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焦虑开题报告.docx
《幼儿入园焦虑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入园焦虑开题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入园焦虑开题报告
幼儿入园焦虑开题报告
篇一:
论幼儿入园前期应做何种准备开题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网络教育)
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全攻略(论文)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全攻略
[内容摘要]:
一定的焦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这也正是许多家长所担心的。
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困扰着家长,甚至动摇送孩子入园的信心;然而,家长的担忧、摇摆和焦虑反过来又会强化孩子的焦虑。
所以,要有效缓解孩子入园的焦虑,我们老师第一要及时发现并寻找对策,调节幼儿的焦虑情绪;二要帮助家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心地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上,相信老师有办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三要让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情绪调节及入园准备工作,帮助孩子顺利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关键词: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攻略
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每当小班幼儿入园时,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
有些幼儿刚进幼儿园时还笑容满面,当被父母抱进教室后便一下变了脸,拉着父母往外走不愿呆在幼儿园。
有些幼儿当家长踏进教室门时便紧搂家长的头颈又哭又闹,死活不肯进门。
而纵观家长,有些则心神不宁,送孩子入园后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下、看一眼;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甚至幼儿园外观看孩子,不愿离开,每天来园、离园多次,了解孩子在园情况。
如此现象,一般至少要持续几周,有些甚至长达数月之久。
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作“入园分离性焦虑”。
所谓焦虑是感到痛苦,担心,对自己怀疑的一种感受。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和抚养者之间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
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他们从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一下过渡到有一定规则的集体环境中,犹如是“第二次断奶期”,极易产生不确定感和不可控制感。
一定的焦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怎样才能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缓解家长的焦虑呢?
我们选择了“全攻略”。
一、教师对待幼儿的入园焦虑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从家庭式生活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确实是对每个孩子的一个考验,不过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有的一会儿就融入了这个大集体,而有的幼儿却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充满了恐惧,使幼儿情感遭受到了挫折。
面对新入园的幼儿,我们是这样做的:
1、提前攻略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关,关键是让幼儿接受教师,和教师建立起感情,让他觉得老师是可亲的人,要想和他接近,必须从“家”开始,在这期间我们可以有意地进行家访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一方面也是为了情感上的接近,使幼儿感受到老师也是朋友,也是亲人,老师和幼儿进行有意识地游戏活动,慢慢地他们会欢迎我们的加入,对老师不再陌生,和你建立良好的感情。
2、音乐攻略在我的印象中,“音乐”的魅力总是让孩子们难以抵挡,即使是最懒、最胖的那个,也会被它俘虏。
不是吗?
音乐响起,我拍起手,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大胆地动起身体。
这时,较活泼、外向的孩子笑着起身,边自由地活动小手、小脚,边催促身边的同伴也加入这一行列;胆小的孩子则偷偷看看这个,偷偷瞧瞧那个,一副蠢蠢欲
动的样子。
你瞧,小胖墩巍巍,也扭起了腰,小手尽力地在腰部、肩部、头顶活动着,小脚跺跺、转个圈,小眼睛眯缝成了一条线。
我知道他在感受音乐,他在快乐地尝试接受。
我用眼角偷偷观察着他,他害羞得一边看看我,一边慌忙地跟做动作,模样虽然笨拙,但那种投入却深深感动了我。
在音乐声中,孩子忘记了离家的忧伤。
3、表扬攻略小班的孩子最容易得到满足,有时,我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句贴心的话语,就能打动孩子们的心。
当孩子笑眯眯地来园时,我会送给他们一个“大拇指”,并且还能得到我热情的拥抱呢;虽然把小脸哭得花花的,但依然能得到我最温柔的微笑和最真诚的表扬、鼓励:
“哇!
你今天好漂亮啊!
”“擦了好多的香香啊,让老师闻一闻!
”“明天,我们来时,就不哭了”?
?
4、游戏攻略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常常使孩子自得其乐。
我们设置了丰富的游戏内容:
组织他们进行桌面结构游戏、户外运动性游戏、角色游戏、区域性游戏等等,给孩子营造一个最佳的心理氛围,一张张笑脸中哪里又能滋生出紧张、不安和消极的情绪呢?
二、教师对待家长的入园焦虑
对于小班家长来说,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家长们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
因为在幼儿园里以固体食物为主,作息时间也比较固定,在幼儿园里孩子需要分享和轮流使用某些物品,每个班级只有两位老师,一位保育员,不可能象家中一样六、七个成人围着孩子一个人转。
我的孩子能适应吗?
