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效应及现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5866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8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效应及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科学效应及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科学效应及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科学效应及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科学效应及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效应及现象.docx

《科学效应及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效应及现象.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效应及现象.docx

科学效应及现象

科学效应和现象

1

测量温度

F1

2

降低温度

F2

3

提高温度

F3

4

稳定温度

F4

5

探测物体的位移和运动

F5

6

控制物体位移

F6

7

控制液体及气体的运动

F7

8

控制浮质(气体中的悬浮微粒,如烟、雾等)的流动

F8

9

搅拌混合物,形成溶液

F9

10

分解混合物

F10

科学效应和现象清单

F1

测量温度

热膨胀

E75

 

 

热双金属片

E76

 

 

珀耳帖效应

E67

 

 

汤姆逊效应

E80

 

 

热电现象

E71

 

 

热电子发射

E72

 

 

热辐射

E73

 

 

电阻

E33

 

 

热敏性物质

E74

 

 

居里效应(居里点)

E60

 

 

巴克豪森效应

E3

 

 

霍普金森效应

E55

F2

降低温度

一级相变

E94

 

 

二级相变

E36

 

 

焦耳—汤姆逊效应

E58

 

 

珀耳帖效应

E67

 

 

汤姆逊效应

E80

 

 

热电现象

E71

 

 

热电子发射

E72

F3

提高温度

电磁感应

E24

 

 

电介质

E26

 

 

焦耳—楞次定律

E57

 

 

放电

E42

 

 

电弧

E25

 

 

吸收

E84

 

 

发射聚焦

E39

 

 

热辐射

E73

 

 

珀耳帖效应

E67

 

 

热电子发射

E72

 

 

汤姆逊效应

E80

 

 

热电现象

E71

F4

稳定温度

一级相变

E94

 

 

二级相变

E36

 

 

居里效应

E60

F5

探测物体的位移和运动

引入易探标记物

E6

 

 

测的标识发光

E37

 

 

发光体

E38

 

 

磁性材料

E16

 

 

永久磁铁

E95

 

 

反射和发射线反射

E41

 

 

发光体

E38

 

 

感光材料

E45

 

 

光谱

E50

 

 

放射现象

E43

 

 

形变弹性形变

E85

 

 

塑性形变

E78

 

 

改变电场和磁场电场

E22

 

 

磁场

E13

 

 

放电电晕放电

E31

科学效应和现象详解

1、射线(X-Rays)

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辐射。

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

波长小于0.1埃的称超硬X射线,在0.1~1埃范围内的称硬X射线,1~10埃范围内的称软X射线。

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医学上常用作透视检查,工业中用来探伤。

长期受X射线辐射对人体有伤害。

X射线可激发荧光、使气体电离、使感光乳胶感光,故X射线可用电离计、闪烁计数器和感光乳胶片等检测。

晶体的点阵结构对X射线可产生显著的衍射作用,X射线衍射法已成为研究晶体结构、形貌和各种缺陷的重要手段。

2、安培力(Ampere'sforce)

它是指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一段通电直导线放在磁场中,通电导线所受力的大小和导线的长度(L)、导线中的电流强度(I)、磁感应强度(B)以及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夹角(θ)的正弦成正比。

安培力(F)=KLIBsinθ。

3、巴克豪森效应(Barkhauseneffect)

