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456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江西省赣州市六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试题

满分:

150分完成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绯(fěi)闻猗(yī)郁浸渍(zí)妖童媛(yuàn)女

B.庐冢(zhǒng)青荇(xìng)百舸(gě)渐车维裳(cháng)

C.敛裾(jù)一椽(chuán)框(kuāng)架契(qì)阔谈讌

D.肄(yì)业鱼鳔(piào)团箕(qí)朝谇(suì)夕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瓦菲揶揄衣袂寥若辰星B.伶俜西洲青苍婆挲起舞

C.愀然赝品消弥喋喋不休D.厮打发轫蛰伏杯盘狼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期中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主持人请一位成绩优异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

这位同学紧张万分,出言无状,满脸通红,半天只说出一句话:

“其实有很多同学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只是……”

B.这份报告详实地列举了我国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平铺直叙,毫不夸饰,厚重而大气,客观而准确,读来令人叹服。

C.要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限行和摇号说到底只能是权宜之计,只是为发展公共交通、创造良好的骑行和步行环境提供难得的时机。

D.虽然莫言其貌不扬,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性行淡泊,遇事从容,即使在最困难的十年文革时期,他也能安之若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明立场。

B.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C.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和选秀成名,而是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D.中国在2013年12月14日实现了“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探测自动巡视勘查,这为中国深空探测的发展奠定了进一步的技术基础。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阴沉沉,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②有的尚未插秧

③田里面积水盈盈④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⑥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③②①⑥⑤④B.③⑥①②⑤④C.⑤②⑥①③④D.④②⑤⑥①③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院决定逮捕爱斯梅拉达,流浪汉们赶来营救,国王军队前来镇压。

弗罗洛乘混乱之际,用谎言欺骗卡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带出圣母院的后门,逼迫她顺从自己,遭到爱斯梅拉达的拒绝。

(《巴黎圣母院》)

B.大卫听从姨妈的安排,先去旅游,开阔眼界,途中巧遇了新提福兹,并邀请他同去雅茅斯,认识了佩葛蒂一家。

结束旅游后,大卫到博士院当实习生。

(《大卫·科波菲尔》)

C.觉新也是“新青年”,他也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处在长房长孙这样特殊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觉新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

(《家》)

D.孔子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礼”为根本,他提出“克己复礼”,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论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每小题3分)

①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加,雾霾逐渐消散。

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②2013年10月2-7日北京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

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是影响雾霾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相对湿度增大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后,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

可以看出,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

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与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风速与雾霾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从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第三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③以北京为例。

研究发现:

无论是年均水平还是月均水平,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说明霾天气比雾天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严重。

从月际变化上来看,大雾天气月变化十分明显,更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除8-10月份的其他各月均有较多霾天气出现。

从空间分布来看,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北京西北部雾霾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小。

城区和东南地区是霾天气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而大雾天气虽然在东南发生频繁,但是大雾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在城区的西北和西南大雾强度最大。

④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带来的影响日益显著,极易酿成雾霾灾害。

同时,由于大部分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此类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往往尤其严重,并容易带来较强的社会负面影响。

2011年,雾霾天气第一次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反映出社会公众对雾霾天气关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2013年“雾霾”再次成为年度热词,说明雾霾天气对公众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升级。

雾霾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是雾霾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性工作,对于雾霾防灾减灾和雾霾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雾霾天气的影响及对策》)

7.下列对于雾霾天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大部分严重的雾霾一旦形成,大多很难消散,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很大,容易酿成雾霾灾害。

B.雾霾天气的大范围出现,主要是在冷空气较弱或水汽条件较好的大气环流形势下,而且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C.雾霾天气之所以形成污染,是由于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和颗粒物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生成的相互作用。

D.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最后的消散往往受到冷空气入侵的影响,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的雾霾天气过程来看,能见度的变化和PM2.5浓度、相对湿度、温度与风速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B.在持续时间长的雾霾混合性天气的全过程中,温度、相对湿度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风速与能见度的关系则成正比。

C.2013年10月的那次雾霾天气的整个过程中,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各个阶段,它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D.北京的雾霾天气有以下特点:

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霾日分散雾日集中;雾霾天气中,大雾在东南地区发生频繁,但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但是雾天气和霾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却有着明显不同。

B.雾霾天气如果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就会表现出:

