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22日).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160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22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22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22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22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22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22日).docx

《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22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22日).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22日).docx

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

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2月22日)

刘家义

同志们:

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就召开这次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动员全省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方力量,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迅速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吹响山东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迈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十分关心,希望山东做好“新特优”三篇文章,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山东经济发展往哪里走、怎么走,指明了方向。

去年以来,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心领悟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握山东发展阶段性特征,深入调研、精心谋划,在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提出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构想,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确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主动作为、积极行动,陆续推出100多项政策举措,启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由国家有关部委指导,集中各方面智慧,科学编制《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实施规划。

在总书记、党中央亲切关怀下,今年1月初,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这个总体方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

目前,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在起势,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坚决把这项事关山东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工程抓到底,实现我省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

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关键节点上,党中央交给我省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山东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是我们面对的重大挑战。

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突出亮点特色,走准发展路子。

总的要求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着力抓住重大机遇,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培育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力争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逐步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为全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紧紧抓住综合试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动我省新旧动能转换

机遇难得、稍纵即逝。

谁认识机遇早、谁顺应机遇快、谁把握机遇态度坚定行动果敢,谁就能把握主动,争得先机;与机遇擦肩而过,就处处被动,受制于人。

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落户山东,重大历史机遇再次与我省相会,就看我们能不能深刻认识,能不能紧紧抓住,能不能切实用好。

第一,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实现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

山东40年改革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与机遇相会相知、紧紧牵手的过程。

在一些重要历史时期、关键节点,勤劳智慧的山东人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省经济总量连续跨上几个大台阶,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0年风雨历程,40年沧海桑田,山东积累了向“两个一百年”目标进发的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们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统领经济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在消减前期形成问题、扣除不可比因素后,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万亿元,同比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6000亿元,同口径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和8.3%,又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强调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国务院批复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是全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国家给予的重大战略支点,其覆盖地域之广、涉及领域之宽、探索要求之高、政策含金量之多,在山东改革发展的历史上前所未有。

历史的机遇又一次向齐鲁大地展开怀抱,又一次眷顾山东人民!

我省地处我国南北交界地带,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既具有南方省份领先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也面临北方地区转型发展的难题和困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总书记、党中央把建设综合试验区的重大任务交给我们,体现了对山东的关心厚爱,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大力支持。

厚爱意味着责任,支持意味着担当。

有了综合试验区这个战略支点,山东完全有信心有条件率先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这篇大文章。

这样,既可赢得自身发展主动,又能在优化我国南北发展格局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式涛声依旧,产业结构还是那张旧船票,就永远登不上高质量发展的巨轮,对全国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区域协调发展等,都是一个大拖累。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仅关系当前,也关系长远;不仅关系山东,也关系全国;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克难攻坚的顽强意志,全力以赴做好这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踏步向前。

第二,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提高我省经济创新力的重大平台。

历史告诉我们,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区域经济崛起息息相关,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改写了世界经济版图和政治布局。

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转移,其中一条清晰脉络就是,科技一直是支撑经济中心地位的强大力量。

有的国家抓住这个机遇,一跃成为世界强国;有的国家与这样的机遇失之交臂,不可避免地走进落日的辉煌。

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省也是如此。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集聚迸发,正在引发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重塑地区竞争格局。

兄弟省市纷纷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比如,贵州省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带动经济实现了弯道超车;杭州市信息经济增加值增速超过GDP增速两倍以上,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0%。

实践证明,在科技革命面前“无问西东”,谁抢占了科技高地,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比之下,我们的差距还比较明显。

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3.8%,分别比江苏、浙江低7.7和6.3个百分点,比我们的近邻河南还低1.1个百分点(这个“还”字用得!

山东在河南面前,总有莫名的优越感!

