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基础平时作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8567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5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基础平时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金融学基础平时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金融学基础平时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金融学基础平时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金融学基础平时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基础平时作业.docx

《金融学基础平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基础平时作业.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基础平时作业.docx

金融学基础平时作业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金融学基础》课程平时作业

第一章货币制度

一、判断题

1.被当作交换媒介的商品不一定就是货币。

2.现金是货币,银行存款也是货币。

3.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4.作为价值尺度,货币解决了在商品和劳务之间进行价值比价比较的难题。

5.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银币必然要取代金币。

6.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7.货币作为交换手段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

8.古代实物货币与现代信用货币在执行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上没有区别。

9.与金属货币相比较,现代信用货币不是良好的储藏价值的手段。

10.信用货币价值稳定的基础是中央银行提供给社会公众的信用。

二、单项选择题

1.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a)。

A.货币形式

B.纸币

C.扩大的价值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2.国家纸币是指(b)。

A.由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

B.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纸币

C.由国家认可的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

D.由国有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

3.本位货币是(a)。

A.被规定为标准的,基本通货的货币。

B.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

C.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4.实物货币是指(d)

A.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B.不能分割的货币

C.专指贵金属货币

D.作为货币价值与普通商品价值相等的价值

5.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c)。

A.信用货币

B.纸币

C.实物货币

D.金属货币

6.信用货币是指(a)

A.由有信用的金融机构发行的货币

B.足值货币及其代表物以外的任何一种货币

C.由商业银行发行的货币

D.在有黄金准备的基础上发行的货币

7.劣币是指实际价值(d)的货币。

A.等于零

B.等于名义价值

C.高于名义价值

D.低于名义价值

8.货币的本质属性是(d)的统一。

A.价值和价格

B.价值和交换价值

C.价值和使用价值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9.在信用关系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c)。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蓄手段

10.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所要解决的是(c)。

A.实现商品的交换

B.表现特定商品的价值 

C.在商品之间进行价值比较的难题

D.使人们不必对商品进行比较

三、多项选择题

1.货币按发展形态划分,货币形式主要有(abcd)。

A.实物货币

B.贵金属货币

C.信用货币

D.铸币

E.代用货币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ab)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E.世界货币

3.典型的银行券所具有的特征是(abd)

A.由银行发行的

B.可以随时兑现

C.是定期的票据

D.是以一定的商业票据和黄金.白银作为发行保证的

E.持有人无权要求兑现

4.布雷顿森林货币体制建立了以(bd)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体制。

A.日元

B.美元

C.欧元

D.黄金

5.以下可以自由铸造银币的货币制度有(ade)

A.银币本位制

B.跛行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E.双本位制

6.信用货币包括(cef)

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纸币

D.银行券

E.存款货币

F.电子货币

7.货币发挥交易媒介功能的方式包括(ac)

A.计价单位B.价值贮藏C.交换手段

D.支付手段E.积累手段

8.交换手段具有以下性质(abc)

A.计算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

B.增加了交换环节

C.使买卖分离

D.使商品的转移与货币的支付分离

9.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在(abcde)

A.税款交纳

B.贷款发放

C.工资发放

D.商品赊销

E.赔款支付

10.一国货币要成为世界货币,应满足如下条件(abcde)

A.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足够强大且国际贸易足够发达

B.这种货币是自由兑换货币,并在国际市场上有比较大的需求量

C.这种货币币值比较稳定,发行国愿意承担维护和调节该货币币值的相应义务。

D.在该国有国际性金融市场

五、名词解释

1.足值货币(实物货币)

2.铸币

3.信用货币

4.电子货币

5.价值尺度

6.价格标准

7.价值贮藏

8.世界货币

9.狭义货币

10.广义货币

六、问答题

1.简要回答货币的本质。

2.简要回答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具有的特征。

3.简要回答信用货币取得世界货币职能的一般条件。

4.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5.简述货币制度的类型。

名词解释

3.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4.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明显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

5.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质的方面)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量的方面)时的职能。

6.价格标准:

价格标准是人们所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这是一种为统一计价方式而做出的技术性的规定,首先是确定一个基本的货币单位,然后对这个货币单位进行等分,这样通过货币单位的累计可以精确衡量商品的价值量。

7.贮藏手段:

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的职能。

8.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职能。

9.狭义货币:

现金+活期存款。

这里的现金也就是所谓的通货。

活期存款的量,在国外是指全部的活期存款,在我国只包括支票类和信用类活期存款。

10.广义货币:

现金+全部存款+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这里的金融资产是指那些人们接受程度较高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货币某些职能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可转让存单、国库券、金融债券、保险单、契约等。

简答题

1.货币的本质。

答:

货币是固定地充分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首先,货币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其次,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再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最后,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和支配性。

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具有的特征。

答: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具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不论在赊销活动还是在其他支付活动中,都没有商品与之同时、同地相对运动。

第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但可以由价值符号执行。

第三,货币危机性最大。

这是因为,首先,支付手段可能形成债务锁链,从而导致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不正常;其次,货币具有了相对独立的运动能力,在无发行信用保证时,可能引起货币的超量发行。

3.信用货币取得世界货币职能的一般条件。

答:

信用货币取得世界货币职能的一般条件是:

第一,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足够强大且国际贸易足够发达。

第二,这种货币是自由兑换货币,并在国际市场上有比较大的需求量。

第三,这种货币币值比较稳定,发行国愿意承担维护和调节该货币币值的相应义务。

 

第二章信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信用的本质是(d)

A.信用是一个经济范畴

B.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C.信用是价值单方面的运动

D.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2.商业信用最重要的特征在于(b)。

A.它是处于生产.流通过程中的信用

B.商业信用的双方都是工商企业

C.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相一致

D.它与特定的资金交易紧密结合在一起

3.通常情况下,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三者关系正确的有(a)

A.证券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呈正相关,与收益性负相关

B.证券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呈负相关,与收益性正相关

C.证券的安全性与流动性正相关,与收益性正相关

D.证券的安全性与流动性负相关,与收益性负相关

4.一些具有较高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较差.投资回收期较长的大型基建项目的资金往往只能通过(a)解决。

A.国家信用

B.社会信用

C.银行信用

D.民间信用

5.整个信用形式的基础是(a)。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6.消费信用是企业或银行向(c)提供的信用。

A.本国政府

B.社会团体

C.消费者

D.工商企业

7.信用的基本特征是(c)。

A.平等的价值交换

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无偿的赠予或授助

8.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资本时让渡的权利是指(b)。

A.资本的所有有权

B.资本的使用权

C.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

D.既无所有权也无使用权

9.为了取得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资本(b)。

A.产业资本

B借贷资本

C.货币资本

D.商业资本

10.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是(a)。

A.发行政府债券

B.短期借款

C.长期借款

D.自愿捐助

11.信用是(d)。

A.买卖行为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12.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c)。

A.国家信用

B商业信用

C.银行信用

D.国际信用

13.高利贷是一种以(b)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A.价值转移

B.高利借债和偿还

C.价值特殊运动

D.支付利息

二、多选题

1.金融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其内涵的理解有(acde)

A.金融是货币形式的运动,其基本载体是货币

B.金融是一种重要的信用关系,金融活动就是信用活动

C.金融关系是一种价值关系

D.金融关系具有极强的动态性

E.信用是金融的基础

2.以信用发放主体为标准划分,可将信用分为(abcde)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政府信用

D.国际投资信用

E.个人信用或民间信用

3.银行信用相对于商业信用而言,其重要的特点有(abce)

A.银行信用是以银行为中介开展活动的信用形式

B.银行信用相对于商业信用而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C.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接受性

D.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商业信用的动态是一致的

E.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商业信用的动态是不一致的

4.下列属于直接证券的有(abc)

A.股票

B.企业债券

C.政府债券

D.可转让大额存单

E.人寿保险单

5.融资工具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A.偿还期

B.流动性

C.安全性

D.收益性

E.债务性

6.国家信用与其他信用的联系和区别在于(abcd)

A.可供信用动用分配的闲置资源在一定条件下,他们在量上此增彼长的关系

B.国家信用的利息由纳税人承担,其他信用的利息由借款人承担

C.与其他信用相比,国家信用的信誉最高

D.公债券期限一般都较长,具有资金使用的稳定性

E.公债利息和其他利息一样,都可以成为财政的收入

7.国家信用的基本特点有(abcd)

