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湄公河惨案看当今青年大学生该如何理性爱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4288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过湄公河惨案看当今青年大学生该如何理性爱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透过湄公河惨案看当今青年大学生该如何理性爱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透过湄公河惨案看当今青年大学生该如何理性爱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透过湄公河惨案看当今青年大学生该如何理性爱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透过湄公河惨案看当今青年大学生该如何理性爱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透过湄公河惨案看当今青年大学生该如何理性爱国.docx

《透过湄公河惨案看当今青年大学生该如何理性爱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过湄公河惨案看当今青年大学生该如何理性爱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透过湄公河惨案看当今青年大学生该如何理性爱国.docx

透过湄公河惨案看当今青年大学生该如何理性爱国

透过“湄公河惨案”看当今青年大学生该如何理性爱国

上课时间:

星期二6-8节

10应用物理

(1)班:

孙万方(I10690114)王宝国(I10690115)徐畅佩(I10690117)杨振华(I10690118)余鑫(I10690119)

10应用物理

(2)班:

王豪(I10690212)钱冬伟(I10690210)

指导老师:

吴彩强

 

摘要:

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

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仅是要爱国,爱是要如何去爱,不能鲁莽的盲目的,应该理性的去爱国。

无论是南海问题,还是刚刚发生的湄公河惨案,都考验着我们的爱国素养。

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爱国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强了解改变我们在理性爱国上所存在的缺陷。

这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理性爱国大学生湄公河惨案

湄公河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

10月5日上午9:

30,两艘货船——中国籍的“华平号”和缅甸籍的“华鑫5号”在湄公河缅甸水域遭到武装劫持,两艘船上的13名船员都是中国国籍公民。

下午1:

30当两艘被劫船只行驶到泰国境内时,遭到泰国军方的“特遣部队”的攻击。

据泰国军方说,击毙了一名劫匪,其余全部逃脱。

后来在泰国水域陆续找到了13名船员的尸体。

船员们的死状甚惨,双手大多被反绑,而且人人都身中数枪,其中“华平号”炊事员李燕的舌头竟然也被割掉。

被劫持的13名中国船员全部遇难。

这就是2011年10月5日发生的一起严重的屠杀中国公民的“湄公河惨案”。

谁是杀害中国船员的凶手?

据泰国媒体报道,泰国警方在货船上搜缴到价值达数百万美元的毒品,泰国警方称中国船员是被缅甸佤邦军杀死的。

但很快佤邦方面发表声明,称有目击证人看到泰国警方登船枪杀中国船员,并说愿意全面配合中国警方的调查。

后来泰国警方又说惨案是由缅甸一个叫瑙坎的大毒枭所为。

据说此人曾袭击过中国的巡逻船,还多次收中国货船的保护费。

另有中国船员分析,中国货船“载鑫号”曾被缅甸军政府强行征用于剿匪,“可能毒贩是为了报复中国货船,才下毒手的!

”到底谁是杀害13名中国船员的真凶?

对于这样的问题大家有很多很多的猜想,而中国大学生对此产生的反应更是强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表达了他们对此的愤怒,而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行为却是苍白的,例如:

在贴吧上疯狂地发表言论,在微博,在人人等主流的交流网站上转载一些照片,一些文章,从中我们不乏看到了大学生对此的高度关注,但是一个个热血青年满腔激愤,他们只能在网上发一些无关痛痒的帖,里面充满了他们对政府的不满,对泰国的痛恨,以及对祖国未来的不信任,甚至一些恶毒的言行。

对于这些行为,有人说他们是爱国,有人说他们是幼稚。

对此,我们相信每一个大学生都是深深的爱着自己的祖国的,但是面对这样的事情他们能做什么呢?

对此所引出的大学生该如何理性爱国的话题,我们是否去做一个痛心疾首的愤青,还是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

我们该如何去爱国,如何去约束我们偏激的行为?

我们还能有五四运动时的热情吗?

对于祖国,我们该如何施展抱负于呢?

一、认识“理性爱国”

谈到理性爱国,有很大一批人便认为这是一种敷衍、一种没有作为表现,而更多的人则认为这是以一种更为冷静、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国家层次的政治经济事件。

究竟什么是“理性爱国”?

什么样的行为表现算是理性?

