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常识重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117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文学常识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当代文学常识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当代文学常识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当代文学常识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当代文学常识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文学常识重点.docx

《当代文学常识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文学常识重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文学常识重点.docx

当代文学常识重点

◎当代文学:

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是以社会主义为主旋律多样化发展的文学。

十七年:

1949-1976

文革十年:

1966-1976

新时期:

1976-

一体化确立与强化:

1949-1976(50~70年代的文学)

一体化解体,多元化,经典化:

1976年以后(80年代以后的文学)

◎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实现了解放区和国统区文艺队伍的大会师,确定了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文艺体制。

◎三大文艺批判运动: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建国初文学作品的批判: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双百方针:

在1956年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关于“写中间人物的问题”-邵荃麟分析《创业史》的梁三老汉比梁生宝写得好。

干预生活的代表作: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新民歌运动:

1958年毛主席提出,倡导“人人写诗歌,村村出诗人”,是大跃进的产物,自上而下地号召组织,只唱光明的赞歌,脱离了民间歌谣的现实主义传统,过分强调精神力量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根本任务论:

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

“三突出”创作原则:

所有人物里突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里突出英雄人物,英雄人物里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三突出”包括一整套以主要英雄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关系法则,冲突构成法则和艺术调度法则。

八个样板戏:

《沙家浜》《红灯记》《海港》《白毛女》《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沙家浜》(交响乐)

◎五六十年代“中心作家”文化性格上的特征

1、就作家出身、取材的区域性,出现了从东南沿海向西北、中原的转移

2、就作品主题:

出现了从重视学识才情、文人传统到重视政治意识、社会政治生活经验的倾斜

3、就作品内容,从较多注意市民、知识分子到重视农民生活变化

中心作家的特点

中心作家大多把文学看做是服务于革命事业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普遍学历不高,写作准备不足

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普遍较高

◎赵树理方向

主要内涵:

1、要求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功利性

2、要求文学创作走民族化和大众化的道路

赵树理的代表作《三里湾》,《锻炼锻炼》,《登记》

长篇小说《三里湾》是最早反映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

(生活化)

《三里湾》代表人物:

王宝全,王金生,马多寿,马有余,范登高,范灵芝,袁天成,袁小俊

赵树理故事体小说特点:

叙述的连贯性,故事的完整性,语言的大众化

◎周立波:

“诗化”语言,“唯美倾向”

《山乡巨变》“写农业合作化最好的小说”(精致优美)

代表人物:

邓秀梅,李月辉,刘雨生

◎柳青

《创业史》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史诗式巨著,回答了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场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代表人物:

梁生宝

梁三老汉:

传统美德和狭隘小生产者观念的旧中国农民的典型。

苦大仇深,思想保守,狭隘自私,但又勤劳善良,热爱土地,体现出农民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中国老一代农民的代表。

作家着重从精神上,心理上揭示他从旧的创业道路向新的创业道路迈进中的复杂历程,这一历程在他和梁生宝的矛盾过程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梁三老汉形象表现了“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在新时代如何得到升华的深刻主题。

◎陕军东征

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文学现象,这一现象曾经震动文坛,成为陕西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值得记录的辉煌。

五位作家的创作激情被当时文学评论家称为“井喷”。

三驾马车:

陈忠实 高建群 贾平凹

五虎将:

高建群 贾平凹 陈忠实 京夫 程海

作品:

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废都》,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京夫《八里情仇》,程海《热爱命运》

◎五六十年代战争小说创作的美学特点

1、“二元对立”的艺术模式在作品中的运用(简单化倾向)

2、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创作风格

3、缺乏对战争本质的思考

4、缺乏对英雄之外的普通生命的观照

◎梁斌《红旗谱》(农民的“成长“)

朱老忠形象:

朱老忠成长动因:

个人复仇

朱老忠成长关键因素: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朱老忠的成长表现:

阶级斗争终将取代个人复仇

◎杨沫《青春之歌》

人物林道静

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从个人主义的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1、从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出走到九一八事变阶段

林道静的成长起点,从个性解放开始

2、从除夕茶话会到林道静第二次被捕

决定意义的阶段,小说的主干,转折发展

3、从出狱到一二九运动

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林道静的形象意义:

走完了五四文学中女性没有走完的道路,完成了把个性解放的追求纳入民族历史命运道路的历程。

较之于:

子君莎菲

一个国家的寓言:

林道静与三个男性的隐喻

余永泽:

爱与美的意识(西方的人道主义话语,如个性解放、反传统道德、女性独立)

卢嘉川:

启蒙者,阶级意识

江华:

斗争意识和女性意识

(马克思主义话语,马克思主义完成了林道静的成长道路)

◎孙犁(荷花淀派)

诗意浪漫风格的短片小说

《山地回忆》(妞儿)

《铁木前传》(小满儿)

《风云初记》(蒋俗儿)

茹志鹃(清新、俊逸)

艺术方法:

日常生活叙事,个性化特征,女性色彩

《百合花》

崇高悲剧风格的短篇小说

峻青《黎明的河边》(小陈)

《老交通》(老铁)

特点:

1、善于通过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惊险曲折的情节展示冲突、矛盾、人物。

2、作品洋溢着一种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

王愿坚

《党费》(黄新)

《七根火柴》

《粮食的故事》(郝吉标)

◎五六十年代的诗歌

郭小川(战士兼诗人的一生)

《望星空》、《一个和八个》

贺敬之

《回延安》(抒情短诗)

闻捷

《天山牧歌》,《吐鲁番情歌》

李季:

“石油诗人”

◎五六十年代的散文

报告文学:

崔家骏《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穆青《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杨朔(以诗意著称--诗体散文)

诗意盎然,意境深邃,清新优美

《荔枝蜜》(养蜂人)、《雪浪花》(老泰山)、《香山红叶》(老向导)

刘白羽

以气势取胜的政治散文

格调高昂,激情澎湃,瑰丽壮美

《长江三日》、《日出》、《灯火》

秦牧(以知识见长的学者散文)

寓教于乐,博见多识,理趣横生

《土地》、《古战场春晓》,《潮汐和船》

◎五六十年代抒情散文的总体评价

1、继承了古典散文“道文并重,情文并茂”的传统和古代诗歌“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楔入和拥抱现实生活,饱含真诚、热情和活力;但自我淡化、主题意识隐蔽,存在叙述的虚饰性和抒情的虚假性

3、过度追求诗化,形成“景-人(事)-理”的创作模式,带来艺术惰力

◎五六十年代戏剧

革命现代京剧对传统形式的改革

1、吸收和融合了话剧的写实观念,采用写实布景,打破了“随意赋形”的传统舞美体制。

2、把话剧的分场、分幕用于戏曲,戏曲的情节更为集中,使戏曲的时空不固定原则发生了变革。

3、打破了京剧的脸谱化,依照生活真实地刻画人物

4、改变了传统戏剧“千部一腔”的音乐体制,歌剧和交响乐被引入京剧,新唱腔,新板式和人物主题音乐运用于现代京剧。

革命样板戏

1、革命样板戏就是建国后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戏曲革命化的极端产物。

2、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理论集中体现了一元化的毛泽东革命文艺路线、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三突出等基本原则。

3、革命样板戏虽然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也直接导致了文革文艺千部一曲、千人一面的机械复制现象,从而基本上阉割了艺术创造的生命力,直接阻碍和破坏了新中国文学和文艺的发展。

老舍的话剧

《茶馆》“远东戏剧的奇迹”“中国的《推销员之死》”

主题:

“葬送三个时代”

1、清末戊戌政变失败以后

2、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

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独裁统治时期

人物形象:

70多个人物

王利发:

精明干练,富有处事经验,而又胆小怕事

常四爷:

耿直刚强,有正义感和爱国心

秦仲义:

受维新思想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一心走“实业救国”路

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主要艺术特色:

一、独特的艺术构思

1、采取反描法,描绘了三个时代三个社会

2、使用侧面透露法,选择茶馆这个社会窗口来透视整个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面貌

3、人像展览法来结构戏剧,舍弃“一人一事”的传统结构形式

4、没有贯穿全剧的戏剧冲突,而是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座标式结构

二、语言幽默,富有个性化

三、浓厚的京味文化色彩和生活气息

文革时期的文学

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浩然

1956年短篇小说《喜鹊登枝》《杏花雨》

长篇《艳阳天》(萧长春)、《金光大道》(高大泉)

《艳阳天》上世纪五十年代农村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

人物:

社会主义的共产党人萧长春、韩百仲、焦淑红

复辟资本主义的投机分子,地富反坏分子马之悦、马小辫、马斋

落后中农弯弯绕、马大炮

◎知名老作家

丰子恺《缘缘堂续笔》,曾卓《悬崖边的树》、牛汉《半棵树》、穆旦《神的变形》

北岛《波动》--由多层的第一人称叙述构成多层的独白,充满了个人象征与个人意向。

被称为“从黑暗与血污中升起的星光”。

◎人文精神大讨论

20世纪90年代初

1993年王蒙在《读书》上发表《躲避崇高》

1993年6月《上海文学》发表了王晓明《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

这场讨论没有进行下去的原因:

1、因为人文精神的概念阐释本来就歧义很多

2、讨论双方对人文精神在转型期的复杂性、悖论性认识不足

◎80~90年代的小说

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发轫于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的小说《伤痕》。

它以“文革”为批判对象,揭露其在各个方面对人民造成的伤害,给人民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精神和身体创伤。

《班主任》--伤痕文学的滥觞之作(问题小说)

主题:

两个学生形象:

时代畸形儿宋宝琦和“好学生”谢慧敏

“一表一里,一显一隐,一深一浅”地揭示了精神创伤,提出“救救孩子”的问题。

思想意义:

最早在文学领域提出深入批判“左”倾思潮的问题,发出救救孩子的焦灼呐喊。

谢惠敏形象:

她算得上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干部,品质纯正的孩子,然而,她对革命的忠诚却被导向迷信和盲从,她的耿直和原则性却被导向偏执和僵化。

于是良好的品质和荒谬的思想方法、思想作风在她身上紧密地扭合在一起。

《伤痕》--“伤痕”文学浪潮的兴起(主人公王晓平)

刘心武

《我爱每一片树叶》(教师魏星)

《钟鼓楼》(薛家)

反思文学

概念:

反思文学出现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1978年)的历史转折时期,作家们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反思建国以来各种运动和极左思潮对人的生活和命运的影响,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标志了新时期文学理性的觉醒。

兴起:

伤痕文学的深化和发展-哲学思考的介入

作品:

古华《芙蓉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路遥《人生》、王蒙《布礼》《蝴蝶》、

张贤亮《绿化树》《灵与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韩少功《西望茅草地》等

内容:

1、反思建国以来各种运动和“左倾”思潮对人们生活和命运的影响。

古华《芙蓉镇》

2、揭示封建残余势力和封建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在人们精神上的烙印。

3、对党和人们关系的反思、对官僚主义的批判。

王蒙《蝴蝶》

4、对扭曲的人格和不健全的文化心理以及国民性的剖析和针砭。

王蒙《活动变人形》

王蒙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人物:

林震、厂长王清泉、上级韩常新、刘世吾

刘世吾形象

★这篇小说的成功的主要标志,是它真实而深刻地塑造了一个新式官僚主义者--组织部副部长刘世吾的形象

★1、刘世吾的性格比较复杂,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人物。

他并不惹人讨厌,有时还令人感到可亲和钦佩。

2、刘世吾绝不仅仅是一个马马虎虎的官僚主义者。

他非常讲究“领导艺术”,有时还能把工作做的很出色;并且还有一套坚固的理论,诸如“领导艺术论”、“成绩基本论”、“条件成熟论”等,成为他掩盖和庇护自己缺点和错误的挡箭牌。

3、刘世吾的精神世界里充满了冷漠,革命热情也随之衰退,疲惫情绪应运而生。

他自己的灵魂里害上了与时代对立,无爱无憎的精神冷漠症。

反思小说

《蝴蝶》1980

追述了张思远三十多年“庄生梦蝶”般迷乱的人生浮沉

《活动变人形》

对知识分子的命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倪吾诚,儿子倪藻

张贤亮小说特点

★哲理特色:

1、主人公都为思索者形象(如许灵均,章永璘)

2、主题都有哲理意味

★诗美特色:

沉郁、苍凉、雄浑

1、伤痕痛苦之中知识分子的缺陷美

2、粗犷质朴的劳动者的内在美和人性美

3、苍凉雄浑的大西北边陲的风情美

高晓声小说

“陈奂生”系列

★陈奂生性格特征

1、“陈奂生性格”是进入新时期的传统农民的缩影,“跨越两个时代”。

2、承袭着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如忍辱负重、坚韧、勤劳

3、因袭着中国农民的精神负担

奴性(“干部欺负农民不算欺负““干部比爹娘还大”)

惰性(“忍一忍”“等一等”“看一看”)

阿Q精神

★“陈奂生性格”的意义

1、“陈奂生性格”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广大的社会基础和范型。

2、“陈奂生性格”是中国社会发展落后迟缓,以至于倒退的原因。

3、“陈奂生性格”启发人们用历史的,而非道德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美德。

贾平凹

1981年前,“假声”写作阶段,《满月儿》,文字轻灵,立意浅显,风格清新。

1981-1983年,《二月杏》,灰暗,沉郁,悲凉。

1983-1993年,“商州文学”阶段

改革文学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开改革文学的先河,《燕赵悲歌》

高晓声“陈奂生”系列

张洁《沉重的翅膀》

王蒙《坚硬的稀粥》

路遥《平凡的世界》

《乔厂长上任记》

★乔光朴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

优点:

喜欢当主角,吹冲锋号,性格粗,大刀阔斧,虚怀若谷

缺点:

不会应付复杂的关系学,延缓了改革的进程

★笔法受中国传统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沉重的翅膀》工业改革

郑子云,陈咏明,田守城,孔祥

◎寻根文学

★概念:

寻根文学是指1985年前后出现的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旨在追溯民族传统文化渊源并予以重新审视、剖析或继承的文学创作潮流。

★代表作:

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

★寻根文学兴起的原因

1、文学自身的发展(反思文学的延伸和深化)

2、文化热潮的影响(社会“文化---心理“结构)

3、异域文学的推动(《根》《百年孤独》)

★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

韩少功《文学的“根“》

郑万隆《我的“根“》

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

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

韩少功《爸爸爸》--对传统文化负面因素的揭示和批判

★背景模糊,时空错位,整个鸡头寨是古老中国的缩影。

通过一个村庄的衰亡对一个民族的劣根性进行了批判。

★丙崽:

国民性批判主题(原始思维,初民心态)

阿城《棋王》

★试图在传统文化中寻根,来解决怎样活的问题

★儒道合一

理想人生--游戏式人生

★对非规范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发掘和弘扬

莫言:

东北高密乡《红高粱》

郑万隆:

东北边陲文化

李杭育:

葛川江文化系列《最后一个鱼佬儿》

《红高粱》

★人物:

“我奶奶”戴凤莲:

极具生命意识,包含生命的张力,充满野性色彩的叛逆人物形象

“我爷爷”余占鳌:

粗野,狂暴充满土匪习气的抗日草莽英雄

★主题:

1、题材上有重大突破:

土匪抗日

2、原始生命力才是中华民族最强悍最具生命活力的力量,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根。

3、讴歌了中国农民的生命态度:

至情至性,敢爱敢恨。

★艺术特色:

借鉴了意识流小说的时空表现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结构方式,运用了大量的充满想象力且总是违背常规的比喻和通感等修辞手法。

★解题:

“红高粱”一方面,无边无际的红高粱地是凹显人物性格的特殊背景,另一方面又是意象象征,“红高粱”是生命之火生命之欲的象征,是先辈们雄强生命力的象征。

总结寻根文学

一:

寻根文学的根

(一)是指中国文化历史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

韩少功:

楚文化中寻根,归纳出楚文化的孤疾,神秘,绚丽,如韩少功的《爸爸爸》。

李杭育:

吴越文化中寻根,归纳出吴越文化自由幽默,游戏鬼神,性意识开放的特点,《最后一个鱼佬儿》。

(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

如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等。

二、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三、寻根派在艺术手法上也呈现一种多元化趋势。

在表现手法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寻根派也是先锋派、现代派。

四、贵远贱近,向虚背实。

对于“根”的理解的静止性和非历史性,导致了一些作家一味地沉迷于古、俗、粗野文中,表现出“贵远贱近,向虚背实”的倾向。

先锋小说

★定义:

先锋小说又称“现代派小说”“拟现代派小说”“实验小说”或“新潮小说”。

1985年前后,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是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

它提倡回到文学本身,注重语言实验,注重作品形式感,强调“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

★先锋作家“五虎将”:

“北丐”洪峰,“南帝”苏童,“东邪”余华,“西毒”马原,“中神通”格非

★先锋小说的主要特点

1、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和消解。

2、在文学观念上对旧有真实观念的颠覆。

3、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

4、在创作姿态上追求自娱写作。

马原“马原的叙事圈套”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残雪《山上的小屋》

苏童“先锋”内核,“故事”外衣

《刺青时代》《妻妾成群》《红粉》

格非“故事迷宫”

《青黄》、《褐色鸟群》、《迷舟》(关键情节断裂)

孙甘露《访问梦境》《信使之函》《请女人猜谜》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

(1)用小写的“人”取代大写的“人”

(2)传统现实主义中的“生活”的故事为“生命”故事取代

(3)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化为零散化所取代

(4)传统现实主义的细节的“真实”为自然主义的真实的“细节”所取代。

(5)传统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为冷静的客观主义态度所取代。

方方(本名汪芳)

《风景》

主题:

(一)“家”的主题:

复杂,写出了“家”的另一面,暴力,冷酷,颠覆了“家”这个词温馨的主题。

(二)“爱”的主题:

写出了“爱”的另一面,互相利用,消解了爱纯情温馨的主题。

(三)奇特的叙事者:

亡灵小八子,生不如死的主题。

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坚持女性性别,坚持一种反叛男权社会与秩序的文化立场文学。

