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I游戏集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515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RDI游戏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RDI游戏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RDI游戏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RDI游戏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RDI游戏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RDI游戏集锦.docx

《RDI游戏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DI游戏集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RDI游戏集锦.docx

RDI游戏集锦

RDI小游戏(对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兴趣很重要)

(一)放学路上,从机构回家的路途步行约五分钟路程,从下楼梯开始,我就用夸张的语气开始大叫“我们冲啊!

”然后用很快的速度跑下楼,到最后两个阶梯时双脚并拢跳下去,小然这时候常常会兴奋的跟上来,并和我一起大叫,这个过程出现了兴奋的凝视,眼神对视,但他常常不能跟随妈妈在正确的位置跳下,(因为每天跳的位置可能都会有变化),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会回到楼梯上重跑一次,直到他会主动跟上并在正确的位置跳下。

在路上:

1)突然启动快速向前跑,小然常常会很快跟上来,当他冲到前面去的时候我却会突然停下,几次以后,小然非常注意妈妈的动向,我停下来时,小然会兴奋地看着妈妈,我做出要跑的动作,他紧张地拉住妈妈的衣角,“犯规了!

你”和他保持约半米的距离,特别是当他走神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再次突然跑远…

2)变化:

慢速走,边走边数数,常常用在小然极度兴奋往前冲时,忘记了参照妈妈的表情和动作,这时候却突然慢下来,用很慢的速度跨步走;在中间加入动作,举手跑、背手跑、青蛙跳、伴随兴奋的表情声音。

就是做这些乱其八糟的游戏,五分钟的路程常常走出15-20分钟来…

有一天出门去散步时,小然开心地走到前面去了,到了路口,我和小然爸爸却转弯走向了路的另一边,而没有象平时那样喊他过来,只管自已走了,差不多走了10来米,小然才发现爸爸妈妈已经不见了,他迅速回头跟了上来,并且着急地抬头看了看爸爸。

(二)描述性语言

在接受RDI以前,我常常在生活中发指令问小然:

“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现在必须要改变了,做得还很欠缺很欠缺,却已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在超市里看见卖米的,我夸张地大叫:

“哇!

好多米啊!

这米真白啊!

我喜欢这种的,我要买这种的”同时观察小然的反应,小然这时候往往开心地看着白米,没想到的是,有一天在路边,他开心地看着我说:

“哇!

好绿的叶子啊!

这么多绿的叶子!

(三)突然袭击和欺骗

当小然正在吃苹果时,爸爸悄悄接近他,当他不注意时,突然抢去他手中的苹果,咬去一大口!

常常是防不胜防,小然急死了,另一方面又觉得刺激,结果是边着急边笑。

没过几次,小然的警惕性高了,接近他很难了,狡猾的爸爸竟然对小然说:

“小然,到爸爸这儿来,让爸爸看看你的头发!

”小然高高兴兴地去了,结果可想而知,又被咬了一大口苹果!

,不到一分钟,爸爸又叫:

“小然,你来啊,看看爸爸这儿有什么?

”眼睛却盯着小然手上的苹果,小然又上当了!

….到了第N次的时候,小然不放心地看了看手中的苹果,又看了看爸爸,犹豫了,最后,听话的小然把苹果放在了离爸爸很远的桌上,走到了爸爸旁边!

哈,终于明白爸爸的阴险用意了!

(四)有一次姑婆出门没打伞,我说“哎哟,下雨了,等下姑婆淋成落汤鸡了。

”一会儿姑婆回来后他说对姑婆说“姑婆婆淋成煲汤鸡了。

”大概经常听我们说煲鸡汤,还没弄明白什么意思吧。

后来再次下雨时他用到这个词还是说煲汤鸡。

那天他洗完澡出来,我借机向他解释,头上身上全都是水,被淋成这样,就叫“淋成落汤鸡了!

他还是一脸鬼笑看着我说“我淋成煲汤鸡了!

”,然后哈哈一笑,又说“我淋成高汤鸡了!

”(还用手比着高高的样子)。

我一边笑一边说“怎么又成了高汤鸡了?

