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断层一览表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6158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3断层一览表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表3断层一览表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表3断层一览表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表3断层一览表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表3断层一览表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3断层一览表一.docx

《表3断层一览表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3断层一览表一.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3断层一览表一.docx

表3断层一览表一

表3断层一览表

(一)

断层

编号

位置

(勘探线)

延伸

长度

(m)

控制点数

产状

铅垂地

层断距

(m)

断层描述

钻孔

槽探

天然点

走向

倾向

倾角

F4

21线南

140

1

120°

30°

75°

5

平推正断层。

煤系底界及26号煤层有明显平推位移

F6

20~21

120

1

192°

282°

33°

3

正断层。

K2+1号槽断失26号煤层。

断层上盘岩层倾向125°,倾角21°;下盘倾向295°,倾角17°

F7

21

270

1

1

253°

343°

68°

5

斜交走向正断层。

天然点切割1号煤,K1+4号槽探切割11号煤,北东交于F5

F8

20~21

320

1

3

200°

215°

290°

305°

41°

66°

5

走向正断层。

K1+5及K1+6号槽探切割标③至7号煤,211号孔断失12号煤层。

北东交于。

F9

20

220

1

235°

325°

56°

2

走向正断层。

K3+1号槽探切割13号煤底板。

平行F。

F10

20

400

3

200°

290°

46°

3~5

走向正断层。

K3+1号槽探断失26号煤层,K3号槽探切割22号煤层

F11

19线北

320

2

117°

207°

67°

5~15

倾向正断层。

天然点断层面明显,东段为滑坡盖覆

F12

同上

200

1

1

210°

300°

17°~

26°

3~5

走向塑断层。

K5号槽探13号煤以下一层小煤层重复

F13

18

700

2

5

78°

168°

58°

5~10

走向逆断层。

K5、K5+2及天然点断层迹象明显,切割22、24号煤层

F14

18线南

3

205°

295°

61°

3

走向正断层。

K5号槽探断失28号煤层,K5+1号槽探断失24号煤层

表3(续)

断层

编号

位置

(勘探线)

延伸

长度

(m)

控制点数

产状

铅垂地

层断距

(m)

断层描述

钻孔

槽探

天然点

走向

倾向

倾角

F15

17线南

250

3

北东

北西

3~5

走向正断层。

K6+1号槽探切割10号煤层

F16

同上

70

1

125°

215°

60°

3

倾向正断层。

1号煤层露头线错开

F17

17

230

2

240°

330°

75°

3~5

走向正断层。

切剥24、26号煤层露头线

F18

J16

100

1

南西

南东

3

走向正断层。

K6+3号槽控切割9号煤层,东部滑坡覆盖

F20

16

250

3

50°

140°

25°

5~8

走向逆断层。

K6+5号槽探切割28号煤层

F21

16

80

1

145°

55°

65°

5~6

斜交走向正断。

K7号槽探切割3号煤层,西部滑坡覆盖

F22

16

100

1

1

194°

284°

47°

4~6

走向正断层。

9号孔断失13号煤层以下一层小煤层,K7号槽探切割12号煤层

F23

J15

770

1

9

1

180°

270°

61°

7~14

走向正断层。

K7+3号槽探T/P层与3号煤层底板接触,K7+1号槽探断失12号煤层,8号钻孔断失标③

F24

16

120

2

269°

359°

41°

2

斜交走向断层。

K7号槽探切割18号煤层,断层面清楚

F25

J15

200

3

190°

280°

42°

6~10

走向正断层。

K7+2号槽探切割12、13号煤层。

平行F23

表3(续)

断层

编号

位置

(勘探线)

延伸

长度

(m)

控制点数

产状

铅垂地

层断距

(m)

断层描述

钻孔

槽探

天然点

走向

倾向

倾角

F26

15

350

2

3

180°

270°

52°

2~3

斜交走向断层。

K7+3号槽探17号煤错开,K8号槽探通过7号煤层底部

F27

14~J13

630

2

2

2

175°

265°

40°

7~19

走向塑断层。

141号孔18号煤层重复7米,J131号孔13号煤层重复19米

F28

J14

300

3

220°

310°

40°

2

走向正断层。

K8+1号槽探27号煤断失

F29

14

250

5

据大牛圈东部河沟天然露头点下煤组沿走向不连续而推断

F30

14

70

2

147°

57°

63°

5

平推断层。

天然露头点28号煤层与30号煤层接触

F31

J13

160

3

188°

278°

69°

3~5

斜交走向正断层。

K9号槽探通过24与25号煤层之间

F32

J13

250

2

190°

280°

52°

3~5

走向逆断层。

K9号槽探17号煤层错开

F33

J13

120

1

95°

60°

5~8

斜交走向正断层。

K9号槽20号煤层重复

F34

J13~13

740

5

3

175°

265°

64°

5~15

走向正断层。

K9号槽探12号煤层被切割,K9+1号槽探11号煤层被切割,K9+2号槽探12~13号煤层断失,K10号槽探17号煤层断失,K10+1号槽探17与18号煤层间的岩层断失

