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基础过关800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8837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4 大小:10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基础过关80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基础过关80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基础过关80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基础过关80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基础过关80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基础过关800题.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基础过关8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基础过关800题.docx(1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基础过关800题.docx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基础过关800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基础过关800题

第一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

A、污染源控制的标准B、环境质量的技术标准

C、环境质量的基础标准D、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2、对环境标准工作中的技术术语、符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作统一规定,这类环境标准称()。

A、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B、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C、国家环境总局标准D、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熟悉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

3、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般可以分为()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各专项或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

A、各学科B、各行业C、各环境要素D、各部门

●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4、关于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

B、执行上,国家环境标准优先于地方环境标准

C、执行上,地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执行上,国家污染排放标准优先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5、下列关于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污染物排放标准都是分类的,分别对应于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处在高功能区的污染源执行严格的排放限制,反之,则相反B、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以区域为依据

C、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不一定一一对应

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一一对应

●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6、下列关于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排放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

B、《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专项排放标准

C、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D、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有时可交叉执行。

7、下列关于各类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方法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

B、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措施

C、环境基础标准是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确定总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D、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最主要依据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1、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

A、国家环境保护标准B、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C、环境保护基础标准D、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2、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的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可以分为()。

A、地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B、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C、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D、地方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3、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可以分为()。

A、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B、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C、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E、国家染污物排放(控制)标准

4、下列关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需报经国务院批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5、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包括()。

A、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分析方法的统一规定

B、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测定方法的统一规定

C、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采样方法的统一规定

D、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数据处理的统一规定

6、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包括()。

A、标准中需要统一的信息编码

B、编制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的基础数据

C、标准中需要统一的符号图形

D、标准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

7、下列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标准是()。

A、地方监测方法标准B、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C、地方环境基础标准D、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8、下列有权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机构是()。

A、自治区人民政府B、自治州人民政府

C、省人民政府D、直辖市人民政府E、省环保局

●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9、下列关于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质量一般分类别,环境功能区分等级

B、一般情况下,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比低功能区环境质量严格

C、目前,我国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级别对应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类别

D、目前,我国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级别不一定对应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类别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B)。

A、调查阶段,报告书(表)编写阶段,报告书(表)修订评审阶段

B、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C、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阶段,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阶段,评估环境影响报告(表)阶段

D、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阶段,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

2、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要求,公众意见调查应该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的(B)进行。

A、准备阶段B、正式工作阶段

C、报告书编制阶段D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

3、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该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的(A )进行。

A、准备阶段    B、正式工作阶段

C、报告书编制阶段   D、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阶段

●熟悉不同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评价要求

4、环境影响评价的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划分为(B)工作等级。

A、2个B、3个   C、4个D、5个

5、一般情况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A)以上的单项影响评价。

A、1个B、2个   C、3个 D、4个

6、对于(A)的建设项目,不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只需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A、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低于第三级

B、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低于第二级

C、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有一半低于第三级

D、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低于第一级

7、一般情况下,建设项目的每个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C)相同。

A、一定B、完全   C、不一定D、一定不

8、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在划分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或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等情况可作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上下不应超过( C )。

A、三级B、二级    C、一级 D、四级

9、对于建设项目中个别评价工作等级低于(D)的单项影响评价,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简单的叙述、分析或不作叙述、分析。

A、第四级B、第一级    C、第二级 D、第三级

●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内容及要求。

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中,报告书的全部内容包括()方面。

A、7个B、8个C、9个D、101个

11、建设项目要进行多个厂址优选方案的论述时,其内容应放在报告书中的()部分。

A、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B、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C、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D、工程分析

●熟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2、工程分析时,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引用。

A、直接B、直接或间接C、间接D、应通过复核校对后

●熟悉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

13、所有的建设项目均应分析()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A、建设过程B、生产运行阶段C、服务期满阶段D、退役阶段

14、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将生产运行阶段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并分别按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

A、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小的建设项目,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高时

B、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大的建设项目,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高时

C、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大的建设项目,或者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均较高时

D、环境影响有可能增加较大的建设项目,同时它的评价工作等级、环境保护要求增较低时

15、所有建设项目在分析生产运行阶段所带来的环境时要分析()。

A、正常排放B、不正常排放

C、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D、正常排放或不正常排放

●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对象及要求。

16、厂地的开发利用是指通过了解拟建项目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间的关系,以分析厂地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