”,他又笑笑地把手比到脚下低低的地方“我淋成矮汤鸡了!

”,

我只好跟他玩上了“那我淋成长烫鸡了!

”(我两手伸开比出很长很长)

他对“那我淋成了短汤鸡了!

”(两手合拢隔一点点)

我说“那我淋成大汤鸡了!

”,他对“那我淋成了小汤鸡了!

我说“那我淋成了方汤鸡了!

”他对“那我淋成了圆汤鸡了!

”马上又补了一句“那我淋成了三角汤鸡了!

我说“那我淋成了冰箱汤鸡了!

”他对“那我淋成微波炉汤鸡了!

我说“那我淋成了枕头汤鸡了!

”他对“那我淋成了床汤鸡了!

持续了十几个回合,“那我淋成了苹果汤鸡了!

”,“那我淋成了全部汤鸡了!

整个过程,我们都在停顿,对视,笑笑地,双手配合语言在比划,还高兴地跳。

最后大笑。

两个小活动

1、帆帆要吃葡萄,放一颗在小盒子内,让他躲到门外,我把小盒子藏在懒人沙发下,他进来后只能从我的脸上找到答案,错了就没得吃,要重来。

2、帆帆站在台阶上,下面放了一排四个懒人沙发,我用表情示意他跳到哪个“石头”上,不能掉进河里,如此反复。

几次后,他故意跳错,专门不跳我指示的“石头”,狡滑地笑,我去他身边做些胡闹搞笑的动作,玩得很开心。

3、懒人沙发有不同的图案,苹果,字母,桔子,树叶。

他听完我的口令后依次坐一下。

“苹果,桔子,字母”,“桔子,字母,苹果,树叶”。

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判断力。

4帮忙家务:

1).洗衣服:

带孩子洗衣服,把洗衣桶放在大人旁边,孩子站在洗衣机前面,如果孩子不够高的话,就让他踩在凳子上.大人把脏衣服一件一件(或一小堆一小堆)拿给小孩,小孩再把衣服丢进洗衣机.大人一边递衣服,嘴巴一边说,‘洗衣机,洗衣机,洗衣服’这样重复好几次,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的频率,然后突然在某一次把正要把衣服拿给小孩的时候,抓住衣服不放手(或是把衣服拿很高),有的孩子在这时候会用力拉衣服,这时候你就可以把衣服给他,让他把衣服放进去.如果你的孩子抬起头来看着你,你就要给他一个很大的微笑,再把衣服给他,当孩子抬起头来看着你的次数愈来越多时,这时候表示,你已经可以加入一些第一阶段的活动了.

2).擦桌子:

拿一条大的抹布,可以让大人和孩子一起把手放在上面,刚开始可以抓着孩子的手,轻轻的擦桌子,一边擦一边说’擦桌子,擦桌子,停下来’擦两下就停下来,再擦两下再停下来,这样重复好几次,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擦桌子的频率,然后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时候,完全停下来不动,不再继续擦,让孩子在修补刚刚终止的动作,所以大人再继续帮他擦.熟悉了了以后,不要抓着他的手,让他把手放在抹布的另一边,两个人一起做.

3.)打蛋:

把蛋打在容器中,握着孩子的手拿筷子或打蛋器打蛋.一边搅拌一边说’打蛋,打蛋,停’打两下就停下来,再打两下再停下来,这样重复好几次,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打蛋的频率,然后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时候,完全停下来不动,不再继续搅拌,让孩子在修补刚刚终止的动作.