F35

J13

210

2

220°

59°

59°

2~5

走向正断层。

K9号槽探7~8号煤层断失,K9+1号槽探7~9号煤层间的岩层断失

表3(续)

断层

编号

位置

(勘探线)

延伸

长度

(m)

控制点数

产状

铅垂地

层断距

(m)

断层描述

钻孔

槽探

天然点

走向

倾向

倾角

F37

13

230

2

200°

290°

45°

走向正断层。

K10号槽探断失11号煤层

F38

J12

340

2

240°

330°

46°

5~7

走向正断层。

K10号槽探切割1、3号煤层,地表切割1、3、5、6等煤层露头线

F45

21

190

1

180°

270°

65°

5

斜交走向正断层。

T1f1层缺失5米,北端交于F46

F46

21

410

2

2

80°

170°

65°

6

斜交走向逆断层。

在T1f1层中,见有破碎带,北端交于F47

F47

20

850

2

186°

276°

55°~77°

11

斜交走向正断层。

切割T/P~T1f3-2层,南端交于F46

F43

21~22

1170

1

180°

270°

63°~77°

4~6

斜交走向逆断层。

切割T/P~T1f3-2层,南端延至梓木戛井田

F44

21线南

250

1

174°

84°

35°

7

倾向逆断层。

切割T1f1~T1f3-1层

F48

19线南

230

1

5

118°

208°

57°~80°

5~7

倾向塑断层。

切割T1f1~T1f3-2层,见有断层破碎带

F49

20

1300

2

2

4

65°

85°

155°

175°

60°

80°

4~17

斜交走向正断层。

切割T1f2~T1f5层,203号孔断失7号煤层,192号孔断失17~18号煤层间岩层。

F50

20

1100

1

190°

280°

75°

12

斜交走向正断层。

T1yn底界错开

断层

编号

位置

(勘探线)

延伸

长度

(m)

控制点数

产状

铅垂地

层断距

(m)

断层描述

钻孔

槽探

天然点

走向

倾向

倾角

F51

18

620

132°

42°

40°

5~12

斜交走向正断层。

切割T1f3-1与T1f3-2层,破碎带0.1~0.2米

F52

18

68

1

155°

65°

46°

7

正断层。

T1f3-2层底界明显错开,切割T1f3-1~T1f5层,南端交于F51

F53

18

320

2

175°

265°

55°

10

斜交走向正断层。

切割T1f3-1与T1f3-2层

F54

J16~16

700

175°

194°

265°

284°

62°

40°

6~12

斜交走向正断层。

切割T1f4~T1yn层

F55

16

800

165°

75°

73°

7

斜交走向逆断层。

切割T1f3-2~T1f5层,南东端交于F56

F01

18

500

1

239°

329°

54°~80°

12

斜交走向正断层。

182号孔断失6~7号煤层

F57

14

270

1

3

234°

324°

72°

11

斜交走向正断层。

切割T1f3-2~T1f4层,破碎带窄

F58

J13~14

750

3

3

190°

227°

280°

317°

57°

82°

5~15

走向正断层。

出露于T1f1层中,14勘探线有槽探控制,断距最大,推断切割1~7号煤层

F59

J12

200

1

1

43°

133°

55°

7

走向逆断层。

切割T1f1底界,西端第四系盖覆

F60

J12

380

1

1

95°

186°

59°

5

倾向正断层。

切割T1f2~T1f4层,破碎0.05~0.1米

F61

11~1

330

1

1

118°

208°

50°

7

斜交走向塑断层。

切割T1f2~T1f3-2层界线

表5F5断层控制情况表

钻孔

编号

断点位置(m)

断层断失层位及破碎带

地层

断距

(m)

铅垂地

层断距

(m)

