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简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5061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简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简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简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简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简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简报.docx

《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简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简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简报.docx

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简报

香洲区实验学校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校本研修简报

数学科组:

香洲区实验学校教研活动记载表格

主题

善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

主持人

孙燕

时间

3月23

全体数学老师

一、 学习珠海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广东省和珠海市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相关要求和部署,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研修机制,通过送培送教、微课评比等活动帮助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修活动,提升参训学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不断发掘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示范学校。

目前,珠海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网络研修即将结束,校本研修于3月20日全面展开,预计于4月13日结束。

二、研修要结合参训教师在网络研修中上传的作业,讨论交流

三、研讨: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善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

1、陈俊老师进行《探索图形》课例的分析

2、分年级进行研讨

3、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布置老师上交精品课例(含教学设计、课件和微课)

研修实况:

善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成果数学课例:

——基于《探索图形》课例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探索图形》是选自人教社2011新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类教学内容。

修订教材选取“探索图形”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

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地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在我所执教的《探索图形》课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归纳和推理等数学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丰富的空间想象力,综观整堂课的教学,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立足数学课程标准,体现学科特色。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上明确指出:

通过活动的开展,力争使每位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好一堂课,使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讲授。

而在实际的实施中,确实存在一些教师断章取义,片面地理解为:

只要使用了信息技术就能上好课。

结果把数学课上成信息技术课!

我认为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上要遵循数学学科独有的逻辑性特色,立足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来彰显数学学科的本色!

无论是数学概念还是数学命题,它们都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结果。

然而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的经验,缺乏抽象性。

波利亚说:

“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看的见、摸得着。

”如何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呢?

我们需要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多做文章,采用恰当的直观手段去辅助教学。

借助直观的学具和有效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本节课,我除了给孩子们提供了微课、交互性强的课件以及电脑平台,我还在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实物模型和探究表格,设计了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了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营造了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了有效的学习活动,最终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态影像等,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

《探索图形》的核心问题情境是用棱长1cm的正方体拼成棱长为2cm、3cm、4cm稍大的正方体,并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色,探究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使用正方体实物学具来搭稍大的正方体以及给正方体表面涂色,这些动手环节,可操作性不强,具有不可控性。

因为当数量特别多的时候,比如棱长为5cm的正方体需要125块,学生搭的时间会很长,留下观察、思考的时间就少了。

而本堂课,我运用Flash课件来虚拟动态呈现这3个正方体,课件实现3D旋转和涂色、拖拽等功能,针对每个小正方体都可以拖拽展示。

通过模拟搭建的过程,避免学生在动手搭建过程中出现各种复杂的差错,进而偏离本节课所要探究的核心问题,从而节省了实物搭建的时间,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

探索正方体涂色规律的归纳方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在课件的制作中特意将涂色面数不同的小正方体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学生可以直观地识别每一类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中的位置。

比如三面涂色的在顶点位置,全部是红色;两面涂色的在棱上,用黄色标识;一面涂色的在面上,用蓝色标识,而没有涂色的正方体用白透明色,通过拖拽可以将它们全部点出来。

一目了然!

学生结合它们所处的位置很容易发现数据之间的联系,进而顺利梳理出涂色的规律!

同时,空间想象力强的孩子,可以利用课件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挑战更高难度的问题。

而空间想象力薄弱的孩子,可以借助课件的3维旋转、涂色和拖拽功能,直观地发现结论。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挖掘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本节课课前,我通过深度挖掘数字资源,比如制作微课、查找适合学生自学的网站和资源链接,借助即时通讯软件比如微信、QQ平台来向班级学生发布学习资源,实现翻转课堂是我一次大胆的尝试!

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将催生更多新型的学习方式。

借助移动终端和网络技术给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可能。

本节课我录制了一个微课,课前学生在家里借助手机微信公众平台,收看了改微课,提前了解这堂课的一些先行知识,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在课堂上我采用分享式教学法,以问题引领孩子去思考,将课堂还给孩子,放手让学生去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分享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思维在课堂上碰撞出了许多的火花!

比如:

在研究没有涂色的块数规律的时候,有的孩子说它是通过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算出结果的,以棱长为4cm的小正方体为例,那其中没有涂色的块数=64-8-24-24=8(块)。

还有的学生是通过空间想象力,发现棱长4cm的小正方体中包裹的是一个棱长为2cm的小正方体,进而得出没有涂色的块数是8块!

