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专业学习资料茶包装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151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学专业学习资料茶包装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茶学专业学习资料茶包装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茶学专业学习资料茶包装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茶学专业学习资料茶包装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茶学专业学习资料茶包装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学专业学习资料茶包装知识点总结.docx

《茶学专业学习资料茶包装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学专业学习资料茶包装知识点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茶学专业学习资料茶包装知识点总结.docx

茶学专业学习资料茶包装知识点总结

茶包装知识点总结

期末考试题型:

选择、填空、判断、简答、计算、问答

第一章

1.贮藏前茶叶含水量高,贮藏场所温湿高,光线充足,氧气量大,则茶叶劣变越快。

2.在相对湿度50%条件下存放,茶叶含水量一般不会超过7%。

当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茶叶含水量升高很快,湿度越大则升高越快。

3.茶叶含水量越低,品质劣变的程度越慢,含水量越高的茶叶则劣变越快。

因为水作为一种

溶质,含量高则加速了茶叶中化学成分的反应。

4.茶叶在存放过程中含水量的变化与包装情况和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关系很大。

5.茶叶的单分子层水分含量为3%,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可以讲3%含水量是保存茶叶的最

适含水量。

6.随着茶叶含水量的升高,水分就成了化学反应的溶剂,水分越高,物质的扩散移动和相互

作用就越大,茶叶的变质也就越迅速,当茶叶的含水量在6%以上时,茶叶变质相当明显,

因此要防止茶叶在贮藏中变质,就必须将茶叶干燥至6%以下,最好控制在4—5%范围内。

7.茶多酚的自动氧化、聚合:

含水量高的茶叶,贮藏过程中茶多酚氧化减少更明显,贮藏温度高的茶多酚下降幅度更大。

就红茶而言,一方面茶多酚的自动氧化发生聚合反应,另一方面原来存在于红茶中的茶黄素也会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情况下与氨基酸等进一步聚合,造成汤色、叶底变暗,存放时间越长,这种劣变情况越会加剧。

对红茶来说,茶多酚的含量决定着茶汤滋味浓强度的高低,茶多酚与红碎茶品质的相关系数高达0.92,对绿茶而言,茶多酚的适当浓度有助于增进茶汤滋味的浓度,和爽度,因此茶多酚含量下降是有损于茶叶滋味的,茶叶存放时间过长,滋味淡薄,失去鲜爽性,这都与茶多酚含量下降有关。

8.高聚合物的形成和积累:

含水量较高的茶叶存放时间过长往往汤色加深变暗,绿茶茶汤变成黄至裼色,红茶汤色和叶底都变得深暗,这是由于茶多酚自动氧化后生成的氧化物,易于和氨基酸、蛋白质等结合形成暗色的高聚合物,这种高聚合物的分子量较大,不能通过半渗透性的透析膜,所以称为“非透析性色素”这种色素溶于水的部分使汤色加深变暗,不溶于水的部分就使叶底变得深暗。

这种高聚合物积累过多时茶汤滋味淡薄,失去鲜爽性。

据测定红碎茶贮藏过程中,由于高聚合物(茶裼素)的形成和积累,不仅茶黄素含量下降,茶红素的含量也同时下降,因此茶汤的亮度、浓度、鲜爽度都会降低。

9.红茶色素在贮藏中变化的程度与茶叶含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茶叶含水量的增高茶黄素随之下降,茶褐素随之增高。

10.茶叶在存放过程中,由于氨基酸能与茶多酚自动氧化的产物结合形成暗色的聚合物,红茶中的氨基酸还能与茶黄素、茶红素作用形成深暗色的聚合物,另外氨基酸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还会氧化、降解和转化。

因此茶叶存放时间过长,氨基酸必然下降,尤其在夏季温度高、湿度较大的条件下,上述反应更易发生。

如不同含水量的红碎茶经不同时间贮藏后,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较大,含水量高达10%的茶叶在常温下贮藏,氨基酸大幅度下降。

贮藏条件不同,氨基酸的保留量是不同的,低温、干燥、防潮包装的条件下,氨基酸保留量较多,反之则较少。

11.抗坏血酸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品质好的绿茶抗坏血酸含量是很高的。

茶叶在存放过程中,由于抗坏血酸的氧化作用,会使还原型的搞坏血酸氧化成氧化型的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氧化后,不仅营养价值下降,而且使绿茶的色泽和汤色发生褐变,因而品质下降。