);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比2.30%,分别比广东、江苏、浙江低0.22、0.32和0.09个百分点;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广东有2.4万件,我省1399件,仅为广东的5.8%。

这些数字,反映的是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警醒的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正从我们身边悄然滑过。

大量事实表明,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

建设综合试验区,为我们有效吸纳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体制机制,提供了有利契机和重大平台,有助于一揽子解决长期制约我省科技创新的重大瓶颈和现实难题。

只要我们积极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用好综合试验区“金字招牌”,就能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不断提高经济创新力,再造山东创新发展新优势。

第三,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赢得我省区域竞争优势的强力抓手。

长期以来,山东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既是人家谋求合作的伙伴,又是人家努力追赶的目标。

但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现在,我省在全国区域竞争大棋局中,已经不那么耀眼。

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成长不快,发展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不高,拉低了山东的区域竞争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陷入了由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的尴尬境地。

这里我从“三个维度”作一简要分析:

一是对标先进,我们与标兵的差距越来越大。

经济总量,我省与广东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亿扩大到2017年1.72万亿;与江苏的差距由50亿扩大到1.32万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我省与广东的差距由2008年的约1350亿扩大到2017年的约5200亿,与江苏的差距由约770亿扩大到约2100亿。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也呈现继续扩大之势。

二是环视周边,我们受相邻区域发展的挤压越来越重。

向北,京津冀协同发展势头强劲,北京加快“瘦身提质”、天津加快“强身聚核”、河北加快“健身增效”,特别是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定位“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向南,长江经济带生机勃勃,其龙头上海建立了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全力申建自由贸易港,将引领长江经济带进入发展新阶段,改变中国的经济地理版图。

向西,中原经济区异军突起,随着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原城市群、米字形高铁网等重大建设蓬勃展开,区域发展地位猛升。

特别是郑州,正从二线省会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近年来我省一些地方到郑州学习考察,无不为人家的大思路大手笔大崛起点赞,正所谓“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三是放眼开放,我们参与国际合作的区位优势越来越少。

我省与日韩合作地理位置优越,长期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一极。

但近年来受地缘政治变化影响,我省与日韩地方经贸合作不确定性增加,对外合作的海上大通道优势发挥不出来。

2017年,我省外贸依存度比全国低近10个百分点,与这种状况密切相关。

可以判断,在我国“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格局中,山东的沿海区位比较优势正在迅速下降。

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发展形势逼人,竞争态势逼人,全省上下憋足一口气、铆足一股劲、希望山东重塑辉煌的呼声逼人。

面对这样的困境、这样的压力、这样的期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眼前的成绩,没有任何理由沉湎于过去的辉煌,更没有任何理由自暴自弃、自怨自艾、自说自话。

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要都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感,都要有勇于担当、造福山东人民的使命感。

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用好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个重大历史性机遇,确保山东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加决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

综合试验区建设,重中之重是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由于多种原因,山东形成了资源型、重化型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一直是我们的“心头之痛”。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压力,也是一次经济浴火重生的重大机遇。

南方一些省市见事早、行动快,搭上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头班车。

广东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加速推动“腾笼换鸟”;(编者注:

我第一次见“腾笼换鸟”这个提法,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的,当时还说,落后生产力不能救。

)江苏实施产业高端发展、信息化引领等六大行动,推动产业向“高轻优强”调整优化;浙江实施“四换三名”工程,打造经济升级版,推动了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升,在新一轮竞争中走在了前列。

在这方面,我省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不少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转到位、调到位。

从产业结构看,我省主营业务收入排前列的轻工、化工、机械、纺织、冶金多为资源型产业,能源原材料产业占40%以上,而广东、江苏两省第一大行业均为计算机通信制造业;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我省只有2家,排名都在60名以后,滴滴打车、支付宝、微信红包等具有超前引领作用的创新模式,都没原创在山东。

服务业仍以传统的交通、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

从能耗水平看,我省能耗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居全国前列,能源消耗占全国的9%,其中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的10.6%;二氧化硫、氮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