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复习题老师给的综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5059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老师给的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老师给的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老师给的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老师给的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老师给的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老师给的综述.docx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老师给的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气象学复习题老师给的综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老师给的综述.docx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老师给的综述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辐射:

在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叫辐射。

2太阳常数:

在大气上界,当日地位于平均(为1.496×108km)时,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3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

4太阳方位角:

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

5太阳赤纬: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7可照时数:

照时数是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日出到日落的总时数

8光照时数:

光照时间是可照时数与曙暮光时间之和。

9日照百分率:

日照百分率是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10大气质量数:

大气质量通常用太阳光通过大气路径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之比表示,是没有单位的一个数值。

11大气透明系数:

是表征大气透明度的特征量,是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的透射辐射与入射辐射之比

12散射:

是被投射波照射的物体表面曲率较大甚至不光滑时,其二次辐射波在角域上按一定的规律作扩散分布的现象。

13太阳直接辐射:

太阳以平行光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的辐射

14散射辐射:

被大气散射后,自天空各个方向投射到地面的辐射。

15辐射光谱:

是描述太阳辐射各种波长的光线辐射能力的一种光谱

16辐射通量密度:

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辐射能量。

又称辐照通量密度。

符号为E。

通常用W/m2表示。

17总辐射:

水平地表所接收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辐射之和

18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有一部分向上进入宇宙空间,有一部分向下到达地面,向下到达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9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20净辐射:

地面辐射能的总收入和总支出之差值。

21光合有效辐射: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太阳辐射中使叶绿素分子呈激发状态的那部分光谱能量。

22植物的感光性:

是植物发育速度对日照长度反应的特性

23光能利用率:

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能的比。

24地面热量收支差额:

Qs=R(地面净辐射)-P(湍流热交换)-B’(下层土壤的热量收支)-LE(潜热热交换)

25潜热通量:

为温度不变条件下单位面积的热量交换

26容积热容量:

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7导热率:

导热率是指物体通过分子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热能,在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

度差时,其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28温度日较差:

是指-日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值

29温度年较差: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30气温直减率:

气温的垂直变化与高度有着较吻合的线性关系

31干绝热直减率:

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沉过程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32湿绝热直减率:

饱和状态的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33逆温:

气温直减率为负值时,温度越高,气温也越高,这种温度的垂直分布称为逆温

34农业界限(或指标)温度:

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之开始、终止或转折点的日平均温度。

35积温:

指某一时段内逐日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值。

36有效积温:

对植物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

37活动积温:

某一时期内大于或小于某一界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

38空气湿度:

指水在空气中的蒸汽压与同温度同压强下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

39水汽压:

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分压强

40饱和水汽压:

水汽含量恰好达到某一特定温度下的最大限度,这时的空气称为饱和空气,此时的水汽压为饱和水汽压

41相对湿度:

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42饱和差:

是指某地空气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当时实际水汽压的差值

43露点温度:

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当气温降低到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44蒸散量:

农田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耗水量

45蒸发系数:

是指植物形成一单位重量干物质所蒸腾的水量

46气压:

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47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48地转风:

指自由大气中空气的水平等速直线运动,是指无加速度、惯性离心力不起作用情况下的运动

49风压定律:

描述大尺度天气系统中风场与气压场之间的关系

50气压带:

是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

51行星风系:

在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影响下全球范围盛行风带的总称。

52大气活动中心:

在海平面平均气压图上出现的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支配大范围区域内大气扰动运动的高压或低压

53季风:

指大范围地区以年为周期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改变的风。

54山谷风:

山区出现的风向随昼夜交替而改变的风。

55海陆丰:

海岸地区出现的风向随昼夜交替而显著改变的风。

56焚风:

气流翻越高山时在背风坡形成的又干又热的风。

57天气系统:

一定范围内具有相似天气特征的大气系统,如气团、锋、气旋、反气旋、槽、脊等。

58气团:

物理垂直水平方向上分布较为均匀垂直方向上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

59锋:

指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狭窄过渡区域,区域内气象要素与天气现象变化剧烈,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天气系统。

60暖锋:

在锋面的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暖气团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暖锋。

61冷锋:

在锋面的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冷气团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称为冷锋。