通常以成品茶中抗坏血酸的含量为100%,经贮藏后,如果抗坏血酸的保留量低于70%,那么茶叶品质就明显下降了,日本绿茶(煎茶)常以抗坏血酸保留量来作为衡量茶叶品质的劣变程度。

茶叶含水量较低,包装的防潮、绝氧条件较好,贮藏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贮藏过程中抗坏血酸的保留量较高,反之就下降较快。

12.绿茶色泽(包括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物质主要是叶绿素,叶绿素保留量高,色泽翠绿。

叶绿素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物质,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易分解变色,不同光作用不同,紫外线的作用最强。

(低温避光保存)

绿茶绿色的主要成分是叶绿素,鲜叶经高温杀青破坏了部分叶绿素,使鲜绿变为暗绿。

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叶绿素的变化对绿茶的品质影响很大。

叶绿素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贮藏过程中受到光和热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脱镁反应。

13.贮藏过程中,绿茶失绿褐变的重要原因:

(1)在光和热的作用下分解变色

(2)转化成暗褐色脱镁叶绿素

14.如果脱镁叶绿素的比例达70%以上时就会出现显著的褐变。

15.通常,含水量较高的茶叶在直接受光、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叶绿素减少较快。

16.香气成分的变化:

茶叶存放时间过长,香气明显降低,失去鲜爽性,陈味显露,茶叶香气的降低,主要是许多具有新鲜芳香的物质含量显著下降的缘故,而且茶叶含水量高,贮藏温度高的情况下,香气物质的下降更明显。

绿茶具有新茶香的成分主要是:

正壬醛、顺-3-已烯已酸酯和另外的一些未知成分,这些成分在贮藏过程中明显减少,低温贮存的情况下稍好些。

第二章茶叶贮藏化学

1.陈化:

指茶叶落经过较长时间的存放,茶叶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产生一些不良的陈味物质。

一般来讲,陈茶是不受大众欢迎的,但也有的茶叶越陈越。

2.后熟作用:

指茶叶品质略生变为良好这段过程的品质变化。

后熟作用表现在“生青气”消失,显示正常茶香,刺激性很强的青气味经后熟作用变得比较醇和,茶汤浓度增大,叶底变得明亮,而后熟过程长短往往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吸附是一相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附着在另一相物持表面上的现象。

根据范德华分子间的作用原理,由于固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和液体一样受周围分子或原子引力作用是不平衡的,所以在存在着表面张力和表面能,这就意味着固体向空间一面作用力未饱和,有剩余价力,这种力使固体与密度比它小的气体分子或原子间发生一定类型的结合,使整个体系处于稳定状态。

茶叶的吸附性是由它的植物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决定的,茶叶的吸附特性是具有很强的吸湿(性)、陈化和吸收异味。

4.茶叶贮藏过程化学吸附的可能性较小,茶叶的吸附一般以物理吸附为主。

5.物理吸附决定了茶叶吸附的无选择性和可逆性。

6.茶叶既能吸附非极性分子,也能吸附极性分子。

7.茶叶在吸附的同时进行着解吸,在解吸的同时进行着吸附。

吸附与解吸的过程往往是交叉进行的,双向和可逆的。

吸附是个放热过程,解吸是个吸热过程。

8.茶叶的嫩度与结构对吸附的影响:

茶叶的等级与嫩度,决定茶叶内外的几何结构,直接影响茶叶的吸附能力,高等级茶叶嫩度好,内表面细孔结构比表面大,孔径细孔隙率大,吸附量多,孔径短,气体分子与孔壁碰撞接触的机会多。

易发生毛细管凝聚,故吸附量大,低档粗老茶嫩度差,内表面细孔结构比表面少,孔隙的孔径大而少,因此,毛细管凝聚作用较弱,吸附量较少。

9.孔隙被水分堵塞,,剩余吸附空间减小从而使吸附性能减弱,茶叶含水量达到18%—20%,基本上达到吸收的饱和程度吸收能力几乎等于零。

10.多酚类物质和儿茶素是构成茶叶滋味的主要成分,它与氨基酸,糖等呈味物质相互协调、配合,使茶汤滋味浓醇、鲜爽,并富有收敛性,特别是占茶多酚总量70%左右的儿茶素。

