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培训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8328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玉米培训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麦玉米培训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麦玉米培训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麦玉米培训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麦玉米培训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麦玉米培训材料.docx

《小麦玉米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玉米培训材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麦玉米培训材料.docx

小麦玉米培训材料

计农结合培训材料

四大怀药无公害栽培技术

无公害怀药是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安全标准和栽培技术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怀药。

并且,怀药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其它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的含量控制在法定允许限量之内,要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发展无公害怀药,重点是把好生产基地选择与改善,种植过程无害化,农产品残留毒物检测“三关”,抓好产地环境、品种选用、培育壮苗、健身栽培、病虫防治、质量检测“六大环节”。

总的来说就是采取无公害怀药生产技术措施,使基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

地块选择与播种

第一是选择好环境条件,确保无公害怀药生产的基本要求。

1、作为生产无公害怀药地块的立地条件,应该是离工厂、医院等三公里以外的无公害污染源区。

2、种植地块应排灌方便,灌溉水质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3、种植地块的土壤应土层深厚肥沃,结构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

4、基地面积具有一定规模,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

  第二是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创造利于怀药生长环境。

1、改善怀药生产条件:

改善怀药生产条件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完善田间水利设施,健全排灌系统。

二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具有团粒结构。

三是健全田间道路网络,便于机械化作业。

2、要建立农田轮作制度3、利用农业设施来改善生态条件。

4、清洁田园,改善生态条件。

第三是健全栽培管理措施,提倡“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逆性和抗病虫能力。

1、选用良种。

2、进行种子消毒。

3、适期播种。

4、培育壮苗。

大田种植与管理

  1、根据土壤类型不同,种植不同怀药。

2、精细整地。

3、定植:

根据不同品种要求,合理密植。

4、中耕、除草、培土。

5、病虫害防治

 灌溉基本原则与方法

  

(一)、基本原则

  1、沙土壤经常灌,粘壤土要深沟排水。

低洼地“小水勤浇”,“排水防涝”。

  2、看天看苗灌溉。

晴天、热天多灌,阴天、冷天少灌或不灌,叶片中午不萎蔫的不灌,较度萎蔫的少灌,反之要多灌。

  暑夏浇水必须在早晨九点前或傍晚五点之后进行,避免中午浇水。

若暑夏中午下小雷阵雨,要立即进行灌水。

  3、根据不同怀药及生长期需水量不同进行灌溉。

  

(二)、灌溉方法

  1、沟灌:

沟灌水在土壤吸水至畦高1/2-2/3后,立即排干。

夏天宜傍晚后进行。

2、浇灌:

每次要浇足。

施肥基本原则与方法

  

(一)、施肥原则

  1、选用腐熟的厩肥、堆肥等有机肥为主,辅以矿质化学肥料。

禁止使用城市垃圾肥料。

  2、合理施用氮肥。

  

(二)、施用方法

  1、基肥、追肥

  a、氮素肥70%作基肥,30%作追肥。

  b、有机肥、矿质磷肥、草木灰全数作基肥,其它肥料可部分作基肥。

  c、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后作基肥。

  2、追肥按“保头攻中控尾”进行。

  3、注意事项

  a、看天追肥:

温度较高、南风天多追肥,低温刮北风要少追肥或不追肥。

  b、追肥应与人工浇灌、中耕培土等作业相结合,同时应考虑天气情况,土壤含水量等因素。

  4、根外追肥(叶面肥)

(三)、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改良

无公害怀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怀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无公害怀药生产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防治原则:

一是培育和选用抗(耐)病虫品种,调节怀药生育期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怀药对病虫的抵抗能力;二是防止新的病虫侵入,对已有的病虫采取压低越冬技术、切断传播途径等手段,防止病害侵染,或将虫害消灭于严重为害之前;三是栽培管理,改善大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怀药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发育的环境条件。

  

(一)、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采取健身栽培、合理轮作等一套农业措施,提高怀药抗逆性,减轻病虫为害。

  

(二)、物理防治

  通过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但有利于或无碍于怀药生长的生态条件的防治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有害微生物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

