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影响的干预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8009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影响的干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影响的干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影响的干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影响的干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影响的干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影响的干预研究.docx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影响的干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影响的干预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影响的干预研究.docx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影响的干预研究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影响的干预研究

摘 要:

目的:

探讨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日后大学生生涯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不等组前测后测的实验设计,以《大学生生涯发展量表》和《大学生生涯辅导需求量表》为工具对参加生涯辅导团体的成员在辅导前,辅导结束两个月后进行调查。

结果:

①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中成员投入程度较高,辅导结束时,成员的满意度也较高。

②辅导结束两个月后,团体辅导对成员继续产生积极影响。

结论: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是帮助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生涯关乎个体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甚至可以说对人的一生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生涯是终身、动态性的发展过程,它的发展与个体其他身心特质的发展相辅相成,从而形成个人整体的发展。

在此历程中,生长与学习并重,个体会通过适当的学习经验来增进成熟和发展[1]。

生涯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之一,它起源于20世纪初叶,由美国学者帕森斯等人提出的职业辅导是其前身。

50年代初舒伯(1953)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是职业辅导转变为生涯辅导标志。

此后,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关于生涯发展的研究,生涯辅导的理论不断涌现,70年代美国兴起的生涯教育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有关研究的深入[2]。

文献资料显示:

在国外,青少年很早就接受了生涯方面的教育,从学生时代起他们就开始有目的地规划设计自己的未来生涯。

我国由于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生涯教育尚属新鲜事物,很多大学生没有想过做一份个人的生涯规划,甚至不知生涯规划为何物。

在一项调查中,有4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学校没有生涯规划指导这项服务,但是他们对类似服务的需求还是相当迫切的。

调查同时还显示,有82%的人愿意接受免费的咨询服务,54%的人愿意接受收费的服务,但是当他们在面临职业选择或职业困惑时,找过专业职业咨询机构的却仅有10%[3]。

根据对研究文献查询的结果,目前国内港台地区的学者有对生涯发展能力及生涯辅导的理论研究,大陆学者有不少立足于心理健康角度的关于自信、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健康人格的研究和立足于教育与就业角度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就业求职(传统的职业辅导)等方面的研究。

但从生涯发展能力、生涯辅导角度的学术研究不多,尤其是对以团体咨询的形式来进行生涯辅导的操作性研究更是少见。

在中国台湾地区,金树人、徐西森、林清文等对生涯团体辅导有较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而中国内陆地区则做的较少,其中周围等人曾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干预研究[4],蒋冬红等人针对医科大学的新生开展了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并作了实践研究[5]。

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探讨生涯团体辅导的实践效果。

2.研究目的与假设

本研究以团体辅导形式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干预,来探讨该种形式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三点:

①设计以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理论为基础的大学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②探讨大学生在接受生涯团体辅导之后,对其生涯规划意识与需求程度的立即与追踪效果;③整理研究中出现的经验教训,为日后在校园内开展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机电一体化专业2个自然平行班学生(大学二年级学生)。

按随机原则选取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班为对照班。

2.研究工具

(1)大学生生涯发展量表。

本量表是参考林邦杰、修慧兰(1997)《大学生生涯发展量表》,林清文(1994)《大学生生涯发展研究问卷》等多份量表,经由张雪梅教授指导编制而成的[6]。

量表共计28题,分为三个分量表:

专业定向,共10题,用以测量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投入的动机,及其生涯目标的确定程度;生涯决定信念,共8题,用以测量学生对生涯的认知、态度、自我效能;生涯行动,共10题,用以测量学生对个人生涯发展所采取的探索、计划等行为。

(2)大学生生涯辅导需求量表。

本量表参考生涯辅导相关理论及文献资料,以及林一真(1992)《大学生涯辅导再出发》等调查量表编制而成。

本量表共32题,分为五个分量表:

自我探索需求,共7题,用以测量学生对了解自己的人格、性向、兴趣、能力、价值观等的生涯辅导需求;环境探索需求,共5题,用以测量学生对了解外在环境(就业与进修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涯辅导需求;生涯抉择与规划需求,共7题,用以测量学生对学习做生涯抉择与规划技巧的生涯辅导需求;生涯准备需求,共7题,用以测量学生对学习适应职场的技巧、充实个人被聘雇能力的生涯辅导需求;生涯安置需求,共6题,用以测量学生对学习就业及进修的技巧、了解各项讯息管道的生涯辅导需求。

(3)团体检核表。

团体检核表是研究者针对团体方案的总体目标以及团体进行的历程和效果等编制而成。

在第八次团体单元中,由团体领导者发下,成员当场填写并即时分享。

本表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团体领导者能进一步清楚成员对整个团体辅导的了解程度、满意状况及收获情形。

