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4921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挡土桩(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锦屏8·30地灾治理工程Ⅰ标项目部

2013年10月26日

1、编制目的

挡土桩(墙)是工程中不可轻视的一项工程,在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进一步规范挡土桩(墙)施工作业要求、工艺流程,保障挡土桩(墙)施工质量和安全,特此根据锦屏“8.30”地质灾害治理工程Ⅰ标施工实例及以往施工经验,针对重力式挡土墙、桩板式挡土墙及薄壁式挡土墙三种形式挡土墙施工,编制该作业指导书。

2、编制依据

《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8.30”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JBl0—89);

《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

《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DB50/5018—2001);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公路边坡加固技术指南》;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3、挡土墙施工一般要求

(1)在岩体破碎、土质松软或有水地段修建挡土墙,宜在旱季施工,并应集中力量,分段施工,不得长段同时挖基坑。

(2)挡土墙施工前,应做好防排水设施。

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基础及墙身施工,随开挖、随下基、随砌筑墙身,并做好墙后排水设施,保证排水设施的施工质量和排水功能,及时回填基坑和墙背。

(3)明挖基坑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基础基坑开挖后,应认真核对地质情况,经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人员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施筑。

当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反馈给现场设计人员尽快处理。

坑内积水应随时排干。

墙基位于斜坡时,墙趾埋入深度和距地面水平距离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采用倾斜基底时,应准确挖、凿,不得填补。

②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应立即进行基底承载力的检测;当承载力不足时,应及时反馈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人员,按规定变更设计。

(4)挡土墙端部伸入路堤或嵌入地层部分应与墙体结合砌筑。

路堑挡土墙顶应找平抹面,其与边坡间空隙应用黏土夯填封闭。

挡土墙与桥台、隧道洞门连接应协调配合施工,必要时应加临时支撑,确保与墙相接的填方和山体的稳定。

(5)挡土墙背后填土的填料及填筑压实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规定。

挡土墙采用片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浇筑,满足设计的强度要求和耐久性要求。

(6)各种挡土墙结构中的泄水孔、反滤层、排水层、隔水层、沉降缝和伸缩缝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保证其功能作用。

4、重力式挡土墙

4.1、概述

重力式挡土墙依靠墙身自重支撑土压力来维持其稳定。

一般多用片(块)石砌筑,在缺乏石料的地区有时也用混凝土修建。

重力式挡土墙形式简单、施工方便,圬工量较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

重力式挡土墙根据墙背型式不同,墙面断面形式可分为仰斜、垂直、俯斜、凸形折线式和衡重式。

仰斜路堑墙墙背坡比一般陡于1:

0.3;俯斜路堑墙墙背坡比一般陡于1:

0.4;凸形折线墙背系将仰斜式挡土墙的上部墙背改为俯斜,多用于路堑墙;衡重式墙上墙俯斜墙背的坡度通常为1:

0.25~1:

0.45,下墙仰斜墙背的坡度一般在1:

0.25左右,上下墙的墙高比一般为2:

3。

适用于山区地形陡峻处的路肩墙和路堤墙,也可用于路堑墙。

墙面一般为平面,当地面横坡度较陡时,墙面可直立或外斜1:

0.05~1:

0.20,以减少墙高;当地面横坡平缓时,一般为1:

0.20~1:

0.35。

4.2、施工工艺

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

图4-1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工艺流程图

4.3、材料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主要由石料(片石、块石、粗料石)、砂浆砌筑,缺乏石料时采用混凝土现浇。

(1)、石料

石料应结构密实、石质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缝的硬质石料,石料等级强度一般不小于MU25,浸水挡墙不应小于MU30,镶面石的强度等级也不应小于MU30。

1片石

片石应具有两个大致平行的面,其厚度不小于15cm(卵形薄片不得使用),宽度及长度不小于厚度的1.5倍。

用作镶面的片石应表面平整,尺寸较大,并应稍加休整。

2块石

块石一般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也大致平整,厚度不小于20cm,宽度宜为厚度的1~1.5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3倍,如有锋锐棱角,应敲除。