A、建设项目B、功能区C、环境D、当地居民区

●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

17、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是()。

A、工艺过程B、资源能源的储运C、交通运输

D、厂地开发利用E、非正常工况

18、工程分析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并不可忽略()。

A、厂地开发利用B、资源能源的储运C、交通运输D、不正常排放

●熟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与特点。

19、在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中,()要求时间长,需投入的工作量大,所得结果较准确。

A、系统分析法B、物料平衡计算法C、类比分析法D、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20、在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中,()以理论计算为基础,比较简单。

A、系统分析法B、物料平衡计算法C、类比分析法D、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21、在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中,()的计算结果有时偏低。

A、系统分析法B、物料平衡计算法C、类比分析法D、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22、在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中,()最为简便,但所得工程分析数据准确性差。

A、系统分析法B、物料平衡计算法C、类比分析法D、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熟悉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23、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

A、搜集现有的资料B、现场调查C、现状测试D、遥感调查

●掌握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24、当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土壤相关的内容。

A、不进行与土壤间接有关B、只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

C、不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D、进行与土壤部分有关

●掌握主要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及特点。

25、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是()。

A、类比调查法B、现场调查法C、收集资料法D、遥感的方法

26、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是()。

A、类比调查法B、现场调查法C、收集资料法D、遥感的方法

27、通过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是()。

A、类比调查法B、现场调查法C、收集资料法D、遥感的方法

●掌握常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访求与特点。

28、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很多,首先应考虑的是()。

A、类比调查法B、专业判断法C、数学模式法D、物理模型法

29、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中,属于半定量性质的方法是()。

A、类比调查法B、数学模式法C、物理模型法D、专业判断法

30、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中,属于定性的方法是()。

A、类比调查法B、数学模式法C、物理模型法D、专业判断法

31、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中,定量化程度高、再现性好的方法是()。

A、类比调查法B、数学模式法C、物理模型法D、专业判断法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时期的划分和预测环境影响时段。

32、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情况的环境影响。

A、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B、不正常排放

C、正常排放D、正常排放或不正常排放

33、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时,如果评价时间较短,评价工作等级又较低时,可以预测环境对影响衰减能力()的时段。

A、较好B、一般C、最差D、最好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及内容。

34、一般情况下,环境影响预测范围()现状调查的范围。

A、等于B、略小于C、等于或略小于D、大于

35、对评价项目环境影响的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项目的()变化的预测。

A、常规质量参数B、特征质量参数C、各种环境质量参数D、重要质量参数

●掌握单项评价方法的含义及其应用原则。

36、单项评价方法是以国家、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为依据,评定与估价各评价项目的()的环境影响。

A、多个质量参数B、单个质量参数C、单个环境要素D、多个环境要素

37、单项评价进行预测时,预测值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即背景值)时,评价时注意应()环境质量现状值。

A、叠加B、评估C、考虑D、监测

●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编写的原则、要求及内容。

38、报告书的结论在编写时要在概括和总结全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客观地总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的()与当地环境的关系。

A、生产活动B、生产和生活活动C、生活活动D、经营活动

39、报告书的结论应客观地总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的关系。

A、当地居民B、当地功能区C、当地环境D、当地自然环境

40、报告书的结论就是()工作结论,编写时要在概括和总结全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客观地总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当地环境的关系。

A、部分评价B、各环境要素评价C、各专题评价D、全部评价

41、报告书的编写结论应该文字简洁、准确,同时最好(),以便阅读。

A、分条叙述B、分环境要素叙述C、分专题叙述D、分章节叙述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1、环境评价工作程序中的准备阶段主要完成的内容是()。

A、研究有关文件B、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

C、筛选主要的影响评价因子,明确评价的重点,并确定回头客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D、编制评价大纲E、初步的公众调查

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可以分为()。

A、建设项目分析阶段B、准备阶段C、正式工作阶段

D、报告书编制阶段E、评审阶段

●掌握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是()。

A、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B、工程投资C、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D、评价等级E、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4、下列属于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的是()。

A、工程性质、规模B、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

C、物料平衡D、工程建设的范围和时段E、污染物排放特点

5、下列属于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的是()。

A、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B、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C、环境质量现状D、生态影响的物质和程度E、环境敏感程度

●熟悉不同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评价要求。

6、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在划分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时,根据()等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A、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B、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

C、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D、工程投资

●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内容及要求。

7、下列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总体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

B、文字应简洁、准确,并尽量少采用图表和照片,利用阅读和审查

C、原始数据、全部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录

D、所参考的主要文献应按其发表的时间次序由远至近列出目录

E、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另编分项报告书

8、下列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总体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A、文字应简洁、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提出的资料清楚,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B、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