3.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不等组前测后测的实验设计。

首先以问卷形式对被试的生涯发展状况与辅导需求进行前测。

随机选取两个平行班级,一个班级为实验组,一个班级为控制组。

实验组接受八次的班级生涯心理辅导,为期两个月,每次一个半小时左右。

控制组则不作任何处理。

实验处理结束后,实验组立即接受团体检核表调查作为后测,两个月后,两组成员均接受追踪测量。

4.研究程序

(1)编制团体方案[11][12]:

根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的理念大致框列了八次团体单元的单元目标和主要的活动,每单元一个半小时,在实施过程中,又根据成员的表现与反馈,适时调整方案。

(2)实施辅导方案:

正式实施为期八次,每周两次,时跨一个月的团体辅导方案。

(3)实验组成员立即效果检验:

第八次团体结束时,研究者通过发放团体检核表来了解成员在团体中的成长情况与对该团体的满意程度。

该检核表由三部分组成:

自我评估、对团体的建议以及对领导者领导能力的评价。

(4)对两组成员进行追踪测验:

本研究在第八次团体结束两个月后,让两组成员填答问卷。

三、结果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除了各项量表的前测及追踪测验所得的结果外,还包括了生涯团体检核表。

各项资料得分的统计分析,皆以统计软件SPSS10.0for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9][10]。

1.团体辅导的立即效果

以团体检核表为工具来检测团体辅导的立即效果。

自我评估。

经整理统计表明,参加团体后,有100%的成员认为更了解自己了;有89%的成员对自己更有信心了;有75%的成员能够肯定能了解自己具备的各项特质,并借此发展不同的兴趣;有75%的成员能知道自己所重视的价值观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有75%的成员能了解自己内心所真正期望的未来职业;89%的成员知道了用什么行动去成为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有89%的成员能初步为现阶段做生涯规划;有89%的成员在团体进行时,感觉到自在、安全;有100%的成员喜欢领导者的带领方式;有100%的成员觉得整体而言这个团体对自己是帮助的。

2.团体辅导的追踪效果

(1)实验组与控制组组间结果比较:

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生涯发展状况及分量表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专业定向与生涯决定信念分量表上,实验组得分低于控制组得分,在生涯行动上实验组平均分高于控制组平均分,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生涯辅导需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组得分高于控制组得分。

在自我探索、环境探索、生涯抉择与规划、生涯安置分量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组得分高于控制组;辅导后,实验组在与控制组在生涯发展状况量表的差异极其显著,其中,生涯决定信念分量表呈现极为显著性差异,生涯行动分量表也呈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在生涯发展状况各分量表的平均分都高于控制组平均分。

实验组在生涯辅导需求各分量表上的得分仅生涯安置一项低于控制组,其余皆高于控制组,但未呈现显著性差异。

(2)实验组与控制组组内结果比较:

通过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成员在生涯发展状况量表上的总体得分以及专业定向、生涯行动两个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辅导前后的差异比较显著。

在生涯辅导需求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其中,生涯准备分量表上在得分辅导后要高于辅导前,其余均低于辅导前;控制组成员在生涯决定信念分量表上,其辅导前后的得分呈显著性差异,其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控制组在生涯发展状况各分量表上,前测结果高于追踪测量结果。

在生涯辅导需求各分量表除了自我探索这一项之外,其余各项前测与追踪测量的结果都发生了变化,其中环境探索、生涯抉择与规划、生涯安置分量表上的得分,前测均低于追踪测量的结果,但未达显著性水平。

四、讨论

1.立即效果讨论

团体检核表可以看出,团体辅导有较好的立即效果。

成员对团体的认同与满意程度都较高。

具体可以表现为:

(1)加深了对自身质兴趣、特质、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团体中“兴趣坐标”这一环节,让成员对自己过去以及现在的兴趣进行了深刻的审思;连续两个单元的团体活动中,领导者协助成员对自身所具有的特质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成员在“价值大拍卖”的活动环节中更加了解了自身的价值观倾向。

经过连续四次的生涯探索单元,每位成员都认为更了解自己了,有75%的成员了解自己所具备的各项特质,并借此发展不同的兴趣,知道自己所重视的价值观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2)增强了自信心。

成员通过参与“棒棒大富翁”,大叫三声“我好棒”,与团体中的其他成员一起分享讨论,领导者鼓励成员在团体中说出自己的意见,使成员在团体中感觉到自在、安全,有89%的成员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3)对生涯有初步认识,并对短期内生涯进行规划。

通过团体中的“撕纸人生”“我的大学足迹”等活动,成员在团体中分享讨论,立即效果表明,75%的成员能了解自己内心所真正期望的未来职业;89%的成员知道了用什么行动去成为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有89%的成员能初步为现阶段做生涯规划。

2.追踪测量结果讨论

本次团体辅导实验组《大学生生涯发展量表》前测与追踪测量显著性检验显示,3个分量表的平均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成员经过团体辅导,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投入的动机及其生涯目标的确定程度更高了。