A.以国家政府作为债权人

B.根据借贷原则有偿进行

C.根据借贷原则强制进行

D.国家信用的利息由纳税人承担

E.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成为社会的两种主要信用形式

8.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其条件是(bd)。

A.到期偿还

B.支付利息

C.出具担保

D.信用委托

E.本金与利息一次性支付

9.信用的基本要素包括(abd)。

A.债权债务关系

B.时间间隔

C.商品交易

D.信用工具

E.格式合同

10.关于信用对现代经济作用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bcde)

A.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B.信用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C.信用可加速资金周转

D.信用为股份公司建立发展创造了条件

E.信用可能使生产和需求脱节,导致经济危机

五、名词解释

1.信用

2.直接信用

3.间接信用

4.商业信用

5.银行信用

6.国家信用

7.消费信用

8.信用工具

9.期票

10.汇票

六、问答题

1.如何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2.商业信用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3.银行信用的特点

4.信用有哪些主要形式?

如何理解银行信用同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

5.信用工具有何特性?

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名词解释

1.信用----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2.直接信用----是借者与贷者之间直接进行的借贷活动。

其主要特征是借款者自己直接发行债务凭证给贷者,从而获得自己所需资金,借者和贷者之间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3.间接信用----是指借者与贷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借贷活动。

金融中介机构(如商业银行、储蓄银行、投资银行等)发行各种信用凭证给贷者,获得货币后,再以贷款或投资等方式购入借者所发行的信用凭证,来调剂贷者和借者之间的资金余缺。

4.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

5.银行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

6.国家信用----又称政府信用或财政信用,泛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

7.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以商品、货币或劳务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8.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它是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合法凭证,是货币资金或金融资产借以转让的工具。

9.期票----又称本票,是一种承诺式信用凭证,即发票人承诺在一定时间、地点、支付一定款项给持票人的合法凭证。

10.汇票----是一种命令式或委托式信用凭证,即由发票人命令或委托其付款人在一定时间、地点、支付一定款项给持票人的合法凭证。

问答题

1.如何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答:

(1)从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特点来分析,

以负债经营为主,具有明显的扩张性;债权债务关系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经济关系,信用货币是最基本的货币形式

(2)从信用关系中的各部门来分析。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信用关系已成为一个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基本要素,不仅企业单位之间普遍形成信用关系,而且家庭个人生活也离不开信用

(3)从信用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通过其分配闲置资金,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等职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

配置,保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

因此,现代经济离不开信用,离开了信用,整个经济运行就会出现障碍。

2.商业信用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答:

(1)商业信用的特点:

第一,商业信用直接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但这种商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而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最后一个阶段上的商品资本,它还有待于转化为货币资本。

第二,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信用。

第三,商业信用属于直接信用,能及时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是工商企业优先采用的信用形式。

第四,在产业周期各阶段上,商业信用的规模的变化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相一致的。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商业信用的范围有限。

商业信用仅限于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企业之间,若得不到对方的信任,则商业信用不成立。

第二,商业信用的规模有限。

商业信用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且该商品是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因而,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工商企业所拥有的商品资本量的限制。

第三,商业信用的授信方向有限。

商业信用的标的物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各种商品都具有其特殊的使用价值,只能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

第四,商业信用的期限有限。

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一般情况下期限都不可能太长,都属于短期信用。

3.银行信用的特点

答:

(1)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2)银行信用可提供全面的信用服务。

(3)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其他信用可包括其中)。

(4)银行信用具有可控性。

4、信用有哪些主要形式?

如何理解银行信用同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

答:

信用主要形式有: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2)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5、信用工具有何特性?

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答:

(1)偿还性。

偿还性是指信用工具一般都有偿还的期限,借贷标的物都有到期偿还的要求。

偿还期是指从信用关系产生到债务人全部归还本金所经历的时间。

(2)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信用工具在不受或少受损失的条件下迅速变现的能力。

不同的信用工具有着不同的流动性。

(3)风险性。

风险性是指信用工具的购买者能否到期如数收回本金的可能性。

信用工具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4)收益性。

收益性是指信用工具在归还本金的同时,具有价值增殖的要求。

信用工具的收益水平是通过其收益率来反映的。

收益率是指信用工具在一定时期内的净收益与本金的比率,它与信用工具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与市场利率呈同方向变动。

