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645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4 大小:29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新版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新版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新版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新版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docx

《新版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docx

新版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

第 一 章(单元)第 1 节(课)第 1 课时      连续号1

课  题

惠崇春江晓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苏轼。

3、能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

感受春天的美景。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2、当堂课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师:

同学们,现在开始我们的《美文诵读》!

生:

快起来,诵起来,大家一起来!

(拍手诵诗,之前学过的写景诗)。

二、新授

(一)诵读

1、大家背诵的多好啊!

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看屏幕,齐读课题。

(《惠崇春江晚景》)什么意思呢?

(惠崇是一个和尚的名字,他画了一幅画叫《春江晚景》,让苏轼题的诗。

2、看来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苏轼。

我们对苏轼已经不陌生了,谁找到了关于苏轼的资料?

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通过看书和上网找资料来介绍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是父亲苏洵的长子,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3、下面咱们就来读读这首诗吧,(出示频幕)自己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学生自渎)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

(看屏幕几个学生读)

4、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而且还注意到了咱们学习的停顿的读法。

还记得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吗?

谁来说说?

(学生说:

每句都是两个字停顿,两个字停顿,最后三个字停顿。

)是这样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咱们跟朗读一起读一读。

(音频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一 章(单元)第 1 节(课)第 2 课时     连续号2

课  题

惠崇春江晓景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

感受春天的美景。

2、能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3、能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2、当堂课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二)学诗

1、好,下面同桌两个人就利用手中的资料来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的意思。

(同桌自学古诗意思)

2、学习任务完成了吗?

谁来向大家汇报你的学习成果?

(学生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3、谁来说说第二句的意思?

(学生说第二句诗意:

春天迎来,寒冰消融,水温一升高,群鸭好像就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4、后两句呢?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

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面来了。

)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什么是蒌蒿\芦芽?

看图了解)

5、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一起说说?

(学生说诗意: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面来了。

6、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

(前三句)那第四句是写什么的?

(作者的联想)

7、再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什么了?

(春天的美景)

(三)背诵欣赏积累

1、整首诗我们都明白了,现在试着背一背。

(学生看课件图背诗。

2、老师还找到了一些关于这首诗的视频资料,咱们来欣赏一下。

(看视频)

3、哪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一说?

把你们说的画下来好吗?

你可以画一幅诗配画,也可以把这两节美文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积累,做成美文积累卡。

开始吧!

(配乐积累美文卡)

4、展示积累成果。

三、总结

我们不仅学会借助资料来自学古诗,而且还进行了美文积累,收获不小呀!

课下大家可以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一 章(单元)第 1 节(课)第3  课时      连续号3

课  题

《游园不值》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古诗

1、解读诗题

A生齐读课题B“值”什么意思?

(遇)“不值”呢?

(不遇)游园不值呢?

(游园没有遇到主人)C:

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

有谁了解他?

汇报

2、读古诗大家想读这首诗吗?

自由朗读全诗,能不能做到通顺流畅。

3、指名读(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4、师:

读得真好,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抑扬顿挫,很有韵味。

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生比赛读。

6、听你们读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读一读。

师读。

7、老师读得怎么样?

我相信,你们中一定有比老师读得还要好的。

有信心超过老师吗?

8、生挑战。

三、理解诗意。

1、同学们读得真好。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

A(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

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

我读懂了“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说这满园子里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

)师:

对,这句浅显易懂,表述方式和现在的一样。

B(我懂了“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小扣”一词,它指的是轻轻地敲打柴门。

“柴扉”就是指柴门。

“久不开”的意思,是说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

师:

为什么很久没有来人来开门呢?

(1、可能是主人不在家吧。

2、因为他轻轻地敲打柴门,所以主人听不见呀。

3、也许是因为主人在睡觉,没有听见敲门声。

4、也许是主人在园子里欣赏春色,被园的花草树木陶醉了,因而没有听到敲门声。

C师:

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诗。

生读。

生:

什么是屐齿?