PM2.5浓度、相对湿度、风速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线性关系。

C.雾霾天气入选“2011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和“2013年度热词”,体现了民众关注度的提高,也可以反映出政府关注民生、直面问题的工作态度。

D.雾霾天气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如果对形成它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灾害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措施,就有利于防范这种天气灾害。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每小题3分)

桃花涧修禊诗序

宋濂

浦江县北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

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

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

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

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

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

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

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

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

自川导水为蛇行势,前出石坛下,锵锵作环佩鸣。

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

还至石坛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

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①中。

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

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

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

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②,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

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

皆一一可画。

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

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

濂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③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

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

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

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

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

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

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选读》)

注:

①髹(xiū)觞:

漆制的酒杯。

②觚(gū)翰:

指纸笔。

觚,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简。

翰,毛笔。

③溱、洧(zhēnwěi):

溱水和洧水,郑国的两条水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六七步,奇石怒出。

怒:

突起

B.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

属:

写作

C.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法:

效法

D.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

勖:

勉励

1l.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桃花涧水出焉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①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①执兰草以祓除不祥②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D.①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文字略述了入山沿涧探幽寻胜的过程,并点明了桃花涧得名的由来,还生动而形 象地描写了桃花涧四周的景象。

B.作者绘声绘色地细述详陈桃花涧的四周山水,为桃花涧的修禊雅集布设了一个赏心悦目、优雅秀丽的自然背景,也是作者“情与境适”的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是情与景的和谐交融。

C.第三段对赋诗人构思诗篇时的种种情态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写,即各具特点又相映成趣,与桃花涧的自然景致融合为一幅优雅、快乐、和谐、美好的画面,人情物态各尽其妙。

D.作者对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流露出来的修短随化的思想表达了同感,传达了对投入大自然、修养情操、提高精神境界的人生追求的肯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4分)

译文:

(2)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

(4分)

译文:

(3)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小题。

(8分)

题杭州樟亭

郑谷

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

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

(1)这首诗中写了哪些“登临”所见之景物?

分别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4分)

答:

(2)这首诗在抒情方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5选4,每空1分,共8分)

(1)高渐离击筑,,,士皆垂泪涕泣。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桑之未落,;于嗟鸠兮,。

(《诗经·氓》)

(3),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4)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5)有志与力,,至于,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

明湖春柳

王剑冰

(1)济南多泉,济南人就像生活在泉上,随便哪里挖一下,就会冒出一股水来。

此话不夸张,看看老府志,都能看到这样的记载。

泉多出水,水聚成湖,最有名的湖是大明湖。

清冽的泉水汇流在一起,水的明,天的明,明前一个“大”,可谓到了极点。

还没见湖,眼前就一片浩淼澄碧的景象了。

(2)何况还有转湖一圈柳呢!

柳喜水,所以济南多柳。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那是当年历下古城的风姿。

柳也就成为济南的市树。

市树在大明湖最鲜明,堤柳夹岸,就像亮眼一圈茸茸的睫毛。

济南人爱说“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是千佛山,一山的信仰。

远远地成了湖的映衬。

湖与山本就是相合相照的两物,造物主又那般巧妙地将“大明”和“千佛”安排在了济南,济南有福。

(3)早上来时,大明湖一片迷蒙,像缭乱的炊烟,人说那就是春气。

深吸一口,那气息瞬间就把肺叶淘洗一遍,清爽得想喊。

还真有人喊,只一嗓子,就将大明湖的早晨喊开了。

水升腾着烟,烟袅绕着柳,柳撩拨着水。

弄不明那色彩到底是青灰、淡蓝还是浅绿。

阳光从云层里放射出来,将云雾穿透成一个洞邃,而后又穿透成一个洞邃。

雾气弥散,照在柳上,柳瞬间成了闪电,暴裂出不同的形势。

(4)在这样的环境里走,会觉得有时这棵柳揽了那棵柳在耳语,一忽笑得腰弯了几弯,逗引得其他柳也跟着笑。

但你听不见她们的笑,那些笑落进水里,被鱼儿啄走了。

(5)有时你正走着,被谁轻抚了一下肩膀,是那种秀手的感觉。

生疏地方,哪里来的艳遇?