(四)、化学防治。

无公害怀药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是防治怀药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爆发时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既要防治病虫为害,又要减少污染,使上市怀药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生产过程中全面禁止使用的农药

  甲胺磷、呋喃丹、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甲拌磷(3911)甲基异柳磷、五氯酚钠、杀虫脒、三氯杀螨醇等农药,包括含上述成分的混配制剂。

  下面是部分禁止使用农药品种及替代农药品种。

  禁止使用甲胺磷,推荐替代农药:

阿维菌素、Bt、氟虫腈、杀虫胺、毒死蜱、灭蝇胺、喹硫磷、虫酰肼(米满)等。

  禁止使用呋喃丹(克百威),推荐替代农药:

辛硫磷、米乐尔、毒死蜱、农地乐等。

  禁止使用久效磷,推荐替代农药:

辛硫磷、毒死蜱、Bt、百树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氟虫腈等。

  禁止使用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推荐替代农药:

阿维菌素、Bt、毒死蜱、百树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氟虫腈等。

  禁止使用对硫磷(1605、乙基对硫磷),推荐替代农药:

阿维菌素、毒死蜱、Bt、百树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水胺硫磷、氟虫腈等。

  禁止使用甲拌磷(3911),推荐替代农药:

辛硫磷、米乐尔、毒死蜱、农地乐等。

  禁止使用甲基异柳磷,推荐替代农药:

辛硫磷。

  禁止使用氧化乐果,推荐替代农药:

吡虫啉。

  

 

计农结合培训材料

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

根据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分为三种类型,即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

我县以种植半冬性小麦为主。

小麦的一生经历着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拨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过程。

小麦的根、茎、叶、蘖、穗和籽粒等器官就在各生育过程中有序地分化形成和发育,完成一个完整的生育世代。

小麦从种子萌发至新种子成熟,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穗数、粒数、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形成与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生长阶段。

1、营养生长阶段(小麦从播种出苗至分蘖越冬):

时间从10月下旬到2月上旬。

这一时期主要生长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称为营养生长阶段。

品种适期播种,约经7天左右出苗,幼苗进入3叶期麦苗开始分蘖和发生次生根。

在冬前,主茎出生5-6片叶,发生2-3个分蘖,4-6条次生根,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麦苗地上部生长缓慢或停止,进入越冬期。

营养生长阶段是小麦生产中争早苗、全苗、壮苗,促进冬前分蘖和发根,奠定穗数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壮秆大穗打基础的时期。

2、营养生殖生长阶段(从返青拨节至孕穗阶段):

时间从2月上旬到4月中旬。

这一时期是小麦根、茎、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穗的分化和发育也主要在这一时期完成。

半冬性品种在5叶期开始幼穗分化。

当日平均降至3℃以下进入越冬期。

到翌年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3℃以上,麦苗明显恢复生长,进入返青期;随着温度上升,麦苗同化作用加强,根、茎、叶、蘖的生长量不断增加,幼穗继续分化发育,至拨节期植株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生长中心明显转向麦穗和茎杆;分蘖达高峰值(拨节前15天)并开始向两极分化后,冬前早生低节位分蘖迅速生长向成穗方向发展,春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渐次死亡,幼穗由拨节前的小穗分化为主转向拨节后的小花分化为主。

至孕穗期小花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可孕小花数可决定。

因此,营养生殖生长阶段是培养合理群体,巩固穗数,形成壮秆,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也是为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

3、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至灌浆成熟):

时间从4月中旬到6月上旬。

小麦抽穗后,麦株开花受精形成的籽粒和灌浆成熟,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趋于停止,此为生殖生长阶段。

此阶段是决定结实粒数、籽粒重量和品质的重要时期,是籽粒产量的最终决定期。

养根保叶、延长后期绿色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生产效率,是增加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二、小麦高产关键技术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是指通过降低群体起点,生育前期促进早发壮苗;中期减少无效生长,控制最高茎蘖数,提高成穗率,保花增粒;后期扩大物质生长积累量,提高粒重,培育高光效群体。

通过技术措施,从面实现高产目标。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以提高茎蘖成穗率为中心,关键技术包括选用良种、控制播量、培育壮苗、高效施肥、抗逆应变等五方面。