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

一般来说,信用工具的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即期限越短,其流动性越强;期限越长,其流动性越弱。

另外,发行者的资信情况对信用工具的流动性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发行者的资信等级越高,其流动性越强;反之,其流动性越弱。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一、判断题

1.以复利计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对贷出者(储户)有利。

2.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也下降。

3.低利率有利于促进投资。

4.浮动利率避免了在借贷期间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有利于降低借贷双方的风险。

5.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则表现为负数,我们称为负利率。

6.固定利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债务人要承担由于通货膨胀给其造成金融资产损失的风险。

7.实际利率水平小于零意味着资金的供给者贷出资金而产生实际价值的损失。

8.利率水平上升,抑制了社会资金需求的增加。

9.贷款利率水平的高低同信贷资金总量成正方向变化,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贷款利率水平来调节社会信贷规模和投资规模。

10.间接管理体制的标准是利率市场化。

二、单选选择题

1.利息是(b)的价格。

A.货币资本

B.借贷资本

C.外来资本

D.银行贷款

2.我国习惯上将年息、月息、日息都经以“厘”作单位,但实际含义却不同,若年息6厘,月息4厘,日息2厘,则分别是指(d)。

A.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4%,日利率为2%

B.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4‰,日利率为2‰

C.年利率为6‰0,月利率为4‰0,日利率为2‰0

D.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4‰,日利率为2‰0

3.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a)。

A.基准利率

B.差别利率

C.实际利率

D.公定利率

4.在整个金融市场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指的是(b)

A.平均利率

B.基准利率

C.市场利率

D.官定利率

5.西方国家一般以(c)为基准利率。

A.长期利率

B.浮动利率

C.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

D.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

6.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利率理论认为(a)

A.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而货币的供给量取决于货币当局;货币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对现金的流动偏好。

B.凯恩斯认为手持现金是利息的递增函数

C.利息是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转弱,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就增加,当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下降

D.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烈,货币的需求下降,利率也下降。

7.衡量利率最精确的指标通常是(c)。

A.存款利率

B.贷款利率

C.到期收益率

D.基准利率

8.利息率的合理区间是(c)。

A.等于平均利润率

B.大于零

C.大于零而小于平均利润率

D.无法确定

9.关于证券价格与利率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b)

A.市场利率水平与证券价格水平存在正比例关系

B.证券的期限越长,市场利率的同一变化对其价格的影响愈大

C.由于影响二者水平的因素不一致,因而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D.以上都不对

10.古典利率理论认为(a)

A.利率取决于边际储蓄曲线与边际投资曲线的均衡点

B.投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投资流量随利率的提高而增加。

C.利率提高,投资额上升

D.储蓄是利率的递减,储蓄额与利率成正相关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

1.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有(abcde)。

A.利润的平均水平

B.资金的供求状况

C.物价变动的幅度

D.国际经济的环境

E.政策性因素

2.关于利息理解正确的有(abce)

A.从债权人的角度看,是债权人贷出资金而从债务人处获得的报酬

B.从债务人的角度看,利息是债务人为获得货币资金的使用权所花费的代价

C.利息是债务人使用资金的“价格”

D.利息来源于货币资金的自行增值

E.利息来源于利润

3.根据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比较,实际利率呈现三种情况(ace)。

A.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

B.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C.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

D.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

E.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4.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bcd)。

A.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供给

B.利率能够调节投资

C.利率能够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

D.利率能够调节社会总供求

5.马克思的利率理论认为(bd)。

A.利息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

B.利息属于信用范畴

C.利息的本质是对价值时差的一种补偿

D.利息就本质而言,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6.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有(acde)。

A.经济周期

B.税收

C.制度因素

D.政策因素

E.通货膨胀

7.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其主要功能有(abcde)。

A.传递经济信息

B.优化资源配置

C.节约资金使用,加速资金的周转

D.影响储蓄,引导消费

E.调节投资需求,影响投资规模

四、名词解释

1.利息

2.利率

3.名义利率

4.实际利率

5.市场利率

6.官定利率

7.利率体系

8.现值

9.终值

10.固定利率

六、问答题

1.试分析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

2.试分析利率有何经济功能?

3.试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4.利率功能的发挥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七、计算题

甲企业向A银行申请贷款10000万元,年利率8%,贷款期限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