C、原始数据、全部计算过程等必须在报告书中列出,不必编入附录

D、所参考的主要文献应按其发表的时间次序由近至远列出

E、涉及的主要的技术问题无需另编专题技术报告

9、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依据应包括的内容是()。

A、各种法律、法规文件B、评价大纲及其审查意见C、评价标准

D、项目建议书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E、评价委托书(合同)或任务书

10、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环境影响预测”应包括的内容是()。

A、预测环境影响的时段B、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估算

C、预测内容及预测方法D、预测结果及其分析和说法E、预测范围

1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应包括诉内容是()。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B、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C、如要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时,应综合评价每个厂址的环境影响并进行比较和分析D、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

●熟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通过复核校对后引用B、整体性原则

C、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的结果

D、一致性原则

●熟悉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

13、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

A、调查阶段B、建设过程C、运行阶段D、服务期满阶段

14、是否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应视()等因素确定。

A、事故后果B、工程性质C、工程规模

D、评价工作等级E、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

●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对象及要求。

1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对象包括()。

A、厂地的开发利用分析B、资源、能源的储运分析

C、交通运输影响分析D、工艺过程分析E、非正常工况分析

16、非正常工况分析是指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等情况时的污染物不正常排放进行分析,找出污染物排放的来源、种类与强度,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的频率等。

A、退役B、开车C、停车D、检修E、一般性事故和漏泄

●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

17、工程分析时,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开发利用是否分析及分析的深度,应根据()决定。

A、当地的环保要求B、工程的特点C、投资金额

D、评价工作等级E、环境的特点

●熟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与特点。

18、建设项目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

A、现场调查法B、物料平衡计算法C、类比分析法D、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掌握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9、下列属于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是()。

A、动、植物与生态B、人群健康状况C、工业与能源

D、振动E、土壤与水土流失

20、下列地理区域或现象属于“珍贵”景观的是()。

A、古墓葬B、温泉C、自然保护区D、风景游览区E、石窟、寺庙

21、若需要进行生态影响评价,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时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的是()。

A、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B、生态系统的生产力C、物质循环状况

D、本地区主要的动植物分布E、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

22、当需要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时,环境现状调查时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的是()。

A、土壤一次、二次污染状况B、土壤的物质性质C、土壤结构

D、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面积、侵蚀模数元素E、土壤的化学性质

●掌握主要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及特点。

23、常用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有()。

A、类比调查法B、现场调查法C、收集资料法D、遥感方法

●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

24、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基本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已确定的评价项目,都应分析、预测和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生产的影响

B、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均应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当地的环保要求而稳定

C、预测环境影响时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

D、应尽量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掌握常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与特点。

2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很多,目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有()。

A、数学模式法B、物理模型法C、类比分析法

D、遥感方法E、专业判断法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时期的划分和预测环境影响时段。

26、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按照此项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划分为()。

A、建设阶段B、运行初期C、服务期满后D、生产运行阶段

27、在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时,一般情况下,应该考虑()。

A、影响的衰减能力最差的时段B、影响的衰减能力一般的时段

C、影响的衰减能力较好的时段D、影响的衰减能力好的时段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及内容。

28、环境影响预测范围的大小、形状等取决于()。

A、评价工作等级B、工程特性C、当地的环保要求D、环境特性

29、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中,环境质量参数包括()。

A、常规参数B、一般参数C、特征参数D、其他参数

30、各评价项目应预测的环境质量参数的类别和数目上,与()有关。

A、评价工作等级B、工程特性C、环境特性D、评价技术E、当地的环保要求

●掌握单项评价方法的含义及其应用原则。

31、有关单项评价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项评价方法应以国家、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为依据,评定与估价各评价项目的多个质量参数的环境影响

B、单项评价方法应对各预测点在不同情况下该参数的预测值均进行评价

C、单项评价方法应有重点D、单项评价方法应面面俱到

32、单项评价应有重点,对影响较重的环境质量参数,应尽量评定与估价影响的()。

影响较轻的环境质量参数则可较为简略。

A、特性B、范围C、大小D、重要程度

●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编写的原则,要求及内容。

33、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一般应包括()。

A、概括地描述环境现状,同时要说明环境中现已存在的主要环境质量问题

B、简要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情况

C、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影响源及污染源状况

D、概括总结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结果

E、对环保措施的改进建议

第三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

1、大气环境评价工作分级的方法是根据()计算确定。

A、推荐模式中的ADMS模式B、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

C、等标排放量的公式D、推荐模式中的AERMOD模式

2、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Pi=(Ci÷C0i)×109,其中C0i在一般情况下选用GB3095中第i类污染物的()。

A、年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B、日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