1919年,巴克豪森发现铁的磁化过程的不连续性,铁磁性物质在外场中磁化实质上是它的磁畴存在逐渐变化的过程,与外场同向的磁畴不断扩大,不同向的磁畴逐渐减小。

在磁化曲线最陡区域,磁畴的移动会出现跃变,尤其硬磁材料更是如此。

当铁受到逐渐增强的磁场作用时,它的磁化强度不是平衡地而是以微小跳跃的方式增大的。

发生跳跃时,有噪声伴随着出现。

如果通过扩音器把它们放大,就会听到一连串的“咔嗒”声。

这就是“巴克豪森效应”。

后来,当人们认识到铁是由一系列小区域组成,而在每个小区域内,所有的微小原子磁体都是同向排列的,巴克豪森效应才最后得到说明。

每个独立的小区域,都是一个很强的磁体,但由于各个磁畴的磁性彼此抵消,所以普通的铁显示不出磁性。

但是当这些磁畴受到一个强磁场作用时,它们会同向排列起来,于是铁便成为磁体。

在同向排列的过程中,相邻的两个磁畴彼此摩擦并发生振动,噪声就是这样产生的。

只有所谓“铁磁物质”具有这种磁畴结构;也就是说,这些物质具有形成强磁体的能力,其中以铁表现的最为显著。

如一个铁磁棒在一个线圈子里,当线圈电流增加时,线圈磁场增大,此时铁中的磁力线开始会猛增,然后趋向磁饱和,这种现象也称为巴克豪森效应。

4、包辛格效应(Baushingereffect)

包辛格效应就是指原先经过变形,然后在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在反向加载时塑性变形立即开始了。

包辛格效应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有其重要意义。

在理论上由于它是金属变形时长程内应力的度量(长程内应力的大小可用X光方法测量),包辛格效应可用来研究材料加工硬化的机制。

工程应用上,首先是材料加工成型工艺需要考虑包辛格效应。

其次,包辛格效应大的材料,内应力较大。

包辛格逆效应分直接包辛格效应及包辛格逆效应。

直接包辛格效应指拉伸后钢材纵向压缩屈服强度小于纵向拉伸屈服强度;包辛格逆效应在相反的方向产生相反的结果。

5、爆炸(explosion)

爆炸指一个化学反应能不断地自我加速而在瞬间完成,并伴随有光的发射,系统温度瞬时达极大值和气体的压力急骤变化,以致形成冲击波等现象。

爆炸可通过化学反应、放电、激光束效应、核反应等方法获得。

爆炸力学主要研究爆炸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爆炸的力学效应的利用和防护的学科。

爆炸力学从力学角度研究化学爆炸、核爆炸、电爆炸、粒子束爆炸、高速碰撞等能量突然释放或急剧转化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冲击波、高速流动、大变形和破坏、抛掷等效应。

自然界的雷电、地震、火山爆发、陨石碰撞、星体爆发等现象也可用爆炸力学方法来研究。

爆炸力学是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物理学、化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在武器研制、交通运输和水利建设、矿藏开发、机械加工、安全生产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6、标记物(markers)

在材料中引人标记质,可以简化混合物中包含成分的辨别工作,而且使有标记物的运动和过程的追踪更加容易。

可当作标记物的物质类型有:

铁磁物质、普通的和发光的油漆、有强烈气味的物质,等等。

7、表面(surface)

物体的表面:

用面积和状态来描述物体的外表的性质或特性。

表面状态确定了物体的大量特性和与其他物体交互作用时所呈现的本性。

8、表面粗糙度(surfaceroughness)

零件表面无论加工得多么光滑,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总会看到高低不平的状况,高起的部分称为峰,低凹的部分称为谷。

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又称表面光洁度。

表面粗糙度反映零件表面的光滑程度。

零件各个表面的作用不同,所需的光滑程度也不一样。

表面粗糙度是衡量零件质量的标准之一,对零件的配合、耐磨程度、抗疲劳强度、抗腐蚀性等及外观都有影响。

最常用的表面粗糙度参数是“轮廓算术平均偏差”记作Ra。

9、波的干涉(waveinterference)

由2个或2个以上的波源发出的具有相同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和恒定的相位差的波在空间叠加时,在叠迭区的不同地方振动加强或减弱的现象,称为“波的干涉”。

符合上述条件的波源叫做“相干波源”,它们发出的波叫做“相干波”。

这是波的叠加中最简单的情况。

2相干波叠加后,在叠加区内每一位置有确定的振幅。

在有的位置上,振幅等于2波分别引起的振动的振幅之和,这些位置的合振动最强,称为“相长干涉”;而有些位置的振幅等于2波分别引起的振动的振幅之差,这些位置上的合振动最弱,称为相消干涉。

它是波的一个重要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水波的干涉,利用电磁波的干涉,可作定向发射天线,利用光的干涉,可精确地进行长度测量等。