(一)什么是“理性”

首先从字源上分析,理性(英语:

Reason)最早源起于希腊文逻各斯(希腊语:

λόγος,logos)。

在罗马时代,译成拉丁语:

ratio,它拉丁文的原意是计算金钱,但在等同于逻各斯后,成为哲学上广泛使用的术语。

译成法文后,成为法语:

Raison。

最后形成了理性(英语:

Rationality)与理智(英语:

Raison)的字根。

真理的本性即为“理性”。

真实的道理就叫真性,真理源于自有永有的创造者。

人对真理的探究结果产生理性。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理性这样解释:

一指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二指属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跟感性相对)。

第一个解释可以认为是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指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仅凭感觉做事情。

但对于这一“理性”的概念,必须认识到人的理性和非理性是辨证统一的:

第一,理性和非理性是有区别的。

理性是人的主要方面,对人起主导作用,它是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的标准和中心,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变化都围绕着这个标准和中心支配和摆动。

非理性是人的次要方面,对人起干扰作用。

但是,非理性的存在也有它的重要意义——只有承认非理性,我们才能区别不同的人性,才能理解人性的多样性。

非理性是理性的量度和环节,不承认非理性,就无法衡量,也无法理解理性。

第二,理性和非理性是相互渗透的。

理性中有非理性,非理性中也有理性。

人的理性受非理性的干扰,而人的非理性中又蕴涵着理性,在潜意识和本能中受理性的支配和左右。

第三,非理性是相对的,理性是绝对的。

非理性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一定条件下的一定范围和程度的非理性,是理性的特殊状态和表现形式,而理性是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是永恒的。

所以在这里,我们无法单一、片面地追求理性,因为纯粹的理性即使脱离实际的,又与社会意识的发展需求相背离。

第二个解释我们更倾向于从哲学、社会学角度来分析。

从社会学角度看来,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

其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

我们可以将其深化理解为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有:

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判断——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区分、识别;推理——由一个已知的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

理性认识的这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不断深化,具有递进性。

在西方哲学中,各种哲学学派对理性有不同的看法。

斯葛多派认为理性是神的属性和人的本性;唯理性论把理性看作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理性才是可靠的;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凡是符合人性的就是理性,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尺度,建立一个永恒正义的理性王国;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把理性和知性相对,作为认识的一个阶段。

所以在哲学上很难用一个结论来阐述理性,在这里我们借鉴了黑格尔的理性主义思想和马克思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然而,这种原则所阐释的必然性适用于阶级社会的生活。

束缚和歪曲人类的潜能的生产关系不可避免的决定人类的意识,主要是因为社会不是一个自由和有意识的主体。

只要人类还不能支配这些关系和运用他们实现整个社会的需要和愿望,那么他们将以一个客观的独立整体的形式出现。

被这些关系所决定的意识必然地变成观念的东西。

当然,人的意识将不断地收再生产其社会的物质过程所制约,即使人们达到了统治这些社会关系时依然如此。

但当这些物质过程已被理性化和已成为人们有意识的理性杰作时,意识对社会条件的盲目依靠将不复存在。

当理性被合理的社会条件所决定时,它也就被其自身所决定。

社会主义的自由包括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关系的双方。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导致了它的自我否定。

从这点上来看,理性不仅仅是个人主观意识的客观需求,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要求。

所以相对于理性的前一种解释,我们认为后一种解释能够更好地契合理性爱国的主题与时代要求,并在这一点上体现出理性的意义在于其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

(二)认识“爱国”

爱国的概念大家都不陌生。

但在谈爱国之前,必须先讨论的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是从何而来的。

德国的卡尔·施米特将这一过程描绘为从“人民”到“民族”的过程。

所谓民族,在施米特看来,是可以精确描绘政治意识已经觉醒并拥有行动能力的人民,表征人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政治存在。

这并不是说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政治存在之前,人民或民族共同体就不存在;但是,正如胡塞尔的现象学所揭示的,没有了意识,对象也就无从说起,民族共同体如若成为一个共同行动的整体,首先必须取得一种观念上的“自我意识”,构建出“自我”这样一种政治主体存在感,正是这种共同的政治主体存在感,将人民联系起来,创造出作为人民的“我们”。

这也便是今天我们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来源,它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密不可分。

所以“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便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再说白一点,我们为什么要爱国?