11.在茶叶含水量高、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多酚类物质下降的速度十分显著。

12.多酚类物质中的儿茶素的变化途径,首先是脱氢形成醌,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褐色物质,儿茶素及其氧化中间产物还与氨基酸、蛋白质等结合,形成暗色的高聚合物,从而破坏茶汤滋味结构的相互协调,使茶汤滋味变得淡薄,而缺乏收敛性和鲜爽感,茶汤色泽变深、变暗,逐渐从固有的本色向橙黄、红色和褐色方向转化。

13.茶黄素是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初级产物,也是红碎茶品质的主要指标,它与汤色明亮鲜艳程度、滋味鲜强度密切相关。

14.储藏过程中,茶红素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茶黄素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下降,茶褐素一直呈上升趋势。

茶褐素的含量是随着贮藏时间表的延长而增加。

15.茶黄素增加的月份而多酚类物质却减少,红碎茶保留的多酚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能自动氧化生成茶黄素,从而说明短期贮藏有利于红碎茶品质的转化。

在茶黄素含量增加的情况下茶红素含量的相应增加,有利于红碎茶品质的提高。

16.氨基酸是茶叶重要的滋味物质,对茶叶的品质十分重要。

氨基酸能与茶多酚的自动氧化产物醌类结合,形成暗色聚合物,影响绿茶的色泽和茶汤的明亮度在红茶中氨基酸还能与茶黄素、茶红素作用形成深暗色的聚合物。

另外,氨基酸在一定温、湿条件下自身会发生降解和转化,如对茶汤鲜爽味起主要作用的茶氨酸易水解生成乙胺和谷氨酸,从而使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不断减少。

17.对茶叶品质起主要作用是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等。

18.贮藏结束后的游离氨基酸保留量,多数来自于水溶性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但这部分氨基酸的增加,不能改善茶叶品质。

19.氨基酸也是构成红碎茶滋味鲜爽度的主要成分。

其含量基本上是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而减少的。

20.在温度较高和有氧的条件下,脂类会发生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

21.绿茶贮藏过程中脂类物质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22.游离脂肪酸的进一步氧化分解出具有不良气味的低分子醛、酮、醇等挥发性物质,这是引起贮藏茶叶香气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3.绿茶具有新茶香的成分主要是二甲硫、正壬醛等,这些成分在贮藏过程中下降趋势十分明显,从而降低于了茶叶的品质。

24.贮藏过程中新产生出1—戊烯-3醇、顺-2戊烯-1-醇等,贮藏中这些物质的产生,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增加。

这些物质具有青草气和油臭味,它们与茶叶的陈气有关。

25.红茶贮藏过程中香气变化:

随着脂类物质的水解和自动氧化,红茶中一些具有花香和果味香的物质,如苯乙醇、橙花叔醇、芳樟醇厚等含量显著减少,而一些陈味物质却不断增加,这种变化使茶叶显示陈味和酸败味。

26.维生素C绿茶含量比红茶高,绿茶加工中经过高温杀青,虽有一定的破坏,但比起红茶的发酵破坏要少。

高档绿茶比低档绿茶含量高。

27.在茶叶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发生氧化还原、水解褐变等一系列化学变化而减少,因此茶叶的营养价值下降。

28.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保留量为80%以上时,品质变化不大,当保留量下降到60%以下时茶叶已显著变质。

29.不同包装材料对绿茶品质成分的影响:

对绿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不同包装材料包装的实验比较,贮藏一年后测定结果表明,铝、塑复合袋包装的成茶品质变化较小,白铁筒一般,聚乙烯最差。

30.储藏过程中受微生物的影响,茶叶成分如何变化:

茶叶如果贮藏不当,便会引起霉变,霉变的茶叶含有霉菌等生长、繁殖的各种代谢产物,即各种毒素,有害人体健康。

引起茶叶霉变的微生物质大致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三种。

水分、温度、氧气、营养物质是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微生物污染茶叶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空气中大量霉菌孢子飞落在茶叶上,形成新的霉菌细胞;二是包装容器存放过久,包装材料潮湿,产生陈霉味,装茶后会传至茶叶;三是茶叶加工中没有及时包装,茶叶被霉菌污染。

第三章茶叶贮藏保鲜技术

1.大宗茶的贮藏方法:

在贮藏之前应进行干燥,含水量应控制在5%以下,茶叶干燥结束应进行包装,一般采用大包装,用袋装或箱装,袋装外作编织袋,内用朔料薄膜袋,装袋时每件净重一样,装完后用绳子将袋口扎紧,箱装内衬锡箔纸,箱体要求清洁无异味,同批同级茶叶的包装,每件净重必须相同,箱装好后,应加盖装订,然后进入仓库贮藏。