5放气球:

把气球吹满气以后,在小朋友面前说’1,2,3,放’,如果小朋友喜欢的话,放了几次,他捡气球回来给大人时,做一些吸引他注意的声音,确定他有眼神接触,才开始吹气球,吹到一半,吸一口气,可是不吹出去,等小朋友也学你吸一口气,吹吹吹时,在继续接下去吹.(或者是有眼神接触也可以,看哪一个小朋友比较容易做到,就选那一个做)

6.擦玻璃:

材料:

报纸或抹布两份,清洁剂(喷玻璃用)两份.在公寓得落地窗,小朋友和大人一个人站在室内,一个人站在室外.一个人拿着一个抹布和一瓶喷玻璃清洁剂(如果怕危险,里面可以装水让小朋友喷),小朋友要能一上一下,或是一左一又跟着大人擦玻璃,大人擦到哪里,小朋友要跟着擦到那里,大人喷玻璃,小朋友也要跟着喷.透过玻璃,眼神的接触,分享情绪,在擦玻璃时都可以加进去.如果小朋友只想透过玻璃跟你击掌,亲一下,或是做鬼脸,那也非常好.如果他还没有办法跟着大人隔着玻璃做,最开始就让他跟在大人旁边乱抹乱擦就可以了,那也是很好玩的.

7有时候我们急着要教孩子一些技巧而忘记了我们本来的目的,那就是让孩子享受到互动的乐趣.活动的程序是否正确并不重要.例如有一次,我们在做”我的想法是……”的活动.我和小孩一起画一张图,是一个人.大人先说’我的想法是…脸’,然后再纸上画一个大脸.大人把蜡笔递给小孩,小孩接着说’我的主意是…眼睛’,然后小朋友会自己画一个眼睛,画完以后会把蜡笔递给大人,大人接着说’我的想法是…耳朵’,然后再纸上画一个耳朵.大人再把蜡笔递给小孩,如此这般,完成一张图画.我活动的时候,孩子常常漏说”我的想法是……”,我要记得提醒他说”我的想法是……”,而且,当小朋友画完一个部位时,没有把蜡笔交出来还想在自己一直画下去,我常常提醒他,换妈妈画了.我自己觉得这个活动孩子并没有参与得很好.可是顾问一看到录像带,就一直很高兴的说,‘太好了,太好了,你看小朋友一直有很好的眼神接触,而且他非常注意大人在画什么,互动实在是太好了’.这时候,我才知道,我自己太专注于要孩子照着游戏规则玩,而忽略了他的眼神接触和互动的乐趣.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家长把活动录像起来,再看一次,感觉会很不一样.

8一个有意思的玩具,一个马铃薯形状的头,上面有一些洞洞,可以插入眼睛,鼻子,等五官.大人坐在旁边,刚开始时,大人手里拿着马铃薯头,小朋友前面有一堆五官,要小朋友看着大人的脸部表情,决定哪一个五官是大人希望小朋友放在头上的,大人不说话,可以点头或摇头表示是或不是,可以用微笑或哭脸表示,也可以挤眉弄眼的来表示.如果小朋友不看你就自行决定五官要插进去,你可以把马铃薯的头抽走,有可以大声咳嗽或抽气提醒他注意,如果你抽走马铃薯头,小孩很疑惑不知道怎么做下一步,你可以口头提示他试一试拿另一个,所有的五官都是大人决定要拿哪一个.如果这一个步骤做得很好,多玩几次以后,下一步就要连放五官的位置都是要参照大人的表情决定.所以到后来,小朋友需要拿起一个五官---参照大人的脸部表情---试着不同洞的位置,一边试,一边参照大人的表情,不对要一个洞换一个洞,继续看大人的脸---再拿起一个五官---参照大人的脸部表情---试着不同洞的位置,一边试,一边参照大人的表情,不对要一个洞换一个洞,继续看大人的脸---一直到所有的洞都插好了----看看成品,用力的大笑或嘲笑他的眼睛长在脚上,嘴巴长在头上,手长在鼻子上等等.活动中,一个小朋友要看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有可能完成.哈哈,他多看你一眼,你就多赚到一次.