3粗料石

粗料石厚度20~30cm,宽度为厚度的1~1.5倍,长度为厚度的2.5~4倍,表面凹陷深度不大于2cm。

(2)、砂浆

1水泥

水泥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其强度等级一般为砂浆强度等级的4~5倍,水泥砂浆采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大于42.5级。

2砂

砂浆所用砂采用洁净的中砂、粗砂。

当用于浆砌片石时,砂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5mm,砌筑块石或粗料石时不宜大于2.5mm。

当缺乏中砂和粗砂时,在适当增加水泥用量条件下也可采用细砂。

3拌和用水

拌和用水应干净,不含酸、盐、有机质等杂质,一般饮用水均能满足砂浆的拌和要求。

(3)、现浇混凝土

1小石子混凝土

当片石砌体或块石砌体的砌缝较宽时,可采用小石子混凝土作为胶结材料。

常用的小石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5、C10、C15、C20等。

小石子混凝土可用卵石或碎石为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cm。

小石子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对片石砌体其坍落度为5~7cm,对块石砌体其坍落度为7~10cm。

2水泥混凝土

缺乏石料的地区,可用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现浇,一般可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的混凝土。

(4)、其他材料

1反滤层

反滤层设在挡土墙泄水孔的进水口部位,防止泄水孔被挡土墙背后填料堵塞。

反滤层可选用砂砾石,由2~3层(每层厚度15~25cm)均质透水性材料组成,相邻层平均粒径比一般为8~10倍,最小不应小于4倍,各层滤料颗粒不均匀系数不宜大于4,小于0.15mm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

2砂砾排水层

若墙后填土的透水性不良,应在最低一排泄水孔至墙顶以下50cm的高度范围内,填筑不小于30cm厚的砂砾石排水层。

砂砾石宜选用中砂、粗砂,要求级配良好,颗粒的不均匀系数不大于5,含泥量不超过3%~5%。

3填缝料

为了防止挡土墙因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温度变化引起挡土墙裂缝而破坏,需设置变形缝(沉降缝和伸缩缝),并应在缝内填塞填缝料。

填缝料主要有沥青软木板、沥青甘蔗板、沥青麻筋及胶泥等。

4.4、挡墙基础

4.4.1、基础类型

当地基承载力不足且墙趾处地形平坦时,挡土墙大多为直接砌筑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为减少基底应力和增加抗倾覆稳定性,通常采用扩大基础,将墙趾部分加宽成台阶,或墙趾墙踵同时加宽,以加大承压面积,加宽宽度一船不小于20cm。

当挡墙修筑在陡坡上,而地基为稳定、坚硬的岩石时,可采用台阶型基础。

台阶的高宽比不大于2:

1,台阶宽度不小于50cm,最下一个台阶的宽度不小于1.5~2.0m。

当地基为软弱土层,如淤泥、软粘土等,可采用砂砾、碎石、矿渣或石灰土等材料予以换填,以扩散基底压应力,使之均匀地传递到下卧软弱土层中。

4.4.2、基础埋深

(1)、挡土墙基础,应视地形、地质条件埋置足够的深度,以保证挡土墙的稳定性。

设置在土质地基上的挡土墙,基底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无冲刷时,一般应在天然地面下不小于1.0m;

②有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下不小于1.0m;

③受冻胀影响时,应在冰陈线以下不小于0.25m。

非冰胀土层中的基础,例如岩石、卵石、砾石、中砂或粗砂等,埋置深度可不受冻深的限制。

(2)、挡土墙基础设置在岩石上时,应清除表面风化层;当风化层较厚难以全部清除时,可根据地基的风化程度及其相应的容许承载力将基底埋在风化层中。

基底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轻风化硬质岩石,一般埋深0.25m;

②风化岩石或软质岩石,一般埋深0.6m;