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

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

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

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

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

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

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的融化在你的血液里。

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

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

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

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

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

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概莫能外。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

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生的恋国之情。

这是爱国的第一个理由,天然的无可辩证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

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

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

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不断的维持,不断发展。

对内来说,祖国的繁荣发展得靠子女们的辛勤建设,如风酿蜜、如燕垒窝,不能有一时停顿。

对外来说,祖国必须有人来保卫。

一国既处于各国之林,必然会有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甚至会遭遇欺辱和侵略。

任何国家的独立、发展和强盛都是靠他的全体人民,万众一心,竭力奉献换来的,每个国民都有出力费心,直至牺牲的任务。

这是爱国的第二个理由。

如果那个人身处国中却漠视国运,那是最大的不忠不义。

既然有了充分的理由,那么接下来就是“爱什么”、“怎么去爱”的问题了。

爱国依内容而论有三。

一爱祖国河山,二爱祖国人民,三爱祖国文化。

要爱祖国河山。

无论在哪个民族的心目中土地都享有至尊、致敬的荣誉,国土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根基,是他的第一物质形态,是硬件。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国土不存,国将不再。

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

要热爱祖国的土地,这是我们生存的根基。

二要热爱人民。

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民的意志支撑着国家的存在。

一个爱国者首先要摆正个人和人民的位置。

每一个爱国者,每一个仁人志士,都把能为人民做一点贡献看做自己终生奋斗的职责。

而“人民的功臣”则是历史对爱国者的最高奖励。

三是要爱祖国文化。

文明化是一个民族的血性,是这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所积累、所认同的精神准则。

文化是一个国际的魂,他是祖国为他儿子留下的精神基因。

爱国需爱祖国文化,因为这是这个国家的民族灵魂。

国土是根,人民是本,文化是魂。

一个人如果无根无本无魂是多么可怜。

不但他的身体漂泊不定,就是灵魂也无处归宿。

所以,爱祖国河山,爱祖国人民,爱祖国文化。

有这三样,就是一个赤子,就是一个爱国者,就是一个有血有种有志的人。

二、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本次社会调查采用问卷形式,设置了一份问卷,针对各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湄公河惨案的了解情况”、“对大学生关于理性爱国的认识”以及“如何才是正确的理性安国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调查问卷主要在浙江理工大学,调查对象寝室楼内在校大学生,共发放100张,成功收回96张,无效问卷2张,问卷回收率为96%,问卷有效率为97.9%。

(一)湄公河惨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爱国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关于爱国的言论、游行、抵制外货等一系列的行动也越来越频繁,更多的人们会采取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

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表达自己爱国热情,另一个问题也随着它产生了:

那就是盲目的爱国。

他们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有时候他们并不考虑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言论能不能达到自己预想到的结果,会不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不良的影响,而毅然发表一些言论或采取一些个人行动,最后却不得不让国家来为他们的言论或行为而辩论澄清。

也就是说,现在出现了一些不理性的爱国言论或行为。

因此,我小组特针对人们的不理性爱国言论或行为在大学生中进行了调查,主要包括大学生的爱国情况,对湄公河惨案的了解情况、态度,对网上出现的评论的态度以及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爱国者等方面做了调查,从而得出大学生对理性爱国了解情况。

首先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对湄公河惨案的关注程度不够高。

也由此反映出中国大学生对国家的关注度上,首先就是一个问题。

通过调查显示(第2.3两题),只有部分大学生知道湄公河惨案并且关注国家大事,但也有少数人去深入的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

甚至有接近40%的同学表示对这件关系到国家政治的大事表是一点不了解,由

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针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的问题非常的不理想,多数的大学生都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针对距离自己比较远的国家事件关注程度不够高。

同时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有40%的大学生是非常关注国家大事的,其中20%的大学生还会去进行深入的了解事情的具体过程,这还是让我们低落的心稍感欣慰。

这40%的人让我们看到一些大学生在国家大事上表示了一定的积极的,他们会倾注一定的热情在上面。

(二)大学生对各种“爱国”行为的接受程度(第5.7两题)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在大学中的普及,多数的大学生了解新闻事件是通过网络来了解的,也有很多大学生直接通过网络对一些新闻和焦点事件进行评论。

而一些明显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过激评论也出现了人们的眼前。

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对于网上的一些偏激言论,有40%的同学会经过证实后转发,而也有20%的同学盲目的就转发了,还有少数同学不转发。

