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1829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docx

《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docx

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换热器的设计

 

姓名:

班级:

学院: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1.1概述………………………………………………………………3

1.2.换热器设计任务书………………………………………………3

1.3换热器的结构类型………………………………………………4

1.4换热器材质的选择………………………………………………6

1.5设计方案简介……………………………………………………7

2.1设计参数…………………………………………………………10

2.2计算总传热系数…………………………………………………10

2.3工艺结构尺寸……………………………………………………11

2.4换热器核算………………………………………………………13

2.4.1.热流量核算………………………………………………13

2.4.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5

3.1设计结果一览表…………………………………………………17

3.2主要符号说明……………………………………………………18

4.1设计心得…………………………………………………………18

5.1参考文献…………………………………………………………19

 

1.1概述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

一种流体在关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

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

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

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

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

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1.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2.1处理能力:

356000kg/h的混合气体

1.2.2.设备形式:

列管式换热器

1.2.3.操作条件

1.2.4混合气体:

入口温度103°C出口温度42°C

1.2.5冷却介质:

自来水入口温度21°C出口温度32°C

1.2.6允许压降:

不大于100Kpa

1.2.7混合气体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90kg/m3粘度1.5*10-5pa.s

比热容3.297kj/(kg.°C)导热系数0.0279W/m.°C

1.2.7选择适宜的列管换热器并核算

1.2.7.1传热计算

1.2.7.2管,壳程流体阻力的计算

1.2.7.3计算结果表

1.2.7.4总结

1.3换热器的结构类型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生产规模、物料的性质、传热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换热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按用途它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可分为三大类:

混合式、蓄热式、间壁式。

1)间壁式换热器又称表面式换热器或间接式换热器。

在这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互不接触,热量从热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冷流体。

该类换热器适用于冷、热流体不允许直接接触的场合。

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广泛,形式繁多。

将在后面做重点介绍。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又称混合式换热器。

在此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相互接触,相互混合传递热量。

该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适用于冷、热流体允许直接接触和混合的场合。

常见的设备有凉水塔、洗涤塔、文氏管及喷射冷凝器等。

2)蓄热式换热器又称回流式换热器或蓄热器。

此类换热器是借助于热容量较大的固体蓄热体,将热量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

当蓄热体与热流体接触时,从热流体处接受热量,蓄热体温度升高后,再与冷流体接触,将热量传给冷流体,蓄热体温度下降,从而达到换热的目的。

此类换热器结构简单,可耐高温,常用于高温气体热量的回收或冷却。

其缺点是设备的体积庞大,且不能完全避免两种流体的混合。

工业上最常见的换热器是间壁式换热器。

根据结构特点,间壁式换热器可以分为管壳式换热器和紧凑式换热器。

3)紧凑式换热器主要包括螺旋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4)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了广泛使用的列管式换热器以及夹套式、套管式、蛇管式等类型的换热器。

其中,列管式换热器被作为一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在许多工业部门被大量采用。

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牢固,能承受高温高压,换热表面清洗方便,制造工艺成熟,选材范围广泛,适应性强及处理能力大等。

这使得它在各种换热设备的竞相发展中得以继续存在下来。

使用最为广泛的列管式换热器把管子按一定方式固定在管板上,而管板则安装在壳体内。

因此,这种换热器也称为管壳式换热器。

常见的列管换热器主要有固定管板式、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浮头式和U形管式等几种类型。

1.4换热器制材的选择

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换热器各种零、部件的材料,应根据设备的操作压力、操作温度。

流体的腐蚀性能以及对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等的要求来选取。

当然,最后还要考虑材料的经济合理性。

一般为了满足设备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即从设备的强度或刚度的角度来考虑,是比较容易达到的,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有时往往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这方面考虑不周,选材不妥,不仅会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而且也大大提高设备的成本。

至于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是与换热器的具体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换热器常用的材料,有碳钢和不锈钢。

1.4.1.1碳钢

价格低,强度较高,对碱性介质的化学腐蚀比较稳定,很容易被酸腐蚀,在无耐腐蚀性要求的环境中应用是合理的。

如一般换热器用的普通无缝钢管,其常用的材料为10号和20号碳钢。

1.4.1.2不锈钢

奥氏体系不锈钢以1Crl8Ni9Ti为代表,它是标准的18-8奥氏体不锈钢,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冷加工性能。