4坚实的粗粒土,一般埋深1.0m。

4.4.3、基础开挖

施工前先进行测量放线,定出开挖中线及边线,起点及终点,并设立桩标,注明高程及开挖深度。

挡土墙基础采用挖掘机,人工配合进行开挖,采用分段开挖方式。

开挖前,应做好施工区内场地临时排水措施,雨天坑内积水应及时排干。

对受水浸泡的基地土,特别是松软淤泥应全部予以清除,并换以透水性和稳定性良好的材料并夯填至设计标高。

基础的各部分尺寸、形状、标高及埋置深度,均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基坑开挖尺寸应满足基础施工的要求,基坑地面尺寸一般大于挡土墙基础外缘0.5~1.0m,以避免影响施工。

无特殊情况,在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20~30cm时,用人工开挖、凿平。

当基础槽底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后,邀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高程复测和基坑承载力检验。

开挖过程中,现场管理应注意检查、测量、监控沟槽的净空尺寸和槽底标高。

开挖过程中密切关注边坡稳定性,如发现坑边缘顶面土有裂纹出现,应及时予以可靠地支撑。

路堤墙一般在路基填筑前进行施工,但填土面与墙体砌筑顶面高差不得超过1.0m。

路堤墙基础沿线路方向位于斜坡上时,基底纵坡应不陡于5%,若陡于5%时基底做成台阶式。

路堑挡墙基础应在路肩或侧沟平台以下不小于1.2m,并低于侧沟砌体底面不小于0.2m。

地质不良地段,应分段跳槽开挖,并及时浇筑墙身。

临时开挖边坡一般应与墙背保持一致。

4.4.4、基础砌筑

基坑开挖完成后,按基底纵轴线结合横断面放线复检,确认位置、标高正确无误,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砌筑。

基础砌筑注意事项:

(1)砌筑前,应将基底表面风化、松散土石清楚干净。

(2)砌筑基础第一层砌块时,如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如基底为土质,可直接坐浆砌筑。

(3)对于土质基坑或风化软岩基坑,在雨季施工时,应于基坑挖至实际高程,立即满铺砌筑一层。

(4)硬质岩石基坑,基础宜紧靠坑壁砌筑,并插浆塞满间隙,使之与岩层形成整体。

(5)采用台阶式基础时,台阶转折处不得砌成竖向通缝,砌体与台阶壁间的缝隙应插浆塞满。

(6)砌筑基础时,应保证砌体砂浆不受水冲刷。

(7)在岩层破碎、土质松软或有水的地段,宜择旱季分段集中施工。

(8)基础完成后,应立即回填,以小型压实机械分层夯实,并在表面留3%的向外斜坡,防止积水渗入基底。

4.5、墙身砌筑

4.5.1、浆砌砌体砌筑

4.5.1.1、砂浆的拌制及运输

(1)拌制

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砂浆配合比,砂浆配料应准确,搅拌应均匀、充分,配料精度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1水泥、外加剂等以质量计,±2%;

2砂,石灰以质量或体积计,±5%。

砂的用量应按其实际含水量加以调整。

砂浆的流动性应符合要求,并应经常进行检查。

一般情况下,将砂浆用手捏成小团,松手后不松散或以不由灰刀上流下为宜。

当流动性变小时,不可用加水的方法增加流动性,应按比例加水和水泥,保持规定水灰比的方法加以改善,或采用掺加减水剂的方法改善。

砂浆一般采用机械搅拌。

机拌时,宜先将3/4的用水量和1/2的用砂量与全部胶结材料在一起稍加搅拌,然后加入其余的砂和水。

搅拌时间一般为3~5min,最少不小于2.5min。

已加水拌和的砂浆,应于开始凝结前全部用完。

因此,在拌和时,应根据砌筑进度决定每次拌和量,宜少拌快用。

一般宜在3~4h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30℃时,宜在2~3h内用完。

在运输过程中或在贮存器中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和。

已凝结的砂浆禁止再使用。

(2)运输

砂浆等应使用铁桶、斗车等不漏水的容器运送。

砂浆经运输后,应检查其稠度和分层度,稠度不足或分层的砂浆必须重新拌和,必须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