10、伯努利定律(Bernoulli’sLaw)

伯努利定律:

理想液体作稳定流动时的能量守恒定律。

在密封管道内流动的理想液体具有3种能量:

压力能、动能和势能,它们可以互相转变,并且液体在管道内的任一处这3种能量总和是一定的。

由以上定律得出伯努利方程式:

P1/r+V2/2g+h=恒定量

式中P1/r—压力能;

V2/2g—动能;

h—势能。

又由公式:

V=Q/A

式中V—流速;

Q—流量;

A—截面积。

当流体的速度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接口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

11、超导热开关(superconductingheatswitch)

超导热开关是一个用于低温(接近0K)下的装置,用于断开被冷却物体和冷源之间的连接。

当工作温度远低于临界温度的时候,此装置充分发挥了超导体从常态到超导状态的转化过程中热导电率显著减少的特性(高达10000倍)。

热开关由一条连接样本和冷却器的细导线或钽丝组成(参见居里效应)。

当电流通过缠绕线螺线管时会产生磁场,使超导性停止,让热量通过导线,就相当于开关处于“打开”;当移开磁场的时候,超导性就得到恢复,电线的热阻快速增加,即相当于开关处于“关闭”。

12、超导性(conductivity)

超导体是指在温度和磁场都小于一定数值的条件下,许多导电材料的电阻和体内磁感应强度都突然变为零的性质。

具有超导性的物体叫做“超导体”。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曼林-昂尼斯(1853-1926)首先发现汞在4.173K以下失去电阻的现象,并初次称之为“超导性”。

现已知道,许多金属(如铟、锡、铝、铅、钽、铌等)、合金(如铌-锆、铌-钛等)和化合物(如Nb3Sn、Nb3Al等)都是可具有超导性的材料。

物体从正常态过渡到超导态是一种相变,发生相变时的温度称为此超导体的“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

现有的材料仅在很低的温度环境下才具有超导性,其中以Nb3Ge薄膜的转变温度最高(23.2K)。

1933年迈斯纳和奥森费耳德又共同发现金属处在超导态时其体内磁感应强度为零,即能把原来在其体内的磁场排挤出去,这个现象称之为迈斯纳效应。

当磁场达到一定强度时,超导性就将破坏,这个磁场限值称为“临界磁场”。

目前所发现的超导体有2类。

第1类只有一个临界磁场(约几百高斯);第2类超导体有下临界磁场(Hc1)和上临界磁场(Hc2)。

当外磁场达到Hc1时,第2类超导体内出现正常态和超导态相互混合的状态,只有当磁场增大到Hc2时,其体内的混合状态消失而转化为正常导体。

现在已制备上临界磁场很高的超导材料(如Nb3Sn的Hc2达22特斯拉,Nb3A10.75Ge0.25的Hc2达30特斯拉),用以制造产生强磁场的超导磁体。

超导体的应用目前正逐步发展为先进技术,用在加速器、发电机、电缆、贮能器和交通运输设备直到计算机方面。

1962年发现了超导隧道效应即约瑟夫逊效应,并已用于制造高精度的磁强计、电压标准、微波探测器等。

近年来,中国、美国、日本在提高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987年研制出YBaCuO体材料转变温度达到90~100K,零电阻温度达78K,也就是说过去必须在昂贵的液氦温度下才能获得超导性,而现在已能在廉价的液氮温度下获得。

1988年又研制出CaSrBiCuO体和CaS-rTlCu0体,使转变温度提高到114~115K。

近二三年来,超导方面的工作正在突飞猛进。

高温超导:

从超导现象发现之后,科学家一直寻求在较高温度下具有超导电性的材料,然而到1985年所能达到的最高超导临界温度也不过23K,所用材料是Nb3Ge。

1986年4月美国IBM公司的缪勒(K.A.Muller)和柏诺兹(J.G.Bednorz)博士宣布钡镧铜氧化物在35K时出现超导现象。

1987年超导材料的研究出现了划时代的进展。

先是年初华裔美籍科学家朱经武、吴茂昆宣布制成了转变温度为98K的钇钡铜氧超导材料。

其后在1987年2月24日中科院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物理所赵忠贤、陈立泉等13位科技人员制成了主要成分为钡、钇、铜、氧4种元素的钡基氧化物超导材料,其零电阻的温度为78.5K。