可以看出,有很多大学生只是盲目热血,根本不了解情况,人云亦云,自以为是,这样并不是爱国,只会误人误己。

而对于其他一些行为,比如说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等等,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并不盲目跟风。

从这些可看出,有多半大学生不会去采取过激的爱国行为,不是只为了爱国而爱国,而是去真正的了解国家需要什么,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经过思考之后采取行动,他们是理性的爱国。

但是大多数人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该怎么么办,空有一腔爱国热血,却无处施展,所以只能在网上发发牢骚而已,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三)大学生对理性爱国的认识与看法(第6.8.9三题)

随着不理性爱国言论和行为的出现,理性爱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理性爱国言论和行为,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对大学生的爱国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爱国不是盲目的,爱国是需要理性的。

盲目的爱国不是爱国,它不仅误人,更误己。

对爱国进行正确的引导,不仅是爱国更加有效,也更加的有意义、有影响,更富有成效。

同时也有24%的人认为无所谓和22%的人认为没必要。

从中可见当代大学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对于爱国是很冷漠的,这一点让人寒心。

试想就连处于文化金字塔尖的大学生都对爱国这么冷漠那其他文化更低的人呢?

可见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国家利益都只是持事不关己的态度。

国家是我们自己的,连我们都不爱她,还要奢求谁来爱她呢。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性爱国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正确的规范大学生的爱国言论和行为,另一方面,也就此机会唤醒一些对爱国没有兴趣的大学生的爱国兴趣,提高他们的爱国意是,增加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分析现象

(一)调查结果

1.当今社会受网络舆论影响巨大,极易受不法分子、国内外反华势力的煽动和影响

经过本次社会实践调查可以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真正能够关心本次“湄公河事件”的只占到了20%,了解到的人群总共也只有40%,而会选择转发的人群占到了全部人数的61%(20%的人选择直接转发)。

这说明当今的大学生受网络舆论的引导、煽动性极大。

网络虽然现在正在带给我们更直接快速获得信息的途径,但同时它也带来了许多隐患——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也将会更加容易的传播。

在本次被调查的相对高教育水平的大学生群体中,就存在着许多学生不经分辨、核实就转发人人、微博等,表明了当今的大学生群体还是不够理性,容易被不法分子所煽动、利用,同时也管中窥豹地表现出整个社会目前尚且缺乏一种清醒的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2.网络舆论影响巨大,但却没有很好的起到引导社会风气作用

网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问题,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不仅仅是大学生不够理性的问题,网络媒体在网络的舆论引导上也要担负起很大的责任。

我们关于最近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中特意咨询了知名社会人士——“华夏公益”的创始人、“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的开拓者、曾经的“红心会”发起人——郑壹零先生。

他指出,这一事件之所以恶化到这种地步,主要是因为在此之前的一篇关于“好心人扶起老太太反被索赔”的新闻报道所引发的社会关注。

在这一事件中,媒体应该负最大责任,他们的报道没有很好的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健康的道德观、价值观,而导致人们对于行善事产生恐慌和畏惧。

现在这一问题已经发展成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沦丧,而我们大学生也应当响起警钟。

(二)所谓“爱国”

什么是爱国?

有的人说:

关心时事。

有的人说:

抵制日货。

的确,关心国家大事是爱国的一种表现,但这并不是说关心时事的人便是爱国的人了。

现在普遍的有表现出一种现象,那便是有许多人都会在网络上对着各种有关祖国主权的各种新闻大肆的批评谩骂,不断在各论坛网站,各种聊天工具上发一些很“爱国”,很偏激的言论,“打倒小日本”“灭了东南亚”“教训一下菲律宾”------这些现象,一方面地区体现了我们广大民众多国家大事的关心,对祖国主权的关注,确实是从内新生出汗为祖国的领土完整,不容他人侵犯。

但另一方面,这样的偏激的、冲动的言论,却又成了我们不可忽视的缺陷。

这就犹如我们很多人的另一种行为:

抵制日货。

每次日本的首相不顾很多亚洲国家的一贯反对,参拜供奉着日本甲级战犯的可耻的靖国神社,都会有很多爱国人士在国内外发起抵制日货的行动,日企工人罢工,谴责日本首相行为的各种反日行动。

上街游行,焚烧日本产品,打杂日本人商店等等一些行为。

在网络上,电视里都会有对此的报道。

这些行为,激起了很多人的响应就像是一种趋势,大家都趋之若鹜的参与到了其中去,当然,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激情澎湃,青春奋发的在校大学生。

这种做法得到了很多民众的支持,但也被很多冷静思考的人所反对,不是反对他们的精神,而是他们这种冲动的作法。

这是一种爱国行为,大也是不够理智的。

到底要如何去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感?

