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教案模板共6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509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获奖教案模板共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获奖教案模板共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获奖教案模板共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获奖教案模板共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获奖教案模板共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获奖教案模板共6篇.docx

《获奖教案模板共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获奖教案模板共6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获奖教案模板共6篇.docx

获奖教案模板共6篇

获奖教案模板〔共6篇〕

第1篇:

《人琴俱亡》教案模板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习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

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

《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

“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

“殡时可道。

〞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

《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

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假设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

——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冲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表达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表达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

为此,尽管子敬很悲哀,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缺乏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

“魏王如何?

〞匈奴使答曰: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给以下字注音

猷()笃()恸()舆()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子敬素好琴〔〕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乃英雄也〔〕

3、用现代汉语疏通以下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

〔1〕语时了不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索舆来奔丧。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

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

第2篇:

少儿英语教案模板少儿英语教案模板

一、TeachingDemandsandAims(教学目标〕

二、Teachingimportantanddifficultpoint(教学重点〕

1、words

2、sentences

3、grammars

三、TeachingAids(教具)

四、Teachingprocedures(教学过程〕Greeting(问候〕warmup(热身〕Review(复习〕NewLeon(新课〕StepOne:

StepTwo:

StepThree:

Followup(叮咛〕

五、Homework(作业布置〕

作业的布置

一、书面作业

1、每节课后教师可适中选择课后习题(书本或课外参考书〕及字母作业。

2、低年纪的孩子适合听磁带读课文、画图、连线、写字母等简单作业;每学期两次测试:

半期考和期末考试。

3、高年纪的孩子要求抄单词、背单词、背课文等书面作业;每节课前可做适当的听写练习;每个月可做适当的单元测试;期间两次大考:

半期考和期末考。

二、磁带作业

1、适时布置(条件允许可每周一次〕:

将本周学习的内容录进磁带,下周上交。

2、录制要求:

首先让学生和老师打招呼,接着报朗诵单元,然后录作业内容,最后与老师说再见。

(如:

Hello!

Amanda.IamGogo.ThisisUnit11„„„Goodbye!

Amanda!

3、听音修正:

(1)书面记录:

边听边把学生的错音登记在学生手册上。

(2)修正过程:

A:

打招呼,先表扬肯定,后提出错误,注意错音的跟读B:

说悄悄话,增进师生感情交流C:

提出问题。

D:

结束Say:

“Goodbye!

三、电话教学

1、时间安排:

每月两次的电话教学,每生教学时间不超过8分钟。

2、教学内容:

(1)本周学习单词及课文的朗诵。

(2)词句的翻译。

(3)疑难解答。

(4)家长的经验交流。

第3篇:

画获奖教案_《画》获奖教案_模板

《画》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学习说,学习猜〕。

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看谁听得准,猜得对。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

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

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

〔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

独体字,笔画记忆:

撇,捺。

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

组词:

好人,人民。

色:

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

组词:

景色、彩色。

无:

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

“无〞就是没有的意思。

组词:

无有、无用、无人。

画:

先认识“〞〔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

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

组词:

画画,图画。

春:

先认识“春字头〞。

上下结构的字。

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

学生书空“春〞字笔顺。

组词:

春天、春雨、春风。

听:

认识“口〞字旁。

左右结构的字。

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

组词:

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稳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标准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

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

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板书:

远山有色近水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

〔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

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

你们猜到这那么谜语的谜底了吗?

〔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

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

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

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

〔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山——水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

14.画

远山有色

近水无声

去花还在

来鸟不惊

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科教学.方案养培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教学要求

1、通过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和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

2、通过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和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培养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3、通过观察和反复训练,使学生做到:

读书写字坐端正,身体重心落在坐骨和椅支撑点范围内,眼睛和书本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胸部与桌缘距离保持在6—8厘米之间。

读书时要使视线与书本平面所成夹角接近直角;写字时手臂平放桌面上,笔杆与练习本平面呈60o夹角,食指较他母指稍低,握笔点与笔尖距离保持3----4厘米。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读写姿势和握笔方法,保护学习用品。

三、教学时间:

3个课时四、教学内容

1、让学生认识到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与视力健康、身心健康开展、读写质量非常重要。

2、通过看图,懂得怎样做才符合要求。

3、爱惜学习用品。

五、教学设想

1、利用有趣的挂图吸引学生,让学生懂得怎样做才符合要求。

2、严格要求、反复练习。

[1][2][3][4][5][6][7][8][9][10]下一页

2022—2022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教学方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

这是什么声音?

看!

什么长出来了?

〔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

A.自由读。

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4).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观察,教师述说:

“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瞧!

笋娃娃醒来了!

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

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

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

〔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

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助?

〔知道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

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

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

它看到了什么?

会说些什么?

〔指导学生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

A.教师范读。

B.学生表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

〔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

如果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

A.学生自由读。

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

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

B.同桌互相演诵。

C.指名试背。

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冲、破:

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声、笑:

采用比拟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春笋

冲破掀翻冒向

迎着笑

长上

1《春笋》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师:

通过读了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理解?

生:

为什么影子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呢?

生:

为什么有光的地方会有影子,较暗的地方就看不见影子子呢?

生:

为什么影子像小黑狗呢?

是我的好朋友呢?

……

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和影子做游戏吗?

