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新学术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4698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三新学术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广西三新学术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广西三新学术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广西三新学术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广西三新学术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三新学术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广西三新学术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三新学术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三新学术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广西三新学术联盟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

上学期期末联考考试

(考试时间:

75分钟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7日14:

19,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航空星云·常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航空星云·常熟一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2.关于“航空星云·常熟一号”卫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飞行中穿越了小行星带B.穿越地球大气时气温逐渐下降

C.发射前属于人造天体D.进入预定轨道后成为天体

〖答案〗1.D2.D

〖解析〗

〖1题详解〗

“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它将围绕地球转,因此它成为地球的人造卫星,属于最低的天体系统应是地月系,D正确;“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属于太阳系和银河系,,但太阳系和银河系不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BC错误;人造卫星不属于河外星系,A错误,本题选D。

〖2题详解〗

“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并没有脱离地球的引力进入小行星带,A错误;卫星穿越地球大气时,在对流层气温下降,但是在平流层以及高层大气的部分大气层气温会升高,B错误;它在发射前还没有离开地球,不属于人造天体,C错误;只有当它进入预定轨道后,围绕地球转动才成为天体,D正确。

故选:

D。

下图为“距今2万一1.5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A.新近纪的寒冷期B.新近纪的温暖期C.第四纪的间冰期D.第四纪的冰期

4.该时期()

A.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B.无脊椎动物全部灭绝

C.现代地貌格局形成D.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

〖答案〗3.D4.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示海岸线距今2万-1.5万年,属于2.58万年前至今的第四纪时期,AB错误。

图示时期,亚洲东部海岸线远离现在的大陆,与现代相比,当时的海平面较低,地球处于冰期,C错误,D正确。

故选D。

〖4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时期距今2万~1.5万年,属于新生代时期,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发生在古生代时期,A错误。

无脊椎动物没有完全灭绝,到现在依然存在,B错误。

现代地貌格局在新生代时期基本形成,C正确。

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是古生代和中生代,D错误。

故选C。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6.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

〖答案〗5.C6.B

〖解析〗

〖5题详解〗

据图可以看出洪积扇集中分布在贺兰山东麓,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东侧河流,沟谷众多,从上游带来的泥沙众多,在山麓处地势降低,泥沙沉积,因此形成集中连片的洪积扇,C项正确,洪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泥沙的来源是形成洪积扇重要的原因,坡度和缓非洪积扇集中连片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岩石裸露与洪积扇集中连片关系不大,B项错误;降水集中在单个沟谷容易形成单个洪积扇,但并不会使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D项错误,故选C项。

〖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

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耕地较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B项正确;该地为洪积扇,海拔较低,A项错误;据图可知当地附近有河流,水源不是很短缺,D项错误;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且光照与当地耕地数量较少关系不大,C项错误,故选B。

2020年夏天,由于气候异常,导致降水激增,各地多发洪水。

某地省道线附近遭遇了10年一遇的罕见洪水,路基被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路基被冲的路段最容易发生在()

A.①段B.②段C.③段D.④段

8.强降水天气过后,图示地区需重点防范()

A.暴雨、泥石流B.地震、滑坡C.地震、洪涝D.滑坡、泥石流

〖答案〗7.C8.D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路基被冲的路段最容易发生在河流的凹岸,侵蚀岸,图中①段④段位于平直河岸,②段位于凸岸,③段位于凹岸,因此最容易被侵蚀冲坏的路段是③段。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题详解〗

强降水天气过后,因此不用再防暴雨,A错误;强降水不会引发地震,B、C错误。

图中显示,公路沿河修建,有可能是山区,山区的强降水天气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因此图示地区强降水过后,需要重点防范滑坡、泥石流灾害,D正确;故选D。

下图是长沙市某河流剖面图。

图中I、Ⅱ、Ⅲ为河流阶地,橘子洲为江心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地貌中,成因与橘子洲类似的是()

A.台湾岛B.海南岛C.崇明岛D.钓鱼岛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河床海拔逐渐升高B.河流阶地I形成较早

C.河流自西向东流D.橘子洲土壤深厚肥沃

〖答案〗9.C10.D

〖解析〗

〖9题详解〗

据材料和图可知橘子洲为江心洲,结合流水地貌所学知识可知橘子洲的成因为流水沉积,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长江三角洲东端长江口处的冲积岛屿,其成因也是流水沉积,C项正确;台湾岛、海南岛属大陆岛,处于东南海域大陆架南部边缘,因构造运动形成,AB项错误;钓鱼岛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D项错误,故选C项。