家长们不停地问着自己。
面对家长的焦虑,我们是这样做的:
1、信任攻略信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要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的手中,必须要让他们先信任幼儿园、信任老师。
首次家访是老师与家长、孩子
的第一次见面,人们往往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第一次家访尤为重要。
老师需要把自己良好的教师形象:
亲切、和蔼、大方得体,正确的育儿观念等展现在家长面前。
由于每位幼儿生活的环境与个性特征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家访时认真倾听家长对幼儿的介绍,在重要或特殊之处及时做好笔记。
一方面这将有助于开学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另方面也体现了我们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
家访时我们还提醒家长为幼儿做好一定的入园物质准备,如:
为了减轻幼儿着装上的压力,为孩子准备便于穿脱的衣服;准备一些替换的衣服,以便在尿裤子和弄湿衣服时替换,再为孩子准备一样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玩,使他在园中也能找到熟悉的玩伴等等。
并在家访时根据了解到的幼儿的基本生活情况,个性特征等信息为家长提供一些有利于孩子减轻入园焦虑的小小建议。
让家长们感到我们教师的工作做得细致,想得周到,从而对我们产生一定的信任,进而缓解因此而产生的焦虑。
2、感受攻略让家长参与活动、亲身体验幼儿园的生活。
考虑到孩子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些在正式入园前,我们向孩子及家长开放半天活动。
当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幼儿园时,首先受到的是老师热情的接待,并从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小动物标签中,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然后找一找贴有同样标签的动物的小床、鞋箱、衣柜、茶杯等,找到后实地操作一次,孩子们还可以在幼儿园内各个场地上、活动室内尽情的玩一会儿。
让孩子们愿意到幼儿园来。
让家长在与幼儿一起体验幼儿园生活,参与幼儿园活动的过程中对自己孩子的适应情况又一个初步大致的了解,以便做出相应的物质、心理准备。
让家长从感性上了解、亲身体验一下,一切为了幼儿的环境、设施以及亲切、和蔼、有高度工作热诚、责任的教师。
3、细致攻略幼儿入园后真正的考验开始了,家长们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焦虑,自己的焦虑也随之产生加剧。
针对家长焦虑,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家长的宗旨,我们以家长园地、面对面的交谈、设计、填写《新生入园情况调查表》、公开教师及幼儿园电话等方式,从小处着手全面细致地向家长汇报婴幼儿在园情况,让家长放心。
三、家长对待幼儿的入园焦虑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缓解入园焦虑,除了我们教师积极的采取措施缓解幼儿及家长的入园焦虑,家长在面对分离了一天的幼儿时,应该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
?
父母应及时鼓励。
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
”“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
”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
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希望一起玩。
一开始这个孩子只盯着小朋友,不说话。
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
?
这仅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
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
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
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3、在孩子面前正确的评价老师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
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教师。
刚入园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维护教师形象。
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
“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
”父母不应该说:
“你们那个老师偏心。
”明智的父母应该说:
“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
”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
4、在孩子面前不“告状”幼儿入园后,父母同样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方法,也有利于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安,促进孩子的成长。
篇三:
幼儿园幼小衔接开题报告
幼儿园幼小衔接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
2.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幼升小,家长往往会焦虑,孩子会无助,老师们会盲从。
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转折点上,在实现这个转折的过程中,幼儿会有不适应,比如在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跟上小学的节奏和要求。
作为幼儿园充分研究一些准备工作处理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这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连贯性与整体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进行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1.让幼儿快乐地期盼小学生活---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幼儿主动地感受小学生活的特点---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让幼儿自信地走进小学---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4.在“幼小衔接”方式上,建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幼儿园、家庭、小学为实施载体的“多维互动体”,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
(三)研究意义
1.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合理综合组织小学与幼儿园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提供活动和
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示自我价值。
根据小学一年级在整个教育历程中的特定地位,在开展丰富活动的同时营造幼小衔接的氛围。
2.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学习适应的衔接。
幼小衔接是针对以往新生入学所反映的种种弊端而进行的,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针对过去一些弊端,我们应立足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养成珍惜时间和乐于学习的好习惯,用小学生的行为去规范自己,逐步养成自律的能力。
3.充分做好入学前应有的良好心理准备。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不间断的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也是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所在。
二、课题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手段等)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建立“师”与“幼”的互动关系,关注幼小衔接内容的有效性“幼小衔接"”中应怎样构建师幼间的互动,其关键在于我们到底教什么、如何教。
面对今天的幼儿,幼小衔接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意义、更有成效,以满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
(1)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园新课程的实施有机结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发展的特点有机结合,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2.建立“家”与“园”的互动关系,探索“幼小衔接”资源的整合性“家”与“园”的衔接,在幼小衔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大手牵着小手,是幼儿迈好入学第一步的力量和源泉。
帮助家长更新、端正和树
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保证。
携手为家长提供支持和帮助,形成“家”与“园”的资源互动链,提高幼小衔接的实效性,解决“转折点”问题。
3.建立“家”与“园”与“社区”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小衔接体系的连贯性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互动协作环境,是幼小衔接工作连续性的保证。
4.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不断反思。
(1)幼小衔接工作的创新更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
(2)幼小衔接工作的突破在于教研方式的改变。
(3)幼小衔接工作的长效在于价值取向的拓宽。
在幼小衔接的路途中,我们将和幼儿携手共同面对变化、经历过程、体验成长。
(二)课题研究过程
1.明确研究任务并进行分工,修订课题方案和计划
2.邀请区教委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工作
3.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
4.举行课题研讨及开放活动
5.组织阶段性评估
6.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结题工作做好资料积累。
(三)课题研究方法手段
1.积累资料法。
每一位教研员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和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地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重点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
2.调查法。
(1)跟踪调查法,以园所为单位对于进入小学的孩子进行一年的的跟踪研究,建立好幼儿成长档案,看幼儿的发展提高。
(2)问卷调查法,在不同的阶段设置面对幼儿、家长和学生升入一年的班主任或者社区邻里调查问卷,随时存档,对比。
3.经验总结法。
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点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性文章,进行推广。
三、课题研究步骤和时间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XX.11——XX.12)
1.组织选题,开题,提出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任务和分工,各位参加研究的教师自主提出研究目标,写出研究计划。
2.通过年级组根据研究计划,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进行探讨,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划,讨论、研究后备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XX.1——XX.11)
1.落实研究内容
2.资料收集
(1)对于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能解决的策略。
(2)组织各种互动,及时进行反馈、总结整理。
3.聘请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
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XX.12)课题组成员撰写结题报告,出课题研究成果。
四、成果呈现形式
1.经验总结:
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
依据的是教育实践经验所提供的事实,深入分析与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2.研究日志:
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不仅仅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地假定。
记录的是教师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反思的内容。
3.教育叙事:
课题实施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型的研究成果。
4.教育案例:
教师将发生在课题研究中的事例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
5.教学课例:
强调对课题研究进行详细的罗列以及加上简要的评析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