(屐齿是指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

师:

对,不过诗人穿得不是我们这样的鞋子,他穿的是一种木头鞋。

请大家观察一下插图。

生:

这句是“苍苔”指的是青苔,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苔藓。

“应怜”“怜”不是指现在的可怜,而应该解释为“爱惜”。

师:

对,你能通过查阅资料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这里的“怜”是喜爱,舍不得的意思。

因为是诗人自己的猜想,所以他用了“应”字,这里解释为大概、可能。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D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

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吧,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鞋子踩坏吧,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之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门,也许是因为主人怕我的木底鞋在他的青苔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一 章(单元)第 1 节(课)第4 课时     连续号4

课  题

《游园不值》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领悟诗情。

1、诗人满怀喜悦去朋友家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见到主人。

现在你知道《游园不值》的意思了吗?

(游园不值就是指想去朋友花园游玩,结果没有碰到主人,扑了个空。

2、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

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

(失望、扫兴。

他的心里肯定在埋怨,这个朋友真不讲交情,不够义气。

我觉得他朋友真够小气的,美景是让人欣赏的,何必自己一个人独占呢?

3、诗人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本来十分扫兴,无意间抬起头,却发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枝红杏带给了诗人意外的惊喜,不由发出感叹。

生齐答: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读全诗。

学生朗读全诗。

二、品评诗文

1、诗人叶绍翁很巧妙地把自己一次游春的经历用凝炼的诗句描绘出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喜欢之情。

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

说说原因。

@我喜欢“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这句话告诉我们春天已经到来了,红杏已经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向人们报告喜讯呢。

@我喜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这句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不会因为你的吝啬小气而推迟到来的脚步。

@我也喜欢这句,春天的美景是关不住的,季节的轮换也是谁也挡不住的。

三、拓展积累

1、春色满园关不住,(板书:

春色满园)这满园的春色到底是怎样的呢?

诗人叶绍翁没有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

那么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还有你们读过的课外书,有没有描绘这满园的春色的?

你想到哪一段文字,就背诵哪一段;你想到哪一首古诗,就背诵哪一首古诗,如果不会背,读出来也可以,不过读也好,背也好,都要注意有感情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现在,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

就请你站起来背诵!

七、语文实践。

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大家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春意盎然!

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扫兴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喜悦(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教学反思:

 

第 一 章(单元)第 2 节(课)第 1 课时     连续号5

课  题

瀑布

教学目标

1、渗透识字8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情导入

师:

孩子们,我们知道,(课件图片)河水是轻轻地流着,江水是滔滔奔腾着,海浪更是波涛翻滚着,它们都是日夜不停地向前奔去。

而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它是从高山上直泻下来的气势磅礴的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师:

对,它就是瀑布。

(课件:

瀑布)

师:

观察“瀑”字,三点水右边是个“暴”字,仿佛是告诉我们瀑布这种水呀,它的性格很暴躁、气势恢宏。

(课件瀑字)

师:

多么奇妙、多么壮观的瀑布呀!

这一课我们就跟随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看看他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通文,整体感知

师: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完之后,还可以给自己刚才的学习情况作个小测试哦!

(课件出示:

阅读自我评价表)

1、初次见面,你能一口气叫出下列多少个生字的名字来呢?

叠涌滩喻丈仰伟尘

1-2个()★3-4个()★★5-6个()★★★7-8个()

2、60秒内,你可以给多少个生字组词语呢?

叠()涌()滩()喻()

师:

怎么样,你的识字能力和以前相比,一定又进步了吧!

孩子们,继续努力哦!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欣赏这首优美的诗吧。

(课件:

配乐朗诵课文)。

师:

听完后,请你来谈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生:

我仿佛听到了瀑布飞流而下发出的巨大声响,仿佛看到了一条银白色的瀑布从青山上一泻千里的壮观的景象。

师:

你的想象得真丰富!

孩子们,叶圣陶先生在观赏了瀑布之后,也深深地陶醉在瀑布的神奇壮美之中,他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课件)一个“伟大”,道出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请大家试着读出瀑布的伟大!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用横线勾出作者“听见”了什么?

“看见”了什么

生:

作者听见了瀑布的声音,看见了瀑布的样子。

师:

作者说“望见”了瀑布全身,在这里为什么不用“看见”这个词?

生:

因为“望见”说明作者是远远地看。

师:

作者又是在哪儿仰望的呢?