(一)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是最直接有效的增产措施。

适合我县种植的有:

温麦18、温麦19、豫麦49-198、焦麦668、周麦18、周麦22、矮抗58等。

(二)控制播量

降低基本苗,可以明显提高茎蘖成穗率、每亩穗数和千粒重,达到高产群体质量优化产量结构的各项调控指标,同时有利于培育健壮个体,使穗后功能叶面积提高并配置合理,从而提高群体后期光合效率和光合强度,增加物质生产积累量。

基本苗数根据品种、播期、肥力和产量水平等决定,一般高产攻关田,基本苗应控制在12-15万株,大面积生产上基本苗数控制在18-20万左右。

基本苗数确定后,群体质量栽培的播量依据种子的千粒重、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等计算。

每亩播种量(公斤)=

计划每苗基本苗数(万)×千粒重

种子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

(三)培育壮苗

在基本苗数较低的基础上培育健壮个体,主要措施有三点:

1、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条件。

它不仅是达到全苗壮苗的关键,也是小麦健壮生长发育、培育壮秆大穗,达到正常成熟的基本保证。

通过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条件,使麦苗在越冬前生长一定数量的分蘖和次生根,形成壮苗越冬,为安全越冬和足穗、大穗奠定基础,因此适期播种是提高小麦单产的有效措施。

播种太早,苗期温度高,幼苗窜高徒长,抗寒能力显著减弱,冻害严重,春后生长迟缓,不利高产;播种过晚,气温低,出苗迟,冬前生长时间短,苗小苗弱,有效分蘖期短,产量不高。

一般来说,我县最佳播期为10月10日左右。

2、多效唑拌种。

正确使用多效唑拌种,不但可以促根增蘖、出叶快、叶色深,而且可以降低株高,缩短、增粗基部节间,提高充实度,一般每公斤麦种用15%多效唑粉剂0.5-1克干拌。

3、扩行条播。

扩大行距,有利于提高播种均匀度,改善行间通风透光条件,在足穗的基础上,提高分蘖成穗率,协调穗、粒、重的发展,丰产方行距应扩大到25-30公分。

(四)高效施肥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小麦一生中要从土壤中吸取氮、磷、钾、硫、钙、镁、铜、锰、钴等十几种元素,其中吸收量最多,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氮、磷、钾三要素。

一般每生产100公斤籽粒产量需施纯氮4.5公斤,五氧化二磷2.3公斤,氧化钾2.8公斤。

据有关单位研究,小麦一生中对氮、磷、钾的吸收有两个高峰:

第一高峰在分蘖到越冬始期(12月中下旬),吸收的强度最大,满足这一高峰的需要,就可以为每亩穗数打好基础;第二高峰在拨节孕穗期,吸收的数量最多,满足这一高峰的需要,就可以增加每穗粒数,同时为粒重打下基础。

因此要获得小麦高产,必须保证足够的氮、磷、钾供应,并掌握最佳施肥期。

根据氮易吸收、磷易固定、钾易移动的特点,高效施肥期为:

氮肥为前期(基肥+壮蘖肥)和拨节孕穗期(拨节肥+剑叶肥+叶面肥);磷肥以基施为主,中后期叶面肥为辅;钾肥以基施和拨节期为宜。

对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调节,氮肥是最活跃的因子,施氮量和运筹比例对群体质量影响很大。

而磷、钾肥主要是量的满足、运筹较为简单,一般磷肥大多基施,钾肥分基肥和拨节肥各半为宜,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氮肥运筹应围绕提高成穗率、结实率数、粒重,比例为基苗肥占50-60%,基肥不足则用壮蘖肥;追肥占40-50%,具体包括:

拨节肥25-30%,剑叶肥5-10%,平衡肥10%。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随着小麦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耕作环境的不断变化,麦田杂草及病虫发生了型相变化,所以对病虫害要在综合治理上下功夫,采用农艺防治,化学防治,改进施药技术相结合,以提高防效,控制病虫草害,确保群体质量栽培的高产目标的实现。

 

计农结合培训材料

怀牛膝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怀牛膝为四大怀药之一,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叶均可入药,但以根为主。