却是柳。

待你回头,身子一扭又跑了。

由此给你带来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柳,自古以来就是有性情的。

要不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缠绵于诗,缱绻于文,将她当作感情的化身。

(6)我一直以为柳是一位弱女子,却不知她能承受到季节的最后阶段。

真的,待其他树上的叶子落完之后,你再去看柳,远远的柳还是散着一头浓密的长发,在那里迎风,任雪花飘舞。

雪反倒像柳绵,我闻到了洋溢着的清气。

(7)一个女孩在前面走,长发同柳融在一起,渐渐地,己闹不清发丝柳丝。

或也是这样的春天,另一个少女从柳絮泉走来,沿着熟悉的小路一直向前。

湖畔的柳丝正拂出如花的絮,她轻轻踩过,把眼光放开,这时她看到了大明湖的全景。

少女转过身的时候,后人说,她就是扫眉才子李清照。

清照的童年在这里度过,所以她会经常走到湖边来,明湖春柳,影响了她的性情和诗风。

(8)在她的身后走来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情怀激烈的辛弃疾。

他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因而他眼中的湖光山色另有不同,心中翻涌着两种波澜,一种是对大好风光的赞叹,一种是对失去山河的悲愤。

所以他有“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词句。

辛弃疾终在二十一岁召起两千人仗剑举义。

两个世上最著名的词人,竟然都得到了大明湖的滋润。

(9)当然,不止他们两位,杜甫、李白、苏轼、曾巩都领略过她的秀美,而且曾巩还做过济南的知州。

出于对大明湖的喜爱,他亦如苏轼对待西湖,亲自勾画改造过大明湖。

还有元好问,来了就不想走了,“羡杀济南山水好,有心长做济南人”。

既然杜甫说过了济南名士多的话,真就有许多名人在这里生长,在这里留住。

不沾什么边的,也要来走一走,到历下亭坐一坐。

你看,乾隆饶有兴致地题写了“历下亭”的牌匾,刘鹗呢,留下了一篇不错的《老残游记》。

郭沫若来得算是较晚的了,他有一幅对联挂在亭廊上:

杨柳春风万方乐极,芙蕖秋月一片大明。

(10)树在天上画着素描,暗红色的光晕了一圈淡紫。

风一吹,画布动起来。

天渐渐晚了,湖水泛着暧昧的光。

偶尔一条鱼窜上来,那光瞬间化成了一圈圈的涟漪。

(11)沿着湖快走出去的时候,一排柳歪着扭着的浸在水里,像是一群撩起裙裾、仍在梳洗的少女。

真的就有了唧唧咯咯的笑,在哪棵树下传来,倒是看不大清楚了。

(选自2013年8月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6.文章写出了明湖柳的哪些特点?

请概括并分条列举出来。

(5分)

答:

17.作者写柳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找出三种,结合句子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18.文章援引了诸多与大明湖有关的名人事迹,并引用了他们的诗文,有何作用?

请简析。

(6分)

答: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篇从“泉”写起,不仅抓住了济南作为“泉城”的城市主要特征,而且正因为众泉汇流,才形成了大明湖,才有了湖边依水而居的柳。

如此开篇,既过渡自然,又摇曳多姿。

B、文章第三段在写柳时注意背景的变化,时而将杨柳放在云气迷蒙的大明湖上,时而又将其放在春日煦暖的阳光下,起到了烘云托月的审美效果。

C、李清照和辛弃疾分别为婉约词和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他们“竟然都得到了大明湖的滋润”,说明自然环境对作家风格的形成能发挥巨大的影响。

D、曾巩做过济南的知州,他还曾像苏轼对待西湖那样,亲自勾画、改造过大明湖。

因此,在众多有幸与济南结缘的文人中,他对大明湖的感情最深。

E、本文以作者游踪为序,以大明湖的春柳为主要描写对象,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大明湖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六、语言综合运用(15分)

根据《兰亭集序》和《赤壁赋》内容,运用联想和想像,以“暮春兰亭”或“初秋赤壁”为题,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不少于200字。

要求:

(1)突出景物特征,情景交融;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七、作文(50分)

成长,指长大,泛指事物走向成熟的过程。

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

成长中,我们学会感恩、学会自立、学会专注、学会合作……我们也学会认识:

真、假、善、恶、美、丑。

成长是有坎坷的,经历的越多,成长得越快。

你的成长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你在成长中学会了什么?

成长引发了你哪些人生感悟?

