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速记1.docx
《方剂学速记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速记1.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学速记1
剂名
组成配伍
功用主治
第一章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
麻黄汤
《伤寒论》
【君】麻黄
【臣】桂枝
【佐】杏仁
【佐使】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桂枝汤
《伤寒论》
【君】桂枝
【臣】白芍
【佐】生姜、大枣
【佐使】炙甘草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
【君】羌活
【臣】防风、苍术
【佐】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
【使】甘草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香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紫苏叶
【臣】香附子
【佐】陈皮
【佐使】炙甘草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小青龙汤
《伤寒论》
【君】麻黄、桂枝
【臣】细辛、干姜
【佐】白芍、五味子、半夏
【佐使】炙甘草
【功用】解表散寒,湿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止嗽散
《医学心悟》
【君】紫菀、百部
【臣】桔梗、白前
【佐】荆芥、陈皮
【佐使】炒甘草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正柴胡饮
《景岳全书》
【君】柴胡
【臣】防风
【佐】陈皮、芍药、生姜
【使】甘草
【功用】解表散寒。
【主治】外感风寒轻证。
微恶风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二、辛凉解表
银翘散
《温病条辨》
【君】银花、连翘
【臣】薄荷、牛蒡子、荆芥穗、淡豆豉
【佐】芦根、桔梗、竹叶
【佐使】生甘草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桑菊饮
《温病条辨》
【君】桑叶、菊花
【臣】薄荷、杏仁、桔梗
【佐】连翘、芦根
【佐使】生甘草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君】麻黄、石膏
【臣】杏仁
【佐使】炙甘草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
【君】柴胡、葛根
【臣】黄芩、羌活、白芷、石膏
【佐】芍药、桔梗、大枣
【使】甘草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升麻葛根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升麻
【臣】葛根
【佐】芍药
【使】炙甘草
【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
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lI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
三、扶正解表
败毒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羌活、独活
【臣】川芎、柴胡
【佐】前胡、枳壳、茯苓、桔梗、人参、生姜、薄荷
【佐使】甘草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参苏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紫苏叶
【臣】葛根
【佐】人参、半夏、前胡、茯苓、枳壳、桔梗、木香、陈皮
【佐使】炙甘草
【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
【君】麻黄
【臣】附子、细辛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1.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
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
2.暴哑。
突发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不语,或咽喉疼痛,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加减葳蕤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君】生葳蕤、苏薄荷
【臣】葱白、淡豆豉
【佐】桔梗、白薇、红枣
【使】炙甘草
【功用】滋阴解表。
【主治】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
第二章泻下剂
一、寒下
大承气汤
《伤寒论》
【君】大黄
【臣】芒硝
【佐】厚朴、枳实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君】大黄、丹皮
【臣】芒硝、桃仁
【佐】冬瓜仁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大陷胸汤
《伤寒论》
【君】甘遂
【臣】大黄、芒硝
【功用】泻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
伴见短气躁烦,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二、温下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君】大黄、附子
【臣】细辛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
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君】附子、大黄
【臣】芒硝、干姜
【佐】当归、人参
【使】甘草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麻子仁丸
《伤寒论》
【君】麻子仁
【臣】杏仁、白芍
【佐】枳实、大黄、厚朴
【佐使】蜂蜜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济川煎
《景岳全书》
【君】肉苁蓉
【臣】当归、牛膝
【佐】泽泻、升麻、枳壳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四、逐水
十枣汤
《伤寒论》
【君】甘遂
【臣】芫花、大戟
【佐】大枣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1.悬饮。
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水肿。
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五、攻补兼施
黄龙汤
《伤寒六书》
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当归、人参、桔梗、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第三章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君】柴胡(重用)
【臣】黄芩
【佐】人参、大枣、半夏、生姜
【使】炙甘草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热入血室证。
妇人中风,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
【君】柴胡
【臣】黄芩、大黄、枳实
【佐】芍药、半夏、生姜
【使】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君】青蒿、黄芩
【臣】竹茹、枳壳、半夏、陈皮
【佐】赤伏苓、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包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达原饮
《温疫论》
【君】槟榔
【臣】厚朴、草果
【佐】知母、白芍、黄芩
【使】炙甘草
【功用】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
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
二、调和肝脾
四逆散
《伤寒论》
【君】柴胡
【臣】白芍
【佐】枳实
【使】炙甘草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等。
逍遥散
《和剂局方》
【君】柴胡
【臣】白芍、当归
【佐】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
【使】炙甘草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痛泻要方
《丹溪心法》
【君】白术
【臣】白芍
【佐】陈皮
【佐使】防风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三、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君】半夏
【臣】干姜、黄芩、黄连
【佐】人参、大枣
【使】炙甘草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第四章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
白虎汤
《伤寒论》
【君】石膏
【臣】知母
【佐使】粳米、炙甘草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君】竹叶、石膏
【臣】麦冬、人参
【佐】半夏、粳米
【佐使】炙甘草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气短神疲,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二、清营凉血
清营汤
《温病条辨》
【君】犀牛角
【臣】生地、麦冬、玄参
【佐】竹叶心、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人营分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犀角地黄汤
《小品方》
【君】犀角
【臣】生地
【佐使】赤药、丹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1.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脉细数。
2.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3.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口因,大便色黑易解等。
三、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
【君】黄连
【臣】黄芩
【佐】黄柏、栀子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
小便黄赤,舌纽苔黄,脉数有力。
凉膈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连翘
【臣】黄芩、山栀仁、大黄、朴硝
【佐】薄荷、竹叶
【使】炙甘草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
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睡卧环宁,谵语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君】黄芩、黄连
【臣】牛蒡子、薄荷、连翘、僵蚕
【佐】玄参、陈皮、生甘草、板蓝根、马勃、桔梗
【佐使】升麻、柴胡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掀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
【君】金银花