孔深

X

Y

H

201

107.59

2836714.78

448158.94

1845.97

断失13~17号煤层之间岩、煤层,破碎带0.8米,岩芯破碎,有锯齿状擦痕

10

14

B205

241.20

2836828.52

447996.89

1796.22

断失10~13号煤层之间岩、煤层,断点以上32米岩芯破碎,并有挤压错动;断点以下37米有挤压破碎现象

30

34

B206

370.67

2836967.60

447821.68

1724.55

断失12~13号煤层,破碎带3.28米

26

28

B207

568.19

2837243.77

447397.06

1523.51

断失17号煤层,断点以上12米岩芯破碎,挤压现象明显,有裂隙、擦痕;断点以下30米岩芯挤压破碎

10

14

204

530.31

2837059.86

447585.37

1629.37

断失13~17号煤层间岩、煤层,破碎带1.8米

10

14

205

137.54

2836404.25

447841.29

1795.90

断失18~21号煤之间的岩、煤层,断点以下岩芯酥碎,裂隙发育,破碎带2.3米

33

37

211

81.09

2836125.77

447765.27

1833.67

断失18~21号煤之间的岩、煤层,破碎带3.15米,断点附近20米岩芯破碎

35

38

212

566.71

2836375.65

447385.32

1638.79

断失22号煤层,破碎带4.25米

25

28

表6F39断层控制情况表

钻孔

编号

断点位置(m)

断层断失层位及破碎带

地层

断距

(m)

铅垂地

层断距

(m)

孔深

X

Y

H

J114

49.78

2841181.07

450856.54

1797.23

断失17号煤层。

破碎带0.91米。

断点以上4.82米岩芯破碎,断点以下6.18米,岩芯破碎有挤压现象,倾角增大至50°

27

29

J113

72.95

2841280.30

450787.41

1767.07

断失13号煤层。

断点以下5.34米,岩芯破碎,挤压呈梭角状

13

18

J111

247.44

2841434.83

450588.83

1685.35

断失12~13号煤层。

破碎带2.49米

15

19

J112

219.95

2841587.29

450399.20

1638.13

断失8号煤层。

破碎带2.46米

10

11

116

46.79

284101.50

450825.0

1837.41

断失12~13号煤层。

破碎带2.7米。

断点附近11米,裂隙发育,岩芯破碎

21

30

B1111

252.03

2841161.83

450601.55

1739.74

断失10~13号煤层。

破碎带10.03米。

断点以上10米,岩芯破碎,多滑面,倾角增大至40°;断点以下至F39-1间约40米,挤压破碎,倾角普遍增至40°~50°

20

24

B1112

246.33

2841213.67

450460.67

1695.38

断失11~12号煤层。

破碎带1.73米。

下至F39-1约61米范围内,13号煤层对比不可靠,17号煤被小断层断失大部分,其破碎带宽5.12米

20

24

表6(续)

钻孔

编号

断点位置(m)

断层断失层位及破碎带

地层

断距

(m)

铅垂地

层断距

(m)

孔深

X

Y

H

B1113

217.63

2841427.39

450151.98

1599.85

断失5~7号煤层。

断点以下25米,岩芯破碎,伴随有小断层,断失9号煤失

27

30

123

73.9

2840681.49

450649.54

1889.79

断失9~10号煤层。

断点以上19米左右,岩芯破碎,严重漏水,倾角变小至4°;断点以下23米左右,岩芯破碎,伴随着落差10米的F1231,断失13号煤层

30

34

121

225.39

2840809.15

450592.22

1828.99

断失10~12号煤层。

断点以上31米裂隙发育、岩芯破碎,有挤压现象,倾角增大至31°,伴随有落差10米的F1211,断失6号煤层;断点以下5米倾角增大,挤压破碎,裂隙发育

43

45

124

205.58

284710.13

450440.54

1821.53

断失6~9号煤层。

断点以上18米,倾角增大至48°,挤压破碎,5号煤层变厚,断点以下27米,岩芯破碎,擦痕、裂隙发育

37

40

B125

213.39

2840919.30

450457.82

1779.96

断失7~9号煤层。

破碎带8.3米。

断点以上19米,滑面发育,倾角增大至35°;断点以下7米,岩芯破碎,倾角增大至45°

35

41

122

166.28

3840978.09

450288.25

1741.20

断失3~7号煤层。

破碎带0.85米。

断点上下17米左右,岩芯破碎,磨擦镜面发育

46

47

表6(续)

钻孔

编号

断点位置(m)

断层断失层位及破碎带

地层

断距

(m)

铅垂地

层断距

(m)