炎热天气或雨天运送砂浆时,容器应加以覆盖,以防砂浆凝结或受雨淋而失去应有的流动性。

冬季施工时,砂浆应加保温设施,防止受冻而影响砌体强度。

4.5.1.2、墙身施工

砌筑前应将砌块表面泥垢清扫干净并用水保持湿润,基础顶面也应洒水湿润。

砌筑时必须两面立杆挂线或样板挂线,外面线应顺直整齐,逐层收坡,内面线应大致适顺,以保证砌体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在砌筑过程中应经常校正线杆。

砌块底面应卧浆铺砌,立缝填浆补实,不得有空隙和立缝贯通现象。

砌筑工作中断时,可将砌好的砌块层孔隙用砂浆填满。

再砌时,表面要仔细清扫干净,洒水湿润。

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在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各段水平缝应一致。

分段砌筑时,相邻段的高差不宜超过1.2m。

砌筑砌体外皮时,浆缝需留出1~2cm深的缝槽,以便砂浆勾缝。

隐蔽面的砌缝可随砌随刮平,不另行勾缝。

(1)、浆砌片石施工

浆砌片石的一般砌石顺序为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腹石。

角石应选择比较方正且大小适宜的石块,否则应稍加清凿。

角石砌好后即可将线移挂到角石上,再砌筑面石(即定位行列)。

面石应留一个运送填腹石料的缺口,砌完腹石后再封砌缺口。

腹石宜采取往运送石料方向倒退砌筑的方法,先远处,后近处。

腹石应与面石一样按规定层次和灰缝砌筑整齐、砂浆饱满。

上下层石块应交错排列,避免竖缝重合,砌缝宽度一般不应大于4cm。

砌体外侧定位行列与转角石应选择表面较平且尺寸较大的石块,浆砌时,应长短相间并与里层石块咬紧,分层砌筑应将大块石料用于下层,每处石块形状及尺寸均应搭配合适。

竖缝较宽者可塞以小石子,但不能在石块下用高于砂浆层的小石块支垫。

排列时,石块应交错、坐实挤紧,尖锐凸出部分应敲除。

浆砌片石一般采用挤浆法和灌浆法砌筑。

1挤浆法

挤浆法应分层砌筑,分层的高度宜在50~100cm间(约2~3层)。

分层与分层间的砌缝应大致找平,即每隔2~3层找平一次。

分层内的每层石块,不必铺通层找平砂浆,而可按石块高低不平形状,逐块或逐段铺浆。

砌筑时,每一块石料均应先铺砂浆再安放石块,然后经左右揉动几下,再用手锤轻击,将下面砂浆挤压密实。

在已砌好片石侧面继续安放砌筑时,除坐浆外应在相邻石块侧面铺抹砂浆,再砌石块,并向下面及抹浆的侧面用手挤压,用锤轻击,将下面和侧面的砂浆挤实,挤出的砂浆可刮起再用。

分层内各层间石块的砌缝应尽可能错开。

分层与分层间的砌缝则必须错开不得贯通。

2铺浆法

每层石块应选高度大致相同的石块,每一层应用砂浆砌平整理。

具体砌法是:

先铺一层坐浆,将石块安放在砂浆上,用手推紧。

每层高度视石料尺寸确定,一般不应超过40cm,并随时选择厚度适宜的石块,用作砌平整理,空隙处先填满较稠的砂浆,用灰刀或捣捧插实,再用适当的小石块填塞紧密。

然后落铺上层坐浆,以同样方法继续砌上层石块。

浆砌片石砌筑施工注意事项:

a、应利用片石的自然形状,使其相互交错的衔接在一起。

因此,除最下一层石块应大面朝下外,上面的石块不一定必须大面朝下,做到犬牙交错、搭接紧密即可。

同时在砌下层石块时,即应考虑上层石块如何接砌。

b、石块应大小搭配、相互错叠、咬接紧密,并备有各种尺寸的小石块,作挤浆填缝用。

c、片石与片石之间均应有砂浆隔开,不得直接接触。

d、片石砌筑时,应设置拉结石,并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一般每0.7m2至少设一块。