 

 

 

游戏

道具:

扑克牌一副

游戏规则:

一人随机发牌,2-4人参与竞赛。

发牌者用眼睛看竞赛者的示意,如点头则发一张牌,摇头就不发牌;然后轮到下一个竞赛者。

发完一圈后再重复刚才的程序,直到所有人都不再要牌(最多可发五张牌)为止。

竞赛者公布自己每张牌相加后的点数,十点半为最大,超过十点半则爆炸,点数变成零。

点数大的为胜利者,五张牌都拿满了而点数仍没有超过十点半的称为“五小”,也是胜利者。

游戏说明:

A的点数为1,其余花牌均为半点。

游戏目的:

1、社会参照:

关注发牌者和其他参与者

2、认知:

10以内的加法

3、确认能力:

判断是否爆炸,判断失败者和胜利者

4、共同注意力:

强烈的参与动机带来高度的关注

5、情绪分享:

分享胜利或失败的感觉

6、变通能力(弹性思维能力):

将所有的花牌转化为半点

7、心智训练:

预测是否会爆炸,并作出正确的选择(是否要牌)

卡片游戏之1——拍螃蟹:

这个游戏的创意源于电玩游戏。

游戏双方拥有相同数量和图案的卡片,拍打方把卡片图案向上整齐的排列在桌子上后,根据对方出示的卡片,迅速用手拍打与之图案相同的卡片。

游戏变化:

1)猜图案:

按部就班地玩几次后,家长突然将出示地卡片背对孩子,要孩子根据自己的判断来猜是哪一张卡片。

如果猜错了就摇头,孩子继续猜,直到猜对,家长点头。

2)看表情:

根据孩子对家长表情的关注程度,逐渐在摇头前加入失望或沮丧的表情,然后摇头;在点头之前加入高兴的表情,然后再点头。

3)停顿和延迟:

在孩子关注家长出示卡片或孩子拍打后参照家长的表情时,加入停顿或延迟,尽量延长孩子注视的时间。

4)角色互换:

由孩子出示卡片,家长猜和拍打,孩子判断并通过表情和动作告诉家长。

卡片游戏之2——翻翻乐:

选取成对的片8-10组,图案面朝下放在桌子上。

孩子和家长轮流翻卡片,一次可以任意翻两张。

如果翻开的两张卡片图案相同,则赢得卡片,并可以继续翻,直到翻开得两张卡片图案不一样,则轮到对方翻。

赢得卡片最多的为胜者。

游戏变化:

1)   用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玩:

开始时家长故意问一句谁先玩呀,孩子往往希望自己先玩。

家长也装做想先玩。

同时作出姿势要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

石头剪刀布的过程也要设置很多的停顿或假动作,迫使孩子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参照家长的一举一动。

2)   孩子的兴致正高的时候,故意半天不动,等待孩子的眼神接触。

卡片游戏之3——拖板车:

我们小时候用扑克牌常玩的游戏,现在改用卡片来玩。

游戏双方各拿一半卡片,双方轮流发牌,排成一列。

发卡片的一方如果看到前面有相同的图案,就赢得了这两张图片和这两张之间的所有图片。

最后卡片发完的乙方为失败者。

游戏过程:

1)   用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发卡片

2)   轮到家长发卡片时停顿或延迟,只要孩子一抬头看家长,家长就立刻动作

3)   分享兴奋时刻:

玩得比较熟练之后,A、孩子赢得卡片时:

如果孩子只顾高兴的收卡片,家长可以按着孩子的手,直到孩子抬头看见家长兴奋的表情,就马上松开。

同时兴奋的大叫:

哇,你好厉害呀;B、家长赢得卡片时:

停顿,等孩子的反应,只要孩子一看家长,马上兴奋的大叫:

;哇,我好高兴啊。

[说明]:

以上游戏都要求有两套图案相同的卡片。

卡片游戏的变化(补充):

1、拍螃蟹中的认知训练:

逐渐增多卡片的数量,孩子几次拍打扔不正确时,加入提示,缩小猜的范围。

开始可使用简短的语言提示,如提示分类“属于蔬菜”“属于动物”;提示特点“红红的”,“长长的”;描述性提示:

“长着一对翅膀,会飞的”等等。

然后把语言提示过渡为动作提示,用动作比划可以吃的,圆的,会飞的等等

2、活动中断时的调协、修补:

确认孩子对某个游戏动机很强,在游戏高潮时突然中断、开开小差(比如扭头看电视,拿本书来看等),孩子一定会有使游戏持续下去的强烈愿望。

刚开始可以在他提出继续的要求后就马上予以满足。

等孩子的能力逐渐提高后,要注意缓慢的增加难度,不要轻易就回应他。

到最后要让孩子再三请求才同意,还要装作很勉强的样子。

例:

玩拖板车时,小小马上就要赢了。

该我出卡片时我扭过头去看电视。

小小:

妈妈,快玩拖板车!

