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5904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docx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docx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席卷全球,其影响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大行业,许多曾被推崇的国外监管制度、技术和产品创新都受到了质疑,其中也包括被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该模式是否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加剧因素以及是否应当对其进行修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对次贷危机产生的影响,结合雷曼公司破产案着重探讨了公允价值目前存在的缺陷和争议,最后提出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建议。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种计量属性还存在着诸如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的及获取公允价值的技术方法等的疑问。

公允价值的完善有赖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完善的评估技术以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支持,但我国目前的各种市场体制尚未十分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因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应用上会遭遇瓶颈,甚至成为不法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理论的发展突破,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相信公允价值会被我国广泛利用,公允价值也能在会计计量领域中发挥它应有的优势。

关键词:

次贷危机,公允价值计量,雷曼公司破产案,完善措施

 

AbstractU.S.sub-primemortgagecrisisissweepingtheglobe,whoseimpactquicklyspreadtothemajorindustriesintheworld.Someregulatorysystem,technologyandproductinnovation,whichhasbeenpraisedinmanyforeigncountry,havebeenquestioned,includingthemeasurementmodeloffairvalueasatoolforpreventionoffinancialrisks.Whetherthemodelisexacerbatedthefinancialcrisisaswellaswhetheritshouldbemodifiedtobecomethefocusofattention.

Thisarticleaccountfortheinfluenceoffairvaluetothecrisis,focusingontheexistingdefectsanddisputesoffairvalueonthebasisofanalyzingLehmanbankruptycase..FinallyIputforwardmysuggestiononimproveingfairvaluemodel.Meanwhile,fairvaluemeetsmuchtroublesinourcountry.Becausefairvalueisakindsofmeasurements,itmustbedoubtofaccountinginformation’srelevance,reliabilityandthetechnicalofobtainingit.Improvingfairvaluemeasurementmodelisbasedonthemoderncapitalmarket,perfectskillsandotherrelatedlawsandregulations.However,thelawsandregulationsofmarketingisnotpromulgatedinourcountry,sotheproblemonusingfairvalueisbeingquestioned.

Aboveall,afterthesystemsofeconomicmarketsystemgettingaheadandgraduallyimprovingthetheoryofaccountingandtheemploymentstructure.Ibelievefairvaluemeasurementmodelwillplayamoreimportantroleinaccountingarea.

Keywords:

fairvalue,sub-primemortgagecrisis,Lehmanbankruptycase,improvement

 

目录

1绪论4

1.1研究背景及意义4

1.2国内外研究现状4

1.2.1国外研究现状4

1.2.2国内研究现状6

1.3课题研究方法7

1.4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7

2公允价值基本理论概述8

2.1公允价值的定义8

2.1.1国外对公允价值的定义8

2.1.2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9

2.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特点10

2.3公允价值的优缺点11

3次贷危机和公允价值14

3.1次贷危机及其直接诱因14

3.1.1次贷危机14

3.1.2次贷危机的直接诱因15

3.2次贷危机在金融界引发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争议16

参考文献20

致谢21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扩大,时至今日,这一危机已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世界各国都受到这场金融风暴的影响,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等现象随处可见,衡量经济的各项指标频频创下历史新低。

次贷危机的导火索已经迅速蔓延至各个行业,使得人们对全球市场的信心大挫,这场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性影响还未见底,它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经济危机。

很多金融专家和经济学家对这场次贷危机进行研究,许多曾被推崇的国外监管制度、技术和产品创新都受到了质疑,其中也包括曾被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为了使全球经济形势走出低谷,世界金融界和会计界针对公允价值是否应当废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我国在2006年2月15日公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项具体准则种不同程度地运用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是在一定范围内谨慎使用该计量属性。

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在我国逐渐显现,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及海外上市公司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打击,新引入的公允价值准则能否经受这场危机的考验,继续发挥其公允性优势,成为我国会计界探讨和关注的焦点。

本文正是以次贷危机为背景,分析公允价值与次贷危机的关系以及其存在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由来已久,讨论的焦点已由早期的“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转变为如今的“如何用好公允价值”,而对于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学术界目前以各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准则调整规定来指导其研究方向,其改善公允价值进计量模式的实际效果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加剧后在国会的救市方案中,第132部分重申了美国证监会(SEC)如果认定是符合公众利益以及能保护投资者的话,有权停止执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告——公允价值计量以公允价值价值入账的会计方式。

这一特殊条款的设置,掀起了各国放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浪潮。

2008年9月30日,SEC联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中称SEC允许公司管理层在市场不存在或资产以不正常价格出售的情况下,采用自己的金融模型和判断计量资产的公允价值。

10月3日,FASB发布征求意见稿,修订意见中除了肯定原有SFA157准则的所有内容外,增加了一项案例,即对某一非活跃市场的资产,用现金流的折现方法确认其公允价值并用于财务报告中。

10月7日,SEC再次发表声明,称其联同联储局和财政部就“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进行研究,报告已于2009年1月2日前完成。

2008年10月13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投票通过放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决定,公布了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

