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431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9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20-2021年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数形结合能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描述,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

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C.

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

2.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4.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l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

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定

C.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6.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

A.2∶1B.1∶2C.22∶3D.22∶7

7.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B.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

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48g乙充分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当乙反应完全时,生成44g丙和27g丁。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有(  )个

①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3g

②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

3

③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

1

④参加反应的甲与丙的质量比为48:

44

⑤甲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A.1个B.2个C.3个D.4个

9.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22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

10.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

5,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比为

A.7:

25B.50:

21C.21:

50D.25:

14

11.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

7

C.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D.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12.出取34克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CO2和18克水,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碳氢元素②一定不含氧元素③可能含有氧元素④一定含有氧元素⑤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

1⑥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

1,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①④⑤

13.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的化学式为NO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

2

14.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W

X

Y

Z

反应前质量g

2

22

34

0

反应后质量g

2

40

待测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

15.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注人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的白色浑浊液体)并振荡装置,测得压强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由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挤压了瓶内气体

B.曲线由②到③,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未振荡装置

C.曲线由③到④,压强迅速下降,是因为振荡装置后,二者充分反应

D.曲线的变化可以解释检验二氧化碳为什么用氢氧化钙

16.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两、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30

20

15

反应后质量/g

0

x

y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B.x+y=75

C.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x的取值范围:

0≤x≤30

17.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8.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能生成(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反应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0-t1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不断增大

19.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属于同种元素

B.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丁中x=8

D.乙表示阴离子

20.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21.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气体,乙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转化①②④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D.转化①、②、③只能通过与氧气的反应实现

22.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确定

23.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纯净物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2.3

4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待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X的质量为1.5g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C.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

1

24.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A.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

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

C.该装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备、干燥和检验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25.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物质的构成微粒

M

反应前的质量/g

68

32

0

1

t时刻的质量/g

8

x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y

37

 

A.x=0.75y

B.物质M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C.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3

D.反应前后硫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26.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其主要原因是

A.隔绝氧气

B.气流带走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27.在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

2

1

0

反应后的质量/g

0.2

x

1

4.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等于1.6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c一定是催化剂D.反应过程中a与d的质量比为7:

11

28.如图所示

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A.

B.

C.

D.

29.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取和收集X和O2,可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

B.①和⑤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C.②和⑥都能利用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D.②和③都属于化合反应

30.相同质量的C、CH

、CO和C

H

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对于这些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H

OH生成的CO

质量最少B.C消耗O

质量最多

C.CH

的生成物质量总和最多D.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下列是实验室净化天然水的流程:

(一)原理分析:

(1)请选用下列“关键词”填写在上述流程方框内空白处_____。

蒸馏  蒸发  结晶  吸附过滤

(2)上述净化过程是将混合物分离为纯净物的过程.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步骤;首先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寻找各成分的差异,然后利用其差异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分离.如:

过滤是分离_____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二)操作过程:

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铁圈)、_____、_____、烧杯(洁净的)、胶头滴管;在过滤后,同学们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三)迁移应用

沂源县自来水公司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

(1)步骤①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_____(填“②”或“③”或“④”等序号)

(2)步骤②所起的作用是_____(填选项序号)

A杀死水中的细菌B减少水中的氧气 C使泥沙沉积至底部  D分解有毒物质

(3)假如你是水质检验员,用简单的办法检验水样是否是硬水,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若检验后发现水硬度高,你建议在饮用前可采取的处理办法是_____.

32.根据己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控制产生O2的速度,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实验室制取CO2选用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G装置可用来测盘生成的CO2体积,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最终若仰视量筒中水,读数为20.0mL,则氧气的体积将______________2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甲烷是一种无色,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则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收集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装置具有多种用途。

①收集气体:

如收集氧气时,只要将气体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通入,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__。

该装置也可以代替上图中的D装置,请简述操作方法:

事先向集气瓶内装满______________,再将氧气从____(填a或b)通入。

②检验气体:

若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瓶中预先装入______然后将气体从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通入。

33.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

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4.在通常状态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抽取氨气。

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

(2)彬彬用A、E组合装置制取氧气,小林说还能用A和C组合,用E或C收集气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制取氨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氯化铵+熟石灰