62准静止锋:

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时,锋面的移动十分能缓慢或在原地来回摆动,这种锋称为准静止锋,简称静止锋。

通常将6小时内锋面位置变化小于一个纬度的锋定为准静止锋。

63西风槽:

北半球西风带内开口朝北的低压槽。

64东风波:

副高南侧的东风带内产生的自动往西的波动。

65切变线:

850hpa和700hpa天气图上出现的风向风速发生气旋式切变的区域。

66气旋:

指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流呈逆时针(北半球)旋转的大气涡旋。

67反气旋:

指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流呈顺时针(北半球)旋转的大气涡旋。

68寒潮:

指由于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

69冻害:

冻害是指越冬作物、经济林果木以及人畜在越冬期间遇到较长时间低于0℃的低温或剧烈降温,引起体内结冰或躯干冻伤,丧失生理活力,造成整体死亡或部分伤亡的现象。

70霜冻:

霜冻是在植物生长季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0℃以下,引起植物遭受冻害或者死亡的现象。

71冷害:

冷害是指农作物生育期间遭受到0℃以上的低温危害,引起农作物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农业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

72洪涝:

气象、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73干旱:

是一种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水源枯竭,影响农作物和牲畜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现象。

74干热风:

高温、低湿和一定风力的天气条件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减产的灾害性天气。

75气候带:

气候带是根据气候要素或气候因子带状性的分布特征而划分的纬向地带

76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通常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富有海洋性,冬季寒冷干燥,具有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在副热带和暖温带的大陆东岸,尤以亚洲东南部最为显著。

77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多雨,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在副热带和暖温带的大陆西岸,以欧亚非三洲之间的地中海周围地区最为鲜明。

78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相反,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秋温高于春温,2月最冷,8月最热,年、日气温较差小,相对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太阳辐射弱。

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变率小,愈近海洋者海洋性越强,海洋气团盛行的地区海洋性强。

79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温高于秋温,1月最冷,7月最热,年、日温较差大,日照丰富,相对湿度小,云雾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变率大,通常远离海洋者大陆性强,大陆性气团盛行的地区大陆性强。

80沙漠气候:

沙漠气候空气干燥,蒸发极盛,降水稀少,年雨量小于250m,白天太阳辐射和夜间地面有效辐射都很强,温度年、日较差都很大,沙漠气候自然植被贫乏,只有潜水涌出的凹地水草田才有植物,有水灌溉才能从事农业生产。

81小气候:

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一种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

82下垫面:

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

大气圈以地球的水陆表面为其下界,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在气象学与生物学上有何意义?

二氧化碳:

由于大气中的CO2能强烈地吸收红外线,使地面放射的红外辐射中的很大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大气的温度因之升高或使降温速度减慢,因而大气向地面放射的红外辐射增多,地面的平均温度因此而升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臭氧:

①可以吸收掉过多的太阳紫外辐射,不致太多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对生物构成伤害,又能透过少许的紫外线杀灭地面对动植物有害的一些病菌。

②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使50km高度附近形成一暖区。

水汽:

是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角色,大气中的各种凝结物,如云、雾、雨、雪等都是由于有水汽存在而产生的,水汽,液态水滴和固态的冰晶在不断互相转换,转换过程中伴随着潜热的吸收和释放,不仅引起大气湿度的改变,同时也引起热量的转移。

大气中的水汽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它和二氧化碳一起,对地面保温起着重要的作用。

2、基尔霍夫定律的含义是什么?

答:

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于某种波长的辐射能力和吸收率之比为一常数。

即某物体若善于发射某一波段的辐射能则该物体也善于吸收该波段的辐射能。

3、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答:

1、随纬度的变化:

当季节一定时,在φ=δ处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度,由此纬度往南或往北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2、随季节的变化:

当纬度一定时,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δ=φ时,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度,夏至和冬至为两个极小值;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一年中夏至最大,冬至最小。

4、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受哪些因子影响?

其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如何?

答:

水汽、臭氧、氧、二氧化碳和杂质微粒

5、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将受到哪些减弱作用,最主要的减弱作用是什么?

答:

吸收、散射和反射。

其中最主要的是反射作用

6、什么是大气的温室效应?

