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5298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选编了三篇主体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要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继续注重词句的理解,注重文章内容的把握,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本组教学注重内容的综合性练习,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时间:

15课时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措施:

1、借助电教媒体、课件、投影仪等教学措施,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通俗易懂。

2、继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

3、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渗透到教学之中。

四:

教学安排:

《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

《金色的草地》2课时

《爬天都峰》2课时

《绝招》1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单元自我评价2课时

共计11课时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6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

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

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

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

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

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

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知道了作者是怀着自豪赞美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自豪的情感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感受学校的美和团结)

1、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2、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__________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3、指导朗读:

早晨的校园多美啊,难怪作者会如此的喜欢他们的学校。

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

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读,交流评议。

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感受学生上课的认真及下课玩耍时的快乐)

引:

还有哪些地方让小作者感到自豪的?

1、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豪的理由,如:

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

(出示句子):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步摇了,鸟儿步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指名读,评议。

师:

难怪窗外十分安静啊,正是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3、小作者喜欢那儿的课间活动吗?

你从哪儿看出来?

那就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指名读,评议,齐读。

4、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感情,放飞我们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2、3自然段吧。

第四段(进一步感受自豪之情)

1、(出示句子):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指名读,齐读。

2、齐读全段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读着读着,我们都已被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深深地吸引住了。

让我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深深地记到我们的心里去吧!

自由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四、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

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

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板书设计:

美丽

我们的民族小学友爱(自豪赞美)

和谐

教后反思: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14个词语。

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学习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人与大自然

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

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

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

(生:

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

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

(1)我来考考你:

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

(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

(1)指名抽读生字。

(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

(3)开火车读词语:

玩耍使劲绒毛假装这些朝向

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盛开

注意:

“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

(4)分节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寻草地之趣

(1)解疑:

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师:

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

5、学生质疑

归纳:

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

师:

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

四、书写生字

1、师范写生字:

重点指导“耍、绒、瓣、掌”

“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绒”的右半部分是“戎”不要写成“成”。

“假”“察”关键笔画提醒。

2、学生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题引入揭示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

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

师: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师:

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自己的书!

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

(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1、自读感受: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

2、熟读精思:

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

引导读,入情入境

①指导朗读:

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

“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

’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

”“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

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

将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

②合作朗读:

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

③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

(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

板书:

带来快乐

(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

1、看,(出示课件:

配音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

”同时出现画面草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

2、探究合作:

(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课件出示:

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

①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

②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③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

(3)汇报:

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提出。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多元解读悟作者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

(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①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

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

(课件出示:

a、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

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

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

”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

谁再来读读。

②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

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

(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

读懂了吗?

(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是呀!

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

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

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

(指名读)

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

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

”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你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

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

”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

(板书:

爱)

是呀!

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

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

板书:

金色的草地

我和弟弟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早合拢

白天张开

晚合拢

教后反思: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爬过山吗?

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觉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觉。

(板书:

爬天都峰)

(二)初步感知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读后明确: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质疑

  请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

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

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

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爬天都峰》。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读这一自然段都让你知道了什么?

读后明确:

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

天都峰又高又陡

(2)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

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

“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②“我爬得上去吗?

”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板书:

在云彩上面

天都峰爬得上去吗

挂下来

发颤

(3)指导朗读

对于天都峰的高和陡,要读出气势。

①自由读,体会一下②指名读。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

三、四、五自然段又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

“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决定一起爬天都峰。

(2)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

师生交流后明确:

“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3)朗读指导。

①同座分角色试读。

②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

4.学习六、七自然段。

(1)朗读6、7自然段,思考:

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

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应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来理解。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问:

“奋力”是什么意思?

“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

说明了什么?

明确:

“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在这里指什么?

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

明确:

“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2)小结:

“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

5.学习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八~九自然段,思考:

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互相致谢呢?

(2)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居然”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

明确:

“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

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

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八、九自然段。

6.学习第十自然段。

(1)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

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

爸爸听了,笑着说: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

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2)我们想想课文前面的内容,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明确:

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3)练习用“鼓舞”这个词说一句话。

(4)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你在平时有这样的体会吗?

(5)通过以上分析,谁能再具体理解一下爸爸的话?

①老爷爷爬山给“我”增添了勇气。

②“我”爬山使老爷爷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③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三)根据课后练习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课文《爬天都峰》主要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

③“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同学们说到哪老师就引到哪,不一定按顺序说)

教后反思:

 

4、绝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

(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

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

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

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

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

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

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2、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a.游戏娱乐活动,如:

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b.课余辅导训练,如:

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

c.个人爱好,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