确认和计量》作出调整的规定,规定中称: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登账的企业,将可依据新准则重新归类资产,避免必须按市值计价的结果”。

2009年4月,IASB根据二十国伦敦金融峰会倡议,提出了简化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的建议,拟将金融资产的四分类改为两分类,一类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一类是以摊余成本或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008年10月15日,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政府决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必再按当前市值记录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允许金融机构将违约风险考虑在内对其资产进行估值,从而避免它们的资产价值在市场动荡中被过于低估。

FASB主席罗伯特·赫兹在2008年公允价值圆桌会议上指出,FASB完全是应投资者清楚而明确的要求才规定金融资产应当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会计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资产泡沫。

1.2.2国内研究现状

从应用情况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公允价值在国内的应用划分为三个阶段:

启用阶段、弃用阶段和再次启用阶段。

最初于1998年启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基于资产评估的需要,而后由于当前要素市场不成熟,缺乏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往往难以获得,导致企业在运用这些会计准则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大量出现,于是财政部于2001年紧急叫停公允价值准则。

为了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了38项新会计准则,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其中涉及公允价值的有22个。

在具体准则中,主要是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

次贷危机爆发后,针对美国将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挂钩的做法,我国会计界也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展开讨论。

代表性的研究有:

葛家澍《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谢诗芬《公允价值:

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黄世忠《次贷危机、资本市场与公允价值难点热点问题》等。

2009年5月15日,我国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召开记者会表示,中国一直在高度关注、密切跟踪美国和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动态,经过深入研究和慎重考虑,提出了以下基本意见:

第一,会计准则反映客观事实,公允价值计量不是金融危机的原因,即使金融产品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危机也是不可避免的;第二,FASB和IASB先后公布的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只是迫于压力所作的调整,而且明确了严格的限制条件。

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形成的财务报告已被各国广泛认可,不可能轻易因为美国金融危机而改变会计的计量属性;第三,会计准则全面实施后,财政部通过各种方式强调和提示企业,应当慎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因此,中国的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资产重分类规定均不作调整。

IASB对中方意见和做法表示赞同,认为中国这样处理不构成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1.3课题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以下几种研究方法对从国内外公允价值研究现状出发,对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1)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概念进行解析。

(2)案例分析方法。

本文通过对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事件的分析,找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3)类比方法。

本文在案例中通过雷曼公司公允价值使用对各个季度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进行类比。

1.4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本文先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分析了公允价值的特征及优缺点,然后结合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案例,着重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缺陷以及完善措施,最后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文章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

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国内外在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现状及课题研究方法和思路及论文的构成。

第二章公允价值基本理论概述:

介绍公允价值提出背景,描述了公允价值定义及其特征和优缺点。

第三章次贷危机的原因、影响及争议:

介绍次贷危机的原因、影响,阐述金融界与会计界关于公允价值的争议。

第四章完善公允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以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案中公允价值产生的影响为例,介绍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公允价值基本理论概述

2.1公允价值的定义

2.1.1国外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1、FASB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2000年发布的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

在交易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即排除强迫或清算的情况),当前资产(或负债)的购置(或发生)或出售(或清偿)金额。

2、IASC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95年6月发布的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

3、ASB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为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为:

在公平交易中,

亦即在非强制性或非清算性销售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交易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金额。

4、CIAC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AC)的定义是:

公允价值指没有受到强制的、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商定的对价的金额。

5、我国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虽然这些定义略有差异,但本质是一样的。

(1)双方在自愿、公平的条件下进行交易。

(2)价格是双方达成的,任何一方有异议都不会形成公允价值。

(3)存在交易前提,这里的交易可以是现在的,也可以是尚未实现的预期交易。

2.1.2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在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时,通常会采用以下方法。

1、可观察的相关市价时采用市价法

市价法强调的是,一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应等于能够获得的同等效用的替代品的市场价格。

这种方法要求将被计量资产或负债与市场上交易的同类资产或负债进行比较,并且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调整。

2、如果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标价,则可用现值估价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

如存在合同约定的现金流,可以采用传统现值法进行计算。

用传统法计算现值时,通常只使用单一的一组估计现金流量和“与风险成正比”的单一利率。

这个利率至少需要同时识别、比较和分析待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和市场中存在的、具有相应可观察利率和相似的未来现金流量特征的另一项参照性资产或负债,通过两者对比来确定。

3、如不存在合同约定的现金流,则可使用期望现金流量法

期望现金流量法是在考虑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的基础上计算一个现金流量期望值,进而确定其折现利率并计算出其现值的方法。

可以把确定公允价值的过程总结如下:

当交易已经发生,价格是确定的、非强迫或清算的,则公允价值就是该交易价格。

如果交易未发生,则需要估计。

其中,如果可以直接从市场标价观察公允价值,则直接使用该标价。

如果不能,则应当运用那些估计结果最接近公允价值的可行的估价技术。

可以看出,在确定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信息与历史成本信息并无差别,可靠性程度很高。