〖10题详解〗

观察图中阶地的结构特点可知该处阶地为明显的河流堆积阶地(基岩上有河流堆积物)所以其形成过程应是:

首先河流堆积作用形成阶地III,然后地形抬升河流下切侵蚀,稳定后河流泥沙堆积形成阶地II;再然后重复前一过程形成阶地I,所以此地河流阶地的形成与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有关,故河床海拔不是逐渐升高,A项错误;河流阶地III形成最早,B项错误;据图中右侧指向标为“E”,可判断河流为南北流向,C项错误;根据上题,橘子洲成因为流水沉积,所以土壤深厚肥沃正确,故本题选D项。

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的景观。

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溶蚀C.冰川侵蚀D.风力侵蚀

12.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的形成的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答案〗11.D12.C

〖解析〗

〖11题详解〗

该地貌位于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D项正确;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弱,A项错误;流水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气候湿润,石灰岩覆盖地区,B项错误;冰川侵蚀多发生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带,该地为盆地地形,地势较低,C项错误。

故选D。

〖12题详解〗

该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A项错误;该地为盆地地形,地势起伏小,河流较少,B项错误;该地貌形成主要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作用强有关,C项正确;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D项错误。

故选C。

下图为某高度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对流层B.b是平流层C.a层空气对流D.b层空气对流

14.若a、b层均属高层大气,导致其气温垂直变化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是a层的主要热源B.地面辐射是b层的主要热源

C.O3是a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D.水汽和CO2是b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

15.若a、b层均属对流层,a层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雾霾B.大风C.霜冻D.大雨

〖答案〗13.D14.A15.A

〖解析〗

〖1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为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a层随高度升高气温逐渐升高,为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因此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题详解〗

若a、b层均属高层大气,a层位于大气层上界,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A正确;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B错误;平流层大气吸收臭氧,使其增温,与高层大气无关,C错误;水汽和二氧化碳是对流层吸收的主要物质,不属于高层大气,D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A。

B、C、D错误。

故选A。

〖15题详解〗

a层气温随高度而升高,又由于该层属于对流层,因此出现了逆温现象,逆温出现会使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对流运动受阻,出现雾霾现象,A正确;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与a层关系不大,B错误;霜冻是由于晴天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出现的现象,C错误;大雨是空气对流上升形成的,D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A。

B、C、D错误。

故选A。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C作用

B.阴霾天空呈暗灰色是因为F、C作用

C.蔬菜大棚能保暖是因为增强了I作用

D.南极大陆气温低是因为K作用强烈

17.与地球相比,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主要相关因素是()

A.B增强D减弱B.B增强K增强

C.B增强G增强D.I增强H增强

〖答案〗16.B17.B

〖解析〗

〖16题详解〗

从图示可知:

A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D为被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E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F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G为大气逆辐射,H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I为地面辐射,J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K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在图中为F作用,A项错误;阴霾天空呈暗灰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和散射作用,在图中为C和F作用,B项正确;蔬菜大棚能保暖是因为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在图中是G作用,C项错误;南极大陆气温低是因为地面多为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烈,在图中为D作用,D项错误,故本题选B。

〖17题详解〗

与地球相比,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主要是月球没有大气层,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多,地面损失热量多,夜晚气温低,K作用增强,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月球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白天地温高,B作用增强,所以导致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B项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冰川风的成因是()

A.冰川地区空气湿度大,保温作用强B.冰川地区比热容更大,昼夜温差大

C.冰川地区冰面反射强,吸收作用弱D.冰川地区保温作用强,增温速度快

19.冰川风对该谷地山风的影响是()

A.延长山风的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B.延长山风的时间,削弱山风的势力

C.缩短山风的时间,减弱山风的势力D.缩短山风的时间,增加了山风势力

〖答案〗18.C19.A

〖解析〗

〖18题详解〗

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

由于与山谷处相比,冰川的反射率更高,表面吸收的热量较少,温度更低,由于与附近山谷之间存在冷热差异,因此形成冰川风,C正确;A、B、D错误。

〖19题详解〗

冰川风与山风的方向一致,会延长山风的时间,同时会加强山风的势力,A正确;B、C、D错误。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除霾塔。

位于西安市的除霾塔,主体由高60米、直径10米的空气导流塔和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如图)。

玻璃集热棚顶由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塔,地面铺鹅卵石。

空气通过导流塔进出过滤网,从而达到除霾的目的。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0.白天,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

A.

B.

C.

D.