一堂课下来,因为个体差异,不是每个孩子都掌握了这节课所倡导的数学思想,不是每个孩子的空间想象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那么课后,孩子们在家里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去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

通过本次“一师一优课”的线上晒课和线下的磨课、录课。

我深深地感受到此次活动对于我一个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借助前沿的科技成果,尝试新型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进而推动教学的改革!

 

信息技术科组:

香洲区实验学校教研活动记载表格

主题

应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

主持人

黄晟

时间

3月20

全体信息技术老师

一、 结合珠海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进行理论学习探讨。

1.微课的定义。

2.微课的目的。

3.微课的设计。

4.微课的制作。

二、结合在信息技术在课程中需要运用到微课的环节和微课的运用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

三、设计与研讨。

分别设计一节结合微课的信息技术课堂。

在下周进行讨论分享交流。

四、优秀课例分析。

1.黄晟老师进行《图像的复制与粘贴》的课例进行分析

2.科组讨论交流微课应用及课堂效果的优缺点。

3.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老师上交精品课例(含教学设计、课件和微课)

研修实况:

 

 

研修成果:

畅游海洋王国

——图像的复制与粘贴

香洲区实验学校黄晟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根据广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11课的内容改编设计而成。

主要学习“画图”软件中用“选定”或“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来选定、复制、粘贴、移动图像的操作方法。

本课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学生自己把一个对象变成两个、三个对象的内容,能体现计算机画图与一般画图的区别。

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学生灵活运用画图软件和知识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有着好玩、好问、好奇,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乐于钻研讨论。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软件中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作品。

但学生对复制、粘贴等编辑图像知识还不十分了解。

他们渴望学习更多相关的技巧和创作更有意思的作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使用“选定”和“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选定移动图像。

(2)学会复制、粘贴图像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能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学习画图软和信息技术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团结协作乐于分享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复制、粘贴图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的使用。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1)翻转课堂教学法:

课前让学生完成基础的知识学习,课上解决学生在学习操作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将知识加以运用。

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中创设与学校吉祥物思思岩岩展开想象畅游海洋王国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校园文化。

(3)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层层递进设计了三个任务:

认识海洋家族、企鹅排队、海底大汇演,将教学内容整合在任务当中,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2.学习方法:

(1)微课学习法:

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2)自主探究学习法:

通过让学生自主观看学习视频和学习资料,学习相关知识要点并运用知识解决相应任务。

(3)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堂上让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当遇到问题时先组内解决,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准备

1.微课视频2.教学课件3.学生学习资料4.学生任务资料5.评价表

 

(六)教学过程

课前翻转,激荡思维

1.发布微课视频资源(内容:

介绍“选定”工具和“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图像复制粘贴的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课前任务单(附件一)进行自主学习。

3.收集学生在课前学习遇到的问题并总结分析。

1.利用课前时间自主观看微课视频。

2.根据任务单的引导进行初步练习,并写下遇到的困惑。

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学习微课资源对本课的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

方便在课堂上进行翻转,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发现解决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反馈,创设情境

1.根据学生小组课前学习的情况给予评价。

2.播放视频(内容:

海洋王国精彩画面,思思:

哇!

海洋王国好美啊!

岩岩:

同学们,你们去过海洋王国吗?

思思:

今天,就让我们应用所学的知识,展开想象,畅游海洋王国,好吗?

3.展示课题:

“畅游海洋王国——图像的复制与粘贴。

得知自己小组课前学习的情况。

欣赏精彩视频,进入情境,提高学习热情。

了解本课课题

对学生课前学习进行评价,提高学生课前学习的积极性。

用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情境的元素,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一、图像的选定和移动

1.开始游玩前思思和岩岩有个小问题要考考大家。

同学们认识这些动物吗?

你能把他们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吗?

 

2.要求:

运用课前所学,将海洋家族的成员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小组成员必须全部完成才算过关;遇到问题可小组内讨论交流,前3名过关的小组可获得额外加分。

3.巡堂观察协助学生学习和完成练习。

4.给优胜小组加分。

展示一些学生完成的作品并给予评价。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问题:

(1)任务运用了画图软件的哪些工具?

(2)你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

(展示课前收集的学生问题)请小老师帮助演示解决。

(3)使用两种选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两种选定工具使用的要点。

 

二、图形的复制、粘贴

1.同学们都通过了思思和岩岩的考验,看看他们下一站去哪呢?