答: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7、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子有哪些?

答:

地面温度、大气温度、空气湿度、云况、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土壤表面的性质、海拔高度等。

8、将感光性强的长日照植物,引种到北方种植,其生育期将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答:

将感光性强的长日照植物,引种到北方种植,生育期将缩短;因为在植物在生长季节中(夏半年),北方的光照时间比南方长,更有利于长日照植物的生长,促使其提前开花结果。

9、为什么将高纬度地区叫长日照地区,低纬度地区叫短日照地区?

答:

由于光照长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以及光周期特别是临界日长的作用,使植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性。

一般短日照植物原产于低纬度地区;长日照植物原产于高纬度地区,所以将高纬度地区叫长日照地区,低纬度地区叫短日照地区。

10、何谓光能利用率?

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

答:

光能利用率是植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所得的能量的百分率。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改革种植制度和方式,推广间作套种;2,选育合理的株型、叶型、高产不倒伏品种;3,提高单位面积的光和生产率,创造合理的叶面积,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重要措施;4,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光能资源。

11、引起地面温度变化的因子是什么?

答:

地面热量平衡、土壤热特性

12、热容量、导热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

热容量是指材料受热(或冷却)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性质;导热性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性质

13、为什么地表温度日变化的最高值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

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答:

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晒热了地面,地面吸收的热再释放出去烘热空气,所以地面受热以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气温升高。

在中午以后,地面放出的热量,仍少于太阳供给的热量时,直到下午二、三点钟,地面温度才能升到最高,气温也才是最高。

14、海拔较高的山顶与山下平原相比,山顶距太阳更近,为什么白天山顶气温比平原气温低?

答:

因为山顶通风,白天增温时,气流将热量带走,并向周围较冷的空气带入,因此白天山顶气温比平原气温低。

15、为什么晴天山区在夜间和清晨会出现逆温?

答:

在山区,因地形凹凸不平,晴天夜间,山谷辐射面积大,降温快,加之不通风,降温后得不到周围叫暖空气的调节,而山顶和山坡夜间冷却的空气因质量大沿山坡下滑堆积在山谷,使山谷形成冷湖,造成了气温由山谷向山坡递增的逆温分布。

16、说明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的区别?

答:

气温直减率没有绝热条件,不用考虑空气湿度是否饱和,通过测量垂直各高度温度计算,为实测值。

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都是绝热条件下,气块上升或下降的温度变化率。

干绝热为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

湿绝热则是饱和湿空气维持饱和态。

17、何谓大气稳定度?

有何实际意义?

答:

指近地层大气作垂直运动的强弱程度

18、积温学说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积温有哪些用途?

答:

基本要点

(1)在其它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因子对生物的发育起着主要作用。

(2)生物开始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

(3)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需要一定的积温。

用途:

一是积温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是作为物候期预报、收获期预报、病虫害发生时期预报等的重要依据。

三是作为农业气候专题分析与区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积温是热量资源的主要标志。

四是负积温可用来表示作物越冬的温度条件。

 

19、将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由北方引种到南方种植,其生育期将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答:

将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由北方引种到南方种植,其生育期将缩短。

因为将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由北方引种到南方种植,光照缩短,将加速发育,温度增高,也将加速其发育,因此其生育期将大大缩短。

20、将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由湖南引种到安徽,其生育期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

将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由湖南引种到安徽,其生育期将增长。

因为将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由湖南引种到安徽,相当于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引种,光照和温度均将使其发育速度减慢,故其发育期将延长。

21、表示空气饱和程度的湿度表示方法有哪些?

表示空气水汽含量多少的湿度表示方法有哪些?

答:

表示空气饱和程度的湿度表示方法有相对湿度、饱和差、温度露点差;表示空气水汽含量多少的湿度表示方法有水汽压、露点温度。

22、山地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

气温将会降低;因为温度主要是靠红外传播的,地球周围的温度是主要由地球吸收太阳光再发射出红外线来的,因而随高度的上升会降低.

23、蒸发的快慢主要与哪些气象条件有关?

答:

温度、液面面积大小、空气流动、空气湿度

24、农田蒸散、蒸腾系数的农业意义是什么?