孔深

X

Y

H

B127

195.28

2841121.53

450189.20

1706.03

断失1号煤层顶板至5号煤层底板。

破碎带0.45米。

断点以下伴随有5米落差的FB1271,断失7号煤层,破碎带1.14米

43

45

B126

170.00

2841200.24

450098.65

1689.61

T/P层下部断失45米

45

46

115

191.59

2841240.04

450299.15

1683.72

断失6~7号煤层。

断点以上27.65米中,5号煤层特厚10.04米,倾角增大至50°;伴随断层F1151,断失3号煤层。

断点下至F39-1,为91.87米,岩芯破碎

26

35

117

204.54

2841316.08

450271.42

1658.21

断失6~7号煤层。

断点以上25米,岩芯破碎,倾角增大至35°,伴随有小断层;断点以下至F39-1,为79.27米,岩芯破碎

27

29

J123

97.16

2840493.38

450474.38

1950.35

T/P层与3号煤层接触,破碎0.90米。

在断点上下7米内,岩芯挤压破碎,裂隙发育,倾角增大至40°

30

35

J121

155.00

2840560.25

450383.26

1872.22

断失1~5号煤层及T/P底部。

破碎带5.6米。

断点以下20米伴随有10米落差的FJ1211,断失7~8号煤层,破碎带1.68米

35

39

表8可采煤层情况表

大于3.50(米)

1.31—3.50(米)

0.80—1.30(米)

小于0.80(米)

储量计算厚度(米)

煤层间距(米)

煤层

结构

煤层稳定程度

煤层可采情况

煤层

对比

平均厚度

最小

最大

平均间距

最小

最大

1

85

15

61

9

1.11

0.21

1.73

简单至复杂

较稳定

基本全井

田可采

可靠

3

96

7

83

6

1.83

0.82

4.14

13.33

7.50

26.00

简单

较稳定

全井田可采

可靠

5

93

1

21

47

23

1

1.7

0

5.04

11.28

4.00

28.00

较简单

不稳定

大部

可靠

6

86

2

50

34

0.86

0.36

1.77

16.62

10.00

24.00

简单

不稳定

大部分可采

可靠

7

89

18

61

10

1.14

0.24

2.71

8.54

4.00

21.00

简单

较稳定

基本全井田可采

可靠

9

84

2

40

30

11

1

1.49

0

4.87

14.85

6.80

20.70

简单

较稳定

基本全井田可采

可靠

10

89

8

68

12

1

1.03

0

1.92

10.15

3.50

18.50

简单

较稳定

基本全井田可采

可靠

12

88

33

49

6

1.26

0.30

2.43

12.00

6.5

20.50

简单

较稳定

基本全井田可采

可靠

13

73

23

22

26

2

1.15

0

3.39

7.82

4.00

14.00

复杂

不稳定

部分可采

较可靠

17

95

42

38

15

3.16

0.82

8.74

15.75

6.50

24.50

简单

较稳定

全井田可采

可靠

18-1

24

5

17

1

1

2.77

0.39

5.81

19.07

6.5

35.00

简单

较稳定

部分可采

可靠

18

100

27

45

18

10

2.20

0.27

7.79

0.79

0

3.8

简单

较稳定

基本全井田可采

可靠

22

92

30

28

30

4

1.11

0

2.75

13.38

6.5

25.50

复杂

不稳定

大部分可采

较可靠

29

74

13

36

16

9

0.91

0

1.53

28.06

16.50

47.90

简单

不稳定

部分可采

可靠

表18图根控制锁、点及钻孔定测精度统计表

各项

限差

项目

图形个数及

交会点数

施测方法

角度值

测角中误差

平均边长m

坐标闭合差

高程闭合差

最大角

°′

最小角

°′

允许值

计算值

△X

△X

允许值

m

计算值

m

允许值

最大值

m

最小值

m

最大值

m

最小值

m

战马山(军Ⅱ)

战马山(Ⅳ)

10

线形三角锁

10454

3317

15

10.6

799

-0.02

0.00

+0.27

+0.29

1.58

-0.21

0.80

尖山头(Ⅲ)

战马山(军Ⅱ)

8

线形三角锁

8823

3025

15

10.3

564

-0.06

-0.03

+0.08

+0.03

1.41

-0.11

0.80

将家箐老堡(Ⅳ)

战马山(军Ⅱ)

11

线形三角锁

10343

3719

15

12.3

627

-0.21

+0.21

+0.39

-0.39

1.66

+0.15

0.80

战马山(军Ⅱ)

将家箐老堡(Ⅳ)

10

线形三角锁

10413

3032

15

11.6

605

+0.18

-0.15

+0.29

+0.29

1.58

0.00

0.80

图根交会点

41

前、侧、后、交会单三角形法

11205

3031

859

+0.02

0.00

+0.25

0.00

0.60

-0.09

0.60

钻孔

25

单三角法

11314

3312

433

+0.01

0.00

+0.01

0.00

0.60

-0.03

0.60

钻孔

18

侧方交会法

11644

2445

343

-0.02

0.00

+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