《图经本草》中说:

“牛膝生河内川谷及临朐,今江淮闽粤、关中有之,然不及怀州者为真”。

从怀牛膝的功用主治来讲有其独特的医疗功能。

它既是活血化淤的主药,又是引经之药,还是治疗某些疑难病症的特效良药。

1选地

怀牛膝的地块选择,要远离城市、工矿企业、村庄公路等人口密集地区。

1.1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毒元素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镉含量≤0.3毫克/千克,汞含量≤0.3毫克/千克,,砷含量≤30毫克/千克,,铅含量≤300毫克/千克,铬含量≤200毫克/千克,铜含量≤100毫克/千克。

1.2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合物、TSP的小时值应均不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GB3095—1996)二级标准。

1.3灌溉用水的指标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地下水PH值6.90—6.85,总硬度(CaCO3)274—352mg/L,氯化物(Cl)69.9—75.4mg/L,高锰酸钾指数1.86—2.64mg/L,氨氮0.9—0.10mg/L,硝酸盐0.08—0.09mg/L,六价铬0.002—0.003mg/L。

1.4土壤类型以两合土、沙壤土为宜。

要求土层深厚,养分含量高,保水肥力较强,排灌条件良好。

地下水位在2米以下,土壤PH值以6.8-7.2为宜。

前茬忌山药、豆类、油类等作物。

2整地

2.1地块选好以后,应在6月中旬以前做好施肥耕翻。

一般每亩施三元复合肥100公斤,饼肥10公斤(以香油饼为最好),优质农家肥3000-5000kg。

重茬地要增施底肥,禁用硝态氮肥、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医院垃圾和粪便。

2.2耕翻深度要求50-60厘米。

先挖一宽度不少于50厘米深沟槽,从第二沟槽开始,随翻随将土填入前一沟槽内,并分层均匀撒施基肥,上少下多合理分布,直至耕翻完毕。

2.3播种前6-8天,将晒垡的地平整、浇灌塌墒,随后打埂做畦待种。

3选种播种

3.1主栽品种有怀牛膝1号(核桃纹)、怀牛膝2号(风筝棵)两种,任选其一。

3.2播前对种子进行晒种1-2天,或将种子浸泡于20℃温水中24小时左右捞出沥干,拌细砂播种。

3.3最佳播期为7月上、中旬。

3.4条播法,先按15—20cm的行距划行,沟深1.5cm把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后压实,播量0.7kg/亩。

撒播法,把种子按1kg/亩均匀撒入,浅耙1遍,混拌土中,稍加镇压,保持湿润,3天后可用小水浇一次,有喷灌条件的喷灌最好。

4田间管理

4.1当苗高5-8cm时,结合松土除草,按株距6-7cm左右间苗。

当苗高12-15cm,按株距14-15cm定苗。

因病虫危害,间苗不可过早。

间苗时应注意剔除过高、过低苗、病苗。

4.2定苗前后进行中耕除草1-2次,结合浅锄松土,将表土内的侧根锄断,有助于主根生长。

4.3追肥一般分两次进行,前期追苗肥15-20kg/亩,后期追根肥30-40kg/亩,以追施尿素为主,若基肥充足时,可不追肥。

4.4应根据牛膝生长情况,适时选择浇灌,一般不宜多浇。

4.59月6日前后时,进入花期,及时割掉花穗,9月中旬时再割除一次,以免徒耗养分。

5病虫害防治

在怀牛膝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本着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为原则,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5.1白锈病:

防治方法a、消除菌源,收集田间病残株及落叶,集中烧毁;b、合理轮作,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不与苋科植物轮作;c、喷药防治,喷1:

1:

100倍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3次,或用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喷雾,也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雾,每7天喷洒1次,连喷1-2次。

5.2叶斑病:

防治方法:

在发病初期喷等量式波尔多液120倍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每10天喷洒1次,连喷1-2次。

5.3根腐病:

农业防治方法是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也可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防治,每7—10天喷洒1次,连喷1-2次。

5.4地下害虫:

防治方法:

a.人工捕杀;b.毒饵防治:

将鲜草切成小段,用50%辛硫磷乳油0.5kg拌成毒饵诱杀;或用浸了敌百虫药液的泡桐叶傍晚放在田间诱杀;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克,加少量水拌炒过的麸皮5公斤,于傍晚撒施;40—50%乐果乳油100毫升兑水5公斤拌50公斤炒至糊香的饵料(麦麸、豆饼或玉米碎粒等),每隔2—3米刨一个碗口大的坑,放一撮毒饵后覆土,每亩用饵料1.5—2公斤,安全间隔期为7—10天。

5.5银纹夜蛾:

幼虫3龄前喷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1000倍喷雾。

6采收与加工

6.1“立冬”到“小雪”(即11月的上旬末下旬初)为收获采收时间。

6.2先将茎叶割掉,留10-15cm的茎叶,刨根要求刨深、刨全,不要刨断,采挖时从地一端开始,然后顺次挖,保证牛膝完整无损,亦可用机刨,使用燕尾犁松土拔出,以加快收获进度。

 

计农结合培训材料

怀菊花GAP规范化种植技术

1怀菊花GAP产品的定义

怀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为菊科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手。

怀菊花GAP产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物质或允许限量使用的化学合成物质,按中药材GAP要求制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采收、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GAP要求和国家药典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的中药材。

2种植技术

2.1选地整地

选择与其生态条件相适宜的干燥向阳背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地,栽培前每亩施圈肥3000kg作基肥,翻入土内,有条件的地方,可每亩施圈肥4000—5000kg,过磷酸钙50kg,豆饼50kg撒匀,深翻30cm,耙细整平。

扦插的苗床,应选地势平坦,排水较好的地块,翻耕,耙细,整平后,再掺入适量的清洁细河沙使地表含沙量达40%左右,然后压实待插。

2.2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

分两种。

一种是在当年收割后,将选好的种菊留根不动(温度低的地方可用草粪盖住,保护过冬),翌春的谷雨前后,新苗高约15cm时,将老墩刨出,顺其自然长势带根分成单株,选健壮者,栽植穴内。

另一种是菊花收割后,挖出部分根,放在一处摆开,上盖土6cm,再盖上草粪,保护过冬,翌年清明前后取出,按行株距均为50cm分株挖穴栽种,穴深13—16cm,穴直径大小视种根大小而定,每穴1—2株,栽后浇水。

栽的时间要掌握好,过早,根嫩易断,气温低,生长慢;过晚则温度高,成活率低,分枝少,产量低。

6.2.2扦插繁殖:

在4—5月进行,选用粗壮,没有病虫害的新枝作插条,取其中段截成10—13cm长,下端剪口接近腋芽,削成马耳形斜面。

摘除下部叶片,保留上部叶片,斜插苗床,深为插条的2/3。

插后浇水,覆土压实。

插时苗床不宜过湿,过湿扦插后容易死苗。

扦插前先在苗床上开沟,沟距16cm,深6cm,将插条按8cm株距排入沟中,插条上端露出土面3cm左右,保持湿润。

避免阳光直射,一般20天左右能生出新根。

待吐出2—3片新叶后选阴天或晴天傍晚,将新的扦插苗带土块由苗床中起出,移植到大田。

用此法繁殖,成活率高。

2.3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既要做到及时而又充分地满足菊花生长发育,对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和养分的要求,又要综合利用种种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调控菊花的生长发育,使怀菊花的生长发育朝着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补苗、蹲苗。

怀菊花栽植后10天左右,即可成活返青,若有缺苗应及时补栽,苗期应多锄少浇水,促根系下扎控制地上部徒长。

中耕培土。

菊花苗栽植后,选晴或阴天土壤湿度不大时及时中耕松土,防水分蒸发和土地板结。

“小暑”前后(待植株长高至33cm左右时)结合追肥进行培土、封垄,以防倒伏。

打顶摘心。

打顶可抑制徒长,使主茎粗壮,减少倒伏,并使菊花分枝多,增加花蕾,提高产量,打顶的时间可根据种植的早晚和枝条的长度而灵活掌握,一般菊花一生打顶3次,第一次在“芒种”前后,植株高20cm以上时,选晴天摘除主干顶芽,使其高矮一致,促侧枝生长,个别不足20cm的可等它长高后再打顶;第二次在“小暑”前后摘除第一次打顶后长出的长20cm以上的侧枝顶芽,促更多分枝生长;第三次在“秋分”前进行,只需摘心,促其多结花。

