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钢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759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交通大学钢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北京交通大学钢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北京交通大学钢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北京交通大学钢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北京交通大学钢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交通大学钢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重点.docx

《北京交通大学钢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交通大学钢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重点.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交通大学钢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重点.docx

北京交通大学钢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钢结构的特点:

1、轻质高强,承载力大

2、钢材材性好,可靠性高

3、工业化程度高

4、抗震性能好

5、气密水密性好

6、易于锈蚀

7、耐热性好,耐火性差

8、绿色环保无污染

钢结构的适用范围:

1、承受大荷载、动荷载的结构

2、大跨度或高度很大的结构

3、拼装式结构或需要移动的结构

4、对密封性要求高的结构

5、轻型结构

6、其他复杂造型结构

钢结构的主要形式:

1、大跨度结构

2、重型结构

3、高耸结构

4、多层与高层结构

5、密封结构

6、活动结构

7、轻型结构

钢结构设计的目的:

保证整体结构和结构构

件在充分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安全、可靠

地工作

功能要求:

1、安全性:

2、适用性:

3、耐久性:

承受作用,保持稳定,不倒塌工作性能良好,满足使用要求随时间仍能满足使用要求

可靠度:

结构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

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规定时间是指结构的

设计使用年限;规定条件是指正常设计、

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的条件

功能的极限状态:

结构或者结构的某一部分

超过某一定特定状态后,就不能满足某一规定功能要求,则此特定状态称为功能的极限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状态1):

结构或构件

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者达到不适合继续承

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如强度、稳定、疲劳

破坏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状态

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

的某项规定限值的状态。

2):

结构或构件

(刚度、锈蚀等)

包含标准组合、频

遇组合或准永久组合

第二章钢结构的材料

钢材的力学性能:

强度、塑性、韧性、冷弯

性能、耐久性

五项指标:

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点、冷

弯试验、常温(低温)冲击韧性

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因素:

化学成分、冶金

缺陷与轧制过程、钢材硬化、温度影响、应

力状态、加载速度

钢材的两种破坏形式:

1、塑性破坏:

破坏前构件应力达到fu,变

形大、持续时间较长。

特征:

破坏断口参

差不齐,色暗,因晶体在剪切之下相互滑移呈纤维状

2、破坏前变形小,无明显破坏征兆,构件破坏应力小于fy,均由应力集中而引起。

特征:

破坏断口平齐,晶粒往往在一个面

断裂而呈光泽的晶粒状

疲劳破坏的定义:

钢材在循环多次反复作用

下裂纹生成、扩展以致断裂破坏的现象称为

钢材的疲劳或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的发生条件:

1、受反复荷载作用

2、存在拉应力

3、应力集中程度较高。

疲劳破坏的三个阶段:

裂纹的形成,裂纹的

 

不同连接的刚度:

焊接>摩擦型>铆钉>承

疲劳破坏的影响因素:

1、应力种类

压型〉普通螺栓

连接形式:

按被连接件相互几何位置分为对

2、应力循环特征和应力幅

3、循环次数(疲劳寿命)

4、应力集中

接、搭接、顶接(T形、角接)焊缝形式:

对接焊缝、角焊缝

焊缝种类和连接形式是不同的概念同一类

 

型的接头可以用两种焊缝实现

焊缝质量等级:

疲劳强度:

对于轧制钢材或非焊接结构,疲劳强度与最大应力、应力比、循环次数和缺

口效应有关;而对于焊接结构,疲劳强度与

应力幅、循环次数和缺口效应有关应力幅:

一次循环中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之三级:

外观检查,即焊缝实际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看得见的裂纹、咬边等缺陷。

焊缝设计强度为基材的0.85倍

二级:

外观基础上加无损检验。

超声波检验

钢材的静力强度对疲劳性能无显著影响。

焊缝20%的长度

钢材的选用原则:

1、结构或构件的重要性

一级:

超声波检验每条焊缝的全长,焊缝内部缺陷

以揭示

2、荷载情况(静力荷载,动力荷载)

3、连接方法(焊接连接、螺栓连接)

4、结构所处的工作条件(环境温度,腐蚀等)

5、钢材的厚度

对接焊缝的计算:

1、受轴力作用:

