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教学大纲(4年).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1496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教学大纲(4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教学大纲(4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教学大纲(4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教学大纲(4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教学大纲(4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教学大纲(4年).doc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教学大纲(4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教学大纲(4年).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教学大纲(4年).doc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2014版)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14496022

课程名称: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Urban&RuralPlanningSocialSurveying)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数:

54,其中,讲授学时:

54,实践(实验)学时:

0,学分:

2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

城乡规划开设学期:

第8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任选课。

通过对此课程的实践和教学,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掌握协调和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法,并且学会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的具体操作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的能力,基本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所需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围绕社会综合调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展开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综合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依据并遵循社会综合调查的基本原理,合理地运用社会综合调查研究方法研究社会问题,为发展学生的社会调查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奠定基础。

本课程采用理论原则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教师讲授和讨论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课堂教学方法,结合实践、自学、写个案访谈及调查报告等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主要理论,具备从事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技能,包括:

选题、调查设计、现场实施及撰写调查报告等。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社会学》、《城市系统工程》、《文献检索》、《城市经济学》、《城市生态学》;前修实习环节:

城市总体规划实习

七、教学时数分配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

54学分:

2

章次

各章标题名称

讲授

学时

实验

学时

实践

学时

讨论、习题课等学时

第一章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原理

3

第二章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基本类型

3

第三章

社会测量和社会指标

9

第四章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前期准备

6

第五章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方案制定

6

第六章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主要方法

9

第七章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

9

第八章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报告写作

9

合计

54

八、课程教学内容

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的基本原理;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的方法和历届调研报告获奖解析;社会调查报告的分析与写作环节。

第一章城乡社会综合调查原理(共3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开展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必要性

2.熟悉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理论基础、方法体系

3.掌握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任务、一般程序

(二)教学内容

1.1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概述

1.2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理论基础

1.3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方法体系

1.4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一般程序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任务,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一般程序。

难点: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基本类型(共3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类型划分

2.了解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与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3.掌握普遍调查的方式、程序、原则,典型调查的步骤、原则,个案调查的步骤,抽样的程序、随机抽样的方法、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二)教学内容

2.1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类型划分

2.2普遍调查

2.3典型调查

2.4个案与重点调查

2.5抽样调查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典型调查、个案与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的步骤与原则。

难点:

抽样调查的方法、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第三章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共9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社会指标的特点,社会测量和自然科学测量的区别,社会测量的层次,社会指标和调查指标的区别、联系

2.熟悉社会指标的类型,调查指标的设计过程,调查指标的设计过程

3.掌握主观社会指标的层次和测量,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设计原则

(二)教学内容

3.1社会指标 

3.2社会测量

3.3调查指标及调查方案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社会指标体系的类型,主观社会指标的层次和测量,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设计原则。

难点:

主观社会指标的层次和测量。

第四章城乡社会综合调查前期准备(共6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城乡社会综合调查选题的方法、原则

2.熟悉历届获奖调研报告的选题和内容

(二)教学内容

4.1城乡社会综合调查选题

4.2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理论准备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选题的方法、原则,提出研究假设。

难点:

熟悉历届获奖调研报告的选题和内容。

第五章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方案制定(共6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

2.掌握调查方案设计的原则

(二)教学内容

5.1调查方案设计的意义

5.2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

5.3调查方案设计的原则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调查方案设计的原则。

难点:

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

第六章城乡社会综合调查主要方法(共9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实地观察的原则、技巧,访谈的技巧,问卷设计的原则

2.熟悉不同调查方法的优缺点

(二)教学内容

6.1文献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

6.2访问调查法和网络论坛法

6.3问卷调查法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难点:

网络论坛法。

第七章城乡社会综合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共9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资料整理的一般原则,单变量统计分析

2.熟悉文字资料、数字资料、问卷资料整理的步骤,多要素系统的分析和预测

(二)教学内容

7.1资料整理

7.2资料统计分析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分析。

难点:

资料统计分析。

第八章城乡社会综合调查报告写作(共9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调查报告的特点与类型

2.掌握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二)教学内容

8.1调查报告的特点与类型

8.2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8.3调查报告的实际写作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难点:

调查报告的实际写作。

九、本课程的实践环节

(一)目的

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切实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针,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类型

课堂实践教学:

在课堂开展的实践教学,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

包括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上机实践、专题讨论等形式。

课后实践教学:

课后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校内外开展的专题活动,包括撰写写个案访谈总结、综合调查报告等形式。

(三)方式   

“分散实践考察”。

要求全体学生参加,由教师向学生统一布置实践教学“问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到政府相关部门、工厂、乡镇、企事业单位开展收集资料、调研访谈,完毕后写出课程作业(或论文)提交,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

“集中实践考察”。

要求全体学生参加,由教师带队,统一组织安排进行社会实践考察,考察完毕后同样需写出社会实践考察分析报告(或论文)。

(四)要求

授课教师是实践课的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

教师要精心准备,拟定活动方案;注重实践方式和主题的拟定;要有相应的规范、流程和具体的要求;在方案的实施中要科学组织;对学生提交的实践活动报告(论文)教师要认真评阅,及时反馈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五)学时:

16学时

(六)内容

1.熟悉二手资料收集的途径。

2.熟悉二手资料收集的途径。

3.熟悉调研报告选题的主要方法。

4.掌握实地观察、面对面访谈、网络访谈的技巧,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方法。

5.掌握资料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

6.掌握调研报告撰写的规范。

(七)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成绩根据课堂讨论、作业、社会调查(实践)报告等形式判定。

成绩以30%计入总成绩中。

十、教材、参考书及在线学习网站

(一)推荐教材

陈前虎,《城乡空间社会调查——原理、方法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二)参考书

1.李和平,《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三)在线学习网站

1.

2.

3.

4.

十一、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实践为辅。

十二、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最终成绩的构成及成绩评定办法是期末考试占40%,平时成绩占60%(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20%,论文占30%)。

制订:

测绘与规划学院教研室:

城乡规划教研室

执笔人:

李学鑫审订人:

朱玲玲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2015版)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14495057

课程名称:

城乡社会综合调查(Urban&RuralPlanningSocialSurveying)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数:

54,其中,讲授学时:

36,实践(实验)学时:

18,学分:

2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

城乡规划开设学期:

第8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任选课。

通过对此课程的实践和教学,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掌握协调和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法,并且学会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的具体操作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的能力,基本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所需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围绕社会综合调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展开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综合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依据并遵循社会综合调查的基本原理,合理地运用社会综合调查研究方法研究社会问题,为发展学生的社会调查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奠定基础。

本课程采用理论原则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教师讲授和讨论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