概括起来有三点:

忧国、救国和报国。

忧国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思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心,是一种责任,没有一定的觉悟、没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不会忧天下。

通过调查以及看网络上的一些文章言论,很多人都有忧国之心,即使是瞬间的,但也有这种意识。

救国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牺牲精神。

历史上每一次国家民族危亡之时,都会出现一批民族英雄,同时也会有汉奸、叛徒。

从历史的唯物主义角度出发,凡当时为民族、为国家利益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人都是爱国的,他们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并不会因现在的时事不同而失去光辉。

只要不妨碍别国和他民族的利益,为本国本民族利益奋斗的人永远是高尚的。

报国是对国家的一种责任心,是尽心尽力的付出和贡献。

一个人可能生不逢时,不能出现在救国的战场;也可能智力不够高,没有更深的治国良策;但却可以时时处处进到报国之心。

他可以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全部联系到对国家民族的贡献当中去。

当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做到这一点时,国家就会格外的强盛,民族就会格外的兴旺。

救国、忧国、报国是我们在不同形势下所表现出的爱国方式。

对一个爱国者来讲,他时时刻刻都贮备为国效力,为国献身。

他的每一缕思考,每一次行动,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在化作对祖国的奉献。

四、解决办法——“理性爱国”

通过了对“理性”和“爱国”的分析定义,我们可以认识到:

理性爱国并不是一种不作为的表现。

如果说要求人们用冷静、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国家层次的政治经济事件,是一种

其实,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最紧要的事情不是批评,而是建设;不是激情,而是理性。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是我们的社会良知被唤醒,为了促使我们的政府重,充满公正的行动。

但是,当我们酣畅淋漓的批评之后,静下来的我们会发现根本的困境在于我们其实不能轻易找到对历史责任的办法

 

爱国热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但热情需要与理性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对国家有利。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但爱国需要理性,而行为的理性取决于思维的理性。

那么,理性爱国,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

面对国家利益受威胁、民族尊严受挑衅,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无动于衷,想表达义愤之情,想做点什么,以使那些侮辱中国人、诋毁中国的人知道“中国人不可辱,中国不可欺”这种初衷是朴素的、可贵的,而一个理智的人,还会充分考虑行为是否得当,导致的结果是否会背离初衷。

“理性对待发生的一切,不搞过激行动,更加努力地工作,全力配合国家办好实事,让世界上所有的运动员感受到中国的文明、热情、友善,谣言不攻自灭、我们要防止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过激行动只会陷入圈套,正中人家下怀。

”网友的这些留言,体现的正是一种理性的思考与认知。

当下,一些人士对中国的不友好,对中国的指责、对中国的抵制等,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难免的。

有些人认为中国发展是一种威胁,因而“不希望看到中国继续强大、继续发展。

基于此,我们最有力的应对,就是集中精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样做也更符合我们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每个公民必须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必须具备的情感。

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就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要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装备自己,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维护已取得的革命成果与建设成就,维护祖国的稳定统一。

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要知道,爱国不需要条件,不需要理由。

爱国不应盲目,不是纳粹主义,种族主义,军国主义,霸权主义。

国是包容,豁达,积极向上。

不是为了一国利益而伤害其他利益,世界上每个勤劳的人都应享有同样的权利,爱国应该站在人性的高度俯视这个世界,应该做到尊重别国,和平共处,保护自己利益也不侵犯他人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持久,才能利益最大化,人民也才能幸福。

不要去抵制“日货”、“韩货”,你要知道90%的索尼产品都是在中国制造的,这样损坏只有国家利益。

我想每个爱国的人都该为推动世界和平稳定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大家爱的不同的国才会越来越好,爱国的热情才不会被一些狂热分子所利用煽动。

爱国也如做人,你不可能只考虑自己,不顾大家,做好一个人,也会慢慢理解如何理性的爱一个国。

 

参考文献

3.林尚立,刘晔《理性国家的成长》

4.宁向东《理性点亮中国》

5.朱桂莲《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