e、在砌角石、面石时应采用比较方正的石块;砌腹石时,可采用不规则形状而尺寸适宜的石块。

f、砌体下层应选用较大石块,向上逐渐用较小尺寸石块。

(2)、浆砌块石施工

浆砌块石一般采用铺浆法和挤浆法。

先铺底层砂浆并打湿石块,安砌底层。

分层平砌大面向下,先砌角石,再砌面石,后砌腹石,上下竖缝错开,错缝距离不应小于8cm,镶面石的垂直缝应用砂浆填实饱满,不能用稀浆灌注。

填腹石亦应采用挤浆法,先铺浆,再将石块放入挤紧,垂直缝中应挤入1/3~1/2的砂浆,不满部分再分层插入砂浆。

厚大砌体,若不易按石料厚度砌成水平时,可设法搭配成较平的水平层,块石镶面。

为使面石与腹石连接紧密可采用丁顺相间,一丁一顺排列,有时也可采用两丁一顺排列。

浆砌块石砌筑施工注意事项:

a、块石应平砌,应根据墙高进行层次配料,每层石料高度大致齐平。

b、用作镶面的块石,表面四周应加以修整,使尾部略小,以利于安砌,镶面石应丁顺排列。

c、镶面石灰缝宽为2~3cm,不得有干缝和瞎缝。

上、下层竖缝应错开不小于8cm。

d、填腹块石水平友缝的宽度不应大于3cm,垂直灰缝的宽度不应大于4cm,灰缝也应错开,灰缝中可以填塞小石块。

4.5.1.3、墙顶处理

路肩式浆砌挡土墙墙顶宜用粗料石或现浇混凝土(C15)做成顶帽,其厚度通常为40cm,顶部帽檐悬出的宽度为10cm;不做墙帽的路肩墙或路堤墙和路堑墙,墙顶层应用较大块石砌筑,并以M5以上砂浆勾缝且抹平顶面,砂浆层厚2cm。

4.5.1.4、勾缝

勾缝一般采用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比砌筑砂浆提高一个等级。

一般砌体宜采用平缝或凸缝。

设计有勾缝时,在安砌石料时预留2cm深的凹槽,以备勾缝之用;未预留凹槽时,应在勾缝前用扒钉或凿子开缝,开出凹槽,并以钢丝刷用水刷去砌石面上流浆和湿润凹槽。

如原有的底浆不足,应先用砂浆填满,然后再勾缝,使勾缝均匀一致。

勾缝完成后应注意养生。

如未设计勾缝,应随砌随用灰刀将灰缝刮平、压实。

砌体勾缝应牢固、美观。

当勾凸缝时,其宽度、厚度应基本一致(凸缝凸出墙面5mm)。

4.5.1.5、砌体养生

浆砌砌体施工完成后应加强养生,以便砂浆强度的形成和提高。

养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可在砌体上抛掷或凿打石块,已砌好但砂浆尚未凝结的砌体,不可使其承受荷载。

(2)如所砌石块在砂浆凝结后有松动现象,应予拆除,刮净砂浆,清洗干净后,重新安砌。

拆除和重砌时,不得撞动邻近石块。

(3)采用浸湿的草帘、麻袋等覆盖物将砌体盖好。

一般气温条件下,在砌完后的10~12h以内,炎热天气在砌完后2~3h以内即须洒水养生。

养生时间一般不少于7~14d。

(4)养生时须使覆盖物经常保持湿润,在一般条件下,最初的3d内,昼间至少每隔3h浇水一次,夜间至少浇水一次,以后每昼夜至少浇水3次。

(5)新砌圬工的砂浆在硬化期间不应使其受雨水冲刷或水流淹浸。

(6)在养生期间,除抗冻砂浆外,一般砂浆在强度尚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前不可使其受力。