Nfw

Tt

Iwt

焊缝计算长度Iw――有引弧板时取几何长

度I无引弧板时取几何长度减去焊口影响

Iw

I2t

第三章钢结构的连接

受剪力作用:

VSw

连接按连接方法分类:

焊接连接、铆钉连接、

受弯矩作用:

Iwt

M

fvW

螺栓连接

ftw

连接按功能分类:

受力性连接、缀连性连接、

支撑性连接

不同连接的使用范围:

焊接:

适于静力结构,对接焊缝适用于承受各种荷载的永久性结构

铆钉:

内力较大,承受各种荷载的永久性结

普通螺栓:

内力较小,安装连接

次要结构,临时结构,

摩擦型高强度螺栓:

内力较大的永久性结构,

直接承受动载的结构

承压型高强度螺栓:

内力较大的永久性结构,

弯矩、剪力和轴力同时作用:

正应力和剪应力都较大处要使用折算应力

7123121.1ftw

eq

侧焊缝:

平行受力方向的焊缝称为侧焊缝,应力性质:

受剪应力作用,塑性好,强度偏低,约为端焊缝强度的75%。

剪应力沿焊

缝长度分布不均匀,两端大中间小。

焊缝越长,分布越不均匀

端焊缝:

垂直受力方向的焊缝称为端焊缝,应力性质:

应力状态比较复杂,即非剪应力,

亦非正应力,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应力有效截面(计算截面):

直角角焊缝的实际

 

破坏面很不规则,计算中假定沿45。

喉部截

面破坏,该截面称为焊缝有效截面

焊脚尺寸:

指焊跟至焊趾的尺寸hf

hf值不能过大、过小:

过小的角焊缝将导

致焊缝冷却过快易产生收缩裂纹等缺陷;过

大会导致焊缝烧穿较薄的焊件,增加主体金属的翘曲和焊接残余应力

1.5JThf1.2t2t,较厚焊件厚度t2较

薄焊件厚度但对边缘施焊的角焊缝要求

①当t6mmhft

②当t6mmhft(1~2)mm

具体情况见书

残余应力的成因:

焊接过程中,局部高温引起不均匀加热,部分区域出现塑性压缩,冷

却时,焊缝附近钢材不能自由收缩,从而产

生残余应力残余应力产生的三个因素:

1、钢材本身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且随温度升高屈服强度降低2、焊接过程存在不均匀加热3、刚才伸缩受到外界或内部因素的约束

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

1、任意方向的残余应力在任意截面上的积

焊缝长度不宜过小,也不能过大:

角焊缝的计算长度不得小于8hf和40mm,

分为零

长度过小会使焊件局部加热严重,且起、弧坑相距太近,以及可能产生缺陷,不可靠

侧面角焊缝的计算长度也不宜过大,荷载的侧面角焊缝计算长度不得大于

使焊缝

承受静

2、在垂直焊缝截面上,焊缝截面及热影响区存在残余拉应力,约束区存在压应力

3、平行焊缝截面上,焊接残余应力与施焊顺序相关,分布复杂。

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60hf,

1、对结构静力强度无影响

动荷载下不得大于40hf,因为侧面角焊缝

2、降低结构刚度

在弹性工作阶段沿长度方向受力不均,两端

大而中间小。

焊缝长度越长,应力集中系数越大。

如果焊缝长度不是太大,焊缝两端达到屈服强度后,继续加载,应力会渐趋均匀。

当焊缝长度达到一定的长度后,可能破坏首先发生在焊缝两端。

(当实际长度大于以上数值时,计算时不与考虑;当内力沿侧焊缝全长分布时,不受上式限制)仅采用两条侧焊缝时:

3、降低结构稳定承载力

4、容易使钢构件发生脆断

5、降低材料疲劳强度焊接应力和变形控制:

1、采用合理的焊接次序:

跳焊、间断焊

2、焊缝均匀对称

3、焊后校直或给构件以一个和焊接变形相

反的预变形

4、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

 

1、为了避免应力传递的过分弯折而使构件中应力不均,规范规定Iwb

2、为了避免焊缝横向收缩时引起板件的

拱曲太大,规范规定b16t(较薄焊件厚

度)

角焊缝的计算:

规范禁止3条相互垂直的焊缝相交,为什

么?