我装没听见。

小小提高声音:

妈妈,快玩拖板车!

我转过头:

我不想玩拖板车了,我想看电视。

然后又去看电视。

小小急了,动手把我的头扳过来:

妈妈不看电视,要玩拖板车!

我:

我不喜欢玩拖板车。

小小:

我喜欢玩拖板车!

我:

我喜欢看电视。

小小:

我不喜欢看电视。

我要玩拖板车!

我:

电视好好看呀,拖板车不好玩。

小小:

电视不好看,拖板车好玩!

我:

好好好,那就玩拖板车吧。

玻璃弹珠游戏

道具:

一块平板(尺寸最好不小于300mm*500mm),两个塑料盒子,不同颜色的玻璃弹珠若干。

玩法:

将平板的一段稍微垫高2-3cm作为滑道,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一人先出示弹珠的颜色,并准备用盒子接弹珠;一人在滑道顶端滚弹珠,弹珠的颜色必须和出示的颜色一样。

滚弹珠时故意不停地变换放的位置,让对方适时调整盒子的位置以接住弹珠。

游戏目的:

训练孩子的社会参照、动作调控和情绪分享能力,

游戏变化:

1、熟悉游戏规则后,加入“猜颜色”的环节,同时训练点头、摇头的动作技能:

接的一方先挑弹珠一个握在手心,让对方猜是什么颜色,并通过点头摇头来确认对方的判断是否正确。

对方则据此更换弹珠直到猜对后,才将玻璃弹珠滚下,另一方用盒子接住。

2、加入表情的学习和模仿:

用表情来代替点头和摇头的动作

游戏说明:

1、刚开始时游戏规则一定要简单,等孩子熟悉玩法之后再慢慢加入新的变化。

2、务必要加入情绪分享的行为,如接住弹珠后双方击掌庆贺,或摆个pose大叫一声“耶!

3、切记停顿、延迟、不可预期性以及气氛的营造是所有RDI活动中,对训练最为有效的手段。

小丑天平:

这是一套木质玩具,由一个支座、一个平衡架和红黄蓝绿四个小丑组成。

每个小丑是由大中小三个圆珠和一个带着尖尖帽子的小人头组成。

小小对这套玩具爱不释手,玩游戏的动机很强烈。

游戏规则:

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一个人用表情或动作指挥,另一个人参照对方的表情和意图,分别把小丑的各个组件组装起来。

游戏目的:

在游戏中对同伴的动作和表情进行参照,理解同伴的意图,模仿情绪表达,获得游戏的乐趣并与他人分享。

注意事项:

本游戏不必过分注意组合规律的正确与否,只要能从中获得乐趣,任何组合都可以被允许,不应偏离原来的宗旨去纠正游戏的玩法。

游戏说明:

1、   在解决谁先玩(组装)的问题时抓住契机,加入其它的训练项目:

如石头剪刀布、踩脚、抢凳子等

2、   家长应对整个游戏的节奏和思路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1)   节奏不宜太快,尽量加入停顿和延迟,增加孩子眼神交流的机会。

2)   游戏的思路不应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家长应想办法让孩子适应别人的组合规律,而不是固执刻板的遵循自己的组合规律。

3、   制造兴奋点:

家长故意装得很笨,把组件放错或把组件放在出乎意料的地方,停顿,观察孩子的反应,然后同时开心大笑,分享兴奋愉悦的情绪。

跳水游戏

5-6岁的男孩子都喜欢爬高上低,喜欢蹦蹦跳跳,跳水游戏也由此应运而生。

道具:

用数个懒骨头椅堆成跳台(也可以用几床棉被代替),根据高低命名为1号和2号跳台。

一个懒骨头放在跳台下方当水池、另准备几个抱枕或坐垫备用。

游戏规则:

一人当教练,一人当跳水运动员。

跳水运动员通过手势告诉教练自己要上几号跳台,征得同意后爬上相应的跳台,根据教练的指令跳到“水池”里。

游戏目的:

参照、确认能力、大运动、肢体语言能力、互动的维持和修复技能

游戏变化:

1、玩得比较熟练后,教练故意把“水池”移到旁边或较远的地方,让孩子通过手势向教练要求移动懒骨头。

2、在孩子求助时要装作很笨,错拿抱枕或坐垫当水池,或故意将懒骨头向反方向移动,或虽然按照孩子指挥的方向,但出乎意料将水池移动很远,让孩子通过点头摇头并结合手势来进行指挥。

3、如果孩子对“跳水”的兴致很高,教练需要故意在孩子要求上跳台之前开小差,打个瞌睡什么的,让孩子学习维持和修复互动的技巧。

打鼓游戏

道具:

直径20cm左右的儿童玩具小鼓两套。

游戏说明:

如孩子的打鼓的技巧或动作协调能力不足,先降低游戏的难度,将打鼓转变成拍手。

从三人游戏开始,先让孩子通过观察了解游戏内容,理解游戏规则。

游戏方法:

父母两人相对而坐,一人打鼓,一人根据鼓声的声音大小、节奏快慢和打击次数,通过拍手进行模仿。

孩子则坐在旁边充当裁判的角色,眼神会不停地在父母之间快速转移,以判断模仿者是否正确。

游戏目的:

参照、确认、眼神快速转移、注意力、动作调控

游戏变化:

1、角色转换:

等孩子熟悉游戏规则并表现出一定的参与兴趣时,交换角色,由孩子来进行拍手模仿,转变成二人游戏。

2、次数的变化:

刚开始的活动要简单,只涉及击打次数的变化。

可先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比如按1、2、3、4、5的顺序或5、4、3、2、1的顺序有节奏的进行,然后再打破规律随意变化击打次数,增加击打次数。

3、加入声音大小的变化:

由对比强烈的变化逐渐到微弱变化,由单一的大声或小声(如大大大,小小小,大大大大大大等)逐渐到大小声音混合进行(如大大大小,大小大小大,小小小小大等)。

4、加入节奏快慢的变化:

变化的技巧同上。

5、复杂变化:

将声音大小和节奏快慢的变化糅合到一起。

6、动作调控:

游戏熟练后将拍手模仿改变为打鼓模仿,训练动作的调控能力。

除了上述次数、节奏和声音的变化外,还可以增加单双手分别击打、双手同时击打、单双手交错击打,击打鼓的正面、侧面或边沿等变化。

灵活多变的手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孩子的模仿兴趣。

7、同步练习:

孩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后,可以将模仿打鼓的动作变化为同步训练。

这需要孩子有更高的配合协调能力和动作调控技能,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随时保持高度警觉状态。

8、其它变化:

将用鼓棰打鼓改为用手拍鼓

包饺子,包肠粉

拿一张空调被,放床上,对折,飞飞躺在里面,我跟飞飞爸一人一头,把被子提起来荡,荡的时候三个人一起数数,数到“十”的时候就把飞飞跟被子一起摔到床上。

数的过程,我跟他爸爸故意把音调由低变到高,把气氛搞得特别紧张、刺激,飞飞玩得很兴奋。

摔到床上之后,我们还假装“啊呜”吃“饺子”。

玩过2~3次之后,我跟他爸爸停下来歇口气,可飞飞不干,主动请求、安排再玩,并变换方式,首先是要我跟他爸爸换位置,再之后,小家伙提议“妈妈躺上去,轮到你啦。

”,我当然乐意地听从他的安排,呵呵,丑也就丑一回了,毕竟是丑在外,乐在内呀!

