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8502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绵阳市三台县安居镇为例

指导老师李斌讲师

摘要: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都离不开农技推广,而农技推广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我国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虽然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为推动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问题,其农业生产服务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给予高度关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在这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如何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三农”工作之中需要我们予以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对策;安居镇

Abstract:

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productionandincreaseproductionandincomesoffarmerscannotbeseparatedfromtheagriculturaltechnologypromotion,andthequalityandeffectivenessofagriculturaltechnologypromotiongrassrootsagriculturalextensionsystemlargelydependsonimprovingandperfecting.AlthoughChina'sgrassrootsagriculturalservicesystemoncehadaglorioushistory,playedanimportantroleinpromotingthepopularizationof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inChinaandthedevelopmentandprosperityoftheruraleconomy.However,inrecentyears,withthedeepeningofthereformoftheruralsocialandrapiddevelopmentofthemarketeconomy,theexistingprimaryagriculturalextensionsystemsufferedunprecedentedplightandproblems,hasbeenseriouslyaffecteditsagriculturalproductionandservicefunctions,anurgentneedforthecommunitygivenattention.Atpresent,Chinaisinthecomprehensiveconstructionofawell-offsocietyinanall-roundway,speeduptheimportantstageinpromotingthesocialistmodernizationofagricultureandruraldevelopmentareincreasinglydependenton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progressandtheimprovementofthequalityofworkers,theprimary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playinbetweentheimportantroleofbridgeandlink.Howtoreformthegrassrootsagriculturalextensionsystem,popularizescientificknowledgeandtechnologyofagriculture,promote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achievementsintoimportantissuesneedtobecarefullystudiedanddiscussedtheworkofthe"threerural".

Keywords:

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system;Currentsituationandstrategy;Anjutown

1前言

1.1研究背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持。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环节,也是亟待加强的环节。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有一套健全的、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目前,全国以种植、畜牧、水产、农机等系统的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相应的科研部门、教学单位、行业协会、涉农企业为辅的多元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在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更是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指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它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

长期以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先进的适用于我国农业的新技术和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亟须解决。

针对这些情况,党中央、国务院于2012年2月1日出台了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将目光锁定在了农业科技上面,文件要求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这份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第9个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1.2研究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传播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建设的开局阶段,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农业科技推广研究拥有70多年历史,已经形成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

研究农业科技推广的成果最早出现在美国,但是早期的研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对农民采用技术行为分析以及推广活动的技术经济评价有了新的突破,加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给农业科技推广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农业科技推广问题的定性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不断增强。

中欧农业技术中心欧方主任约恩•德尔曼(2004)在丹麦奥尔胡斯农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借鉴了许多国内农业推广专家的研究成果,以大量的数据、事实,精辟地分析和论述了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历史、现状,特别是重点研究了行政干预问题,对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未来提出了诚恳的建议。

德国学者理查德•道丁(2007)从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行为科学、农业知识信息系统、农业生产咨询、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与评估等角度研究了西欧国家农业科技推广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建立以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农业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美国学者罗杰•史密斯(2009)根据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农产品市场形势、补贴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使不同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国家原有农业推广体系受到一定影响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既有的公共部门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使之重新获得活力;将公共部门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一分为二,不断提高商品化和私有化的比重等解决措施。

1.3.2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没有专门的农业科技推广研究机构,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学者才开始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研究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陈奇榕、陈兆育、林梅等(2008)提出了建立全国及全省性的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协调领导小组或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对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组织进行协调与领导,协调各部门针对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资金投入等方法,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具有指导意义。

王东升、程中文(2009)提出整合各种资源,建立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观点,即改组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站),将以经营活动为主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站)改制为农业科技企业或农业科技中介组织,原来的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站)承担的行政职能归属到农业厅(局)相应职能部门中去,借鉴美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的成功经验,建立以农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中心的做法,从组织体系角度进行了探讨。

范鹏、国鲁来、齐莉梅等(2010)从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将公共和非公共组织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同时纳入研究视角,并对日本的农业技术供给制度进行了分析。

同时,作者结合在中西部地区所作的深度案例分析,提出了在坚持公共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体制前提下,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这是中国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作为专题研究的一部力作,但其内容侧重于推广模式的研究。

1.4研究方案

1.4.1研究思路

根据本文研究特点和内容的要求,采取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运用所学的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知识原理,借鉴其他发达地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成功经验,结合安居镇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特点,采用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剖析问题与提出对策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出符合安居镇农技推广特点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1.4.2研究方法

①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以国内外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理论和实践为指导,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安居镇农技推广工作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农技推广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安居镇农技推广工作的改革创新措施。

②典型研究与一般研究相结合

先对三台县整体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进行大致调查分析,再以安居镇农业服务中心为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其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现状进行分析。

③对比分析方法

对安居镇基层农技推广模式与其他先进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归纳总结,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安居镇实际情况的农技推广运行新机制。

2研究内容

2.1测土配方肥

测土配方肥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

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2.2测土配方施肥原理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养分归还(补偿)学说、最小养分律、同等重要律、不可代替律、肥料效应报酬递减律和因子综合作用律等为理论依据,以确定没养分的施肥总量和配比为主要内容。

为了补充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施肥必须怀选用良种、肥水管理、种植密度、耕作制度和气候变化等影响肥效的诸因素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施肥技术体系。

2.2.1养分归还学说

作物产量的形成有40%~80%的养分来自土壤,但不能把土壤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分库”。

为保证土壤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容量和强度,保持土壤养分的携出与输入间的平衡,必须通过施肥这一措施来实现。

依靠施肥,可以把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土壤,确保土壤能力。

2.2.2最小养分律

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严重影响作物生长,限制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那种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因素,也就是最缺的那种养分(最小养分)。