【臣】当归尾、赤芍、没药、乳香、陈皮
【佐】白芷、浙贝母、防风、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
【佐使】甘草节、酒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红肿掀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四、清脏腑热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
【君】生地、木通
【臣】竹叶
【佐使】生甘草梢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
【君】龙胆草
【臣】黄芩、栀子
【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车前子
【佐使】柴胡、生甘草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
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
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左金丸
《丹溪心法》
【君】黄连
【使】吴茱萸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
胁肋疼痛,哺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苇茎汤
《外台秘要》
【君】苇茎
【臣】薏苡仁、(冬)瓜瓣
【佐】桃仁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胀。
【主治】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
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君】桑白皮
【臣】地骨皮
【佐使】炙甘草、粳米
【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
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清胃散
《脾胃论》
【君】黄连
【臣】生地、丹皮、升麻
【佐】当归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
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玉女煎
《景岳全书》
【君】石膏
【臣】熟地
【佐】麦冬、知母
【佐使】牛膝
【功用】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
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
亦治消渴,
消谷善饥等。
葛根芩莲汤
《伤寒论》
【君】葛根
【臣】黄芩、黄连
【使】炙甘草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
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芍药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君】黄芩、黄连
【臣】白芍、当归、槟榔、木香
【佐】大黄、官桂
【佐使】炒甘草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
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
黄腻,脉弦数。
白头翁汤
《伤寒论》
【君】白头翁
【臣】黄柏、黄连
【佐】秦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五、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
【君】青蒿、鳖甲
【臣】生地、知母
【佐】丹皮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清骨散
《证治准绳》
【君】银柴胡
【臣】知母、胡黄连、地骨皮
【佐】秦艽、青蒿、鳖甲
【使】甘草
【功用】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
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当归六黄汤
《兰室秘藏》
【君】当归、生地、熟地
【臣】黄芩、黄柏、黄连
【佐】黄芪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第五章祛暑剂
清络饮
《温病条辨》
【君】鲜银花、鲜扁豆花
【臣】西瓜翠衣、丝瓜皮
【佐使】鲜荷叶边、鲜竹叶心
【功用】祛暑清热。
【主治】暑伤肺经气分轻证。
身热口渴不甚,头目不清,昏眩微胀,舌淡红,苔薄白。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香薷
【臣】厚朴
【佐】白扁豆
【使】酒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
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六一散
《黄帝索问宣明沦方》
【君】滑石
【臣】甘草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
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桂苓甘露散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君】滑石
【臣】石膏、寒水石
【佐】茯苓、白术、泽泻、官桂、猪苓
【使】炙甘草
【功用】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主治】暑湿证。
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及霍乱吐下。
清暑益气汤
《温热经纬》
【君】西瓜翠衣、西洋参
【臣】荷梗、石斛、麦冬
【佐】黄连、竹叶、知母
【佐使】甘草、粳米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
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
虚数。
第六章温里剂
一、温中祛寒
理中丸
《伤寒论》
【君】干姜
【臣】人参
【佐】白术
【佐使】炙甘草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脾胃虚寒证。
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
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小建中汤
《伤寒论》
【君】饴糖
【臣】桂枝、白芍
【佐】大枣、生姜
【佐使】炙甘草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舌淡苔白,脉细弦。
吴茱萸汤
《伤寒论》
【君】吴茱萸
【臣】生姜
【佐】人参
【使】大枣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四逆汤
《伤寒论》
【君】生附子
【臣】干姜
【佐使】炙甘草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回阳救急汤
《伤寒六书》
熟附子、干姜、人参、炙甘草、白术、肉桂、陈皮、五味子、茯苓、制半夏
【功用】回阳固脱,益气生脉。
【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
四肢厥冷,神衰欲寐,恶寒蜷卧,吐泻腹痛,口不渴,甚则身寒战栗,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
三、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君】当归、桂枝
【臣】白芍、细辛
【佐】通草
【使】炙甘草、大枣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
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君】熟地、鹿角胶
【臣】肉桂、炮姜炭
【佐】白芥子、麻黄
【使】生甘草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
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第七章补益剂
一、补气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人参
【臣】白术
【佐】茯苓
【使】炙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人参、白术、茯苓
【臣】白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
【佐】砂仁
【佐使】桔梗、炒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呜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君】黄芪
【臣】人参、炙甘草、白术
【佐】陈皮、当归
【使】升麻、柴胡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生脉散
《医学启源》
【君】人参
【臣】麦冬
【佐】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
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于舌燥,脉虚细。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君】黄芪
【臣】白术
【佐】防风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汗出恶风,面色胱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
【君】白术、山药
【臣】人参、苍术、车前子、白芍
【佐】陈皮、芥穗、柴胡
【使】甘草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胱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二、补血
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君】熟地
【臣】当归
【佐】白芍、川芎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君】黄芪
【臣】当归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归脾汤
《正体类要》
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炙甘草、茯苓、生姜、远志、酸枣仁、大枣、木香、龙眼肉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矗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八珍汤(八珍散)
《瑞竹堂经验方》
【君】人参、熟地
【臣】白术、茯苓、当归、白芍
【佐】川芎
【使】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炙甘草汤(复脉汤)
《伤寒论》
【君】生地、
【臣】阿胶、麦冬、胡麻仁、人参、炙甘草、大枣
【佐】桂枝、生姜、清酒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
脉结代,心动悸,虚赢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痿。
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六味地黄丸(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君】熟地
【臣】山萸肉、淮山药
【佐】泽泻、丹皮、茯苓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左归丸
《景岳全书》
【君】熟地
【臣】山茱萸、山药、枸杞、鹿角胶、龟板胶
【佐】菟丝子、川牛膝
【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