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109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x

《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x

专题《气象物候》教案

界集中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课题:

《 气象物候》 专题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投放时间:

    

备课人:

   审核人:

    检查人:

《气象物候》专题【文本解读】:

本专题中《看云识天气》是精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是建议略读课文,两篇文章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可以引导学生自读,对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及语言的准确性等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使相应的说明知识得到巩固。

《古代诗词中的物候》是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打开一扇新窗。

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有关气象物候的知识,启发学生从学习过的古诗文、成语俗语、美术作品中搜集并整合有关的知识,作好积累。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2.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能考虑用专题的形式整合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1.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题。

2.通过阅读文本资料,来解释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现象,并进行气象物候知识的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会经过精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具备辨别析难的意识,培养一种基本的科学意识,注意从日常事物中找寻学习的内容。

2.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学习劳动者积累的各种经验。

【教学重点】

物候概念及其表现形式,说明文三要素理解、运用。

古诗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物候知识理解与应用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看云识天气》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以日常人们对天气变化的直观感受导入教学:

你知道哪些预知天气的方法?

2、引人两个概念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

(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

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解冻等)你知道哪些预知天气的方法?

我们一起从《看云识天气》。

一文中会得到了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组织全篇的?

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3本文结构顺序怎样的?

据此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4研讨主体部分,思考问题

(1)云的形态、高度与天气的变化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第二部分分三个层次,具体是怎样划分的?

(3)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阅读第3---5节,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云形

形状

天气情况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4)具体说明怎样看云彩测天气,阅读第6节,完成下列表格。

云彩名称

云彩情况

天气情况

 

 

 

 

 

 

 

 

 

 

 

5《看云识天气》一文中说“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如通过观察晕、华、虹、霞的位置,色彩,形状,预测天气情况。

你认为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有没有价值,为什么?

         

三 精读深思,细心品味

(1)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

请再认真地研读一遍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2)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3)为了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 探究写作特点

1、文章始终抓住云的特点加以说。

2、本文说明顺序有条不紊,脉络分明。

3、语言通俗、准确。

五 小结说明文的知识

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

4、说明语言   平实说明 准确性、科学性    生动说明:

生动性、形象性

六  总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

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

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

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

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七 拓展延伸,积累背诵: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八、作业:

1、抄写词语、熟记积累。

2、积累背诵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3、预习《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看云识天气》,知道了如何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的变化。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通过其他方法去了解气象物候。

大自然不会说话,但他也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你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二、预习检查:

1、词语积累:

翩然 孕育 农谚 连翘 次第 抽青

衰草连天 草木枯荣 北雁南飞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2、大自然的语言的含义或者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明对象(说明中心)是什么。

2、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说明顺序。

(提示)课文可分为4个部分。

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起,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二研读课文,研讨问题。

1、阅读第一部分,试给“物候学”下一个定义。

2、为了介绍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都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哪四个因素,其语言标志是哪些词语。

按怎样的顺序说明中心内容?

4、研究物候学具有怎样的意义。

5、结合课文,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四、   小结说明文知识    

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说明方法

3、说明顺序

4、说明语言

四   写作特点

1、本文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2、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抄写、识记词语。

2、预习《古诗中的物候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疏通诗意,赏析古诗,体会诗情,理解诗中的物候知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理解“物候学”的内涵和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认识到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今天我们来想学习四首古诗,理解诗中蕴含的物候知识

二、阅读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疏通诗文大意:

到了五月,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

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

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博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2、思考问题:

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分析】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诗中“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一句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而天山仍是冰雪一片,原因在于高度差异。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也是高低气温差异。

(注:

可以是“天山”,也可以是“祁连山”)

【 明确】五月的祁连山(天山),天气寒冷,白雪皑皑,看不到春花;高下差异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拓展】

1、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

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明确】 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

诗人在大林寺里重遇春天美景,在喜出望外中,不禁猛然“醒悟”到:

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其实,诗人并不会真的以为如此,这只是文学笔法罢了。

2、夏天人们避暑喜欢去登山的原因.