21.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环境条件是()

A.晴朗无风的白天B.晴朗无风的夜晚

C.阴雨多风的白天D.阴雨多风的夜晚

22.地面铺鹅卵石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白天的除霾效率B.提高阴天的除霾效率

C.减少集热棚的昼夜温差D.提高集热棚的夜间温度

〖答案〗20.B21.A22.A

〖解析〗

〖20题详解〗

除霾塔利用玻璃集热棚吸收太阳辐射,地面铺鹅卵石升温快,使集热棚内形成热中心,大气受热后膨胀上升,AC错误;周边地区气温相对集热棚内低,(含霾)气流从周边向集热棚内运动,形成热力环流,经过过滤后沿导流塔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降温,起到除霾的作用。

B正确,D错误。

故选B。

〖2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玻璃集热棚内地面铺鹅卵石,鹅卵石热容量小,升温快,可以在白天收集热量,有利于集热棚内气温的升高,提高白天棚内温度,集热棚内与周边地区的温差更大,有利于周边地区的气流流向集热棚内,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A正确。

晴朗无风的夜晚集热棚内与周边地区的温差不如晴朗无风的白天大,除霾塔工作效率不是最高,B错误。

阴雨多风的天气,空气中的霾大多被沉降或扩散,空气质量较好,该除霾装置工作效率不高,CD错误。

故选A。

〖22题详解〗

鹅卵石热容量小,升温快,可以在白天收集热量,有利于集热棚内气温的升高,提高白天棚内温度,进而提高白天的除霾效率,A正确。

地面铺鹅卵石对于阴天的除霾效率作用不大,B错误。

地面铺鹅卵石,白天吸热,夜间主动散热,从而增大集热棚内外温差,加强空气对流,达到净化雾霾的目的,C错误。

铺鹅卵石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除霾效率,不是提高集热棚的夜间温度,D错误。

故选Λ。

等温面是空间气温相等的点组成的面,下图示意某地区等温面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受热力因素影响()

A.高空气流由甲地向乙地运动B.甲地气流向上升

C.近地面气流由甲地向乙地运动D.乙地气流向下沉

24.推测该地区等压面的分布状况是()

A.在甲地近地面向上凸起B.在乙地近地面向上凸起

C.在甲地高空向上凸起D.在乙地高空向下凹陷

〖答案〗23.C24.A

〖解析〗

〖23题详解〗

据图可知,乙地近地面等温面上凸,故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D错误。

甲地相对冷却,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B错误。

甲地高空为低压,乙地高空为高压,故高空大气由乙地流向甲地,A错误。

甲地近地面为高压,乙地近地面为低压,故近地面大气由甲地流向乙地,C正确。

故选C。

〖24题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地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等压面向上凸起,A正确;乙地气温高,气流上升运动,气压较低,等压面向下凹陷,B错误;甲地近地面是高压,对应的高空是低压,高空等压面向下凹陷,C错误;乙地近地面是低压,对应的高空是高压,高空等压面向上凸,D错误。

故选A。

茎柔鱼广泛分布于秘鲁海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且经济价值极高。

我国自2001年开始捕捞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目前年获产量稳定。

研究表明海水表面温度是造成茎柔鱼资源丰富程度和栖息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下图为某五年间9-12月东南太平洋茎柔鱼适宜栖息地及海洋表面温度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根据材料信息,9~12月最利于捕捞茎柔鱼的海水表层水温区间为()

A.16~18℃B.18~20℃C.20~22℃D.22~24℃

26.气候变化对茎柔鱼栖息地的分布影响十分显著。

发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年份,秘鲁茎柔鱼栖息地偏移方向为()

A.东南B.东北C.正西D.西北

27.为确保我国茎柔鱼渔获产量稳定,有效措施是()

A.延长捕捞作业时间B.提高茎柔鱼的市场价格

C.加强东太平洋环境的动态监测D.提高茎柔鱼人工养殖技术

〖答案〗25.B26.A27.C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图示各月中9月茎柔鱼适宜栖息地水温为16~20℃,10月为18~20℃,11月为18~20℃,12月为18~22℃,综合各月份的分布区间来看,18~20℃为最有利于捕捞茎柔鱼的海水表层水温区间,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6题详解〗

由于当温度升高时,秘鲁外海海域原来的区域温度过高已不适宜茎柔鱼生存、繁殖和摄食,而不利的环境条件会使茎柔鱼种群迅速作出响应并寻找相对更为适宜的海域。

因此,为了寻找其适宜的表层温度区域,茎柔鱼便会朝着冷水区域方向移动,即向东南方向移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7题详解〗