氯化钙+氨气+水。

则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4)实验室如果要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甲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试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

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6)氨气在纯氧中反应的化学方程是4NH3+3O2

2N2+6H2O,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_____。

35.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进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集气瓶炸裂,原因是____________

(2)某同学做“给液体加热”实验时,试管炸裂了,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某学生如图2所示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选择图2代替课本实验图3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②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____________(填数字)处,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中的红磷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硫来代替

36.如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探究分子的运动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A、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之一是元素的质量不变。

那么在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

A正确;

B、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

而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比块状的要大,反应速率要快,所以粉末状的图像曲线更为陡峭。

B错误;

C、石灰石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是固体物质。

所以在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不会为0。

C错误;

D、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只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有关,与催化剂无关。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两组实验中,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

D错误。

故选A。

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则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空气中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则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

,水中氢元素质量

,4.8g+1.2g<6.2g,有机物中故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

C。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故A错;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没说明电荷种类,因为反粒子与正常的质子和电子不同,故B错;

C、氢原子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且带的电荷与一般说的质子和电子电荷正好相反,故C正确;

D、质子没说带的电荷种类,故D错。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注意题干中的信息:

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4.A

解析:

A

【解析】

】取2%的NaOH溶液20克和2%的盐酸溶液20克充分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反应中消耗盐酸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关系如下:

HCl+NaOH═NaCl+H2O

36.540

可知每36.5份质量的盐酸与4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2%的NaOH溶液20克和2%的盐酸溶液20克充分反应,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为呈红色.故选A.

点睛:

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取决与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需通过计算判断反应的程度,酸剩余呈酸性,碱剩余呈碱性,刚好完全反应呈中性。

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表现在图像上应是一横线,故不符合题意;

B、由于高锰酸钾受热生成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少,锰元素质量分数逐渐变大,反应结束时固体质量恒定,锰元素质量分素也就不变了,图像应该是从大于零的某位置开始逐渐变大,一段时间后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发生,二氧化碳逐渐增多直至反应结束,图像正确,故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质量比是1:

8,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图像题是考查的难点。

图像题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溶解度、溶液稀释、溶液导电性、沉淀量、化学反应过程等。

图像题的解题技巧有两个:

一是以数学与化学知识结合为突破口,二是把握好“三点一线”,即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

关注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的变化趋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C

解析:

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碳元素质量分数已知,且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而氧气不含,所以假设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分别为x,y,依据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列出比例式,进行解答.此时需要求算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进而求算混合物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44×100%×X/(X+Y)=24%,则X:

Y=22:

3.故选C.

考点:

元素质量的计算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观察流程图发现开始的反应物是铝镓合金,最终的生成物是铝镓合金,所以铝镓合金能循环使用,选项A正确;

B、太阳能的利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因此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选项B正确;

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而氧气属于单质,选项C错误;

D、铝镓合金与水的反应中生成物是氧化铝、氢气和镓,相当于镓未参加反应,所以实际上发生的反应是

,选项D正确。

故选C。

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根据模型图可知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水,根据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求出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根据元素守恒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求出甲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并确定甲中是否含氧元素。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44g+27g−48g=23g,①正确;由模型图可知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水,设丙的化学计量数为x,丁的化学计量数为y,由题可知:

解得x:

y=2:

3,②正确;根据元素守恒,甲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就等于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g=12g,水中氢元素质量为

g=3g,则甲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2g:

3g=4:

1,③正确;由上分析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23g,生成的丙质量为44g,则甲:

丙=23g:

44g=23:

44,④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上述分析可知,甲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共(12g+3g),但实际上甲物质是23g,所以甲中一定含有氧元素,⑤不正确;故选C。

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利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进而书写出反应的表达式,判断反应的类型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详解】

A、x=8g+4g+2g+36g−4g−22g=24g,故A错误;B、二氧化碳增加了22g,水增加了18g,W减少了,氧气减少了,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C、增加了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g,增加了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g,所以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反应后质量和反应前进行比较,质量增加了说明是生成物,质量减少了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1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碳元素全部存在于碳酸钙中,碳酸钙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16×3)=3:

12,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