4.5.1.6、施工质量控制

(1)砂浆强度

为保证砂浆所要求的强度标准,除应在砌筑前由计算和试验确定适宜的配合比和测定砂浆试块强度外,并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查和试验。

一般应按不同等级、不同配合比分别制取试件,砌筑过程中每工作班应制取试件1组,重要及高大挡土墙每工作班则应制取试件2组,每组3块。

另外应根据需要制取与砌体同条件养生试件,以了解砂浆强度实际增长情况。

(2)砂浆流动性

砂浆的流动性,应针对各种配合比以及材料质量有变化(如胶结材料的种类,砂的粘度及湿度,掺合料的种类等)的情况下测定,一般应于开始拌和时进行,当放置时间较长时,亦应检查。

(3)灰缝质量

各类砌块的灰缝应符合表4-1。

表4-1浆砌砌体灰缝要求

种类

镶面石(cm)

填腹石(cm)

灰缝宽度

垂直或层间错缝

三块石料相接处空隙

丁石使用

砌筑行列高度

灰缝宽度

错缝

片石

≤4

≥8

≤7

不规定,与填腹石间应相互交错连成一体

70~120

尽量减小用小片石或随时填塞

彼此错开

块石

≤2

≥8

≤2

一顺一丁,允许二顺一丁的切法

70~120

水平缝≤3,垂直缝≤4,小石子混凝土≤5,个别灰缝≤10,须碎石填塞

彼此错开

4.5.2、现浇混凝土挡土墙

4.5.2.1、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是在基坑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否则不准进行安装模板施工。

模板采用组合模板,安装前用磨光机进行打磨处理,做到光洁、平整并应涂刷脱模剂,脱模剂使用新鲜油,且不得污染混凝土。

安装模板,用槽钢或钢架管作肋,采用Φ12mm~Φ14mm钢筋作拉杆,外侧用钢架管支撑固定:

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保证外露面美观。

模板拼装时严格按设计图纸作业,其垂直度、轴线偏位、标高、内部尺寸等必须满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模板内无污物、砂浆及其他杂物。

4.5.2.2、混凝土浇筑

(1)供应及运输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供料,严格控制配合比。

混凝土应连续、均匀、快速、及时地从供料点运送到浇筑地点,运输过程中混凝土不允许有骨料分离、漏浆、严重泌水、干燥及混凝土坍落度出现过大变化等情况发生,并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转运次数。

混凝土的运输设备和运输能力应根据拌和、浇筑能力及仓面具体情况确定,应满足混凝土浇筑强度需要。

因故停歇过久,已经初凝的混凝土应作废料处理。

在任何情况下,严禁在已拌和好的混凝土料中加水。

运输过程中转料或卸料时,混凝土最大自由下落高度应控制在2m以内,否则应采取缓降措施。

运输工具投入使用前须经全面检修及清洗。

(2)浇筑一般要求

a、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

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等措施。

b、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在仓内加水,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应及时通知拌和楼采取措施改善其和易性,已入仓的混凝土必须加强振捣,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入仓,已入仓的不合格混凝土必须清除。

浇筑期间若发现表面泌水较多,应及时清除并研究减少泌水措施。

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带走砂浆。

c、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每层2~4m。

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

d、开动振动棒,振捣手握住振捣棒上端的软轴胶管,快速插入砼内部,振捣时,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振捣时间为20~30秒,但以砼面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显著下沉、表面泛浆和表面形成水平面为准。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靠近模板距离不应小于200mm。

e、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f、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暂停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3)混凝土养护

a、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洒水养护,并保持暴露面持续湿润,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b、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

通过喷淋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

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

c、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d、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做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4.5.2.3、混凝土拆模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方可进行。

(2)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上一条的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3)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

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调运模板。

(4)拆除临时埋设于混凝土中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5)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6)拆除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4.5.2.4、混凝土缺陷处理

(1)混凝土拆模后,如表面由粗糙、不平整、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却棱角等缺陷或不良外观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

(2)当混凝土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