如果忽视这个最小养分,即使继续增加其他养分,作物产量也难以再提高。

只有增加最小养分的量,产量才能相应提高。

经济合理的施肥方案,是将作物所缺的各种养分同时按作物所需比例相应提高,作物才会高产。

2.2.3同等重要律

对农作物来讲,不论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都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的,即缺少某一种微量元素,尽管它的需要量很少,仍会影响某种生理功能而导致减产,如玉米缺锌导致植株矮小而出现花白苗,水稻苗期缺锌造成僵苗,棉花缺硼使得蕾而不化。

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同等重要,不能因为需要量少而忽略。

2.2.4不可代替律

作物需要的各营养元素,在作物内都有一定功效,相互之间不能替代。

如缺磷不能氮代替,缺钾不能用氮、磷配合代替。

缺少什么营养元素,就必须施用含有该元素的肥料进行补充。

2.2.5报酬递减律

从一定土地上所得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步减少。

当施肥量超过适量时,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曲线模式,而呈抛物线模式了,单位施肥量的增产会呈递减趋势。

2.2.6因子作用律

作物产量高低是由影响作物生长发育诸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必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该限制因子的制约。

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和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施肥措施必须与其他农业技术措施密切配合,发挥生产体系的综合功能;另一方面,各种养分之间的配合作用,也是提高肥效不可忽视的问题。

2.3三种施肥模式效益对比

示范地点:

安居镇双井村

品种:

东单60垄距55厘米

土壤肥力状况:

碱解氮中等(118mg/kg)、有效磷偏低(8.04mg/kg)、有效钾偏低(74mg/kg)、有机质中等(1.745%)PH(7.21)

田间管理:

5月9日机械播种,底肥随种子一起播下,5月20日间苗,5月21日进行第一次人工铲地,6月27日结合铲趟进行追肥,10月3日进行收割。

2.施肥处理:

肥料

施肥

常规肥料

玉米专用肥

测土配方肥

底肥

过磷酸钙40Kg∕亩

玉米专用肥30Kg∕亩

玉米优化配方肥30Kg∕亩

追肥

尿素25Kg∕亩

玉米专用肥20Kg∕亩

玉米提苗攻苞优化配方肥20Kg∕亩

3.配方施肥区与常规施肥区玉米产量对比

项目

肥料

平均亩产量(Kg)

平均亩增产(Kg)

增产率(%)

投入产出比

常规肥料

467.9

————

————

1:

7.20

玉米专用肥

531.0

63.1

13.49

1:

10.62

测土配方肥

580.1

112.2

23.98

1:

11.60

从玉米产量调查中可以看出:

配方施肥区比常规施肥区亩增产96.10kg,增产率为13.9%。

4玉米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

肥料

亩产量(Kg)

亩产值(元)

亩化肥成本(元)

亩纯收入(元)

亩增收(元)

常规肥料

467.9

561.48

108.5

452.98

————

玉米专用肥

531.0

637.20

120.4

516.80

63.82

测土配方肥

580.1

696.12

115.8

580.32

127.34

从我们在虎庄镇双井村的示范可以看出,在施肥量不变的情况下,调整施肥品种、施肥比例,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96.1公斤/亩,亩增纯收入101.02元,杨家来是虎庄镇的种田大户(100亩),第一年我们进行了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比示范,以后各年他家玉米地全部按照我们的配方来进行施肥,年年获得大丰收,也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的农民按配方施肥。

5.增产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是配方施肥中增加了磷和锌的含量,因为春季地温较低,影响土壤有效磷的有效性,必需通过施磷肥来解决,另外我市旱田土壤不同程度缺锌,“花白苗”现象较普遍,已经成为土壤的限制因子,而施用硫酸锌使这一问题得以解决。

因此说我地区玉米生产在肥料投入上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实行“稳氮增磷固钾补锌”的原则,使养分平衡,配方施肥才能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Richardson,D.TheInternetandRuralandAgriculturalDevelopment,anIntegratedApproach.Rome:

FAD,2007

[2]Rivera,W.M.andW.Zip.ContractingforAgriculturalExtension,CaseStudiesandEmergingPractices.London:

CABIInternational,2007

[3]Chokier,J.InventionandEconomicGrowth.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8

[4]MichelM.Cornea,PuttingPeopleFirst:

SociologicalVariablesinRuralDevelopment,OxfordUniversity,2008

[5]Hayami,Y.andV.W.Ruttan.AgriculturalDevelopmentinInternationalPerspective.Baltimore,Md,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USA,2009

[6]杨映辉.中国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改革[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7]丁振京.中国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创新研究[D].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8

[8]郝建平等.农业科技推广原理与实践[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9]汤锦如.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农”结合推广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8

[10]聂德俊.应建立全方位多功能网络结构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J].农业科技管理,2009,

(1):

27~28

[11]刘志成,樊鑫萍.农村基层科技服务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技术经济,2008,(6):

29~31

[12]范定先.农技推广研究论文集[C].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3]苑鹏,国鲁来,齐莉梅等.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7

[14]苑鹏.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步伐[R].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经济专稿,2005,12

(2)

[15]刘志斌等.农业科技推广和技术经济效益评价[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6]陈进寿,郑庆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模式及借鉴[J].发展研究,2005,9

[17]祖康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8]王慧军.农业推广原理与技能[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9]翟雪凌,范秀荣.中国当前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思路[J].中国农技推广,2010:

34~35

[20]窦铁岭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3):

65~67

[21]杨小云.关于农村大学生就业与现代农业科技推广问题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

330-331.

[22]梁敏辉,吴磊.我国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集体经济研究,2007(05S):

165-166.

[23]马桂花.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

232-233.

[24]徐彬,里日斥,揭筱纹.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困境及新发展思路探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

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