由于焊缝中存在三向应力,阻碍了塑性变形,在低温下使裂缝易发生和发展,加速构件的脆性破坏螺栓的间距要求:

2ffw(静荷载时f1.22,

动荷载时

f1.0)

1、受力要求:

垂直受力方向:

为了防止螺栓应力集中相互影响、截面削弱过多而降低承载力,螺栓的

 

边距和端距不能太小

螺栓所受剪力与螺栓至形心距离成正比,其

顺力作用方向:

为了防止板件被拉断或剪坏,端距不能太小

对于受压构件:

为防止连接板件发生鼓曲,

中距不能太大。

2、构造要求:

螺栓的边距和中距不宜太大,以免板件间贴

合不密,潮气侵入腐蚀钢材。

受剪连接破坏形式:

1、螺栓杆被剪坏

2、孔壁的挤压破坏

3、板件被拉断

4、板件端部被剪坏(拉豁):

端距不小于2do

5、栓杆弯曲破坏:

板叠厚度不超过5d

前三种通过计算避免,后两种通过构造解决单个螺栓的抗剪承载力:

螺杆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N:

方向与螺栓到形心的连线相垂直

拉力、剪力联合作用下:

验算螺栓强度:

J

N1v

V防止孔壁压坏:

N

N:

1v—

n

三种螺栓受剪型连接的传力机理:

普通螺栓依靠螺栓抗剪和孔壁承压来传递

外力;摩擦型是依靠被夹紧板束接触面的摩擦力传力,以摩擦力被克服和被连接件的构件发生相对滑移作为破坏的极限状态;承压

型是依靠螺栓受剪和孔壁承压来传递外力,以螺栓受剪破坏或孔壁承压破坏作为承载

力极限状态

承压承载力设计值:

Nb

d2fb

n^—fv

4tfbL'V

摩擦型螺栓承载力:

抗剪承载力:

N:

抗拉承载力:

Nt

b

min

单栓承载力:

Nminmin

抗剪、抗拉承载力:

t—在同一受力方向的承压构件的较小

承压型螺栓承载力:

厚度

普通螺栓群的单栓抗剪承载力的折减:

在li15do(do为孔径)时,要进行折减,因为螺栓群在轴力的作用下的受剪连接,螺

栓群在长度方向各螺栓受力不均匀,两端大、

中间小,当li15do时可不考虑这种不均匀

性,当l115do时,连接进入弹塑性工作状

态后,即使内力重分布,各个螺栓内力也难以均匀,故要进行折减

将螺栓承载力乘以折减系数:

li

1.10.7(l115do)

0.7(l16odo)

扭矩作用下的计算假定:

1、连接板件绝对刚性,螺栓为弹性体

2、扭矩使连接板绕螺栓群形心0转动,各

0.9nf

0.8P

Nv

抗剪承载力:

2

-fvb、N:

d

N^in

d

nv4

tfvb

min

抗拉承载力:

N:

N:

d;fb

ft

4

J

Ntb

抗剪、抗拉承载力:

同时防止孔壁承压破坏:

Nv

2

N1

Nt:

1

1.2

*用承压型高强螺栓连接轴心拉杆时,可否

直接承受动载?

不能直接承受动荷载,

承压型高强螺栓允许

被连接件之间发生滑动,

剪和承压径传递剪力,

能大于所受摩擦力,产生相对滑移,在动荷载作用下就存在循环应力,就可能存在疲劳

滑动后依靠栓干抗

他的允许的外力有可

 

破坏*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本身不存在疲劳破坏问面均绕纵轴扭转,是某些双轴对称截面可能发生的失稳形式

题,原因何在?

因为高强摩擦型螺栓之间是摩擦传递内力,破坏准则是克服摩擦力,它的摩擦力是大于螺栓所受到的外力,螺栓不会产生滑移就不存在循环应力,也就没有疲劳破坏,旦产生滑移高强摩擦性螺栓就算被破坏

弯扭失稳:

单轴对称截面绕对称轴屈曲时,杆件发生弯曲变形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扭转理想轴压杆件的基本假设:

1、截面几何中心(形心)和物理中心(质心)始终重合

2、杆件轴线(截面形心的连线)笔直

第四章轴心受力构件

临界力的求解步骤:

3、轴力作用线与杆件轴线始终重合

受拉构件也需要进行刚度验算的原因:

避免自重下的挠曲

1、令结构偏离初始平衡位置,产生一可能变形

避免动载作用下振动过大防止运输、安装过程中偶然碰撞引起杆件

2、分析受力情况,作隔离体受力图

3、由平衡条件建立稳定分析的特征方程

变形

解释概念:

压杆的整体稳定性、压杆的局部

4、由特征方程求解临界荷载

2e

稳定性、格构式压杆的换算长细比

欧拉临界应力:

cr

压杆的整体稳定性:

轴心受压杆件维持其原

实际轴心受压构件:

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杆件不可避免的存在初弯曲、初偏心、残余

 

在外压力作用下,截面

,不能继续维持平面平

压杆的局部稳定性:

的某些部分(板件)衡状态而产生凸曲现象,称为局部失稳格构式压杆的换算长细比:

当构件绕虚轴发生弯曲失稳时,因为剪力要由比较柔弱的缀材负担,剪切变形较大,导致构件产生较大的附加侧向变形,这对构件临界力的降低是不可忽略的,故用加大的长细比来代替进行计算,为换算长细比

实际轴心压杆与理想轴心压杆有哪些区应力以及材质不均匀等初始缺陷,导致杆件稳定性与理想轴心压杆有很大区别。

其中初弯曲、初偏心称为几何缺陷,材质不均匀和残余应力称为力学缺陷残余应力的影响:

残余应力使临界荷载下降,影响程度与构件截面形状尺寸、残余应力的分布和大小以及构件屈曲时的弯曲方向等有关残余应力对弱轴的影响更大边缘纤维屈服准则:

别?

边缘屈服准则以有初偏心和初弯曲的压杆

1)材料为弹塑性材料,且材质不均匀

2)存在残余应力、初弯曲、初偏心等缺陷

轴心受压构件的失稳模式:

弯曲失稳:

只发生弯曲变形,截面只绕一个主轴旋转,杆纵轴由直线变为曲线,是双轴对称截面常见的失稳形式扭转失稳:

失稳时除杆件的支撑端外,各截为模型,以截面边缘应力达到屈服点为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

此种方法应用于薄壁构件的稳定计算,原因是薄壁构件的板厚很小,

CJ..■I..rrr——t...i-r——L.rii..」i..rr-jr—LL-r.i..「i.;i..i”..tj.

不宜考虑截面塑性发展,而且残余应力的影响也比较小。

此外,对于格构式压杆对虚轴的稳定计算,由于塑性不可能深入发展,因

此也按照边缘屈服准则进行计算

最大强度准则(压溃准则):

以有初始缺陷的压杆为依据,考虑塑性深入截面,以构件最后破坏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压力值作为压杆的承载能力极限。

实际钢压杆与杆件的长度,边界条件,外荷载,材料的强度,长细比,计算长度,实际长度以及构件两端的约束关系,回转半径以及构件截面尺寸等有关

的整体稳定承载力的计算通常采用最大强

局部稳定的设计原则:

度准则

面形式和对应轴分成四类?

同一截面关于压杆发在发生整体失稳之前,板件不能局部失稳,即要求板件的临界应力不低于构件的临界应力

两个形心主轴的截面类别是否一定相同?

由于各种缺陷对不同截面、不同对称轴的影

响不同,所以曲线(柱子曲线),呈相

当宽的带状分布,为减小误差以及简化计算,规范在试验的基础上,依截面形式、失稳方

向、板件厚度、制造加工方式确定给出了四

工形截面局部稳定的要求:

b_

f

hg

tw

翼缘:

腹板:

30

10

25

0.1J235/fy

0.5J235/fy

100为最大长细比

条曲线(四类截面),符合概率既满足可靠

度又满足经济的要求

其中,

轴压构件的局部稳定不满足时可采取以下

措施:

 

不一定相同

1、增加板件厚度

实际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的实用计算方法:

2、对于H形、工字形和箱形截面,当腹板高厚比不满足以上规定时,在计算构件的强

1、根据截面形状和加工方法确定截面分类

a,b,c,d

计算截面特性A,ix,iy

根据计算长度lox,loy计算长细比度和稳定性时,腹板截面取有效截面,即取腹板计算高度范围内两侧各为20twj235/fy部分,但计算构件的稳定系数时仍取全截面

lox/ix,yloy/iy

3、对于H形、工字形和箱形截面腹板高厚

按maxx,y查表得稳定系数比不满足以上规定时,也可以设纵向加劲肋来加强腹板

对于双轴对称十字形截面,为了防止扭转屈

曲,

y取值不得小于5.07b/t

其他注意事项:

实腹轴心受压构件设计:

基本要求:

满足强度

 

1、无对称轴截面(单面连接的不等边角钢除

刚度

整体稳定

外)不宜用作轴心受压构件

2、格构式截面中的槽形截面分肢,计算其绕对称轴(y轴)的稳定性时,不考虑扭转效应,直接用y查稳定系数

3、单面连接的单角钢轴心受压构件,考虑强度折减系数后,可不考虑弯扭效应的影响影响压杆整体稳定承载力的因素:

局部稳定截面选择的基本原则:

1、宽肢薄壁:

截面面积的分布应尽量开展,

以增加截面的惯性惯性矩和回转半径,提高

它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

2、等稳定性:

使两个主轴方向的稳定系数

(长细比)大致相等

3)、便于与其他构件进行连接;

4、尽可能构造简单,制造省工,取材方便。

格构式轴心压杆为什么采用换算长细比验算绕虚轴的总体稳定性?

对于格构式压杆,当绕曲轴失稳时,因肢件

之间并不是连续的板而是每隔一定距离用

缀条或缀板联系起来。

构件的剪切变形较大,剪力造成的附加挠曲影响不能忽略,在格构

式压杆的设计中,对虚轴失稳的计算,常以加大长细比的办法来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加大以后的长细比称为换算长细比格构柱的设计要求:

1、构件设计一绕实轴稳定性,绕虚轴稳定性

2、柱肢设计一绕强轴稳定性,绕弱轴稳定性

3、缀材设计一缀条稳定性,缀板强度

4、缀材连接设计一焊缝强度,螺栓强度缀条柱绕虚轴的换算长细比:

缀条柱:

轴力

缀板柱:

剪力

等稳定性条件:

N1

ncos

也弯矩M

a2

Oxy

第五章受弯构件(梁)

Vili

梁格布置:

简单梁格:

只有主梁,适用于主梁跨度较

小或面板规格较大的情况

普通梁格:

在主梁间设次梁,适用于大多数的梁格尺寸和情况,应用最广

复式梁格:

在主梁间设纵向次梁,在纵向次梁间设横向次梁。

荷载传递层次多,梁格构造复杂,只适用于荷载大和主梁跨度大的情况

截面形状系数:

定义塑性截面抵抗矩和弹性截面抵抗矩的比为截面形状系数,PWpn/Wn,其值只

 

Ox

取决于截面的几何形状而与材料性质无关

整个构件的横截面的毛面积

A1构件截面中垂直于x轴各斜缀条的毛截面面积之和缀板柱绕虚轴的换算长细比: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考虑塑性部分深入截面的系数,构件截面部

分进入塑性阶段后的截面抵抗矩与弹性截面抵抗矩的比值

为什么钢梁设计一般不利用完全塑性的极

0x

1为单个柱肢绕弱轴的长细比,焊接时,计

算长度缀板之间的净距离;当缀板用螺栓或

铆钉连接时,计算长度取缀板边缘螺栓中心线之间的距分肢的计算:

缀条柱:

10.7max

缀板柱:

10.5max且不大于40,当

max50时,取max50

缀材设计:

限弯矩强度,只能部分利用材料塑性,即使

梁的工作状态处于弹塑性工作阶段?