三、学习王之涣的《凉州词》      

1、疏通诗文大 意:

  

黄河的滔滔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白云深处,塞上的崇山峻岭之间露出一段孤寂的城墙;你们何必吹奏那怀乡的《折杨柳》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春风从来吹不到这儿。

2、思考问题 :

王之涣《凉州词》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竺可桢先生从物候学的角度,认为应作“黄沙”。

“黄河”与“黄沙”,你觉得各是从哪个角度讲的?

说说你的理由。

【分析】有可能是“河”与“沙”传写错误。

但是从文学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过于直白,“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句法气势显然要富有美感,李白就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可谓异曲同工。

文学是可以发挥想像的,可以虚构、夸张、移用。

 竺可帧先生认为这是将“黄沙”写成了“黄河”之故,“沙”与“河”草写时的字形很相似,容易出错。

这种说法也有后来发现的唐人抄本为证。

竺先生曾为之感慨,“中国思想从来最占有势力的是诗人与文豪,但诗人与文豪往往不顾事实而顾自己的便利的。

”(《利害与是非》 1935年) 施蛰存认为,如果说凉州不在黄河边上因而肯定“黄沙”也有问题。

因为《凉州词》是谱唱《凉州曲》的歌词,其内容本来不限定描写凉州城。

王之涣此诗只是写一个边塞上的戍城,“孤城”是泛用,并非特指凉州的,那么连这第二句也得否定了。

(《唐诗百话》) 

【明确 】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

从文学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过于直白,“黄河远上白云间”富有美感。

文学是可以发挥想象的。

3、思考问题:

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

诗中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确 】我国西北深居内陆内陆,春夏季节,来自海洋个东南季风难以到达这里,这是物候的经度因素造成的结果。

四、学习卢纶《塞下曲》

1、疏通诗文大意  :

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起高高地飞,敌军趁着夜色偷偷地溃逃。

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将士们的弓箭刀枪。

2、思考问题 :

华罗庚教授在教学和研究中一向倡导质疑精神,他经常告诫学生“要多动手,多动脑筋。

凡事问个为什么”。

他说:

“学习前人的经验,并不是说要拘泥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也应当怀疑与批评前人的结果。

但怀疑与批评必须从事实出发。

”他针对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高飞”一句,也写下几句诗:

“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

”他的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

  数学家华罗庚针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提出质疑。

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  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

五、学习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

1、疏通诗文大意 :

  竹林之外,有三两技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

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芦芽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时节啊。

 

2、文中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表现春江晚景的?

【明确】鸭有御寒的本能,对水温变化又十分敏感,所以只要春回水暖,自然就“先知”了。

、桃花在春天开放,蒌蒿、芦芽和河豚都是江南春天的美味,宋代烹饪以蒌蒿、芦芽和河豚同煮,钱钟书认为,本诗前三句写惠崇画中的事物,末句写的是苏轼心里的想像。

因此苏轼看到蒌蒿、芦芽就想到了河豚,“河豚欲上”是即景生情的联想。

“河豚欲上”也可以理解为“春江水发,河豚向上游”。

河豚产卵季节要溯江而上,这是从物候学角度作的解释。

根据3、4两点,诗意可以理解为:

看到了蒌蒿满地、芦芽发出短芽,就想到(可以和这两种菜一同煮的)河豚正在溯江而上。

六、拓展、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

你还记得哪些?