生:

作者是站在瀑布的脚下仰望的,

师:

说明作者是——近看。

这样,我们很快就发现了这首诗作者是按(课件)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也明白了全诗的内容(课件)

第一节:

写诗人远远地先听到瀑布的声响;(板书:

声)

第二节:

写诗人远望到瀑布的形状;(板书:

形)

第三节:

写诗人近看到的瀑布静态美和动态美。

(板书;静、动)

三、再读感知,感受比喻句的巧妙

师:

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诗人为了让我们没看见过瀑布的读者,能具体感受到瀑布的声音和形状,他在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

比喻。

师:

你们再默读全文,用序号标出诗人描写瀑布时用了几处比喻句。

师:

正如大家找到的,这首诗诗人一共用了4处比喻句。

(课件)请四个大组分别朗读出来。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2)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3)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4)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师:

其中,有比喻词“好像、像、如”的比喻句是

(1)(4)句;没有比喻词的比喻句是

(2)(3)句,这种不出现比喻词的比喻句叫做——暗喻。

(课件)

师:

孩子们,读了这些比喻句,你对瀑布有什么体会?

生:

我觉得瀑布仿佛就在眼前。

师:

是呀,用了比喻句,瀑布就变得更生动、形象了,让我们读者也身临其境。

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美美地朗读这些生动的比喻句吧。

老师读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

课件

师:

瀑布发出的声音真响呀——

生: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

远望瀑布——

生: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师:

近看瀑布——

生: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师:

时时来一阵风——

生: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一 章(单元)第 2 节(课)第 2 课时      连续号6

课  题

瀑布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2、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一)学习第一小节

师:

这首诗歌由远到近,从瀑布的声音写起。

(课件)瀑布飞流而下的声音震耳欲聋,像什么?

生: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课件)

师:

海浪翻涌的声音那是海涛声,是像一层浪吗?

(不是),是叠叠的浪,就是一层又一层的海浪翻涌奔腾的声音。

谁来模仿出叠叠的浪声。

轰——轰——轰——你模仿得真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读出惊天动地的海涛声吧——(课件)“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师:

松林吹动的声音,叫松涛声,注意是松林,不是松树,是风吹过好大好大的一片松树林,并且是持续不断的,阵阵的。

谁来模仿风吹林动的声音。

哗——哗——哗——我们一起读出巨大的松涛声吧。

(课件)“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

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瀑布的响声像海涛,又像松涛。

这是一对句子,朗读时要注意节奏和重音。

听老师来朗读一下。

课件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聆听瀑布的轰响声吧。

(课件,瀑布的声音)真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

(课件)多么雄伟的瀑布呀!

齐读——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二)学习第二小节

师:

循着瀑布的轰响声,诗人沿着山路向前走去,我们也跟着向前走,忽然,山路一转,我们望见瀑布全身了。

(课件,图片)

师:

你们看到眼前的这种景象,你想说点什么?

生:

瀑布真像一条河水从天上奔流下来。

生:

瀑布从高山上流下来,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块长的白布坠落下来。

生:

我想到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课件

师:

孩子们真会观察、联想!

叶圣陶先生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一起读出来。

生: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师:

这“白银”指什么?

生:

瀑布。

师:

写出了瀑布的颜色,银白色。

师:

为什么说它像白银呢?

生:

作者说瀑布像“一道白银”,是因为在青山的衬托下,在阳光的照射下,瀑布又白又亮,像白银一样。

师:

是啊,“千丈”的高度,显出高山巍峨不凡,那瀑布在太阳光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不正像一道美丽的白银吗?

难怪叶圣陶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师:

除了高度的衬托,这里还有颜色的对比呢!

师:

(课件:

①瀑布无背景②瀑布置于青山中)你们看,左边这幅图是没有青山衬托的瀑布,右边这幅是掩映在苍翠的树林中的瀑布。

青山、白银相互映衬,使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可谓相得益彰,多美呀!

诗人被眼前美丽的瀑布吸引了,一时间,诗人竟找不到更合适的语言去形容,只能由衷地赞叹——“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原来,诗人嘴上说没法“比喻”,实际上却生动形象地把瀑布比做了“白银”,这里使用的就是暗喻。

师:

让我们再随诗人去欣赏气势宏伟的瀑布吧。

(齐读)

山路忽然一转,

啊!