追肥。

菊花根系发达,根部入土较深,细根多,吸肥力强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进行追肥,第一次在菊花栽植成活后,浇粪水肥一次大约1000kg/亩;第二次在菊苗分枝后现蕾之间,结合打顶培土施稍浓人畜粪尿1500—2000kg/亩,或者用腐熟油饼500—1000kg/亩,或用腐熟蚕砂500—1000kg/亩加水浇施,以促进分枝和孕蕾;第三次施肥在现蕾初期,大约7月中旬至8月份,每亩用硫酸铵10kg加入畜粪尿1500—2000kg浇施,同时可用2%浓度的过磷酸钙,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实行根外追肥,以促进多结蕾开花,花期整齐,开花质量高。

根据情况适时补充微肥,如锌、硼等可采用叶面喷施,每次施肥浓度要根据田间湿度来稀释。

排灌。

菊花喜湿润,怕涝,春季要少浇水,防止幼苗徒长,保证成活即可;6月下旬以后,一般天气干旱,要经常浇水;特别是孕蕾期(9月下旬)前后,不能缺水,追肥后要及时浇水;夏季大雨连绵季节要注意排水,地上不能积水,防止烂根。

3病虫害防治

必须注意掌握怀菊花病虫害的发生及受害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综合防治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综合防治的方法及其它有效的生态手段,提高菊花自身的保健水平,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应采用国家相关法规规定和菊花GAP实施方案制定所使用的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尽量不施农药或少施农药,以保证菊花的质量和安全,做到既控制病虫害的危害又不降低菊花的品质,做到无公害生产。

3.1斑枯病。

是菊花常见的叶部病害,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高温多湿气候和低洼粘重土壤栽种的尤为严重,首先,发病在植株下部,叶片出现紫褐色斑点,斑点扩大直至叶片枯死,后逐步上移整个植株,仅剩顶端未展叶。

防治方法:

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土地,雨后注意及时排除积水,并用井水降温,松土去湿;不重茬栽植;选择无病虫害健壮植株留作种苗,并在栽植前进行种苗药液浸泡处理;提前喷洒波尔多液或甲基托布津药液预防;发病初期喷洒等量式100倍波尔多液或500倍代森锰锌液进行防治,每7天喷洒一次,连喷3—5次;收获后,烧毁病株。

3.2菊天牛。

5—7月发生。

成虫产卵前将菊花茎稍咬成一圈小孔,产卵其中,不久茎稍枯萎下折。

幼虫孵化后蛀入茎内,向下蛀食直到根部,有时在被害的茎秆分枝处折裂,愈合后呈微肿大的结节,被害枝不能开花或整枝枯死。

防治方法:

用人工捕捉成虫和清除卵块烧掉;剪除虫茎,发现菊花茎稍萎焉下垂时,每5天检查一次,将被害稍断茎以下6.5cm处剪除,集中处理杀灭其幼虫;严重时可喷洒辛硫磷液防治,每10天喷洒一次,连喷2—3次。

3.3菊瘿蚊。

以幼虫在植株叶腋处,顶端生长点和上部嫩叶危害,形成绿色或紫绿色,上尖下圆的桃形虫瘿(每虫瘿有红色或大红色幼虫1—25头)危害严重时虫瘿累累,叶片变形,菊苗枯死,重新发苗或植株生长缓慢,矮化畸形,影响座蕾和开花。

防治方法:

栽种大田菊花要远离虫源;移栽时结合打顶摘除虫卵;清除菊田周围菊科杂草;当田间虫瘿量较大时,可选用低毒,内吸性好或渗透性强的药剂(吡虫啉、乐斯本等)进行防治,每7天喷洒一次,连喷2—3次;加强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在害虫发生后期,当天敌昆虫数量大时,不要盲目使用化学药剂,以保护天敌。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