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6880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整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课本重点内容

第1课:

《草原》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2、重点字词:

勾勒境界洒脱鞭子疾驰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羞涩摔跤

3、字词释义:

渲染:

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可以增强氛围,使人感觉情景更加真实。

勾勒:

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鄂温克:

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第2课《丁香结》

1、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

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有著作:

《三生石》《我是谁》。

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奖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2、重点字词: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

3、字词释义:

朦胧:

不清楚,模糊。

斗室:

指极小的房子。

毫:

指毛笔。

参差:

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

第3课《花之歌》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

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纪伯伦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

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

后随家庭移居美国。

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

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

纪伯伦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基督教色彩,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2、重点字词:

苍穹坠落绿茵祭献旖旎馥郁琼浆领悟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3、字词释义:

苍穹:

天空。

孕育:

怀胎生育,比喻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冠冕:

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摇曳:

摇荡。

旖旎:

柔和美好。

馥郁:

形容香气浓厚。

硕大无朋:

形容无比巨大。

琼浆:

指美酒。

婆娑:

盘旋舞动的样子。

第4课:

《古代诗歌三首》

《宿建德江》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2、字词释义:

烟渚:

指雾气笼罩的洲渚。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第5课:

《七律·长征》

1、作者简介: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

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字词释义:

逶迤: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

(气势)盛大。

岷(mín)山:

中国西部大山。

三军:

作者自注:

“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第6课:

《狼牙山五壮士》

1、文章简介: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2、重点字词:

抡砸日寇仇恨晋察冀手榴弹全神贯注横七竖八悬崖绝壁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文章结构:

本文是按照事件发展顺序记叙的,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七连六班接受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五个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后再次痛击敌人。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写五位壮士英勇跳崖。

全文记叙顺序可概括为:

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第7课:

《开国大典》

1、文章简介:

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

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

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重点字词:

擎政府典礼委员汇集爆发鼓舞诞生宣告瞻仰肃静飘拂选举检阅制服距离高潮陆续阅兵式排山倒海五颜六色

第8课:

《灯光》

1、文章简介:

课文主要写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的憧憬陷入在一本书里的一个在电灯下读书的孩子,并希望用上电灯造福孩子;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暴露了自己,最后牺牲了。

2、重点字词:

豫皖苏围歼微弱注视憧憬阻击璀璨黑魆魆聚精会神千钧一发

3、字词释义:

胸墙:

为了便于射击和阻挡敌人火力,在掩体前面和战壕边沿用土堆砌的矮墙。

憧憬:

向往。

黑魆魆:

形容黑暗。

千钧一发:

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

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约等于三十斤。

璀璨:

形容光彩鲜明的样子。

第9课:

《竹节人》

1、文章简介

本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却自己也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心态的喜悦与满足。

同时也通过对老师自己也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切与理解,对“我们”的竹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而自豪,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的满足的价值观的自信。

2、重点字词:

崩裂风靡豁开裂缝俨然窦尔敦偃月刀破绽颓然沮丧前功尽弃弄巧成拙叱咤风云别出心裁咚锵技高一筹作鸟兽散虎视眈眈津津有味忘乎所已心满意足化为乌有赫赫悻悻然

3、字词释义:

豁:

裂开。

俨然:

形容很像。

叱咤风云:

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叱咤,怒喝。

弄巧成拙:

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作鸟兽散:

像受惊的鸟兽一样四散逃离。

虎视眈眈:

形容贪婪而凶狠的注视。

赫赫:

显著盛大的样子。

鏖战:

激烈的战斗。

悻悻然:

怨恨失落的样子。

第10课:

《宇宙生命之谜》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段):

地球之外的太空是否有生命存在;

第二部分(3段):

天体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第三部分(4段):

科学家对太阳系行星的探测;

第四部分(5-8段):

对火星的探测与考察

第五部分(9-10段):

人们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生命。

2、重点字词:

嫦娥蟠桃会沧海一粟轨道斑点抵御稀薄干燥

3、字词释义:

沧海一粟:

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第11课:

《故宫博物院》

1、文章分析:

(1)整体感知

①故宫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

②为了清楚地说明故宫的特征,课文按照空间顺序组织材料,由外入内,沿着故宫的中轴线,从南到北,以中间带两边地说明,井然有序。

(2)文章结构:

总分总

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

第一部分【1段】概括说明故宫位置,历史和在古代宫殿建筑中的地位。

1.故宫的地理位置、名称、在建筑群种群中的地位、历史沿革。

第二部分第一层【2段】大笔勾勒故宫的整体布局,指出故宫的特点。

2.故宫的整体布局及特点:

