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百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意见.docx
《常州百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百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意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州百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意见
常州市百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意见
选拔、培养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是我市建设高层次教师群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培养,为后备人才加速成长为教师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创造条件,以带动我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全市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为此,特制定《常州市百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意见》。
一、培养对象的选拔
1、选拔条件
(1)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须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2)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施教,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3)有正确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书育人等方面成绩显著,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4)具备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原则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1995年以来,在第一线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具有中学高级或小学高级教师以上职务或任中学一级教师职务3年以上。
(5)心理健康,身体状况良好。
2、选拔方法
(1)个人向任职学校提出申请。
(2)学校根据后备人才的条件和培养目标,经校内评议、公示后,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送。
(3)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后备人才的条件、培养目标,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经评议、公示后确定推荐名单。
评议过程中要兼顾学科的均衡性,兼顾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教师的比例,注意推荐在德育工作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可作为德育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要适当控制校级行政领导、教学研究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的推荐比例(原则上不超过本地区推荐总人数的15%);要在本地区广泛征求意见,注重听取被提名者所在单位和本地区同学科教师的意见。
(4)市教育局选聘有关专家组成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审核考察工作小组,根据后备人才条件和培养目标,通过座谈会、听课、查看备课笔记、个别谈话、调查访问等形式进行全面考核。
在严格审核、考察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评议,确定常州市特级教师首批百名后备人才名单,予以公布。
二、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
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目标是:
参照省特级教师评选条件,引导、激励并帮助培养对象自主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使培养对象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接受比较系统的教育科研培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为培养对象加速成为德才兼备、教育教学个性鲜明、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作用的教育教学专家创造条件。
通过培养,培养对象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模范地履行教师职责,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教书育人,敬业爱生,为人师表。
在班主任或学校管理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成为市及其以上有知名度的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或优秀教育工作者。
2、具有宽广的科学文化视野,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牢固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动向和最新成果以及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理论联系实际,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自觉培育与发展教育教学风格和专长,追求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每年在辖市区及以上范围上1-2次示范课。
3、能把握中小学教育科研动态,有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
以新思维和新方法开展专业性的研究活动,善于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并进行理论探索。
每年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2篇以上论文或出版一本论著;主持或独立开展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并有研究成果。
4、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起示范作用,具有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每年辅导1-2名以上青年教师,并在辖市区及以上范围作2次以上教育教学专题讲座。
5、每年都能圆满完成工作量(达到规定的课时数)。
三、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
培养内容主要由理论与技能、实践与考察、课题研究三个板块组成。
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着眼于提高培养对象的理论文化素养,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教育教学实践与考察,着眼于提高培养对象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课题研究,着眼于提高培养对象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善于反思性地总结实践经验,善于发现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方式主要有:
1、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面授与自学、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其进程为:
理论研修——教育教学实践与考察——教育教学专题研究——综合考核。
2、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分散研修为主。
集中学习采取专题讲座、要籍导读、案例教学等授课方式,穿插组织培养对象论坛、专题研讨、实地考察、论文交流等活动;分散研修采取导师指导下的个人自修、专题研究和在本地区进行教学实践等方式。
3、建立导师制,实行双向选择。
组织访问高校同学科的教授、硕、博士生导师,聘请教学第一线的特级教师和其他教育机构专家担任导师。
重视培养对象的个体差异,在导师与培养对象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个别化的培养方案,加强个别指导。
4、培养单位在集中培训之外,对培养对象提供跟踪服务,包括专业指导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
四、保障措施
1、组织管理
(1)市教育局成立由分管局长任组长,职能部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中心负责人组成的协调小组。
(2)后备人才的培养、管理任务由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和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共同承担,业务培训及管理以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为主;综合考核以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为主;市教育局职能部门宏观管理。
(3)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每3年为一个培养周期(首批后备人才培养期为2003年至2005年),3年期满后,经综合考核,淘汰、增补一批人选,公布新的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名单。
后备人才可连续接受2个周期培养。
每年12月进行一次过程性考核,作为综合考核的依据,并视实际情况,中途淘汰不合格人选。
未达到培养目标的,不再作为后备人才培养。
2、经费投入
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每年享受教科研津贴的标准另行发文公布。
有关学校应安排经费,用于后备人才参加培训往返差旅费以及其他培训费用。
3、政策机制
市级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将作为向省推荐特级教师候选人的优先人选。
附件:
1.常州市特级教师首批后备人才推荐名额分配表
2.常州市中小学特级教师首批后备人才推荐人选名册
3.常州市中小学特级教师首批后备人才推荐材料目录
4.常州市中小学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呈报表
附件1
常州市特级教师首批后备人才推荐名额分配表
地区
特级教师
后备人才
金坛市
14
溧阳市
20
武进区
26
新北区
10
天宁区
6
钟楼区
5
戚区
1
局属
12
其他
6
合计
100
附件2
常州市中小学特级教师首批后备人才推荐人选名册
序号
工作单位
姓名
性别
年龄
政治
面貌
最高
学历
近5年课堂教学周平均课时数
现任行政职务及时间
现任教师职务及时间
现任教年级和学科
现有教师称号
教龄
备注
注:
1.请用计算机打印;2.现有教师称号填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附件3
所在辖市、区
常州市中小学特级教师首批后备人才推荐材料目录
学校(单位)姓名
任教年级和学科专业技术职务
教师称号
序号
项目
份数
备注
1
辖市、区全面考核材料
1
不装订
2
常州市中小学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呈报表
4
不装订
3
基层单位推荐意见
1
装
订
成
册
4
座谈、听课等原始记录
1
5
学历证书、获奖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书的复印件
1
6
论文、论著等
1
单独装订
7
8
9
10
附件4
常州市
中小学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呈报表
所在辖市区
单位
姓名
任教年级
任教学科
填表时间
常州市教育局
填表说明
1.本表供常州市中小学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推荐人选使用(一式三份)。
2.填表内容应具体、真实、具有代表性,并按要求填写。
表内填写不下时,可另加附页。
3.本表一律用钢笔或毛笔填写,这迹要端正、清楚。
4.被推荐人选经评审由常州市教育局批准后,本表1分归入本人人事档案,另2份分别存入市、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文书档案。
姓名
性别
2寸
近期
正面
免冠
照片
民族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出生地
参加工作时间
教龄
学历
学位
毕业时间
毕业学校及专业
现任教师职务
任职时间
行政职务
身体状况
近5年来教学周平均课时数
现学科教学年限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住宅电话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主要简历
起止时间
单位
任教年级
任教学科
周课时数
所任教师
职务
荣
获
县
级
及
其
以
上
荣
誉
称
号
或
受
奖
励
情
况
荣誉称号和奖励名称
时间
表彰奖励单位
备注
思
想
政
治
表
现
主
要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经
验
及
成
绩
所在单位(盖章)
年月日
辖
市
区
教
育
行
政
部
门
意
见
(公章)
年月日
常
州
市
级
教
育
行
政
部
门
意
见
(公章)
年月日
备
注
注:
厂矿事业单位办学在“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意见”栏中签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