正三角形排列结构紧凑;正方形排列便于机械清洗;同心圆排列用于小壳径换热器,外圆管布管均匀,结构更为紧凑。

我国换热器系列中,固定管板式多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浮头式则以正方形错列排列居多,也有正三角形排列。

 (A)

 (B)

(C)

 

(D)

(E)

换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

(A)正方形直列(B)正方形错列(C)三角形直列

(D)三角形错列(E)同心圆排列

1.3.2管板

管板的作用是将受热管束连接在一起,并将管程和壳程的流体分隔开来。

管板与管子的连接可胀接或焊接。

胀接法是利用胀管器将管子扩胀,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靠管子与管板间的挤压力达到密封紧固的目的。

胀接法一般用在管子为碳素钢,管板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设计压力不超过4MPa,设计温度不超过350℃的场合。

1.5设计方案简介

1.5.1换热器类型的选择

根据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以下根据本次的设计要求,介绍几种常见的列管式换热器。

1.5.1.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这类换热器如图1-1所示。

固定管办事换热器的两端和壳体连为一体,管子则固定于管板上,它的结余构简单;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最多,比较紧凑;由于这种结构式壳测清洗困难,所以壳程宜用于不易结垢和清洁的流体。

当管束和壳体之间的温差太大而产生不同的热膨胀时,用使用管子于管板的接口脱开,从而发生介质的泄漏。

1.5.1.2U型管换热器

U型管换热器结构特点是只有一块管板,换热管为U型,管子的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其管程至少为两程。

管束可以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型环热管由温差时,不会产生温差应力。

U型管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只有一块管板,密封面少,运行可靠;管束可以抽出,管间清洗方便。

其缺点是管内清洗困难;哟由于管子需要一定的弯曲半径,故管板的利用率较低;管束最内程管间距大,壳程易短路;内程管子坏了不能更换,因而报废率较高。

此外,其造价比管定管板式高10%左右。

1.5.1.3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如下图1-3所示。

其结构特点是两端管板之一不与外科固定连接,可在壳体内沿轴向自由伸缩,该端称为浮头。

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是党环热管与壳体间有温差存在,壳体或环热管膨胀时,互不约束,不会产生温差应力;管束可以从壳体内抽搐,便与管内管间的清洗。

其缺点是结构较复杂,用材量大,造价高;浮头盖与浮动管板间若密封不严,易发生泄漏,造成两种介质的混合。

1.5.1.4填料函式换热器

填料函式换热器的结构如图1-4所示。

其特点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采用填料函密封。

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产生因壳壁与管壁温差而引起的温差应力。

填料函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较浮头式换热器简单,制造方便,耗材少,造价也比浮头式的低;管束可以从壳体内抽出,管内管间均能进行清洗,维修方便。

其缺点是填料函乃严不高,壳程介质可能通过填料函外楼,对于易燃、易爆、有度和贵重的介质不适用。

2.1设计参数

混合气体的定性温度:

水的定性温度:

定性温度下流体的物性

ρ(kg/m3)

C[kJ/(kg··℃)]

μ(Pa·s)

λ(W/m·℃)

混合气体

90

3.297

0.015

0.0279

996.9

4.178

0.9027

0.608

2.2计算总传热系数

2.2.1热流量的计算

Qo=m0cp0Δt0=

2.2.2冷却水的用量

2.2.3计算传热面积

求传热面积需要先知道K值,根据资料查得煤油和水之间的传热系数在350W/(㎡·℃)左右,先取K值为300W/(㎡·℃)计算

由Q=KA△tm得

2.3工艺结构尺寸

2.3.1.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Φ25×2.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0.5m/s。

2.3.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可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Ns=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L=

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

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设计,现取传热管长l=4.5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

Np=

传热管总根数Nt=3379×2=6758

2.3.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R=

P=

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得:

平均传热温差

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

2.3.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

取管心距a=1.25d0

a=1.25×25=31.25≈32mm

横过管中心线管数b=1.1

=1.1×

=90.1取91壳体内径采用多管程结构,壳体内径应等于或稍大于关闭的直径:

式中D——壳体内径,mm;

a——管心距,mm;

b——最外层的六角形对角线上的管数;

e——六角形最外层管中心到壳体内壁距离,一般取e=(1~1.5)d,取29mm。

2.3.5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去弓形之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h=0.25×2.758=00.6895m,故可取h=0.690m

取折流板间距B=0.4D,则B=0.4×2.758=1.1032m

折流板数目NB=

2.4换热器核核算

2.4.1热流量核算

2.4.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当量直径:

=

壳程流通截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