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7672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ocx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ocx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的机制有区别

B.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改变

C.基因的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替换中对性状影响最小的一定是替换

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在tRNA的反密码子中,通常含有一个被称为次黄嘌呤的碱基,它可以与mRNA中相应密码子对应位置上的碱基A或C或U配对。

据此分析,这种tRNA将可以(  )

A.转运几种氨基酸B.导致基因重组

C.导致基因突变D.消除部分基因突变的影响

3.(2015·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中)小香猪的体色由黑色变为白色是细胞核中某基因发生碱基对改变,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的结果,下列各项中也会发生改变的是(  )

A.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r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C.所编码蛋白质的肽键数目D.该基因的基因频率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

对患者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子进行分析研究时发现,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

根据以上事实可得出(  )

A.基因结构发生改变,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C.性状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的改变

D.性状发生改变,控制性状的基因一定发生改变

5.央视一则报道称,孕妇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会聚集辐射。

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

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

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

D.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

6.(2015·江苏淮安模拟)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B.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发生重组

7.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获得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原理是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8.(2015·江西六校模拟)链霉素能与原核生物核糖体上的S蛋白结合,从而阻止了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

现有一种细菌,其S蛋白上有一个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导致S蛋白不能与链霉素结合。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链霉素是抗此种细菌的特效药

B.链霉素能诱导细菌S蛋白基因发生相应的突变

C.该细菌内S蛋白的空间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

D.该细菌S蛋白基因可能缺失一个或两个碱基

9.下图所示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上述基因突变一定可以传给子代个体

10.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可取代胸腺嘧啶。

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酮式,一种是烯醇式。

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

在含有5-BU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不同于原大肠杆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对替换

B.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阻止碱基配对

C.培养过程中可导致A/T碱基对变成G/C碱基对

D.5-BU诱发突变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11.下表描述一个控制A酶合成的基因的相关情况,当其碱基序列中的某一个碱基被另外一个碱基取代后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产物(以甲、乙、丙、丁表示)的特性发生了变化,据表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相对于A酶的催化活性

相对于A酶的氨基酸数目

100%

不变

50%

不变

0%

减少

150%

不变

A.无法判断蛋白质丁的氨基酸序列是否有改变B.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有改变

C.单一碱基取代现象可以解释蛋白质丙的产生D.蛋白质甲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变

12.现有一种常见遗传病,某正常人无致病基因,甲、乙、丙三人均表现正常。

该四人3号和18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对应部分的碱基排列顺序如表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

正常人

3号染色体

GAA

GTA

GAA

GTA

18号染色体

TAA

TAA

CAA

TAA

(1)表中所示甲的3号染色体上,该部位碱基排列顺序变为GTA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人表现正常的原因可能有:

①突变后的基因为__________基因;

②突变后的基因________不变。

(3)若表中列出碱基所在的那条链为非模板链,请写出乙个体第18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片段转录成的密码子为__________。

(4)若甲、乙、丙体内变化后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且甲为女性,乙、丙为男性,则甲不宜和________组成家庭,因为他们所生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

13.(2015·山西省高三四校联考)

(1)非洲刺毛鼠(2n=16)背上有硬棘毛,体色为浅灰色或沙色,张教授在一个封闭饲养头的刺毛鼠繁殖群体中,偶然发现一只无棘雄鼠(浅灰色),全身无棘毛,并终身保留无棘状态。

张教授为了研究无棘毛鼠的遗传特性,让这只无棘雄鼠与雌性刺毛鼠交配,结果F1全是刺毛鼠;再让F1刺毛鼠雌雄交配,生出8只无棘刺毛鼠和25只刺毛鼠,其中无棘小鼠全为雄性。

张教授初步判断:

①该雄鼠无棘是种群中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

②控制无棘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写出张教授作出上述两项判断的理由:

判断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②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鼠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均为完全显性),分别由等位基因R、r和T、t控制。

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

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黄毛弯曲尾

黄毛正常尾

灰毛弯曲尾

灰毛正常尾

2/12

2/12

1/12

1/12

4/12

0

2/12

0

①控制毛色的基因在__________染色体上,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亲代雄鼠和雌鼠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③让F1的全部黄毛正常尾雄鼠与黄毛弯曲尾雌鼠杂交,F2中灰毛弯曲尾雌鼠占的比例为________。

④若F1出现了一只正常尾雌鼠,如何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这只雌鼠的正常尾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写出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杂交亲本,并作出相应的实验结果预期。

亲本组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i.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

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由环境因素引起。

第2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1.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