成员对个人生涯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并积极采取探索、计划等行为,对生涯进行规划。

实验组成员在生涯决定信念分量表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成员对自身的生涯认知、态度和自我效能并没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而控制组前测与追踪测量T检验未呈显著差异,说明实验组成员生涯发展状况的改善是团体辅导的结果。

统计结果均表明,对实验组实施的生涯规划辅导效果良好,实验组成员生涯发展状况显著改善。

之所以取得如此良好的效果,原因有三:

①团体辅导对于改善生涯发展状况具有个体辅导不自备的优势[13]。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强调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团体辅导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为参加者提供了与他人分享自己经验、观点的机会。

②实验组成员均为在校大学生,处于人格再构成时期,心理、思想、行为远未定型,通过主观努力以及有计划的辅导训练,大学生是可以实现自我重塑,改善自身的生涯发展状况的。

③与前人相比,本辅导方案有自己的特色。

本研究的辅导方案并没有局限于常见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而是着眼于生涯探索与学业生涯的规划,这对于处于大学阶段的实验组成员来说是符合其实际需求的。

运用各种生涯发展理论与团体辅导理论,经过研究者的精心设计与安排,整体辅导过程都得到了团体成员的充分认可。

实验组《大学生生涯辅导需求量表》前测与追踪测量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性,同时实验组与控制组在追踪测量结果上也并未呈现显著性差异。

此项结果与本研究原研究假设不一致,其原因可能是:

①舒伯(Super1953)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五个阶段。

人生阶段前后相继,人人都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做出自己的选择,塑造具有自我特色的生涯。

生涯辅导是一个长期的、贯及人一生的工程。

每个人在不断成长过程中,都在探索自我,了解自我,并且这种需要长期存在。

②通过实验组成员生涯发展状况通过团体辅导得到改善,我们可以得出本次生涯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在:

在充分认识自己的特质、兴趣、价值观基础上,通过对自己的过去和现状的反省与思考,实验组成员以更加主动、自觉、理性和实际的态度对待未来生涯发展,这对改善其生活态度、学习状况是大有裨益的;本次辅导明显增强了实验组对自己生涯规划的关注和重视,也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学习对未来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正是这样的积极影响使实验组成员的生涯规划自我意识较辅导前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对自身生涯规划与发展有更高的要求,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并且希望了解自己,加强生涯规划的各方面能力,学习和掌握生涯规划的方法和策略。

实验组在《大学生生涯辅导需求量表》上未体现出前测与追踪测量的显著性差异也是可以理解的。

五、结论

首先,接受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实验组大学生,辅导后对自身的兴趣、特质、价值观等有了更深的认识,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对生涯有了初步认识,并能对短期内的生涯进行规划。

第二,接受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实验组大学生,辅导结束两个月后其生涯发展状况优于辅导前,其需求程度较辅导前无显著性差异。

第三,接受生涯规划辅导团体的实验组大学生,辅导结束两个月后其生涯发展状况优于控制组大学生,其需求程度较控制组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

六、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在研究设计、结果推论上有以下几点局限:

①研究采用不等组前后测的准实验设计,因此在控制内在无效源和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方面是不够充分的。

②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取样对象,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主要探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在实验处理后的辅导效果;因此外部效度较低。

③在实验处理后,未能进行事后访谈。

在实验期间,成员是否因外在因素干扰而对其自身的生涯规划有所影响干扰,这点不能得知。

④实验组成员采取自愿报名参加,所以在态度方面较为积极,动机也较高,也不能代表全体大学生。

研究表明,团体辅导是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可对此条途径进一步进行研究完善。

未来研究可在对辅导成员的一些变量做出控制,使研究更为严谨。

本研究探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发展状况与生涯辅导需求上的影响,未来可将研究扩大到探讨大学生生涯阻碍、生涯探索等领域。

未来研究也可以扩大到高中甚至研究所有有生涯需求的学生群体,开发不同年龄段的团体辅导方案,使此项研究有更高的外部效度,使它有更广泛的受利群体,更加利于实际操作。

参考文献:

[1]黄雪瑛.焦点解决短期谘商生涯团体对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辅导效果之研究[D].台湾:

“国立暨南国际大学”,2007.

[2]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樊未晨.新调查显示:

大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N].中国青年报,2004-07-23.

[4]周 围,李 佳,赵 霞.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与干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5]蒋冬红,吴建玲,谭健烽.医科大学新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实践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5(3).

[6]蔡淑芬.国立阳明大学学生生涯发展状况及生涯辅导需求之研究[D].台湾:

“国立阳明大学”,2004.

[7]周谦.心理科学方法学[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38―139.

[8]朱滢.实验心理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0―25.

[9]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10]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广州: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12]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M].广州: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13]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39―149.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