〔喜欢〕那我们就一和影子做

游戏。

请小朋友边做游戏边仔细观察影子,以上问题你就会明白了。

师生:

一起和影子做游戏,边引导他们观察发现。

生:

当我们面向灯光,影子就在后,背对灯光,影子就在前。

生:

当灯光在我们的左边,影子就在我们的右边,当灯光在右边,影子

就在左边。

生:

我们向前走,影子会跟着向前走,我们向后退,影子也会跟着后退,

我们走到哪,它也会跟到哪,就像小狗常常跟着主人,好朋友常常

在一起玩一样,影子的颜色又是黑色,所以说影子像小黑狗。

生:

因为光线照到我们时,我们的身体挡住了光线,光线照不到我们挡到的地方,所以就形成了影子。

……

点评:

1、注重儿童身心开展,倡导体验学习。

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趣味性,创设“和影子做游戏〞这一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游戏中玩耍,并在玩中亲身体验到影子有趣的不同特点,从而到达调节儿童单调、紧张、厌烦的学习情绪,又稳固知识。

2、注重自主开展,倡导探究学习。

新的课标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读文后,提出自己的疑难,再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带着疑难在游戏中有目的地进行游戏,探究,发现问题,找到答案,从而到达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激发全体学生潜意识地形式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

9《影子》片断赏析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4篇:

登高教案获奖《登高》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李抒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3、赏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吟咏,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2、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人登高所见描绘成一幅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

【教学重点】

1.把握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2.感悟诗人深处乱世却心忧天下的伟大情怀。

【教学难点】学习诗人以天下兴旺为己任的使命感。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想】

本诗从字面上看比拟容易理解,主旨也不难把握,但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所以我打算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导入,通过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讲解,以及屡次地诵读诗歌,让学生在联系作者生平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领悟到诗人的伟大情操。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在小学时我们学过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正是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和重阳有关的诗——《登高》。

二、鉴赏诗歌的方法

1、悉背景

2、抓意象

3、善联想

三、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一个有着“奉儒守官〞文学传统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其诗不仅记录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情况,也生动的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到达了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这首诗是公元767年作者写于夔州。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般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为了排遣郁闷,在重阳节这天抱病登台。

四、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配乐朗读,强调诗歌的诵读节奏。

2、学生初读诗歌,感受诗歌韵律美,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及停顿。

五、品读诗歌

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问题1:

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这六种景物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六种:

风、天、猿、渚、沙、鸟。

描述词:

急、高、啸哀、清、白、飞回。

“风急〞:

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

“天高〞:

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

“猿啸哀〞:

李白《早发白帝城》: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是欢歌笑语,不见半点伤心,是因为李白的好运与老杜的潦倒天差地别之故。

由此可知,猿声无所谓哀与不哀,只是诗人的内心哀伤,所以猿声听起来才哀伤。

2“渚清沙白〞:

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鸟飞回〞:

鸟儿在秋天的疾风中盘旋。

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

都可以:

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

诗人后来在《旅夜书怀》中有一句诗: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方法点拨:

抓住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情感。

问题2:

请同学运用想象的方式,将首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成一幅画。

点拨:

一位年过半百而又疾病缠身老人,远离家乡,多年飘泊在外,在一个秋风萧瑟,落叶飘零的秋天,单独登上江边的高台,面对着滚滚江水、茫茫苍穹,禁不住慨然长叹。

这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

总结:

十四字写六种景,形、声、色、态兼备,语言凝炼,对仗工整,可谓七律第一。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问题:

由颔联中的落木和江水,能联想到什么?

先分组讨论,再派代表分析。

明确:

“落木〞:

杜甫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

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

写这首诗时作者是已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意,传达出年华易逝的感慨。

“长江〞:

传递的信息是时间的无穷,给人一种历史长河永不停息的感觉。

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

总结:

寓情于景,为全诗奠定了沉郁、凄清、悲怆的感情基调。

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的话,那么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问题:

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如何理解?

〔讨论并分组答复〕

明确:

“万里〞:

写出了自己距离故土之远,相隔千山万水,思乡之情,溢于3言表。

“悲秋〞:

诗人在秋天的悲凉感受。

秋:

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天往往会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悲秋,是我国文人墨客的一种传统文学题材。

悲秋:

联系诗人杜甫所处的时代和四处飘泊的经历,就能够体会出“悲秋〞中这个“悲〞字的沉甸甸的份量。

“作客〞:

诗中的作客,不是“做客〞,意思是寄居他乡。

漂泊他乡的人,难免会有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在秋天就会更加浓烈。

“常〞:

在“作客〞前,加上这一个“常〞字,说明在诗人的一生中,经常要到处飘泊,四处流浪。

杜甫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如果说“作客〞他乡,已经让人心怀愁绪的话,那么“常作客〞就更令人倍感凄凉。

“百年〞:

不是说一百年,也不是像书上注释那样是一生,而是指“暮年〞,也就是老年。

当时作者已经55岁了,这么大年纪还在外飘泊,这就不能不让人非常感伤。

“多病〞:

在多年的飘泊生活中,诗人身患多种疾病,一个身体多病的人,往往多愁善感,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呢。

“登台〞:

诗人登上高台所见到的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种凄苦悲凉的景象,让诗人心中产生了无限感慨,再联想到时局的动乱不安,联想到自己的一生遭遇,心情就更加沉重。

“独〞:

在“登台〞前面加一个“独〞字,就使“登台〞更加悲凉。

在传统的重阳节到来之际,诗人既不能走亲访友,又不是举家齐登,而是单独登高。

晚年的杜甫抱负未展,疾病缠身,家乡难回,知音渐少〔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怎能不感慨万千?

那种孤苦无助之感,可谓是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结:

短短十四个字,却能够写出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