1、如塑性变形过分发展可能使梁的挠度过

2、钢梁的腹板较薄,会有一定的剪应力,

有时还有局部压应力,故应限制塑性弯曲应力的范围,以免综合考虑的折算应力太大

3、过分发展塑性对钢梁的整体稳定和板件的局部稳定都不利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取1.0的两种情况:

西b15肄时

fytJfy

2、需计算疲劳时

梁的整体失稳:

横向荷载作用下,梁在弯矩作用平面内弯曲,当荷载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梁将突然发生侧向弯扭,继而丧失承载能力,此现象称为梁丧失整体稳定失稳形态:

弯扭失稳;

失稳原因:

受压翼缘及中性轴以上受压腹板内的弯曲压应力自由扭转:

2、荷载作用点位置,荷载作用点越靠下,稳定性越好3、荷载类型以及沿梁长的分布情况:

对纯弯曲、全跨均布荷载、跨中集中荷载,临界弯矩依次增大,即弯矩图面积越小,临界弯矩越大

4、钢梁跨度,侧向支撑间距

5、梁端部支撑条件,支撑约束越大,临界弯矩越大

梁受扭矩作用时,两端支承不受限制,非圆截面可以自由产生翘曲,不受约束截面上只有剪应力和剪应变,没有正应力,没有弯矩约束扭转:

*不需要计算稳定性的受弯构件:

1、有刚性铺板密铺在梁受压翼缘上并与其牢固连接,能阻止梁受压翼缘侧移

2、H形或等截面工字形截面简支梁受压翼

缘的自由长度li和其宽度bi之比满足规定

非圆截面杆件受扭矩作用时,截面不能自由

翘曲,纵向变形受到约束

截面上有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

的数值时,见教材

3、箱型截面梁,其截面尺寸满足h/bo6,

且l1/b095235/fy时

梁局部失稳:

梁整体稳定的计算:

基本假定1、弯矩作用在最大刚度平面,屈曲时钢梁处于弹性阶段

2、梁端为夹支座(只能绕x轴,y轴转动,不能绕z轴转动,只能自由挠曲,不能扭转)

3、梁变形后,力偶矩与原来的方向平行(即小变形)

整体稳定系数

横向荷载作用下,梁的受压翼缘和腹板都可能因弯曲压应力和剪应力的作用而偏离其平面位置,出现波形鼓曲,这种现象称为钢

梁丧失局部稳定

梁内产生压应力的原因:

1、截面受弯一一上翼缘受压,腹板有受压2、腹板受剪——主压应力方向

等截面焊接工字形钢和热轧H型钢钢简支

3、集中荷载一一局部压应力

梁:

翼缘局部稳定:

对翼缘自由外伸宽度和厚度

4320Ah235i"

b2y4.4h

的比值进行限定

0.6时要使用弹塑性整体稳定系数

0.282

进行计算b1.071

b

*影响钢梁稳定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1、截面刚度(抗扭刚度、侧向抗弯刚度、翘曲刚度等)

可放宽为"〈严

腹板加劲肋的类型和作用:

限制加劲肋处板件的侧向位移,约束板件自

由翘曲,提高临界应力

纵向加劲肋一一避免弯曲压应力失稳,设置

在受压区

横向加劲肋一一避免剪切应力失稳,设置在剪力大区域

支承加劲肋一一避免局部压应力失稳,集中

力处腹板加劲肋的布置:

1、当—80235时,对无局部压应力的

twYfy

梁可不设置加劲肋,对有局部压应力的梁按

构造配置加劲肋2、对于受压翼缘扭转收到约束的梁,当

80湮ho

Y

fytw

转未受到

801235h0

Vfytw

算配置横向加劲肋,加劲肋间距在0.5~2h0之间取值3、对于受压翼缘扭转收到约束的梁,当

—170235时;受压翼缘扭转未受到约

twVfy

束的梁,当一150235时,应按照计算

twyfy

配置横向加劲肋和纵向加劲肋

用平面内构件挠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且

呈非线性增长,这是由于二阶效应的影响,最后达到偏心压力的极值点,失去平面内稳定,不存在分枝现象

4、平面外失稳(弯矩作用平面外失稳破坏、

弯扭失稳):

假如构件没有足够的侧向支撑,且弯曲作用平面内稳定性较强。

无初始缺陷

时,压力作用下,构件只产生弯矩平面内的挠度,当压力增大到某一临界值之后,构件突然产生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弯曲变形和整体扭转,发生弯扭失稳,是一种分枝失稳。

有初始缺陷压弯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外失稳为极值失稳,无分枝现象

5、局部失稳破坏:

拉弯及压弯构件强度计算准则:

边缘纤维屈服准则一在构件受力最大的截面上,截面边缘处的最大应力达到屈服时即认为构件达到了强度极限,此时构件在弹性阶段工作

全截面屈服准则一构件的最大受力截面

的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