2.液态茶的贮藏方法:

添抗氧化剂。

适当添加有机酸,以增强抗氧化效果PH值适宜5.0—5.5。

添加防腐剂。

防腐剂可选用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等,用量为0.02—0.04%

采用过滤的方法,在无氧的情况下加热凝聚澄清技术措施,以便将多糖类、果胶和蛋白质等不利品质成分凝聚析出。

在2℃的液态茶中压入0.8%的二氧化碳,抑制非酶性氧化作用。

采用低温避光贮藏技术,控制液态茶的质变。

3.名优茶的几种贮藏保鲜技术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1)热装密封贮藏保鲜技术:

(脱氧保存)

对工夫红茶和乌龙茶效果更大。

(2)生石灰贮藏保鲜技术

(3)变色硅胶贮藏保鲜技术:

(脱氧保存)

常温保存,一般保存半年品质无明显变化。

(4)除氧剂贮藏保鲜技术

(5)幅射贮藏保鲜技术:

常温保存,贮存半年后色、香、味无明显变化。

(6)真空充氮贮藏保鲜技术:

(脱氧保存)

将氧气抽出,充入氮气,从而抑制茶叶有效成分的氧化,防止茶叶劣变。

(7)低温冷藏保鲜技术:

(最常用)

能长时间保持品质,珍贵的名优绿茶、高档的花茶和红碎茶使用此法效果很好。

(8)FIS茶叶专用保鲜剂贮藏保鲜技术

4.FIS茶叶专用保鲜剂贮藏保鲜技术:

FIS茶叶专用保鲜剂,是中国茶叶研究所研制的茶叶保鲜产品,利用该产品保鲜茶叶,先将茶叶烘干至含水量5%,采用气密性良好的铝箔复合袋包装,放入一包相当剂量的FIS茶叶专用保鲜剂,密封常温保存,此法对各种名优茶的有效保鲜在6个月以上,保质期在18个月以上。

是一项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保鲜效果显著的茶叶贮藏保鲜技术。

第4章茶叶贮藏库

1.茶叶贮藏库可分为简易贮藏库、通风隔热贮藏库、

2.建造简易茶叶贮藏库要求做到:

建库地势高、地下水位距库1m以上、远离污染建筑物。

3.隔热贮藏库的通风主要靠冷热空气的对流作用,以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

通风的形式有屋顶烟囱通风、屋檐小囱通风、混合式通风、地道式通风。

4.机械冷藏库是在有良好隔热效能的库房装置冷冻机械设备,通过机械的作用,控制库内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

5.任何物质能在致冷循环中膨胀蒸发而吸热,因而产生致冷效应的都可作致冷剂。

通常使用的致冷剂其沸点在0℃以下,并且很多致冷剂沸点是在-15℃或者更低,才能满足要求。

致冷剂的优点:

沸点低;对人体无毒害;对金属无腐蚀作用;不爆炸、燃烧;价格较低。

6.机械冷藏库的库内冷却系统分为直接蒸发系统、盐水冷却系统、鼓风冷却系统。

(1)直接冷却系统:

优点:

制冷效果好,温度低,不用再建机房。

缺点:

温度不均匀,一旦制冷机泄漏会造成一定危害。

(2)盐水冷却系统:

优点:

冷冻机不占用空间,冷却温度低,比较均匀。

缺点:

对机器有腐蚀作用。

(3)鼓风冷却系统:

优点:

不占用空间,茶叶可以多放入一些。

7.隔热层的施工方法:

a.现场敷设隔热层:

世界各地此法占较大比例。

b.采用预制隔热嵌板:

隔热嵌板两面镀铁,中间夹一层隔热材料。

c.在现场喷涂聚氨脂:

用喷涂机将异氰氨脂和聚醚同时喷涂于墙面而发泡。

8.冷库的防潮:

a.沥青防潮:

利用加热法敷设沥青和油毡。

b.塑料薄膜:

将薄膜粘合后防潮。

c.用金属板:

利用隔热金属嵌板防潮。

9.冷藏库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调节控制库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

10.冷藏技术新发展:

①冷库建筑②装卸设备③自动化冷库

11.保鲜库的设计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库房的设计②库房耗冷量的计算和制冷设备的选择。

12.库房结构设计:

墙体结构主要由外墙、防潮层、绝热层和内层等组成。

13.制冷设备的选择配,是在耗冷量的基础上进行的,选配是否得当,关系到制冷装置的运行状况、经济性能和安全可靠程度。

14.压缩机为制冷设备的主机,常用型号为2F6.3采用氟里昂作为制冷亮剂。

15.计算题:

(1)通风隔热储藏库隔热层的计算。

例一:

有一个茶叶贮藏库的外墙厚25cm,内墙厚12cm,中间填锯末,问锯末层应多厚才能满足隔热要求?

