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陶庄中心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4752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兴化市陶庄中心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兴化市陶庄中心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兴化市陶庄中心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兴化市陶庄中心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兴化市陶庄中心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兴化市陶庄中心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3.docx

《江苏省兴化市陶庄中心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兴化市陶庄中心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兴化市陶庄中心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3.docx

江苏省兴化市陶庄中心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测试3

一、积累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

是的,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tián()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膀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

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xié()取最灿烂的珍珠。

2.根据要求默写。

(8分)

(1)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

(2),人杰地灵。

(对联)

(3),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4)“月亮代表我的心”,的确,在古诗词中,月亮往往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面对明月,李白深情写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遭贬谪的友人无限慰藉;面对明月,苏轼感慨地写道: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亲人美好的祝福。

(5)从“惜时、勤奋、爱国、宽容”中选择两个词,各写一句名言。

选名言:

选名言:

3.名著阅读。

(4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第四章记述在主日学校怎样才能得到奖品《圣经》?

汤姆是怎样获得校长颁发的奖品并成为主日学校名人的?

4.按要求修改。

(4分)

①七年级是初中打好基础的一年学习。

②我们要经受毅志力的考验,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而不至于老大徒伤悲。

③因为,我们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④而且,“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句①中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

(2)句②中有一个错别字,应该把_____改为______。

(3)句③中修饰语位置不当,应该把“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互换。

(4)句④中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应该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材料,把你的发现写在横线上。

(2分)

材料一:

一份调查显示,《小燕子》、《小兔子乖乖》、《采蘑菇的小姑娘》等歌曲成为成年人记忆最深刻的儿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一抹令人难以忘怀的金色阳光。

材料二:

某中学组织的一次卡拉OK大赛上,学生参赛的歌曲多是《谢谢你的爱》、《双节棍》、《两只蝴蝶》、《被爱捉弄》等成人歌曲,只有一个学生唱的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结果引起学生们的哄笑。

当成人歌曲在孩童间广泛流行时,灰色童谣也以惊人的速度在私下被传唱。

材料三:

我国有2亿多儿童,但专门从事儿歌创作的专业队伍基本没有,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不是童年歌曲,而是各种各样的流行歌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许多优秀的诗歌,语言不仅形象凝练,而且含蓄隽永,蕴含哲理。

仿照示例,用简明的语言说说下面诗句中所蕴含的哲理。

(任选一句)(2分)

示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东坡)

哲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得到的结论就会不一样;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1)“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唐•刘禹锡)

哲理:

(2)“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清•顾嗣协)

哲理:

阅读理解(46分)

阅读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回答8—9题。

(4分)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8.“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2分)

9.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2分)

阅读朱自清《春》选段,回答10—14题。

(共15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批注①:

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象。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批注②:

]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批注③:

]

11.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任选一题)。

(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12.请你仔细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找出哪些话能体现选文内容。

把它们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的拱动的力,树木拔节的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13.阅读下面材料,请你与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比较。

看看在描写上有什么异同?

(4分)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大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选自鲁迅的《雪》)

14.从下面所给诗句中选出能体现选文加点句子含义或作用的诗句,在前面括号中打“√”。

(3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月桃花雨,点点美如酒。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阅读《让我看着你》,完成15—20题。

(15分)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

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

A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

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

“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

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B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

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

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

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

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

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

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

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

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

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

“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

”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

“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

”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

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

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

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

“孩子,我想看着你:

让我看着你!

⑦C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

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

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

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

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16.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点的词。

(2分)

17.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

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3分)

18.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

(2分)

19.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4分)

20.自古以来,人们对母爱有众多的描述,请仿照以下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2分)

母爱如水,滋润我干涸的心田;

,。

 

阅读《梵天寺木塔》一文,完成21—24题。

(12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21.解释加点字。

(2分)

(1)患其塔动()

(2)贻以金钗()

(3)匠师如其言()(4)人履其板()

22.翻译句子。

(4分)

(1)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23.请你用文中的原话分别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和“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

(2分)

24.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流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4分)

三、作文(30分)

2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在你成长的历程中,有给你无尽关爱的亲人,有给你谆谆教导的师长,有给你热心帮助的朋友,有给你深远影响的榜样……对于他们,你感情的涟漪还在泛起吗?

请以“给我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以“这里有_____”(如亲情、信任、希望、欢乐、竞争、春天、阳光、丰富的宝藏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