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独特风格。

第二部分第二层【3~10段】介绍前朝三大殿的结构及功用。

3.午门内外4.三大殿概说(台基)5.太和殿外观6.太和殿内景7.介绍三大殿建筑位置——中轴线8.太和殿的用途9.中和殿的位置、概貌、用途10.保和殿位置、用途

第二部分第三层【11~14段】略写“后三宫”的用途及特点。

11.小广场(前朝与内廷的分界地带)12.乾清宫的用途13.交泰殿位置、坤宁宫的位置、用途14.后三宫的装饰特点

第二部分第四层【15段】介绍御花园的面积、布局和环境气氛。

15.介绍后三宫往北的御花园

第二部分【2~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16.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宫全貌,首尾呼应

①说明顺序合理:

作者以南面的午门为中心,依次介绍了前三殿、后三宫、养心殿、御花园等主要建筑,出神武门至景山作结。

这样写,符合故宫建筑的本身序列。

作者沿着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从中间到两侧,有重点地逐层介绍。

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②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

全文的结构,有分有合。

文章的第2、16两个自然段,前后呼应地写了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

文章的主体部分,又把故宫分成“前朝”和“内廷”两部分,依次介绍。

“前朝”写台基一段,又是总写三大殿,然后再分写。

写“内廷”时先写“后三宫”,再写东西六宫和御花园。

在分与合之间,过渡自然。

介绍“后三宫”后,又把“后三宫”和“前三殿”进行比较,总结说明了“后三宫”的建筑特点。

写东西六宫时,也是先概括介绍,再分开说明。

这样,有分有合,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又富于变化,读起来不感到单调乏味。

③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全文以说明宫殿的建筑结构布局为主,说明历史沿革为辅;详写宫殿状貌,略写其中的文物;详写重点宫殿,略写其他宫殿;“前朝”详写太和殿,“内廷”详写养心殿。

在介绍这两座宫殿时,又各有侧重点:

太和殿,着重介绍外观色彩的辉煌壮丽,内部装饰的庄严雄伟;养心殿,则着重介绍封建帝、后在这里进行的统治活动。

这样,使读者对故宫的全貌有所了解,对它的主要特征又能得深刻的印象。

④说明方法恰当多样:

文章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在说明故宫建筑群的规模时,用了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

“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在说明太和殿的规模时也用了具体数字。

在写“前朝”、“内廷”的建筑特点时,又用了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它们的异同。

在写御花园时,又和苏州园林作比较。

文中,还适当运用了比喻,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写“弯弯的金水河象一条玉带横贯东西”,写台基的排水管道,“下大雨的时候,水从龙头流出来,就象是千百条龙在喷水”,文中还把六岁的同治、四岁的光绪比作傀儡。

⑤说明中穿插描写、记叙、议论、抒情:

文章在介绍故宫的建筑特点时,还适当地借助于描写。

对金銮殿的外貌和内部布置都作了生动的描绘。

这些描写,都突出了它的特征:

太和殿的色彩突出了金黄(象征富贵)和大红(象征荣华),看上去富丽堂皇,衬上湛蓝的天,映着白玉石台基,真是鲜艳夺目,金碧辉煌,又照应了前面说的“形体壮丽”。

它的内部装饰,重点描绘了“龙”,写了色彩、姿态,等等。

⑥全文以参观故宫博物院为线索,记下了所见所闻:

“从天安门往里走,……”“过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等。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合在描写、议论和说明中,表明了自己的爱憎感情。

在写故宫的建筑结构时,流露出赞叹的感情: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写慈禧的挥霍浪费时则饱含轻蔑的激情叙述、议论。

结尾回望故宫时,作者充满了赞美之情。

2、重点字词:

惕紫禁城宫殿玲珑规模宏大矗立鳌头斗拱蟠龙金銮殿鸣钟击磬缭绕镏金庄严肃穆御花园迥然不同水榭点缀井然有序

3、字词释义:

矗立:

直立。

朝贺:

拜见庆贺。

肃穆:

(气氛、表情等)严肃而恭敬。

迥然:

形容差别很大。

第13课:

《桥》

1、作者简介:

谈歌:

谈歌,原名谭同占。

作家、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共发表长篇小说19部,中短篇小说千余篇,计有1500余万字。

部分作品被译成法、日、英等文字介绍到国外。

曾获《当代》《十月》《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奖。

2、重点字词:

咆哮惊慌狞笑跌跌撞撞放肆呻吟祭奠势不可当搀扶沙哑

3、字词释义:

狞笑:

凶恶地笑。

沙哑:

声音嘶哑。

祭奠:

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势不可当: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第14课:

《穷人》

1、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80年代创作:

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2、重点字词:

呼啸汹涌澎湃搁板抱怨心惊肉跳寡妇蜷缩忐忑不安魁梧黧黑喃喃忧虑

3、字词释义:

蜷缩:

弯曲而收缩。

忐忑:

心神不定。

黧黑:

形容脸色黑。

第15课:

《在柏林》

1、作者简介:

奥莱尔:

美国女作家奥莱尔,她的微型小说《在柏林》堪称名篇中的精品,很值得大家欣赏与体会。

它以二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却以极小的篇幅来深刻地反映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

它那平静不动声色的叙述后面包含了一股强大的悲愤,但始终没有爆发出来,反而更有感染力。

2、文章赏析:

美国作家奥莱尔,仅仅用不足400字写成的小小说《在柏林》,文章短小精悍,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肉体痛苦和对人民心灵的沉重打击。

其震撼力和冲击力足以使任何残酷的战争电影逊色,文字的灵魂已经超过了动作的画面。

作者的笔写出了战争的血和泪,其写作的思路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开始的伏笔使读者迷惘,后来的结局令读者心头一震,足以表现出文学的绝妙。

文章的开头就说到“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列火车中竟然找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为后来提到的战争的残酷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故事在体弱多病的老妇人的重复的“一,二,三,”中开始,很容易判断出这个老夫人是个精神上有点问题的人,在两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的笑声中引来了老头的狠狠的目光,两个可爱的小姑娘不懂得什么而对老妇人的话语作出了很平常的反应,但是老头为什么要和这两的小姑娘计较呢?

这为下文作了铺垫,这使读者有很思考的空间,在全文中有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小姑娘再次笑的时候,导出了文章的高潮,可以看出开始老夫人说数的“一,二,三”原来就是她的三个儿子,老兵的话更加反映了战争的危害遍及无数家庭,年轻的人死了,老的继续打仗,被战争的残酷弄得神志不清的老妇人也没人照顾,但是战争还得继续,老的死了呢?

轮到什么人去了?

车厢里的静是人民对战争的反思还是对老兵的遭遇的同情?

生命是一种奇迹。

茫茫宇宙中,据说只有这个蓝色的地球才有,但是战争的铁蹄无情的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

在战争中人类呐喊了数千年,但是仍然有一些自认为高人一等的好战者带着善良的面具呼唤着要统治世界,他们相信绝对的弱肉强食,对上天赋予人们的生命无情的夺走,他们不要血和泪换来的和平,他们只要从战争中让对手屈服。

在读完这篇小小说后没人不在强烈要求和平,这已经达到了小小说的目的,这也说明了作家超群智慧的演绎并不比大声的呐喊和有动作的画面差!

文章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

3、重点字词

车厢健壮后备役虚弱嗤笑指手画脚不假思索

4、字词释义

后备役:

指公民随时准备根据国家需要应征入伍的兵役,也称“预备役”。

指手画脚:

说话时作出各种动作。

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不假思索: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嗤笑:

讥讽的笑。

第16课:

《夏天里的成长》

1、作者简介:

梁容若:

1904–1997,河北省行唐县(今改灵寿县)人。

中国作家、教育家。

2、重点字词

绿蔓高粱苞蕾苔藓菜畦接茬稻秧甘蔗软绵绵铁轨

3、字词释义

蔓:

细长不能直立的茎。

菜畦:

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接茬儿:

连接,接续。

第17课:

《盼》

1、作者简介:

铁凝:

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

主要著作:

《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

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

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亦有小说在香港和台湾出版。

2、重点字词

袖筒斗篷窸窸窣窣长痱子浸湿喧闹嘟囔蒜薹玛瑙嘴唇理直气壮

3、字词释义

斗篷:

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窸窸窣窣:

拟声词。

形容细小的摩擦声。

嘟囔:

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瞟:

斜着眼睛看。

玛瑙:

一种玉石,可用来做装饰品。

理直气壮:

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第18课:

《小站》

1、作者简介:

袁鹰:

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是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政治家。

曾发表过《白杨》,《筏子》等优秀作品。

2、重点字词

木栅栏转瞬间竞赛摘要箩筐山坳哨子一尘不染

3、字词释义

栅栏:

用竹、木、铁条等做成的阻拦物。

山坳:

山间的平地。

一尘不染:

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也用来形容清洁、干净。

第19课:

《月光曲》

1、作者简介:

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1801年贝多芬在经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曲名。

2、重点字词

谱写莱茵河幽静入场券茅屋蜡烛银纱一缕微波粼粼陶醉

3、字词释义

幽静:

清幽寂静。

纯熟:

熟练精通。

陶醉:

表示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

波涛汹涌: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第20课:

《京剧趣谈》

1、作者简介:

徐城北:

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了15年,“文革”当中被迫在全国游走了22个省。

粉碎“四人帮”后专业归口,调回首都,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

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

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经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2、重点字词

驰骋尴尬姿态虚拟绱鞋底筷子戛然而止凸显仆人唯恐无穷无尽

3、字词释义

绱:

把鞋帮鞋底缝在一起。

戛然而止:

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此时无声胜有声:

语出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凸显:

清楚地显露,也指突出显著。

无穷无尽:

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第21课:

《伯牙鼓琴》

1、作者简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

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