请以“体味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立意明确,情感真挚,文体特征鲜明,书写清楚,不少于700字。

 

安远一中赣县中学(南)赣县中学(北)南康中学信丰中学于都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A、绯(fēi)闻浸渍(zì)C、敛裾(jū)框(kuàng)架

D、鱼鳔(biào)团箕(jī)

2.答案:

D。

解析:

A、寥若晨星B、婆娑起舞C、消弭

3.答案:

A。

解析:

A、出言无状:

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不合语境。

B、平铺直叙,说话或写文章时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简单而直接地叙述出来。

可以用在褒义方面,正确。

C、权宜之计:

为应付某种需要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

D、安之若素:

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

4.答案:

C。

解析:

A、句式杂糅,改为“以查处……为名”或去掉“为名”;B、成分残缺,“防止……现象”改为“防止出现……现象”;D、语序不当,改为“进一步奠定技术基础”。

5.答案:

B。

解析:

注意与“原野间绿阴沉沉”的照应,“有的刚刚插下了秧”与“有的尚未插秧”之间的逻辑关系。

6.答案:

A。

解析:

“卡西莫多”改为“甘果瓦”

7.答案:

B。

解析:

“或”应为“和”,原文信息: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8.答案:

C。

解析:

“在各个阶段,它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有误。

原文信息:

“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9.答案:

B。

解析:

“PM2.5浓度、相对湿度、风速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线性关系”有误,保持“稳定的线性关系”的只有“相对湿度”。

10.答案:

B。

解析:

属:

嘱托。

11.答案:

C。

以:

连词,表目的。

解析:

A、焉:

①兼词,于之;②语气助词,无义。

B、而:

①连词,表修饰,无义;②连词,表转折,“却”。

D之:

①代词,代“那时”;②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12.答案:

D。

解析:

作者对王羲之的观点持反对态度。

原文信息:

“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

13.

(1)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游览穷尽山泉怪石的胜景。

(“修”“穷”各1分,介宾短语后置句式1分,语意1分。

(2)又过了三里左右,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所”“及”“繁”各1分,语意1分。

(3)有擅于弹琴的客人,不喜欢泉水独自清鸣,弹琴来跟泉水比试(“乐”“清”“鼓”各1分,定语后置句式1分。

参考译文:

  

浦江县向北走二十六里,有座山高耸而葱茏茂密,就是元麓山了。

山的西面,桃花涧的水从那里流出来,到了元顺帝十六年三月初一,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游览穷尽山泉怪石的胜景。

  头一天晚上,各位贤士大夫住宿休息,到了第二天,出发时,成群向北走,带着酒壶和酒杯。

大约走了二里远的地方,才遇到涧流,于是沿着山涧而行,流水把道路侵蚀得无一完整,不得不侧着身子走,先后紧紧相连想鱼群一样。

又过了三里左右,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

又走了三十步,怪石象人一样站着,高约十尺多,面平整,可以坐下来吹箫,叫做凤箫台。

又走六七步,怪石突出,下面是一口小泉,泉水很冷冽,适合用来给鹤饮用,叫做饮鹤川。

从小水坑引水,象蛇行一样蜿蜒,从石坛前面流下,声音就像玉佩碰撞一样。

客人中有擅于弹琴的,不喜欢泉水独自清鸣,弹琴来跟泉水比试。

琴声跟泉水声音相和,非常好听。

  回到石潭上,各自铺上坐蓐,围着水流坐下。

叫童仆拾来断木枯柴,取来酒壶来温酒,倒进漆制的酒杯。

酒杯有托盘,随着水流漂浮,像雁群一样向下。

往前,有中断(取走)的,有对对联的,才按次第取来饮用。

这时候微风从东面来,酒杯盘旋不进,甚至有的逆流而上,碰撞时象相互敬酒。

酒过三巡,年纪最大者命令摆列纸笔,要求每人赋诗两首,如果没有完成的,罚酒三大杯。

众人高兴的答应了,有的人闭目深思,有的人手捧着脸颊看晴天,有的人跟旁边坐的人窃窃私语,有的人拿起笔象疾风骤雨,一边写一边吟唱;有的人觉得句子不当,挠着头皱着眉头问人;有的人拿着书卷给旁边的人看,有的曲着手臂卧着看云;都一一可以入画。

一会儿诗句都已经完成,大家喝酒忘记了杯数。

等到要回的时候,夕阳已经在青松下了。

第二天,郑铉因为这次游玩很欢乐,收集这次所赋的诗句并且嘱托我作序。

我按照《韩诗内传》作:

三月初一,桃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