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一 章(单元)第 2 节(课)第 3 课时      连续号7

课  题

瀑布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2、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三)学习第三小节

师:

刚才我们只是从远处望见了瀑布,这次请你自己读读第三小节,享受一下与瀑布近距离接触时的感觉吧!

(课件出示:

第三小节,师读)

师:

同学们,站在瀑布脚下的你,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生:

我发现没风时和有风时瀑布的样子是不同的。

师:

你来说说区别在哪?

(课件出示:

随文填空)

师:

“一座珍珠的屏”,“屏”本来是指室内来隔断视线或挡风的用具。

(课件)为什么诗人把瀑布比喻成了珍珠做的屏风?

生:

因为瀑布从很高的山上流下来,水碰到石头上,溅起很多的小水珠,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透亮,就像一颗颗珍珠,许许多多连在一起,密密麻麻,就像珍珠做的屏风一样。

(课件:

如屏的瀑布图)

师:

理解得真好!

这里写出了瀑布静态的秀美。

师:

一阵阵微风吹来,吹散了珍珠屏,把它吹得——课件

生:

如烟,如雾,如尘。

师:

这是瀑布动态的美。

被风一吹,瀑布溅起许多的小水珠,只见飞沫慢慢上升、漫天飘舞,如同——轻烟;又渐渐扩散、弥漫,一切若隐若现,好似——薄雾;再过会儿,终于化作纷纷飘落的——尘埃,……这是何等美丽的景象呀,请大家边读边想像——

生:

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师:

的确,瀑布磅礴的气势令人折服,但是瀑布梦幻般的秀美更是令人沉醉而又迷恋。

师:

(引读)时时来一阵风,

生: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师:

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是一种壮观的美;而这随风飘洒的情景又显得飘飘悠悠、朦朦胧胧,是一种轻柔的美。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赞美瀑布壮观且轻柔的美吧!

师: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课件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五、回扣课文,练习背诵

师:

回顾全文,诗人用极其简洁、准确的语言,丰富、生动的比喻为我们描绘了瀑布壮丽奇异的景象,让人印象深刻。

远看瀑布,好似白银青山挂;近临瀑布,又似珍珠连玉屏。

听其声,浪涌风吹响山谷;观其形,如烟似雾胜仙境。

这么经典的诗文,要是能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可真是一件美事!

怎么样,不妨跟着音乐,想象画面,背背诗文吧,比比看谁记得快、记得准!

(配乐朗诵)

六、课外延伸

师:

孩子们,课后,你们还可以搜集更多瀑布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

尽情领略大自然神奇、美丽的风光吧!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到这儿了,希望大家学得愉快,再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一 章(单元)第 3 节(课)第 1 课时      连续号8

课  题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课文描绘出的美妙的春雨中的声音世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描写声音的词语。

3.想象春雨“滴滴答答”的声音世界,感受在观察中展开想象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想象体会这个美妙的声音世界。

2.体会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河里看不见。

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

(板书:

雨)

2.我们把春天的小雨叫做什么?

(春雨。

)(老师补题目:

春天的小雨)

3.春天的小雨落下来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

(播放录有春雨声音的课件,学生一边观赏画面,一边倾听)

4.学生回答:

春雨落下来时,发出“滴滴滴”的声音。

二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

标画生字及自然段序号。

注意读准字音。

2.结合课前预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指导:

“乳”的读音是“rǔ”,不能读成“lǔ”。

沟:

给“购”换一部分的方法。

播:

给“番”加一部分的方法。

跌:

给“失”加一部分的方法。

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你可以怎样记忆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记字的方法)

(2)投影出示下列词语,学生朗读。

 飘洒 品尝 乳汁 淅淅沥沥 水沟 你推我挤 叶脉 跌下来 滑下来 演奏 播种 发芽

三 尝试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1.想一想:

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2.指导学生分段。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春雨已经下了很久了,落在了不同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

春雨落在了树林里的树木上。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

春雨从树叶上滑落到地面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第四部分(第6—9自然段):

春雨在树林里演奏,在大地上播种,“我”喜欢春雨。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四 开展朗读比赛

1.同学们自己准备。

2.随机抽签分组,形成新的组合,开展小组及个人朗读比赛。

3.统计积分,公布比赛的优胜小组及优胜个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一 章(单元)第 3 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