展示海豚表演任务。

 

2.要求:

运用课前学习复制、粘贴完成任务;海豚要有3只以上,组员全员完成才算过关;组内相互帮助,前3名过关的小组可获得额外加分。

3.巡堂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

4.展示一些学生完成的作品并给予评价。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问题:

(1)你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

(展示课前收集的学生问题)请小老师帮助演示解决。

(2)请总结出复制、粘贴的步骤。

(3)说出你掌握的复制粘贴的的方法。

 

进入情境,认识任务一。

 

动手尝试完成任务,遇到问题组内交流。

 

以讨论的形式根据问题进行探究,掌握两种选定工具的用法。

 

进入情境,认识任务二

 

自主学习学习资料并动手尝试完成任务。

 

以讨论的形式根据问题进行探究,掌握复制、粘贴的操作方法。

 

代入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

 

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促使学生团结协助,相互帮忙。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能力。

 

用有趣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层层深入探索本课重点,符合学习从认识理解再到灵活运用的认知规律。

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1.思思和岩岩最后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场海底大汇演呢。

让我们一起运用学过的知识完成海底大汇演吧。

 

2.请大家结合所学的知识,动手创作自己的海底大汇演吧(提醒学生可参考学习资料里的小妙招帮助自己完成创作,遇到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巡视观察协助学生完成创作。

1.进入情境,打开三海底大汇演任务资料。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品的创作,遇到问题小组小相互帮忙

 

通过精美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培养学生自主钻研创作的能力

分享评价,总结收获

1.请大家参考评价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附件二)

 

2.让学生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进行互评。

并让在小组内推选优秀作品上台展示。

3.展示小组推选出的作品,并请小作者上台讲解自己的创作已经用到的技巧。

4.评选出课堂的优秀小组并请学生结合板书回顾本课知识要点。

根据评价表对作品进行自评。

 

欣赏学习其他同学的作品并相互点评。

回顾本课知识要点。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相互欣赏,感受创作带来的喜悦。

培养学生及时梳理新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思品学科:

香洲区实验学校教研活动记载表格

主题

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应用

主持人

蔡颖瑜

时间

3月23

方海容蔡颖瑜任敬苗李华

今天我们主要研讨信息技术在品德课中的应用,《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强调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能通过编制各种教学课件,展现或模拟各种场景,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突显《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

一、信息技术丰富教材内容,烘托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我换牙了》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看了一个动画片。

一个叫多多小男孩由于晚上懒,不刷牙,结果晚上睡觉时,蛀虫就出来在他的牙齿上打洞,第二天他的脸肿了,非常的疼痛。

学生在看动画片的过程感受到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观看如何刷牙的动画片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

在学习保护眼睛这一内容时,我同样利用了相关的视频资料,学生通过看动画片,懂得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去保护眼睛。

可以说这个动画片的内容很丰富,涉及到了各种情况,完全胜于教师干的说教。

这种声情并茂的教学形式让简单的静止的呆板的画面和文字鲜活起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示,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会的了知识,促进了对道德知识的认识和道德情感的体验。

二、信息技术再现生活场景,延展课堂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我为家人添欢乐时》可以利用教室外面的部落阁中的视频:

小朋友为妈妈洗脚,这种影响力远大于说,孩子们印象深刻,会争相模仿,正能量在无形中就传播了,给孩子们心中种下爱的种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信息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使我们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焕然一新。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因信息技术的运用变得生动活泼,因信息技术的运用变得丰富多彩。

香洲区实验学校教研活动记载表格

主题

研讨《花草树木点头笑》

主持人

方海容

时间

4月6日

方海容蔡颖瑜任敬苗李华

今天我们研讨信息技术在《花草树木点头笑》中的应用。

   首先了解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花草树木,知道她们的基本特征。

2、初步了解身边的花草树木的生活习性,知道通过查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植物。

活动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点击课件,播放今年植树节那天植树的场景,内容可以选择公园、校园、马路两旁等不同的地点。

提问:

这是哪一天?

这一天是什么节日?

活动二:

花草树木本领大

看课件,想想花草树木对人类还有什么好处?

1、课件上的图片为:

(1)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夏天可以乘凉,冬天可以避沙,还能使空气清新。

(2)河堤两旁树木茂密,狂风暴雨来临也不能摧毁

(3)花草树木能使空气清新,还能点缀校园

 (4)花草树木能够改善气候等

2、课件展示:

花草树木与人们衣、食、住、行的关系

活动三:

护绿很重要

播放一些破坏了绿化的现象和保护绿化的视频给孩子们看,大家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信息技术的辅助,并且不仅老师采用,孩子们也不是置身事外,他们在家里同样需要用网络搜寻自己喜欢的植物的名字和习性、作用等。

研修实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