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例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6489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97例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497例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497例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497例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497例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97例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docx

《497例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97例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97例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docx

497例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

497例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对儿童中毒病例进行分析、处理,找出儿童中毒原因及相关因素,寻求干预措施。

方法:

统计我院1997~2006年间收治住院的497名中毒儿童病案。

结果:

儿童中毒物质种类繁多,中毒以1~6岁儿童为主占%,中毒原因%为误服。

结论:

家长应加强对小儿的监管,妥善保管好药物和有毒物品,了解基本用药常识,警惕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动向,帮助其安全的度过疑惑期。

【关键词】儿童;中毒;原因;预防

[Abstract]Objective:

Toexploretheparametersofaccidentalpoisoningofchildrenandtosearchforpreventivemeasuresofthe:

Aretrospectivestudywasperformedon497casesofpoisoningwhoweretreatedinourhospitalduringan8yearperiod(from1997to2006).Results:

Poisoningwasmostcommoninthe1~6yearagegroup(%)andwrong-medicines-takenwasthepredominating:

Itisthusrecommendedthatmorepreventivemeasuresmustbetaughttotheparents.

[Keywords]Children;Poisoning;Parameter;Prevention

中毒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引起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1],是儿童意外死亡的四大主要原因之一[2],其中药物中毒比例较高,极大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为避免儿童因中毒而引起不必要的伤害,特对我院10年间收治住院的儿童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找出儿童药物中毒相关因素,寻求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1997~2006年间病案首页信息库因中毒收治住院的497名儿童的病案,疾病全部采用国际ICD-10标准分类,用病案统计软件对病案首页信息进行查询,逐份查阅每一份病案,采用EXCEL软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和处理。

2结果

 一般情况

1997~2006年共收治住院儿童218223例,中毒病例748例,占全部住院病人的%,其中药物中毒497例,占中毒病人的%。

最小出生仅5d,最大15岁,抢救113人次,死亡3人,平均住院天数d,有并发症313例。

 病人分布及住院情况

病人来源城市276例,农村221例,中毒至入院的平均时间,农村h,城市h,经t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性别、年龄分布

本组病例男273例,女224例,具体性别与年龄比例分组见表1。

表1性别年龄分组统计

 中毒原因及年龄分组情况

中毒原因为误服、家长错用或用药过量、好奇服用、赌气或自杀性服用、小儿自行用药过量和医院误用或用药过量,不同年龄组的中毒原因有所不同,见表2。

表2中毒原因与年龄分组表

 中毒种类

本组中毒物质种类繁多,包括感冒药、镇静药、避孕药、降压药、农药等79种药物或毒物,其中医源性药物中毒295例,口服药288例,外用药7例;非医源性毒物中毒202例,其中杀鼠剂中毒134例,农药中毒54例,杀虫剂、除草剂中毒11例。

本组病例中,因工厂毒气引发中毒3例,被不明身份人物注射药物中毒1例。

 中毒原因与病人来源分布

城市病人,医源性药物中毒占%,非医源性毒物中毒占%,非医源性毒物中杀鼠剂占%。

农村病人,医源性药物占%,非医源性毒物占%。

不同来源具体中毒原因见表3。

农村和城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城市和农村中毒原因比较

3讨论

 中毒原因

中毒原因主要以误服为主占%,主要是儿童自行将药物当成食物吃,或手抓了药物之后残留于手,又将手放入口中引发中毒。

排在第二位的是家长错用或用药过量占%,排在第三位的是赌气或自杀性服用与小儿自行用药过量占%。

从性别看,1~10岁组男孩多于女孩,这与男孩性格普遍好动有关,但进入10岁以后,女孩比例明显多于男孩。

家长不了解儿童用药知识,一些家长在孩子生病时不去医院看病,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成人药或大剂量的用药,或几种药物同时服用,或服用过期药物,引起中毒。

甚至有的家长将用法或药物看错,将1/4片看成4片给小孩喂服,将洗衣粉和老鼠药当成奶粉或药物给孩子喂服等,因家长的无知和疏忽给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

另外大一点的小孩对药物一知半解,天真的以为药物吃得越多,好得就越快,将几种药物随便的同服和加大剂量服用。

这些主观错用、错服和乱服是儿童中毒不可忽视的因素。

 不同年龄中毒原因分析

中毒年龄以1~6岁最多,占%。

1岁以内,家长错用或用药过量比例较大,占%;1~3岁以误服为主,占%;4~6岁仍以误服为主占%;7~10岁误服与主观原因中毒比例基本相当;10岁以上,赌气自杀占%,好奇服用占%,小儿自行加大剂量服用引发中毒占%,这一年龄段主动服药比例共占%。