七背诵诗词

八积累背诵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谚语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东虹轰隆西虹雨。

               4.雁鹅过,赶快播。

雁下地,就嫌迟。

 

成语

春暖花开    秋高气爽    秋风扫落叶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俗语或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东虹轰隆,西虹雨。

 

九、课后作业:

积累背诵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物候》专题检测

专题《气象物候》复习测试姓名       得分

1注音、写字。

【10分】

峰峦(    )   笼zhào(     )   阴sēn(     )     yùn(    )育     精suǐ(     )

xiāo(  )声nì(   )迹   风雪zài(    )途   周而fù(      )始      轻歌màn(   )舞

2、名句背诵、默写、识记、积累。

【14分】

(1)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

(李白《             》(其一))

(2)黄河远上白云间,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凉州词》)   

(3)         ,单于夜遁逃。

                ,大雪满弓刀(             《 塞下曲》)

(4)         ,春江水暖鸭先知。

          ,正是河豚欲上(        《   〈       〉》(其一)

3、修改病句(在题后说明修改方法)【12分】

(1)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讨论并提出了许多问题。

(2)同学们用心地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3)我们工厂逐步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一系列工作。

(4)今年,我校参加中考的人数是历史上最少的一年。

(5)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6)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7)通过丰富的实践,使他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8)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9)⑻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10)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11)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12)看上去,他只有近20岁左右的年龄,哪里会有35岁?

4、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4分】

⑴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    )

⑵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

⑶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  )

⑷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就变成了积雨云。

(  )

5、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物候知识,探究诗中所蕴含的物候现象。

【6分】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答:

【A】

【B】

【C】

6探究题:

【36分】

(1)在学习“气象物候”专题的小组活动过程中,某同学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

请你帮该同学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

【4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了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葛天民《迎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答:

(2)(12分)3月23日,第54个世界气象日如期而至,某中学“环境保护与研究”兴趣小组计划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32】:

材料一:

江苏大部遭遇雾霾天气,省内多个市县气象台连发大雾预警信号,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记者从南京科大附属医院了解到,这几天呼吸科的病人增加了3-5成。

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周学筠介绍说,雾霾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雾霾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

材料二:

1月12日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雾蓝色预警。

据悉,当天,兰海高速贵州境内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5死19伤,沪昆高速湖南段16车连环相撞1死9伤。

材料三:

专家介绍,阴沉的雾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容易让人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及悲观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

【我探究】兴趣小组成员王涛收集到三则材料,请你结合材料,概括出你对雾霾危害的认识。

(6分)

 

【我怀念】记忆深处,成语、谚语、出反映气象物候的成语二个、谚语二句、诗句二句【10分】。

(1)成语【2分】:

        

(2)谚语【4分】:

(3)诗句【4分】:

【我采访】市环保局陈局长将在23日上午召开记者招待会,你作为兴趣小组外派小记者,得到了一次向局长提问的机会,请你会怎么说?

(6分)

【我策划】兴趣小组决定在第54个世界气象日期间,策划一些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对环保的认识,请仿照示例,请你再帮组长设计两个活动。

(4分)

活动一:

举办“我为环保献一策”主题班会活动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赏析 李白的数据“五月天山雪------直为斩楼兰。

【10分】”

(1)文中所写的地方在哪里?

【1分】

(2)颈联历来为后人称道,请你谈谈理由【3分】。

(3)“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一句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心情?

【1分】

(4)尾联抒发战士们怎样的情怀【1分】。

(5)“五月”本该是春花烂漫的季节,而祁连山脉一带又是怎样的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象?

【4分】

9、、阅读下列课文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9分】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第①段所举的三个例子是:

【3分】A      B        C                          

(2)文中点题的句子是:

【1分】

(3)第二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1分】(  )A.从古代到近代 B.从起源到发展 C.从自然到科学

(4)下面是根据这两段内容给课文的题目加的副标题,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比较好的,将序号填在括号里【1分】()  

A.——介绍物候和物候学 B.——介绍物候现象C.——介绍物候知识

【附加题】七、阅读《二十四节气》歌答题【20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写出第1句和第4中加点字节气名称句中的节气名称【12分】

【2】写出2、3加点字节气名称并解释节气的含义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