★女性写作:

把女子的身体,女子的差异刻入语言与文本的行为。

(1)从创作主体看,必须忠实于女性独有的经验

(2)从创作效果来看,解构和颠覆男性中心主义

★代表作家:

新时期(七八十年代):

张洁,张辛欣,王安忆,铁凝。

九十年代:

林白,陈染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钟雨),《祖母绿》(曾令儿),《方舟》(曹荆华,柳泉,梁倩)

《无字》(叶莲子,顾秋水,吴为,胡秉宸,白帆)

★铁凝《玫瑰门》、《大浴女》(尹小跳,尹小帆,尹小荃)

★王安忆《长恨歌》

王琦瑶解读

80~90年代的诗歌

★朦胧诗的争鸣

肯定: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否定:

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

★朦胧诗的思想内容

1、从人道主义,人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动乱年代的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体现出浓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强烈的参政意识、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

例如北岛《回答》、顾城《一代人》

2、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奴性人格的否定,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主体情感的宣泄,表现了新一代人在走出传统人格模式过程中的痛苦蜕变与自我反思。

例如北岛《宣告》、舒婷《神女峰》《致橡树》、顾城《我唱自己的歌》等

3、把个人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对民族、对历史的思考,意图重建价值与信念,具有英雄主义色彩。

例如杨炼、江河等诗人的历史文化组诗。

★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1、打破了现实主义审美模式

(1)即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

(2)着重表现多变、曲折、复杂的主体世界。

2、打破了诗歌线性因果或单向直抒的方式

以主体情感和情绪游动的内在曲线结构作品,情感呈辐射状态,主题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单向状态。

3、采用近似于早期象征主义的艺术方法。

多用象征、暗示、通感等,用意象的模糊性取代形象和意旨的明确性,更多的是闪烁的意念。

跳跃性的转切换、瞬间伤感的捕捉等。

新时期散文

★巴金《随想录》、杨绛《干校六记》

★《随想录》

思想价值

(1)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

(2)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把对自我的谴责与对民族心理和性格弱点的反思连在一起,力图体现出一种立足自我又超越自我的勇气,因而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3)“写真话,吐真情,求真理”的创作态度。

★八十年代报告文学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

《地质之光》(李四光)

★九十年代散文

余秋雨的文化品格

(1)余秋雨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以个体的生命来询问中国文化的历史和命运,以重温和反思的方式走上了“文化苦旅”,重新整合传统的“文明的碎片”。

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探求民族文化现代化的时代精神内涵。

(2)余秋雨将自然山水置于人文山水的层面上,从中探寻中国文人艰辛跋涉的脚印,挖掘积淀千年的文化内涵,以重新建构知识分子的人格和文化视野。

(3)余秋雨的散文以一种“对话者”与“交谈者”的平等姿态切入对历史文化的评价,颇能引起读者的文化亲近感。

(4)余秋雨散文要把人文情怀和学者思辨融为一体,独特的文化感受、丰富的文化联想、深刻的文化思考,新鲜诗意的散文意境。

★史铁生《我与地坛》、《奶奶的星星》、《务虚笔记》

★王小波

思想散文: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

杂文特点:

1:

对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作出最彻底的反讽刺

2、唾弃中国现代文学那种“软”,以及伤感和谄媚的传统,提倡自由思考和智性批判的精神。

3、创作独特,富有想象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

八十年代的先锋戏剧和意识流小说

★高行健

《绝对信号》

《车站》“中国版的《等待戈多》”……贝克特《等待戈多》

《野人》“探索剧集大成者”主题:

救救森林,救救人类

★新历史主义小说

历史的非真实性⇔历史靠文本赋形,在文本中逝而复返,在阅读中新生。

历史作为窗口,由于制作者的历史性和话语权力的运作,必然受到不同历史语境和权力话语的制约挤压,所以这窗口既不透明也不是唯一的。

非确定性⇔在新历史小说家们看来,历史是非理性的,欲望化的,无规律可循的。

非英雄化的非官方化的⇔新历史小说更相信历史是民间化的,个人化的。

★新历史主义小说类型

历史寓言小说⇔格非《青黄》

重在叙述民间化边缘化历史的小说⇔莫言《红高粱》、苏童《妻妾成群》

重在叙述个人命运的个人化历史小说⇔李洱《花腔》、毕飞宇《玉米》

欲望化历史小说⇔格非《迷舟》、苏童《米》

突显女性的新历史小说⇔苏童《妻妾成群》《红粉》

宿命化历史小说⇔周梅森《大捷》《国殇》

★《白鹿原》

强悍阴毒的白嘉轩

乖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