几乎同一时期,日、苏等科学家也获得了类似的成功。

这样,科学家们就获得了液氮温区的超导体,从而把人们认为到2000年才能实现的目标大大提前了。

这一突破性的成果可能带来许多学科领域的革命,它将对电子工业和仪器设备发生重大影响,并为实现电能超导输送、数字电子学革命、大功率电磁铁和新一代粒子加速器的制造等提供实际的可能。

目前,中、美、日、俄等国家都正在大力开发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工作。

光电导性:

假设在辐射作用下,由于吸收光子能量而产生的自由电子及空穴的浓度增量分别为

,则在光照稳定情况下光电导体的电导率变为:

光电管:

一种可以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器件。

其应用在光电自动控制、有声电影还声、光纤通信等。

13、磁场(magneticfield)

在永磁体或电流周围所发生的力场,即凡是磁力所能达到的空间,或磁力作用的范围,叫做磁场;所以严格说来,磁场是没有一定界限的,只有强弱之分。

与任何力场一样,磁场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将一个物体的作用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磁场的存在表现在它的各个不同的作用中,最容易观察的是对场内所放置磁针的作用,力作用于磁针,使该针向一定方向旋转。

自由旋转磁针在某一地方所处的方位表示磁场在该处的方向,即每一点的磁场方向都是朝着磁针的北极端所指的方向。

如果我们想象有许许多多的小磁针,则这些小磁针将沿磁力线而排列,所谓的磁力线是在每一点上的方向都与此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磁力线始于北极而终于南极,磁力线在磁极附近较密,故磁极附近的磁场最强。

磁场的第2个作用便是对运动中的电荷所产生的力,此力恒与电荷的运动方向垂直,与电荷的电量成正比。

磁场强度:

表示磁场强弱和方向的曲线。

由于磁场是电流或运动电荷引起的,而磁介质在磁场中发生的磁化对磁场也有影响。

磁力线:

描述磁场分布情况的曲线。

这些曲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曲线越密的地方表示磁场强,曲线稀的地方表示磁场弱。

磁力线永远是闭合的曲线,永磁体的磁力线,可以认为是由N极开始,终止于S极。

实际上永磁体的磁性起源于电子和原子核的运动,于电流的磁场没有本质的区别,磁极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考虑到永磁体内部的磁场时,磁力线仍然是闭合的。

14、磁弹性(magnetostriction)

磁弹性效应是指当弹性应力作用于铁磁材料时,铁磁体不但会产生弹性应变,还会产生磁致伸缩性质的应变,从而引起磁畴壁的位移,改变其自发磁化的方向。

15、磁力(magneticforce)

磁力是指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

电流在磁场中所受的力由安培定律确定。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力就是洛伦兹力。

但实际上磁体的磁性由分子电流所引起,所以磁极所受的磁力归根结底仍然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这是磁力作用的本质。

16、磁性材料(magneticmaterials)

任何物质在外磁场中都能够或多或少地被磁化,只是磁化的程度不同。

根据物质在外磁场中表现出的特性,物质可粗略地分为3类:

顺磁性物质,抗磁性物质,铁磁性物质。

根据分子电流假说,物质在磁场中应该表现出大体相似的特性,但在此告诉我们物质在外磁场中的特性差别很大。

这反映了分子电流假说的局限性。

实际上,各种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有差异的,这种物质结构的差异性是物质磁性差异的原因。

我们把顺磁性物质和抗磁性物质称为弱磁性物质,把铁磁性物质称为强磁性物质。

通常所说的磁性材料是指强磁性物质。

磁性材料按磁化后去磁的难易可分为软磁性材料和硬磁性材料。

磁化后容易去掉磁性的物质叫软磁性材料,不容易去掉磁性的物质叫硬磁性材料。

一般来讲软磁性材料剩磁较小,硬磁性材料剩磁较大。

磁性材料按化学成分分,常见的有2大类:

金属磁性材料和铁氧体。

铁氧体是以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磁性氧化物。

软磁性材料的剩磁弱,而且容易去磁。

适用于需要反复磁化的场合,可以用来制造半导体收音机的天线磁棒、录音机的磁头、电子计算机中的记忆元件,以及变压器、交流发电机、电磁铁和各种高频元件的铁芯等。

常见的金属软磁性材料有软铁、硅钢、镍铁合金等,常见的软磁铁氧体有锰锌铁氧体、镍锌铁氧体等。

硬磁性材料的剩磁强,而且不易退磁,适合制成永磁铁,应用在磁电式仪表、扬声器、话筒、永磁电机等电器设备中。

常见的金属硬磁性材料有碳钢、钨钢、铝镍钴合金等,常见的硬磁铁氧体为钡铁氧体和锯铁氧体。

17、.磁性液体(magneticliquid)

磁性液体又称磁流体、铁磁流体或磁液,是由强磁性粒子、基液(也叫媒体)以及界面活性剂3者混合而成的一种稳定的胶状溶液。

该流体在静态时无磁性吸引力,当外加磁场作用时,才表现出磁性。

为了使磁流体具有足够的电导率,需在高温和高速下,加上钾、铯等碱金属和加入微量碱金属的惰性气体(如氦、氢等)作为工质,以利用非平衡电离原理来提高电离度。

在电子、仪表、机械、化工、环境、医疗等行业领域都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应用。

根据用途不同,可以选用不同基液的产品。

18、单相系统分离(separationofmonophasesystems)

单项系统的分离是建立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不同物理-化学特性的基础上的,比如:

尺寸,电荷,分子活性,挥发性,等等。

分离通常通过热场作用(蒸馏、精馏、升华、结晶、区域熔化)来获得,也可通过电场作用(电渗和电泳)来获得,或通过与物质一起的多相系统的生成来促进分离,比如溶剂,吸附剂和其他的分离法(抽出、分割、色谱法、使用半透膜和分子筛子的分离法)。

19、弹性波(elasticwaves)

弹性波:

弹性介质中物质粒子间有弹性相互作用,当某处物质粒子离开平衡位置,即发生应变时,该粒子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发生振动,同时又引起周围粒子的应变和振动,这样形成的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称为“弹性波”。

在液体和气体内部只能由压缩和膨胀而引起应力,所以液体和气体只能传递纵波。

而固体内部能产生切应力,所以固体既能传播横波也能传播纵波。

纵波:

亦称“疏密波”。

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称为纵波。

纵波的传播过程是沿着波前进的方向出现疏、密不同的部分。

实质上,纵波的传播是由于媒质中各体元发生压缩和拉伸的变形,并产生使体元恢复原状的纵向弹性力而实现的。

因此纵波只能在拉伸压缩的弹性的媒质中传播,一般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拉伸和压缩弹性,所以它们都能传递纵波。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由于空气微粒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所以是纵波。

横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这样的波成为“横波”。

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凡是波传到的地方,每个质点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由于波以有限的速度向前传播,所以后开始振动的质点比先开始振动的质点在步调上要落后一段时间,即存在一个位相差。

横波的传播,在外表上形成一种“波浪起伏”的现象,即形成波峰和波谷,传播的只是振动的状态,媒质的质点并不随波前进。

实质上,横波的传播是由于媒质内部发生剪切变形(即是媒质各层之间发生平行于这些层的相对移动)并产生使体元恢复原状的剪切弹性力而实现的。

否则一个体元的振动,不会牵动附近体元也动起来,离开平衡位置的体元,也不会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回到平衡位置。

固体有切变弹性,所以在固体中能传播横波,液体和气体没有切变弹性,因此只能传播纵波,而不能传播横波。

液体表面形成的水波是由于重力和表面张力作用而形成的,表面每个质点振动的方向又不和波的传播方向保持垂直,严格说,在水表面的水波并不属于横波的范畴,因为水波与地震波都是既有横波又有纵波的复杂类型的机械波。

为简便起见,有的书中仍将水波列为横波。

声音:

即“律音”。

具有单一基频的声音。

纯律音(或纯音)具有近似于单一的谐振波形。

这种律音可由音叉产生,乐器则产生复杂的律音,它可以分解成一个基频以及一些较高频率的泛音。

次声波:

又称亚声波。

低于20Hz,不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波。

它传播的速度和声波相同。

在很多大自然的变化中,如地震、台风、海啸、火山爆发等过程都会有次声波发生。

人为的次声源亦在核爆炸,喷气式机飞行时,以及行驶的车船,压缩机运转时发生。

凡晕车、晕船,也都是受车、船运行时次声波的影响。

利用次声波亦可监视和检测大气变化。

超声波:

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超过一般正常人听觉所能接收到的频率上限,不能引起耳感的声波。

其频率通常在2x104~5x108Hz范围之间。

它具有与声波一样的传播速度,因为超声波的频率高,波长短,所以它具有很多特性:

由于它在液体和固体中的衰减比在空气中衰减小,因而穿透力大,超声波的定向性强,一般声波的波长大,在其传播过程中,极易发生衍射现象。

而超声波的波长很短,就不易发生衍射现象,会像光波一样沿直线传播。

当超声波遇到杂质时会产生反射,若遇到界面时则将产生折射现象;超声波的功率很大,能量容易集中,对物质能产生强大作用。

可用来焊接、切削、钻孔、清洗机件等;在工业上被用来探伤、测厚、测定弹性模量等无损检测,以及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等;在医学上可用作临床探测,如,用“B超”测肝、胆、脾、肾等病症,或用来杀菌、治疗、诊断等;在航海、渔业方面,可用来导航、探测鱼群、测量海深等,超声波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波的反射:

波由一种媒质达到与另一种媒质的分界面时,返回原媒质的现象。

例如声波遇障碍物时的反射,它遵从反射定律。

在同类媒质中由于媒质不均匀亦会使波返回到原来密度的介质中,即产生反射。

波的折射:

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一种媒质进人另一种媒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称波的折射。

在同类媒质中,由于媒质本身不均匀,亦会使波的传播方向改变。

此种现象也叫波的折射。

它也遵从波的折射定律。

20、弹性形变(elasticdeformation)

固体受外力作用而使各点间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当外力撤消后,固体又恢复原状谓之“弹性形变”。

若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则称为“塑性形变”。

因物体受力情况不同,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有4种基本类型:

即拉伸和压缩形变;切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弹性变形是指外力去除后能够完全恢复的那部分变形,可从原子间结合力的角度来了解它的物理本质。

21、.低摩阻(lowfriction)

研究者发现,在高度真空状态及暴露在高能量粒子发射下,摩擦力会下降趋近于零。

当关掉发射时,摩擦力会逐渐地增加。

当发射再一次被打开的时候,摩擦力又消失了。

这个现象一直困绕着科学家们,直至找到了一种解释才结束。

这个解释是:

放射能量引起了固体表面的分子更自由的运动,从而减少了摩擦力。

此解释引起了另一个既不需要放发射也不需要真空而减少摩擦力的方案,这就是,研究如何改变物体表面的成分以减少摩擦力。

22、电场(electricfield)

存在于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与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场叫做电场。

在电荷周围总有电场存在;同时电场对场中其他电荷发生力的作用。

观察者相对于电荷静止时所观察到的场称为静电场。

如果电荷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则除静电场外,同时还有磁场出现。

除了电荷可以引起电场外,变化的磁场也可以引起电场,前者为静电场,后者叫做涡旋场或感应电场。

变化的磁场引起电场。

所以运动电荷或电流之间的作用要通过电磁场来传递。

23、电磁场(electromagneticfield)

任何随时间而变化的电场,都要在邻近空间激发磁场,因而变化的电场总是和磁场的存在相联系。

当电荷发生加速运动时,在其周围除了磁场之外,还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电场。

一般说来,随时间变化的电场也是时间的函数,因而它所激发的磁场也随时间变化。

故充满变化电场的空间,同时也充满变化的磁场。

二者互为因果,形成电磁场。

这说明,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