答:

农田蒸散:

认识地气水分循环和大气边界层内下垫面的湍流输送特征、预报作物生长潜势、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及科学利用水资源等。

蒸腾系数:

计算农业用水、灌溉定额以及选择适合干旱地区栽培的作物类型等。

25、凝结的条件有哪些?

降水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地面和地物表面形成的凝结物有哪些?

是怎样形成的?

答:

凝结条件:

(1)空气中的水汽必须达到过饱和状态;2)空气中必须具有吸湿性的凝结核存在。

降水形成条件:

(1)云滴增大成雨滴,其重力大于浮力;

(2)下降过程中不被蒸发掉。

凝结物:

霜、露、雾凇、雨凇。

露、霜:

贴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地表面或地物表面上凝结或凝华成的水滴或冰晶。

雾凇、雨凇:

粒状雾淞常出现在气温约-2~-7℃,风速较大的有雾天气里。

在风的作用下,过冷却雾滴被吹到物体表面冻结而成。

晶状雾淞出现在气温为-15℃左右的严寒有雾或空气呈饱和状态的微风天气条件下,是一种晶状冻结现象。

雨淞是在地面、电杆、电线、树枝上形成的光滑而透明的冰层。

它是由过冷却雨滴降落到0℃以下的物体表面冻结而成。

26、霜与霜冻有何区别?

答:

霜与霜冻是两个不同概念。

霜是近地面水汽凝结现象,出现霜时植物可能受冻也可能不受冻,而霜冻是气温陡降,引起植物遭受伤害的现象。

气象上常以秋季最低气温降至0℃时作为霜冻指标,它必须与作物的是否受伤害相联系,这是与霜的重要区别,群众常以“白霜”、“黑霜”加以区别。

晚秋的早霜冻害致使棉花、果桑、蔬菜、三麦、油菜等遭受不同程度危害。

27、什么叫降水变率和降水保证率?

答:

降水变率:

用来表示降水量变动程度的统计量。

降水保证率:

降水量高于(或低于)某界限降水量的频率总和。

28、什么是水分利用效率?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有哪些?

答:

水分利用效率是指单位面积上收获的干物质质量与该面积上增散量之比。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有:

1)改变灌溉方式与灌溉时期;2)改变种植方式(密度、距离和行向等);3)风障;4)作物种类的选择

29、气压场有哪些基本形式?

答:

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形气压区。

30、形成风的作用力有哪些?

最基本的原始动力是什么?

答: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

原始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31、什么叫地转风?

什么叫梯度风?

答:

地转风:

在自由大气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当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等压线作惯性等速直线运动的风。

梯度风:

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做曲线运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与惯性离心力平衡时的风。

32、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是怎么描述的?

答: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

南半球相反。

33、影响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大气活动中心有哪些?

最主要的是哪两个?

答:

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威夷高压)和印度低气压的影响;冬季受西伯利亚高气压(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气压的影响。

最主要受西伯利亚高气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影响。

34、说明季风、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的形成原理。

答:

季风: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气压低,气压梯度由海洋指向陆地气流分布由海洋流向陆地;冬季相反。

海陆风:

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强烈,空气上升运动,海面相对下沉并流向陆地补充上升的空气。

陆地上升空气又在上层流向海面补充下沉空气;夜间陆地降温比海洋快,环流方向正好相反。

山谷风:

白天,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强烈,但山谷上空同高度空气因离四面较远增温较少,于是上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从山坡上空流向谷地上空,谷地空气沿山坡向山顶补充,形成热力环流。

夜间山坡空气因山坡辐射冷却得快,环流方向相反。

焚风:

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绝热冷却,经过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继续按湿绝热过程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含量,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过程增温,故气流过山后温度比山前同高度高

35、冬季和夏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有哪些?

为什么我国春季和秋季天气多变?

答:

冬季:

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变性热带海洋气团、热带海洋气团;

夏季:

变形热带海洋气团、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变性热带大陆气团、赤道气团;

在春秋季,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太平洋气团分据南北互相推移,造成多变的天气。

36、暖锋、冷锋、准静止锋分别有什么天气特征?