在需要估计公允价值的情况下,如果可以获得可比的市场价格,从而可以采用市价法进行估计,由于它是独立于管理者的外部市场的信息,因而也是可靠的。

当采用现金流量法时,如需对现金流量和折现利率进行估计,由于使用了更多的假设,则其可靠程度将会受到影响。

2.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特点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公允价值是在公平的交易中形成的

交易双方意愿且熟悉情况,而且交易的金额是公平的。

在强迫的交易中或清算过程中的交易中形成的金额不能做公允价值。

这又决定了公允价值本身有一定的主观性,取决于行为人的主观判断,公允价值更取决于交易双方的主观判断。

2、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是普遍存在的

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并没有那么特别的条件,只要在该市场环境下存在公平交易,那么不管是在活跃的市场中还是在不活跃的市场中就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

3、公允价值是动态的

公允价值的形成具有其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约束,时间和空间环境发生变化,其公允性也会发生变化。

以前公允的价格是当时的公允价值,到现在就成了历史成本,就可能不公允了。

离开了时空谈公允价值就和没有时间和企业名称的资产负债表一样,毫无意义。

4、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复合的但不可简单叠加的

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不像FABS和AISC定义的计量属性那样具有各自非常鲜明、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特征,只是前几种计量属性在不同情况下的重复和混合的表现。

一个系统的整体价值有时候远大于其内部个体价值的叠加,商誉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这就意味着各个个体的价值必须被充分的评估。

5、交易和交易双方是不确定的

所有公允价值定义都没有说明交易和交易双方是否是假定的或是特定的,假定与特定与否的关键是交易是否实现。

没有实现时,其交易和交易双方可以说是假定的,一旦交易实现,那其交易和交易双方就成为现实的了。

2.3公允价值的优缺点

2.3.1优点

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公允价值能够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当价格上涨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中,除货币性项目外,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都会被低估,这种报表不能揭示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对决策可能不相关。

而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其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等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企业利润的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配比进行的,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而成本、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

这样因为收入和费用计量属性不同造成的价差,不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所以对于收入和成本、费用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科学合理。

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符合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通常是指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配比。

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法,收入按公允价值计量,费用则按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虽然计量单位都用货币计量,但计量属性存在差异。

为了使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要求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这样更能体现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等原则的要求。

4、公允价值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

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不能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尤其是在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情况下,各要素的价值表现能够不断地反映现实中变化了的资产价值,从而有效地维护实物生产能力,更好地保全资本。

2.3.2缺点

1、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相对于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以实际交易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在财务报表中能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但因其具有不确定性、变动性,因此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

毕竟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中,难以避免主观的判断,估计和假设,于是这就给一些企业和个人操纵利润提供了机会。

在这次次贷危机中,很多房地产商的投资性房地产受其影响贬值惊人,人们对房地产业产生的“泡沫”望而生畏,对未来的消费持观望态度;除此之外关联交易也会影响价格的公允性,尤其是在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进行资产交换时,很多上市公司就是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报表,虚增会计利润,所以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值得引起人们关注。

2、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问题

由于资产的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目前采用公允价值属性,实际操作时能做到的只能是选择最接近公允价值的计量,尤其是在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公平市价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探求公允价值的情况。

大多数时候,公允价值的确认只能来源于双方协商,那么公允的程度就有待提高了。

这些都给计量公允价值留下可选择的空间,而且要审核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准确也比较困难。

在目前市场机制不健全,投资者主要以企业财务报表指标作为投资决策依据,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尚不合理的情况下,不排除因受自身利益驱动的高级管理人员可能利用此进行利润调节和会计造假的情况。

本次次贷危机中,一些贷款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评级机构正是利用了准则中这样的漏洞包装次级贷款,再加上政府缺乏相应的金融监管,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3、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问题

首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意味着每一个会计期间都要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了需要专门的评估计量人员从事准确地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工作外,还需会计人员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调整的账务处理,这就要增加资产评估成本和账务管理成本。

另一方面,为了预防利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负面影响而进行盈余管理,必然会增加监管成本。

其次,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于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也是十分陌生的,要掌握新准则的有关具体运用,培训费用也将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要使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必定要增加成本。

4、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

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下,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变化,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的波动,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尤其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种波动会加速经济的衰退和危机范围的扩大,进而打击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使经济陷入不可自拔的“怪圈”。

5、公允价值计量与新准则中其他准则的磨合协调问题

我国的新准则主要参考了国际准则,同时也根据我国的实情进行了修改。

这些引用与修改在实际操作中会不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问题,对此我们也不得不进行思考。

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各个准则间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它们之间的细节问题不容忽视。

例如,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这条准则减少了企业操作利润的空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它与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理念又是完全相背的。

在我国目前市场发育不完全的状况下这种矛盾不可避免,因此新准则的内部也必须经过一个磨合完善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碰到一些未曾预料到问题,不断的解决新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事情。

3次贷危机和公允价值

3.1次贷危机及其直接诱因

3.1.1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sub-primemortgagecrisis)又称次级抵押担保贷款危机,顾名思义此次危机是由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危机。

它是由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抵押贷款引起的危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级别较差,收入不高同时又没有可变卖资产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优惠级”、”次优级”及“次级”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

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市场。

信用低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