延长捕捞作业时间可以在短期内加大捕捞渔获量,但长期而言会导致鱼群数量萎缩,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A错误;提高市场价格和人工养殖技术,无法提高渔获量,BD错误;加强海—气环境的动态监测,可以更准确地预估茎柔鱼的栖息地分布,有利于捕捞量的稳定,C正确。

故选C。

下图示意某地城市化前、后水循环的水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导致水循环水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降水总量减少B.地表径流增大C.绿地面积增大D.地表硬化面积增大

29.城市化后蒸发量减少,主要原因是()

A.地表水大量流失B.地表水大量下渗

C.地下水大量流失D.地表温度大幅下降

〖答案〗28.D29.A

〖解析〗

〖28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城市建设后,由于地表硬化面积增大,导致降水时,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大,蒸发量减少,D正确;该地降水总量的变化从图文材料中看不出来,且降水总量减少会导致地表径流减少,与图示信息不符合,A错误;地表径流增大是城市化的结果,非原因,B错误;城市建设后,路面硬化,绿地面积减小,C错误。

故选D。

〖29题详解〗

影响蒸发量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等。

一般来说,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通越快,蒸发越快。

城市化后蒸发量减少,主要原因是由于路面硬化,导致降水时,地表径流增大,地表水大量流失,A正确;路面硬化,导致降水时,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化不会导致地下水大量流失,B、C错误;城市化会导致地表温度略有上升,D错误。

故选A。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密度和盐度随纬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图中粗实线曲线表示的是()

A.温度B.密度C.盐度D.纬度

31.在图示纬度,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由极地向赤道递减B.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C.由高纬向低纬递减D.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30.B31.C

〖解析〗

〖3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粗实线随纬度的升高数值增大,因此代表的是大西洋的密度,B正确;温度是随纬度升高而递减的,A错误;盐度是副热带地区最高,横坐标代表纬度,故粗实线不可能代表纬度,C、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31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及上题分析,可以判断出粗实线代表密度、实线代表盐度、虚线代表温度。

从总体来看密度是由高纬向低纬递减,C正确,A、B、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下图为太平洋8月份表层水温分布(单位:

℃)及部分海域的洋流流向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图中属于暖流的是()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33.关于甲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其影响,潮汐现象多发B.受其影响,沿岸气候暖湿

C.受其影响,形成大渔场D.海水污染物难以净化

〖答案〗32.B33.C

〖解析〗

〖3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千岛寒流、②为阿拉斯加暖流、③为加利福尼亚寒流、④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因此②④为暖流,B正确;A、C、D错误。

〖3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甲为自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寒流,为秘鲁寒流,潮汐现象与天体引力有关,跟洋流的关系不大,A错误;由于该洋流是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错误;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将营养物质带至表层,在此处形成世界型大渔场,C正确;由于洋流,会促进海水运动,加速污染物的净化,D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C。

A、B、D错误。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受海上盛行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

我国所属海域波浪能的理论存储量为7000万kW左右。

下图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图示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特征是()

A.南部沿海小于北部沿海B.近海地区小于远海地区

C.南部沿海空间差异小D.北部沿海空间差异大

35.导致沿海海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海域面积B.海岸走向

C.海水温度D.海水深度

〖答案〗34.B35.D

〖解析〗

〖34题详解〗

根据图中波浪能密度等值线分布可知,图示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是南部沿海大于北部沿海,A错误;由图可知,近海地区小于远海地区,B正确;南部沿海等值线密集,空间差异大,C错误;北部沿海等值线稀疏,空间差异小,D错误。

故选B。

〖35题详解〗

读图可知,沿海海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是北部密度较小,南部密度较大。

主要原因是北部海域大陆架宽浅,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较小;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较大。

故主导因素是海水深度,D正确。

图示区域是边缘海区域,与外洋相连通,所以海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与海域面积关系不大,A错误;图示区域沿海纬度差异小,温度差异小,海水温度差异不是主导因素,C错误;海岸走向基本相似,主导因素也不是海岸走向,B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共4小题,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石柱”景观在大自然中常可见,但形成原因和形成地区各不相同。

(1)按地貌成因分类,甲柱属____地貌,乙柱属____地貌。

(2)丙柱是因____作用形成;____的气候条件可以加快其形成速度。

(3)丙类型地貌分布区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有:

____、____、____。

〖答案〗

(1)海蚀风蚀

(2)化学沉积(溶积作用)暖湿(高温多雨)

(3)地形崎岖(不平)地表水缺乏(不足、渗漏)土壤贫瘠(土层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