据报道,近年来主动服药有增加趋势[3]。

因好奇服用药物中毒引发中毒病例中,多是两个以上的小孩因好奇而共同服用,同时引发中毒。

因幼儿园管理缺陷,有5个小孩同时服鼠药中毒。

缺乏儿童意外伤害意识,导致粗心大意,对儿童照顾不周,是导致儿童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特别是1~6岁的低年龄幼儿。

本组病例中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有321例属误服药物,比例达%。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好动没有危险意识,对各类物品无辨别能力,把有毒有害物质当食品或水误服,再加上家中的药品、毒物保管不善,致使孩子很容易拿到药物和毒物,趁大人不注意,随便乱服,这是造成儿童中毒的最主要原因。

   中毒种类分析

医源性药物中毒涉及种类繁多,其中精神类药物占%。

据报道,近10年来儿童的精神类药物中毒增加了11%[1]。

这与社会压力大,家庭储备药物种类变化相关。

非医源性毒物中毒中,以农药和杀鼠剂中毒为主,占%。

城市病人以医源性药物中毒为主占%,非医源性毒物中绝大部分为杀鼠剂中毒。

农村病人以非医源性毒物中毒为主占%。

 中毒原因与来源分布分析

城市和农村中毒患儿均以误服为主,分别占%和%,其中城市病人80%为误服医源性药物,而农村病人%为误服非医源性毒物中毒。

家长错用或用药过量、好奇服用和小儿自行用药过量比例中城市均高于农村。

值得一提的是,本组病例中有9例是因好奇而与其他小孩同服药物引发中毒,另外还有一部分小儿中毒是由于不正当要求未被满足,或成绩不好或心理压力过重等而有意服毒自杀,这是儿童中毒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4预防建议

从以上儿童中毒的原因、年龄、种类等来看,若能引起家长、医务工作者、幼儿园、学校、儿童本身及全社会的重视,儿童中毒是可以避免的。

就本文儿童中毒的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家长应妥善保管好家中的常备药物,将常用药物上锁保管,定期清理药箱,将过期药丢弃在安全的地方。

在孩子生病时应尽量在儿科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用药,用药前应仔细检查药物及其有效期,不要随意加量或滥用成人药,要对乱用、错用或加大剂量服用药物的危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家长、学校和幼儿园的老师应尽到监护责任,将老鼠药、农药等有毒物质妥善保管。

老鼠药应放在隐蔽、孩子绝对不能拿到的地方,并且要及时的进行清理,避免孩子误服。

不要将农药等有毒物质存放在食品或饮料的容器内,并且必须放在孩子不能拿到的地方,用后的空农药瓶不能随意乱扔,以免孩子捡玩,特别是在农药中毒的高发区农村,应加大力度普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贮存农药的知识,严禁将农药与粮食、蔬菜等混放在一起,盛过农药的器皿不能再做它用,这是减少农药中毒的有效措施。

家长应加强对低龄儿童的监管,低龄儿童必须有专人看护,学校应该给大一点的孩子传授一些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用药知识,增强其辨别能力,让孩子对药物有一个清楚和正确的认识。

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都需要重视和预防儿童的自杀行为,现均为独生子女家庭,多数儿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感情脆弱,再加上学习压力较大,一旦某些物质要求得不到满足,受点委屈或考试成绩不理想,均可能产生自杀心理和行为,因此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学龄儿童的思想品质和健康心理教育,尤其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沟通,随时掌握其心理动向,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使其安全的度过疑惑期。

加强对基层儿科医师的培训,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对急危重症患者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救治,并普及儿科网点,让农村等广大边远地区的儿童也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一旦发现儿童误食了药物或毒物,在送医院之前家长可先用手指刺激孩子咽喉部,使滞留在胃里的药物尽快吐出来,以减少药物或毒物的吸收,并及时送医院,同时一定要带上所误服药物或毒物的瓶子或包装,以便及时鉴定中毒物质的性质,便于医生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减少儿童中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海.儿童中毒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干预的研究进展[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

(1):

72-75.

[2]匡凤梧,卢仲毅.小儿急性中毒判断思路和救治技术[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4):

195-196.

[3]何长生,李德亮,王寒,等.儿童中毒种类及原因10年变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13):

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