结果可以想见,小家伙肯定拉不动妈妈呀,拖拉了一下之后,一看拖不动,飞飞也假装吃“饺子”,对着我的手臂,“啊呜”一口,还真是惟妙惟肖!

接下来,我跟飞飞提议“是不是该轮到爸爸啦?

”飞飞马上拒绝:

“爸爸太重啦,我拉不动。

”看来还学精了!

比赛跳远:

场地是一块由多块正方形pvc字母拼成的垫子,以“一、二、三、跳!

”为口令,先是我喊他跳,再是他喊我跳,小家伙能跳4格,看我这当妈的,也不过如此,筋骨太硬,平时太缺乏运动了,惭愧!

娘儿俩玩得不亦乐乎,紧张、刺激。

指令改为手势、表情,而非语言,如根据我伸出手指的个数,确定跳几个格子,以及根据我的表情,点头了才往前跳。

玩了几轮后,我特意改变了玩法,改由对方发指令,指定跳到某一个字母,跳不到的就输。

跳到之后,对方还接着发下一个指令,这样连续跳2~3个的指令。

小家伙挺精的,我给他的指令也都就着他的能力,一般是相邻的字母或隔一行的字母,而他一来就给我发了一个指令“妈妈,跳到P”——好家伙,5格远!

我只好乖乖认输。

开店、购物:

场地就在我们的床上,利用我的化妆品(他很爱玩可我不怎么同意他玩的东西,很多玻璃的呀),家庭药物等瓶瓶罐罐。

游戏玩了2轮,开始是我扮售货员,飞飞扮顾客,后面一轮则反过来,爸爸在旁边看,提示飞飞。

我先拿起东西一个个对飞飞介绍,这是果汁、那是矿泉水、这个是薯片、那个是酸奶……

妈妈:

“你好,小朋友,请问你要买什么?

飞飞:

“我要酸奶”(挑了就想走)

爸爸:

“飞飞,你还没给钱,先问阿姨多少钱?

”(急忙提醒)

飞飞:

“妈妈,——”

爸爸:

“是阿姨,现在妈妈假装是商店里卖东西的阿姨,你要叫她阿姨”(赶紧再提醒)

飞飞:

“阿姨,这个多少钱?

”(很不自然,并且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边问边拿)

妈妈:

“2块钱。

你要先买单才可以拿走的,小朋友。

”(想把东西拿回)

飞飞才不给我呢——一只手拿着酸奶,同时伸出另一只手递到我手里:

“嗯,钱在这里。

”(其实,他手里是空的,什么也没有)

妈妈:

“小朋友,再见!

欢迎下次光临。

”(笑着跟他挥挥手)

飞飞:

“拜拜!

”(没怎么看我,只顾着看他手里的“酸奶”)

接着,爸爸又提醒他再来买别的东西,就这样,东西一样样的全买完了。

妈妈:

“哦,东西都卖完喽,我要关门喽,回家睡觉去喽。

”(说完,做了关门的动作,然后躺下)

接着,轮到飞飞开商店,我来当顾客,这时我们加了几样东西,飞飞介绍这些“商品”的时候,想了想,加了“牛肉”“牛奶”,小家伙,想象力还挺丰富的!

我跟他爸在旁看了,乐得不敢吱声。

然后,依我跟他玩的程序,把东西一一卖完,最后也学我“关门噜,睡觉噜”,真是可爱极了!

这是飞飞第一次玩这类游戏,以前一直都是很抗拒的,表妹想跟他玩类似游戏,他总说:

“那是假的”,丝毫没有兴趣,而今晚,自始至终,他就没有说过“假的”这个字。

那一刹那,我心中产生了幻觉:

“如果飞飞是正常儿童,可能大概也差不多如此吧?

扮蜗牛、扮贝壳:

也是在床上玩。

飞飞自己提出要求的,开始说是要搭房屋,跟他爸两个人合作,飞飞指挥,指定用两个长枕头,顶成一个三角形(屋顶),飞飞躺在里面。

我又特意给加了些变化:

妈妈:

“咦,飞飞象只蜗牛喔,屋顶就象蜗牛的壳呀。

“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