作用进行的重要因素,图6-10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各区对应不一样的气候特征,请依据年均温与降水量条件,用代号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区域化学风化作用最为盛行?

为什么?

2.照片6-19鳞剥主要的原因是“热胀冷缩”,这种风化类型较常在图6-10中哪一个区域发生?

为什么?

3照片6-20“冻融作用”造成风化,这种风化类型属于物理或化学风化?

盛行在图6-10中哪一个区域?

为什么?

▲图6-10

   

▲照片6-19               ▲照片6-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