2.(2015·广东揭阳模拟)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性状

B.通过杂交育种所获得的新品种均需要从F3开始选取

C.多倍体育种中,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诱导的作用机理相似

D.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即为纯合子

3.(2015·山东烟台模拟)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

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  )

A.红色∶白色=3∶1       B.都是红色

C.红色∶白色=1∶1D.都是白色

4.(2015·福建龙岩质检)下图表示利用二倍体西瓜(2N)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3N)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B.②过程可能产生突变和基因重组

C.图中只包含有两个不同的物种D.三倍体无子西瓜可能产生极少量可育的配子

5.(2015·安徽合肥模拟)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

D.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6.下列关于培育生物新品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获得的新品种都能稳定遗传B.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得单倍体新品种

C.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新品种果实较小D.杂交育种可获得集中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7.(2015·北京东城模拟)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当动物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了abb的精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间期发生基因突变B.联会时发生交叉互换

C.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8.(2015·江苏南京模拟)现有甲、乙两种二倍体纯种植物,甲植物的光合产量高于乙植物,但乙植物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相关性状均由核基因控制)。

现要利用甲、乙两种植物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

下列技术不可行的是(  )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获得符合要求的四倍体杂种植株

B.将乙种植物耐盐基因导入甲种植物的体细胞中,可培育出所需植株

C.两种植物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较快获得所需植株

D.诱导两种植物的花粉融合后培育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所需植株

9.将纯种的某二倍体植物品种甲(AA)与近缘纯种乙(EE)杂交后,经多代选育出如右图所示的新品种丙(图中的同源染色体黑色部分是来自品种乙的染色体片段,品种甲没有此片段)。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

B.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DNA上碱基对的替换

C.丙品种的产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丙品种自交后代中有1/2个体能稳定遗传

10.下图是四种生物的体细胞示意图,A、B图中的字母代表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C、D图代表细胞中染色体情况,那么最可能属于多倍体的细胞是(  )

1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

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__________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

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

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

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12.(2014·高考安徽卷)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香味物质积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

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

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

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

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

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

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__________,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的__________。

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_______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13.(2015·黑龙江哈三中三次验收)吉林玉米带被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但其栽培的玉米品种抗旱、抗倒伏能力差。

假设A、b代表玉米的抗旱、抗倒伏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

请回答相关问题:

(1)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其原理为____________。

(2)方法④还能够从其他物种获取目的基因转入玉米,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

(3)⑦过程除采用图示射线方法外,还可采用其他手段,如:

________________。

(4)⑥过程在实验室最常用试剂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讲 生物进化

1.(2014·高考四川卷)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2.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

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3.如图中的A、B、C表示三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

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三个种群。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其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4.(2014·高考北京卷)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5.(2015·山东济宁期末)隔离在物种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6.(2015·河南豫东、豫北检测)某电池厂旁河流淤泥中的蠕虫对镉有抵抗力。

清除出河底大部分含镉的沉积物后,经过9代繁衍,研究人员发现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是镉定向诱导的结果

B.清除镉后,环境对相应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

C.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说明出现了蠕虫新物种

D.在清除镉后的9代繁衍中,蠕虫种群发生了退化

7.(2015·广东珠海统考)从起源上看,狗是人类在1万多年前,将捕到的狼长期驯化培育得到的。

2013年1月,瑞典进化遗传学家ErikAxelsson和同事将狗的DNA与狼的DNA进行了对比,发现狗体内消化淀粉的基因比狼体内的相同基因活跃28倍。

有关该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与人类以及人类的饮食协同进化

B.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的消化淀粉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

C.在狗的驯化过程中,消化淀粉的基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该现象说明了狗与狼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8.(2015·山东威海统考)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连续自交n代,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n]。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

A.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C.发生了隔离D.发生了自然选择

9.(2015·浙江宁波期末)对某区域一个种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

假设该种群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

那么,在理论上这个种群中Aa这种基因型的频率(N)为(  )

A.0≤N≤100% B.0<N≤50%C.0≤N<50%D.N>50%

10.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

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

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据图回答:

(1)R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

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11.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割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

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的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b的实质变化是__________。

(2)①~⑥的存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频率为50%。

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基因型aa的个体比例为________。

1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产生影响,人工选择是否也会对种群基因频率造成影响呢?

(1)你提出的实验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原理:

雌雄果蝇可自由交配产生后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性状可肉眼观察。

(3)材料、用具:

纯种长翅(B)果蝇、残翅(b)果蝇(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适宜的饲喂环境和条件等。

(4)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预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