解:

外墙:

25cm*1.5/100=0.375

内墙:

12cm*1.5/100=0.18

锯末:

xcm*11.1/100

0.375+0.18+0.111x=1.52

X=8.69cm

注:

在应用各种不同的隔热材料时,以本身的厚度乘其热阻数值的总和大于或等于1.52时,即可符合通风隔热贮藏库的隔热要求。

例二:

有一个茶叶贮藏库的外墙厚12cm,内墙厚12cm,隔热层为6cm,当地有三种隔热材料,刨花、锯末和炉渣,价格低,来源广,问应选哪一种最合适。

解:

1.52-0.12*1.5*2=1.16

1.16/0.06=19

因为锯末的热阻数值为11.1,炉渣的热阻数值为5.6,刨花的热阻数值为20,

所以应选刨花。

(2)茶叶保鲜库库房面积与容积的计算。

例一:

某茶叶公司准备建造一个贮存2400标准箱茶叶的保鲜库,应做一个面积和容积多大的库房?

解:

容积:

V=Anb(A=1.3-1.5)

V1=1.3*0.1*2400=312

V2=1.5*0.1*2400=360

面积:

S=V/h(h=3.5m)

S1=V1/3.5=312/3.5=89m2

S2=V2/3.5=360/3.5=103m2

例二:

一个面积为204m2的保鲜库能容纳多少箱茶叶?

解:

S=V/h

V=Anb

V=3.5*204=714m2

n=V/(A*b)=714/(1.4*0.1)=5100(箱)

(3)制冷设备的选配。

例一:

已知1200箱的茶叶保鲜库总耗冷量为24000,那么2400箱的茶叶保鲜库总耗冷量为48000。

请问一个贮存2400标准箱的茶叶保鲜库需要配备几台制冷机?

解:

N=B*(Q/Q0)(台)(B=1.2-1.4)

Q:

茶叶保鲜库总耗冷量计算值(KJ/h)

Q0:

所选压缩机每台在设定工作下的制冷量(KJ/h)

N1=B1*(Q/Q0)=1.2*(48000/16000)=3.6

N2=B2*(Q/Q0)=1.4*(48000/16000)=4.2

例二:

已知2台为1200箱,10台为6000箱。

请问有10台制冷机可安放在多大的库房中进行制冷?

解:

V=Anb

V=1.4*6000*0.1=840

S=V/h

S=840/3.5=240m2

第5章茶叶包装

1.包装:

为了保证商品原有状及质量在运输、流动、交易、贮存及使用时不受到损害和影响,

而对商品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手段。

2.包装的作用:

保护商品、方便运输、装卸和储存,并具有美化商品和宣传商品的作用。

3.

(1)包装按形状分为小包装、大包装、(托盘包装)。

(2)包装按产品内容分为日用品类、食品类、烟酒类、化妆品类、医药类、文体类、工艺品类、化学品类、五金家电类、纺织品类、儿童玩具类、土特产类等。

(3)包装按材料分为纸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木包装、陶瓷包装、塑料包装、棉麻包装、布包装等。

4.包装新趋势:

绿色包装。

5.冻干:

真空冷冻干燥的简称。

6.微波:

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的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

7.茶叶包装由静态转为动态。

8.茶叶包装材料选用原则: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引用标准

(3)型式与材料要求

(4)容器的基本要求

(5)标签内容

(6)贮运条件

(7)实验方法

(8)检验规则

9.包装材料选用技巧

10.茶叶包装方法:

金属罐包装、复合薄膜袋包装、塑料成型容器包装、衬袋盒装、纸袋包装。

第6章茶叶流通

1.商品流通的目标就是货畅其流。

2.茶叶流通渠道:

沟通茶叶生产与茶叶消费的桥梁。

3.流通渠道根据商品流通是否有中间商可分为直接渠道、间接渠道。

4.流通渠道根据利用中间商的确多少可以分为宽渠道、窄渠道。

5.流通渠道根据中间环节的多少可分为短渠道、长渠道。

6.我国茶叶流通模式:

(1)生产者到消费者。

(这是销售茶叶最简单的模式)

(2)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

(3)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4)生产者、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

(5)生产者、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7.流通渠道的选择:

选择渠道模式、选择中间商的对象。

8.目标市场的距离和多少都与渠道的选择有关。

9.选择中间商的条件:

(1)中间商的经营能力,了解中间商是否有丰富的经销茶叶的经验,和较强的经营能力。

(2)中间商的资金能力,了解中间商的资金是否雄厚,届时能否付清货款。

(3)相互配合的意愿,了解中间商是否愿意和本企业相互配合积极推销本企业的茶叶。

(4)经济效益情况,经济效益好的中间商是选择的对象。

10.茶叶流通环节:

鲜叶购销、毛茶购销、精茶销售、中间批发、零售。

11.1956年国务院把茶叶定为二类农产品,实行派购、包销、统价。

12.长期实行派购包销政策主要弊病有下几点:

(1)计划管理,企业缺乏自主权和积极性。

(2)流通渠道单一,中间环节多,流通时间长费用大,当茶叶产量多时出现卖茶难影响茶叶生产的发展。

(3)实行统一品牌,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削弱了随行就市的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4)茶叶产销不平衡,产品结构不合理,价格死板,重数量轻质量等级不良现象。

13.茶叶购销政策的改革:

(1)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

建立边销茶生产基地,签订产销协议和合同,建立边销茶储备。

(2)内销茶实行多渠道开放式的流通体制。

(3)出口茶签订购销合同,灵活经营出口茶。

14.茶叶价格是茶叶商品销售重要因素之一

15.茶叶合理定价的原则:

(1)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供需规律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商品供需与商品价格关系十分密切,市场上常因供求关系而使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

(3)遵循国家政策的原则。

16.商品价格由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利润和税金四大要素组成。

17.茶叶生产成本包括鲜叶成本,毛茶成本、和精茶成本。

18.鲜叶生产成本包括茶园基本建设投资,和机具折旧、肥料、农药耗费以及培育管理、采摘运输劳动工资等费用支出。

19.毛茶生产成本包括鲜叶成本和初制厂耗用燃料、电力、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以及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费用支出。

20.精茶生产成本包括毛茶生产成本和精制所耗用的燃料、电力、厂房、机器设备折旧以及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劳动工资等费用支出。

21.制定商品价格基本依据是社会成本(即全社会生产相同商品的各企业个别成本平均数)。

22.提高管理水平和降低流通环节是降低流通费用的重要途径。

23.销售等环节所消耗劳动力和物资等费用包括经营管理费用、运杂费、利息和损耗。

24.流通费用受流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流通环节多少的影响。

25.税金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6.商品定价应包函一定的利润。

27.茶叶价格体系:

统一计划价、指导价格和议购议销价格,构成价格体系。

28.指导价格由基价和浮动幅度两部分组成,以现行国家统一价为基价允许企业在规定范围内上下浮动,指导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它既保持了国家对价格的控制权,又使企业灵活地适应市场茶叶供求关系的变化,及时调整价格。

29.议购议销价格:

由买卖双方商议定的价格,称议价议价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名优新产品采用议购议销。

30.叶价格体系是以统一价格和指导价为主,在不同流通环节中形成的价格种类大致可分为毛茶收购价、产品出厂价、茶叶调拨价批发价和零售价。

31.茶叶出厂价是制定茶叶零售价的基础。

32.叶调拨价是指商业系统内部批发企业之间调拨茶叶进行结算的价格。

33.调拨价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产地批发价,打一定的折扣,另一种是按产地的收购价,加上调出单位的费用、利润和税金构成。

34.批发企业对零售商店供应茶叶的价格为批发价。

按地区分为产地批发价和销区批发价。

按产品分为毛茶批发价和精茶批发价。

35.批发价由进货价和批发环节的流通费用,利润和税金等构成。

36.零售价由批发价加零售环节的流通费用及零售利税等构成。

37.茶叶差价:

厂批差价(由购销过程中的流通费用和利税构成)、地区差价、批零差价、质量差价、季节差价。

38.物价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9.茶价政策的贯彻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