答:

暖锋:

具有广阔的云系和降水区,暖锋过境时,气压下降,相继出现卷云、卷层云、高层云,接近锋线处为雨层云,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阴。

冷锋:

云系和降水分布与暖锋相似,但次序相反。

冷锋移动速度较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

冷锋过境时容易出现阴天、下雨或下雪、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冷锋过境后,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准静止锋:

云区、降水区宽,降水强度小,但持续时间很长。

37、气旋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江淮气旋发生的季节及主要天气特征是什么?

答:

气旋:

致云成雨;

反气旋:

天气晴朗江淮气旋一年四季都有,以4-7月最多,天气特征:

江淮地区暴雨、长江流域梅雨。

38、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答:

其变化与我国主要雨带的活动,雨季的出现有关。

夏季北进时,雨季持续时间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秋季南退时,雨季持续时间短,速度快。

当其活动出现异常时,常常造成我国较大范围的旱涝灾害。

39、西风槽脊和东风波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答:

西风槽脊的天气特征是:

因为槽前脊后盛行偏南温暖潮湿的上升气流,其地面为锋面或气旋的活动区域,故为阴雨天气。

槽后脊前盛行偏北寒冷干燥的下沉气流,其地面为高压控制区域,故为晴朗天气;东风波的天气特征是:

因为东风波是在东风带中开口朝南的倒槽,其前方的地面为热带低压和台风活动的区域,因此为狂风暴雨天气。

40、某日,在西南地区有一个西南云团正在向东移动,试问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会出现什么天气?

答:

西南云团即为西南低涡,其向东移动则会发展,即强度增强,范围扩大,将造成其经过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降温和降水天气。

41、某日一场偏北大风经过湖南,并造成明显的降温,大风过后,湖南维持了连续7天的阴雨天气,这是什么天气系统影响所致?

答:

某日一场偏北大风经过湖南,并造成明显的降温,这是因为冷锋经过湖南造成的。

而大风过后,湖南维持了连续7天的阴雨天气,这是因为冷锋过后,在南岭附近受到阻挡形成南岭准静止锋影响所致。

42、冻害与霜冻有何区别?

冻害与霜冻在形成条件方面有哪些异同?

通常可采取哪些防冻措施?

答:

冻害发生在作物越冬休眠或缓慢生长期间,植株部分或全株死亡,减产或绝收。

霜冻发生在作物活跃生长期间,植株、花果受冻减产或严重减产。

形成条件:

都是在低温条件下,冻害是零下强烈低温,发生在越冬期间,与寒潮活动有关,持续时间长,部分具有突发性。

霜冻是在零度或接近零度的零下低温,发生在作物生长活跃期,由强冷空气入侵剧烈降温引起或地面和作物表面夜间强烈辐射降温形成。

措施:

(1)合理布局作物,确定作物的种植北界,利用局地小气候环境,实施避冻栽培。

(2)选用适宜品种,加强抗寒锻炼。

(3)采取农业技术措施,改善农田生态条件。

43、低温冷害的危害机理是什么?

答:

低温冷害的危害机理是:

1,减弱根系对养分的吸收;2,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增强;3,阻碍光合产物向目标器官的输送。

最终导致作物养分不足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或退化或死亡。

44、在出现干热风时可用哪些方法进行防御?

答:

出现干热风时可用:

灌溉、风障、喷水等措施。

45、为什么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往往比阴雨的夜间多霜雾?

答:

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地面有效辐射强,地面、作物表面以及近地气层降温快、降温多,温度已降至露点以下,故多霜雾。

而在阴雨的夜间,降温不明显。

46、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因素?

现代气候学所划分的世界气候带有哪些?

答:

因素:

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人类活动;气候带(11个):

赤道气候带,南、北热带气候带,南、北副热带气候带,南、北暖温带气候带,南、北冷温带气候带,南、北极地气候带

47、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有哪些差别?

答:

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日、年较差大,最高最低温度出现时间早,温度非周期性变化显著,春温高于秋温(北半球最热月7月,最冷月1月,南半球相反);降水稀少且多于集中于夏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降水变率大;气候干燥,湿度小,云雾少,日照丰富。

海洋性气候:

温度变化缓和,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均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高最低温度出现时间均较迟,秋温高于春温(北半球最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